科學家揭示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機制

2020-08-22 嶺南科苑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周飛)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與國內外合作者在揭示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8月5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樹木物候被普遍認為對環境變化敏感,為了解植被與氣候變化之間的反饋關係提供了關鍵指徵。然而,與有著近200年觀測歷史的樹木枝葉芽物候相比,樹皮以下樹幹木質部物候則一直難以被詳細監測。這導致木質部生長和環境條件之間的反饋調節機制至今不明,進而影響了對全球變暖條件下陸地森林生產力和碳收支的準確評估。

研究人員通過共享和整合基於先進的微樹芯技術開展的北半球(23°N至67°N) 、共79個站點的21個針葉樹種的樹幹木質部細胞發育的每周監測數據(1998~2016),運用混合模型建模並分析了多種環境因子對木質部第一個細胞形成時間的影響,量化了北半球針葉樹木質部生長啟動的關鍵驅動力。

研究發現,北半球針葉樹木質部生長啟動的時間(第一個細胞開始生長)主要受細胞形成當天的光周期和樣點年均溫的影響,其次因素是春季積溫、冬季的春化低溫和當月的水分。其中,光周期與年均溫交互作用在調節木質部生長起始階段起主導作用。

該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黃建國表示,該研究首次定量揭示了驅動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生長的環境外因及其相對貢獻並揭示其背後生理機制,所獲模型參數可提高地球系統模型對碳、水及能量循環的預測精度及評估森林固碳潛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007058117

