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張德禮教授關於人類科學界的一些疑惑問題

2020-08-11 大雪2006

張德禮教授,清北博士後,有七萬多粉絲的大V。他轉載了一篇文章,當然不是他自己的觀點,但很有代表性,表明人類科學界的困惑。為了回答困惑,我摘要轉載如下:

(一)暗物質

1、怎麼發現有暗物質?

我們原來認識的宇宙的形態,是星球與星球之間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你繞我轉,我繞他轉,星球們忙亂而有序。

但後來,科學家通過計算星球與星球之間的引力發現,星球自身的這點引力,遠遠不夠維持一個個完整的星系。

如果星系、星球間僅僅只有現有質量的萬有引力支持的話,宇宙應是一盤散沙。

宇宙之所以能維持現有秩序,只能是因為還有其他物質。而這種物質,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看到並找到,所以,稱之暗物質。

2、暗物質有多少?

科學家通過計算,要保持現在宇宙的運行秩序,暗物質的質量,必須5倍於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

3、有沒有觀測到暗物質?

現在沒有真正的測到暗物質。只是能發現光線在經過某處時發生偏轉,而該區域沒有我們能看到的物質,也沒有黑洞。

4、黑洞是不是暗物質?

不是。黑洞只是光出不來,它發出其他射線,它仍然是常規物質。

(二)暗能量

1、怎麼發現有暗能量?

科學家觀測發現,我們現在的宇宙,不僅在不斷膨脹,而且在加速膨脹。如果勻速膨脹,還可以理解。但加速膨脹,就需要有新的能量的加入。這能量是啥?科學家也搞不清,取名叫暗能量。

2、暗能量有多少?

科學家通過計算,通過質能轉換方程E=MC2計算,要維持當前宇宙的這種膨脹速度,暗能量應該是現有物質和暗物質總和的一倍還要多。

3、有沒有找到暗能量?

目前為止,還沒有。

(三)量子糾纏

1、現代科學發現,對物質的研究,在進入分子、原子、量子等微觀級別後,意外非常大。出現了超導體、納米級、石墨烯等革命性的材料,出現從分子水平治癒癌症的奇蹟。而最神奇的是——量子糾纏。

2、什麼是量子糾纏?

科學實驗發現,二個沒有任何關係的量子,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完全相關的相同表現。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裡、光年甚至更遠)的二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

3、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

根據這三個現象,有人又想像出神創論,自己不懂的就是神創的,這不是兒童思維嗎?不懂哲學的人就在唯物唯心上混淆視聽。還有什麼新不可知論,人類在宇宙面前就是螞蟻,螞蟻怎麼懂得宇宙呢?如此等等。對此我們必須做出回答。

一,創造宇宙天體物質世界真神是誰?

自從科學誕生以來,包括牛頓,愛因斯坦,波爾,楊振寧等大科學家,都沒有回答熱是怎樣誕生的。

宇宙爆炸瞬間,溫度以億來計算的。那麼,這些熱是怎樣產生的?哪裡來的?根據愛因斯坦及主流科學家研究,已經被證明,熱不是分子,不是原子,不是中子質子,不是夸克,不是中微子。熱是什麼?熱不是物質。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熱不是物質,熱是一種運動形式。熱是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1905年愛因斯坦依據分子運動論的原理,提出布朗運動的理論與分子熱運動理論。布朗運動與分子熱運動不一樣,與溫度和粒子個數有關,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激烈,粒子越少,分子熱運動越劇烈。布朗運動代表一種隨機漲落現象。

熱是這麼定義的,熱表示的是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那麼熱與運動有著怎麼樣的聯繫?熱的本質是紅外光,是電磁波。熱的產生是粒子內部振動向外傳播電磁波。 溫度反映了物體向外傳播能量(電磁波)的強弱。 粒子運動越激烈(分子平均動能越大),溫度越高。以上是現代科學關於熱的解釋。如果哪位科學家,能證明宇宙天體熱的來源,他一定比愛因斯坦偉大。

宇宙爆炸前,沒有分子,原子運動,沒有一切物質運動,那麼熱是怎樣產生的?熱又不是物質,不是粒子,量子,熱的來源是什麼?愛因斯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別在科學家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熱是一種運動形式產生的,那麼這種運動形式是什麼?

