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所在光周期調控開花的表觀遺傳機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太陽光提供給植物能量以及波長、周期、強度和方向等信號。高等植物監測日照長度(即光周期)的變化,通過調節開花時間以確保繁殖成功。日照長度由葉片感知後誘導成花素基因FT在維管束的表達,FT編碼的成花素由葉片轉移至莖頂端分生組織,促進植物開花。
-
光周期調控開花的表觀遺傳機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太陽光提供給植物能量以及波長、周期、強度和方向等信號。高等植物監測日照長度(即光周期)的變化,通過調節開花時間以確保繁殖成功。日照長度由葉片感知後誘導成花素基因FT在維管束的表達,FT編碼的成花素由葉片轉移至莖頂端分生組織,促進植物開花。長日照下,FT被光周期輸出因子CO在韌皮部於黃昏時(dusk)特異激活,CO-FT調控單元是光周期途徑的核心調控模式,CO結合在FT靠近轉錄起始位點的近端啟動子區從而激活其表達。
-
研究揭示調控水稻光周期開花複合物CCT/NF-YB/YC的轉錄調控機制
開花是被子植物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換的中間過程,是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過程之一,在植物的發育過程中受到嚴格的調控,植物的開花時間也受到了光照、溫度、逆境脅迫等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合適的開花時間能夠讓植物繁衍得以生存,而通過對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麥等開花時間的精細控制可以得到更高的產量,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
華中農大殷平課題組揭示藍光受體CRY2激活的分子機制
光受體是光調控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重要媒介,在植物整個生長周期中都起到關鍵作用。在植物中,CRYs主要參與調控光形態建成、開花時間、生物節律性等重要生長發育過程。CRYs在植物中還發揮其他的功能,包括植物晝夜節律、氣孔開放、根系生長、滲透脅迫反應、避蔭、葉片衰老等的調節。
-
Plant Physiol:隱花色素在光周期開花調控中的作用機制
研究背景隱花色素 CRYs 是藍光受體,參與了動植物中多種光信號的響應。擬南芥中有兩個隱花色素 CRY1 和 CRY2,可以介導包括光周期開花啟動等許多光反應。CRY2 通過與蛋白泛素化 E3 連接酶 COP1 及其增強子 SPA1 結合,以穩定調控蛋白 CONSTANS (CO) 和促進 FT 基因的轉錄,並啟動開花。
-
植物所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研究揭示藍光信號與油菜素甾醇信號協同調控植物開花的新機制
in Arabidopsis 的研究論文,論文揭示了CRY2介導的藍光信號和內源油菜素甾醇(BRs)信號途徑和協同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機制。植物最終能否成功地進行有性繁殖取決於精確的開花時間,因此,開花時間的調節對植物完成世代交替至關重要。藍光是太陽光的一部分,能夠調控植物從萌發到開花的整個發育過程。光裂解酶類似的藍光受體隱花素Cryptochrome(CRY)在植物中調控開花時間、光形態建成和生物鐘等,而在動物中主要功能就是生物鐘的調控。擬南芥CRY2主要調控光周期誘導的開花時間。
-
科學網— 發現月季開花對光周期不敏感新機制
他們發現了月季開花對光周期不敏感的新機制,為理解月季的連續開花特性提供了新視角。 根據開花所需的光照時間長短,可以將植物分為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薔薇屬植物有一年單次開花、偶爾二次開花和連續開花三種類型。連續開花是指不受季節和日照長短的限制,只要生長條件合適就能開花,所以被普遍認為是日中性響應。
-
上海交大張大兵課題組合作闡明植物根系響應外界土壤硬度的機制
#BioArt植物圖1 疏鬆土壤和堅硬土壤的區別。該合作團隊經過近7年的攻關,闡明了植物響應外界土壤硬度的機制,為未來培育適應不同土壤硬度的作物新品種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自1854年起,科學家為了探究植物對外界土壤硬度響應的機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的觀點認為植物對外界土壤的響應是一個被動過程,是由土壤的機械硬度決定植物根系的生長情況。因此,人們認為培育能夠適應不同硬度土壤的作物新品種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
科學家揭示 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知 科技日報訊 (記者陸成寬)來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團隊的研究人員,系統鑑定了植物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早期響應基因,闡明了獨腳金內酯調控分枝發育、葉片形狀以及花青素積累的分子機制,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植物激素信號轉導機制。
-
生命科學學院鐘上威實驗室揭示植物機械碰觸「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細胞壁中的果膠結構能受到機械觸碰的動態可逆調節,反覆多次或長時間的碰觸將逐漸改變細胞壁的機械強度,最終使得植物呈現接觸形態建成的表型。由於植物不能移動,他們對複雜環境需要更強的適應性。我們對於過往的天氣和環境是有記憶的,比如某年的冬天特別冷,去過的某個地方溫暖溼潤等,那麼植物對於天氣和環境有沒有「記憶」呢?
