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黃建國團隊與國內外同行,利用過程模型等方法,揭示光周期促進春季樹木木質部發育的機制。相關研究12月15日以Letter的短評論文形式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與基於模式植物如擬南芥等來揭示光周期是如何調節植物生長機制的傳統實驗研究相比,探索天然林木生長如何與光周期互作機制方面的研究鮮有文獻報導。
研究人員利用過程模型等方法,基於年均溫、溫度的季節變異,以及緯度等變量來模擬證實光周期在驅動春季天然林木樹幹木質部細胞生長中作用不可替代,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光合產物能量的供應;通過葉片感知光信號來誘導樹幹形成層細胞分裂。
該研究回答了光周期究竟是否可以驅動林木木質部發育的疑問,對全球變暖下陸地森林如何受環境驅動的機制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來源: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周飛)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201993111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