創造天體物質世界的真神,是原始宇宙吸引力和離心力,以及後來誕生的引力。路線圖是這樣的,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運動,產生熱的引力→轉化為中微子→凝聚為夸克→凝聚為中子質子,凝聚為原子→凝聚為分子,從而有了整個天體物質世界。

宇宙天體當然沒有意識,但是有規律,按規律運行。最初規律是這樣的,同性排斥異性吸引,相生相剋,互相轉化,達到一定的 量積累,產生質的飛躍,出現新事物。在原始宇宙中,只有吸引力和離心力,做圓圈循環運動。吸引力和離心力互相吸引,湮滅,轉化。在互相吸引中,吸引力轉化為離心力,離心力轉化為吸引力。由於相生相剋中,吸引力和離心力,在湮滅過程中,產生熱。這就是熱的來源。宇宙中所有的熱,都是吸引力和離心力相互運動的結果。這是吸引力與離心力經過否定之否定的結果,是正反合的結果。這種吸引力和離心力瀰漫於整個宇宙,至今宇宙中仍然存在,並且仍在製造熱。

吸引力和離心力湮滅出現的熱,並不是散落在真空中。如果散落在真空中,真空中到處都是熱,那就不會產生以後的星雲,星系,恆星。也就沒有後來的天體物質世界了。

在一百萬個單位中,吸引力和離心力產生六個熱,這六個熱,裝在一個叫做引力的自旋團中,也就是一百萬個單位中,吸引力和離心力湮滅,創造出六個引力熱自旋團。這種熱的引力自旋團,已經不是原來的吸引力和離心力,而是單獨的引力,帶熱的引力自旋團。原始的吸引力和離心力依然存在。這種熱引力自旋團有以下特性,①,沒有質量,輕子的輕子,它不是物質②,沒有輻射,沒有吸收,沒有交換。③,沒有弱相互作用。當然,新出現的熱引力自旋團,會按照自己的規律單獨運行。這種不是物質的物質,不是能量的能量,是什麼?是準物質,是暗物質。也就是人類觀察到的暗物質,這種暗物質具有引力的功能。當然也是引力。就是那個&34;的引力。

這種引力自旋團,最初只有一個熱,後來累積到六個熱,自旋團已經無法容納它的能量,它要輻射,於是出現&34;,&34;之類,量積累質飛躍是通過大爆炸實現的。於是宇宙發生第一次大爆炸,跨越到中微子階段,吸引力向費米子方向發展,離心力向玻色子方向發展。由於繼承了吸引力與離心力的湮滅,於是物質和反物質又出現湮滅,有多少中微子就有多少反中微子。有多少荷,電就有多少反荷,電。有多少夸克,就有多少反夸克,有多少中子質子就有多少反中子質子,而結果,在一百萬個單位中,正物質總比反物質多六個。這就是宇宙中的相生相剋原理,這就是宇宙中否定之否定的原理,這就是自然法則。這並不是意識,當然更不是神。

熱的自旋團的引力,到了中微子階段,開始出現的引力場。引力的大小與物質的質量成正比,這是牛頓力學的基本原理。引力場的震蕩,時空彎曲,這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基本原理。物質世界誕生後,引力場的質量與引力成正比。但是,維持引力場運行的,並非僅僅引力。無論是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乃至後來的星雲,星糸,恆星,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都同時存在物質中,同時有引力斥力,南極北極,電有正負極。只是100萬個單位中,吸引力和離心力煙滅抵消了,才顯示出那個&34;的引力作用出來。

二,宇宙超光速的加速度膨脹,其能量不過是吸引力和離心力。

吸引力和離心力,可以轉化為熱,熱引力團→轉化為中微子→凝聚為夸克→凝聚為中子質子→凝聚為原子→凝聚為分子→乃至星球。整個宇宙,是吸引力和離心力唱的大戲,它才是真神,人類一直尋找的所謂「神」。吸引力離心力,熱,引力,能量,質量,物質,完全是一碼事,不過是互相轉化的結果,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探知範圍會越來越大。宇宙大到無窮無盡,不管怎麼無窮無盡,出現什麼樣的規律,不過都是吸引力和離心力的表 演。

超光速運行的存在,有沒有?有,那就是吸引力和離心力的運行速度是無限的,由此產生的熱自旋團,由於沒有質量,也是無限的。這兩樣超光速運行是存在的。由於熱的輻射,才有後來的光速,而電子,光子,都是有質量的。所有有質量的物質,都無法超越光速的,愛因斯坦研究的,就是30萬公裡光速下,引力物質之間的運行規律。