-
廣州大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在植物開花、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脅迫響應等多種生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生物鐘基因在模式植物中調節乾旱脅迫響應的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好的研究,而在作物物種中卻知之甚少,例如全球主要作物大豆。the ABA response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大豆中與擬南芥CCA1/LHY同源的核心生物鐘組分GmLHYs 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O-糖基化修飾調控生物鐘周期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是植物細胞中感知並預測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子晝夜周期性變化的精細時間機制,它通過協調代謝與能量狀態以適應環境因子的晝夜動態變化,從而為植物的生長發育提供適應性優勢。生物鐘周期紊亂會嚴重影響植物多種生理和發育關鍵過程,如開花時間和脅迫應答等。生物鐘核心因子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可以精確調控生物鐘周期。
-
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分子機制 來源: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9-30 今日/總瀏覽:2/4188
-
「科技日報」為何植物開花有早晚 科學家找到調控花期的開關
自然界很神奇,不同植物的開花時間不一樣,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調控開花時間?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這個奧秘。因此解析植物的開花機制,對植物分子輔助育種,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植物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一類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區域,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在進化過程中遺傳基因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出現豐富的自然變異,從而維持了各種花期類型,這種現象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非常普遍,是遺傳多樣性的一個重要特徵。
-
Plant Journal | CAMTA調節植物免疫的分子機制
擬南芥中共有6種CAMTA,其中CAMTA3 已經被大量研究並且與CAMTA1 和CAMTA2 冗餘調節植物免疫【1】。camta3突變體在低溫條件下表現出組成型免疫而功能獲得性camta3-3D 突變體的抗病性顯著降低,表明CAMTA3負面參與植物基礎抗性、防禦反應以及SAR(systemic required resistance)【2-3】。
-
植物所揭示生物鐘調控植物光周期依賴性生長新機制
生物鐘對於植物感知光周期變化並以此決定不同光周期條件下的晝夜節律性生長動態具有重要作用。雙子葉植物幼苗的下胚軸在光周期條件下顯示出強勁的生長節律,而且下胚軸的長度與日長呈負相關,這一現象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由生物鐘與光信號協調而決定的,但生物鐘如何感知光周期並決定光周期依賴性生長的分子機制目前仍不清楚。
-
被子植物兩側對稱花起源分子機制闡明
為解答達爾文有關白堊紀中後期被子植物大爆發的「令人煩惱之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印政研究組以菸葉苣苔為材料開展研究,闡明了被子植物兩側對稱花起源的分子機制。
-
上海科學家在冬季低溫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
該研究組於2016年12月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幼苗期,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 這一機理使植物能夠在隨後的春季開花(春化作用)。在本研究中,該研究組進一步揭示了開花後的胚胎發育早期擦除『低溫記憶』,激活FLC基因使下一代又需經歷冬季低溫才能在春季開花的分子機制。
-
揭示茉莉酸調控植物開花分子機理
生殖是生物體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在被子植物中,開花使植物從營養生長階段順利過渡到生殖生長階段,從而保證植物種子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