《中國科學報》 (2020-08-07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獲進展
    然而,與有著近200年觀測歷史的樹木枝葉芽物候相比,樹皮以下樹幹木質部物候(如形成層活動、木質部組織形成、韌皮部形成)則一直難以被詳細監測。這導致木質部生長和環境條件之間的反饋調節機制至今不明,影響了對全球變暖下陸地森林生產力和碳收支的準確評估。
  • 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獲進展
    然而,與有著近200年觀測歷史的樹木枝葉芽物候相比,樹皮以下樹幹木質部物候(如形成層活動、木質部組織形成、韌皮部形成)則一直難以被詳細監測。這導致木質部生長和環境條件之間的反饋調節機制至今不明,影響了對全球變暖下陸地森林生產力和碳收支的準確評估。
  • 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然而,與有著近200年觀測歷史的樹木枝葉芽物候相比,樹皮以下樹幹木質部物候(如形成層活動、木質部組織形成、韌皮部形成)則一直難以被詳細監測。這導致木質部生長和環境條件之間的反饋調節機制至今不明,進而影響了對全球變暖下陸地森林生產力和碳收支的準確評估。
  • 春季針葉樹木質部首個細胞發育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與國內外合作者在揭示春季針葉樹木質部第一個細胞發育的環境啟動外因及機制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 光周期促進春季樹木木質部發育的機制獲揭示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團隊與國內外同行,利用過程模型等方法,揭示光周期促進春季樹木木質部發育的機制。
  • Rho-actin信號途徑在擬南芥木質部導管細胞壁邊界形成中的機制
    Rho GTP 酶是重要的信號轉導分子,參與多種重要的細胞生命活動,在細胞骨架重組調控方面其重要作用【1,2】。ROP(Rho-like GTPases from Plant)為植物中特有的小分子G蛋白 Rho 家族的成員,通過控制微管和肌動蛋白絲調控細胞壁沉積模式,從而確定細胞形狀和功能【3】。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在世界各地,科學家們都在試圖破解謎團描述受精卵到底是如何發育成為健康生物的,以便能夠深入理解機體全能幹細胞的詳細分化過程,當然了,這對於理解一些先天性疾病和胎兒畸形的發病機制,以及利用幹細胞來治療相應疾病的新型療法都至關重要。
  • 植物維管發育表觀調控機製取得進展
    該研究藉助獨特的擬南芥管狀分子異位誘導系統VISUAL(Vascular Induced System Using Arabidopsis Leaves),通過一系列的甲基化組和轉錄組分析,確定了DNA主動去甲基化在維管發育中的作用,並揭示了木質部管狀分子分化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 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被山東農大科研人員揭示
    PNAS | 山東農業大學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 (STM) 和CLAVATA3 (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餘年,學術界對
  • 我科學家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早期發育基因表達特徵
    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早期發育基因表達特徵  基因組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是調控細胞分化過程中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之一。它雖然不改變基因序列,但卻可以遺傳給後代,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在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及癌症的發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科學家揭示腫瘤細胞遷移分子機制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閻錫蘊課題組與中科院動物所劉峰小組合作發現,細胞黏附分子CD146作為Wnt5a的受體,激活了非經典Wnt通路,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遷移。
  • 科學家揭示磷脂醯絲氨酸代謝維持細胞穩態的機制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系統的主要骨架分子,由磷脂構成的膜系統除了將細胞與外環境分開,還將細胞內的不同區域進行分隔增加代謝的效率。除了組成膜系統,磷脂及其修飾物在調控多種細胞內過程中具有特異性的生理作用。
  • 針葉樹也有一顆想開「花」的心(今日視點)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2013年,科學家對被子植物進化樹上一個早期分支的唯一後代無油樟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結果暗示,約2億年前,最早的被子植物可能是其裸子植物祖先經歷基因組加倍後進化起源的。  無油樟的基因組分析結果表明,從被子植物進化之初,花就是一個決定性的特徵。
  • JXB︱德國圖賓根大學研究者揭示GA和生長素的相互作用調控木質部擴張的分子機制
    木質部擴張階段受生長素和赤黴素信號組分相互作用的調控。次生生長過程中,維管形成層不斷產生木質部和韌皮部,使植物器官的增厚。由在擬南芥下胚軸和根中,可以根據細胞形態和產生速率可以區分出次生生長的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木質部和韌皮部產量相等;第二階段,木質部擴張階段,該階段木質部形成增強,木質部纖維分化。
  • 山東農大張憲省團隊揭示植物幹細胞發育調控關鍵機制!!
    調控植物莖端分生組織發育的WUSCHEL(WUS)、SHOOTMERISTEMLESS(STM)和CLAVATA3(CLV3)三個關鍵因子已被國內外科學家發現20餘年,學術界對WUS和STM蛋白調節CLV3轉錄和幹細胞活性維持的關鍵作用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對於它們如何相互作用以調節幹細胞命運的調控機制仍不十分清楚。
  • 科學家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昆蟲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李勝團隊揭示昆蟲變態發育潛在分子機制,相關研究4月11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針葉樹落葉病的防治
    中國園林網6月17日消息:針葉樹落葉病為害油松、馬尾松和黃山松,構成前期落葉,影響松樹生長。 一般危害2年生針葉,(有的發生於當年生針葉上),在馬尾松上,開端針葉上出現很小的黃色斑斕或段斑,至晚秋全葉發黃墜落;在黑松葉黃色段斑上還有褐色斑紋,後期也變黃墜落;在油松針葉上初病斑不明顯,針葉的色彩由暗綠變為灰綠,今後變成紅褐色而墜落。本病的發生與寄主的生長情況有密切關係,一般認為當針葉細胞的膨壓降低時,最易感染。
  • 南京農業大學揭示梨果實石細胞形成轉錄調控機制
    近日,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線發表了南京農業大學梨課題組題為「PbrMYB169 positively regulates lignification in fruit stone cells of pear (Pyrus bretschneideri)」的研究論文,進一步揭示了梨果實石細胞形成的轉錄調控機制
  • Dev Cell:科學家闡明人類胚胎原生殖細胞發育的分子機制
    ,同時他們在實驗室開發了一種產生類似細胞的策略,這種酷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產生對於未來生殖領域的研究,以及分析人類潛在的繼代基因調控的遺傳機制非常重要。表觀遺傳能夠反映DNA的可逆改變,而DNA的可逆改變並不會影響DNA的序列但卻會改變基因被讀取的機制,這種特殊的表觀遺傳模式能夠在特性的細胞身份中進行標記,同時表觀遺傳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因為其能夠決定為何機體會製造出不同的細胞,比如從肝細胞轉化為皮膚細胞,其就包含有相同的表觀遺傳指令。
  •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人類視網膜發育過程中的重要分子機制
    該工作通過對16個時間點的人胚胎視網膜和4個發育階段的人視網膜類器官進行高通量單細胞測序,建立了人類視網膜發育的轉錄組資料庫,闡述了視網膜在發育過程中各種細胞類型命運決定以及黃斑形成的分子調控機制,並通過跨物種分析,揭示了人與小鼠的視網膜在發育過程中的進化保守性以及物種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