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梅隆大學學生造出新型機械腿、創業公司Kernel要給大腦植入晶片......機器之心日報,精選一天前沿科技優質內容。
卡耐基梅隆大學學生造出新型機械腿,形似山羊腿
卡耐基梅隆大學學生 Simon Kalouche 設計出一種新型的機械腿,可以大範圍移動。更重要的是,這種設計可以很容易地減少外力影響,非常適合火星環境。
該機械腿使用單個電機和行星齒輪來實現高動態範圍的運動。山羊腿系統使得每條腿可以動態地移動,如果山羊腿劇烈的上下移動,整條腿會分攤全部的衝擊,如果它需要斜著走或是踏在陡峭的崖面,也可以依據不同的情況調節腿。
創業公司Kernel要給大腦植入晶片
科技企業家 Bryan Johnson 希望能找到一種方法增強人的大腦。他創辦的名叫 Kernel 的公司正在開發一款可以植入大腦的晶片,能夠幫助一些神經受到傷害的人,比如患上阿爾茨海默病和腦震蕩的人。一些頂尖神經系統科學家正在開發這類晶片(他們管這門技術叫作神經義肢技術)。未來,晶片可以增強人類的智力、記憶力及其它認知能力。
Kernel 的目標很實際,它要增強人的感知能力。 植入式設備可以模擬人腦細胞彼此溝通的方式。例如,當你與自己的老闆談話,健康的大腦會發射一系列電信號,將對話從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信號的編碼因人而異,十分獨特,和軟體指令有點相似。 如果患上腦疾病,患者就會忽視這些信號編碼。他們的軟體可以增強腦細胞的通信,因為它可以預測健康編碼,然後按健康模式發送信號。
空客開發空中無人駕駛計程車,造型科幻
在無人駕駛概念大舉進入汽車領域的同時,飛機廠商們也在積極進行類似技術的研發。據 CNBC 報導,空客正在開發一款空中無人駕駛計程車,乘客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打飛的」。空客表示,最早可能於明年底推出首輛原型車並進行測試。
空客還表示正在開發「城市空中巴士」,這是一款類似無人機的直升飛機,可搭載多人在城市上空飛行,研發工作已進行了兩年。
赫爾辛基嘗試自動駕駛公交車
在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兩輛法國產的EasyMile EZ10公交車在真實的交通環境中自動駕駛,公交車的周圍安排了一個人,以防發生意外。
據當地的新聞媒體 YLE 報導,經過一次在居民區僅限行人通行的街道上的早期實驗,它在鄰邊城市南部某個居民區內僅限 人行的道路上經過了長達一個月的試行。其他地方,尤其是冰島、瑞士、中國和英國,已經對其試驗過,下個月這種服務就會進入赫爾辛基。
據了解,EZ10 的性能不及谷歌汽車,目前它只會以11千米每小時的速度行駛,並且只會走相對容易的線路。
福特聯手百度向 Velodyne 投資1.5億美元,開發價格低廉的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中十分重要的傳感器。日前百度和福特為 Velodyne 投資 1.5 億美元,以開發價格低廉的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兩家公司都非常清楚這 1.5 億美元投資對各自的重大意義,福特希望 Velodyne 儘快開發出一款可量產的價格低廉的自動駕駛雷達,這樣福特就可以在 2021 年前推出他們的自動駕駛車隊。百度則希望推動 Velodyne 可以開發出越來越複雜的雷射雷達傳感器。
Velodyne 最近忙於重新設計他們的傳感器以達到量產並大幅降低成本的要求。福特用了四個 Velodyne HDL-32Es 雷達當來測試自動駕駛車,而 Velodyne 最便宜的雷達也需要 8000 美元。這極大抬高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成本,因此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減少傳感器的價格同時不會削減其性能。
谷歌在 Reddit 上收集方言口音數據,提高其語音識別能力
谷歌語音識別軟體和硬體接口變得越來越完整,而谷歌也一直在為其語音識別技術收集數據。目前谷歌正使用第三方公司 Appen 從網際網路上收集不同用戶的口音樣本。
完成這一任務需要使用一部手機,測試者需要錄下如「谷歌,現在是什麼時間」的短語,每個短語持續3-5秒鐘。成年測試者每錄製2000個短語可以獲得27英鎊,而未成年人每500個短語可以獲得20英鎊。
這些測試樣例大多包含「谷歌」(如以「好的,谷歌」「嘿,谷歌」開始),但是也涉及一些非常流行的電視節目和電子遊戲。與傳統的谷歌搜索不同,其他的樣例包括搜尋菜譜,理解成語,酒吧競猜或是選擇卡拉 OK 的曲目。
諾基亞VR攝像機Ozo將於9月在中國上市
據外媒報導,諾基亞周三宣布,旗下虛擬實境(VR)攝像機 Ozo 將於今年9月份在中國銷售。Ozo 目前在美國和歐洲銷售。 諾基亞同時宣布了 Ozo 的新售價。Ozo 原價6萬美元,諾基亞為個人和早期使用者提供 1.5 萬美元的折扣。現在,Ozo在美國的售價將永久性降至 4.5 萬美元,歐洲為4萬歐元。Ozo 在中國上市時預計也會以相同的價格銷售。
Ozo 的業務主管 Guido Voltolina 表示,VR 在中國不僅呈現爆炸式增長,整個生態系統都為之瘋狂。他認為,到明年初時,中國 VR 市場規模將至少能夠比肩北美。
本文由機器之心編輯整理,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獲得授權。
---
加入機器之心(全職記者/實習生):hr@almosthuman.cn
投稿或尋求報導:editor@almosthuman.cn
廣告&商務合作:bd@almosthum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