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超距作用,科學沒有研究。原始吸吸引力和離心力的其他作用,科學同樣沒有研究,這一領域幾乎是空白。牛頓經典物理學,愛因斯坦相對論,量子力學這三個物理學裡程碑,可以稱為物理學第一原理。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做為創造宇宙的真神,作為宇宙自然,生物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大一統理論,他回答的是,物理學第一原理無法回答的問題,還有其他所有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無法回答的問題。這就是物理學第二原理的作用。

整個宇宙中的能量,百分之百的都是吸引力和離心力。科學家經過分析,這整個宇宙天體中,重物質佔4%,冷暗物質佔23%,暗能量佔73%。暗物質不發光,在銀河系周圍形成運動,十倍於銀河系盤大的範圍。由於吸引力和離心力的能量,不是以物質和能量的形式出現的,所以稱為暗能量。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暗能量,經過運動一部分轉化為熱,成為熱引力自旋團,但它又不是物質,它沒有質量,不會輻射,不會吸收,沒有交換,沒有弱相互作用,所以稱為暗物質。這一部分暗物質經過運動,一部分轉化為重物質。

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如果單獨拿出來運行,其能量大到無限,不可想像。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能不能單獨運行?能。這是物質運動轉化的結果。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基本運行規律是,拋灑,聚集,再拋灑,再聚集,如此無限循環,並且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其基本運行圖是,(一)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產生熱→轉化為中微子,宇宙出現第一次運行狀態,中微子運行階段。原始引力和離心力,開始集聚,往回收,形成黑洞,把中微子全部收回,這個時候是吸引力聚集階段。形成黑洞,形成奇點又開始爆炸

(二),爆炸過程是離心力釋放過程,因為在中微子階段,已經集聚了大量的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為什麼又開始第二次爆炸,因為中微子階段已經容納不下其量積累的能量和質量,要突破,就有更大質量能量的形式,於是出現夸克。

(三),出現夸克後,當夸克的量積累完成後,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又開始聚集。把夸克擠垮,形成中微子,又形成熱,最後形成黑洞形成奇點,於是又開始爆炸,出現第三次大爆炸,出現中子質子。爆炸的過程,同時又是離心力釋放的過程,因為離心力凝聚在物質能量中,已經十分強大,爆炸釋放的是離心力,所有的離心力直到釋放完畢。

(四),中子質子的量積累完成後,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又開始聚集,把中子質子被擠垮,形成夸克,又把夸克擠垮,形成中微子,又把中微子擠垮,形成熱,最後形成黑洞,奇點,又開始爆炸。出現原子,又爆炸,出現分子,星系星團。

宇宙的五次大爆炸,出現天體的五種運動形式,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五種天體運動形態階段,他們至今仍然存在,參與和左右宇宙的運行。宇宙是由無數個大小宇宙形成的。每個黑洞,每個星系中間的黑洞,就是一個宇宙,一個小宇宙,每一個宇宙之間,處於不同的天體運行階段。例如太陽系,就是五種天體運行階段最完整的星糸。其他星系,還可能處於熱的引力自旋團階段,或中微子階段,或夸克階段,夸克階段理論上應該有夸克星,但目前沒有觀察到。其實許多星系,不過是一團氣體。而宇宙與宇宙之間,大宇宙與小宇宙之間,存在著弱肉強食的互相廝殺吞併,最後形成更大的宇宙。在宇宙的聚集階段,是吸引力的聚集,直到形成黑洞奇點,在宇宙的爆炸階段,是離心力的釋放階段,大量離心力被釋放出來。這就是所謂在熱引力形成引力場,物質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吸引力與離心力分開單獨運行的情形。吸引力與離心力運行,當然比光速快,是無限的速度。人類觀察的宇宙膨脹,其速度比光速快,這是自然的。為什麼會出現加速度?因為在開始時,宇宙爆炸物質是有質量的,因此離心力速度慢, 後來物質只剩下熱的自旋團了,而這種暗物質是沒有質量的。所以離心力越來越快,形成加速度,最後還原到無限速度, 完成宇宙大循環,聚集→拋灑→再聚集→再拋灑的過程。根據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原理和中國哲學原理,做出這樣的分析是符合科學的。如果得到科學實踐的證明,當然更好。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何執著尋找外星人?專家的解釋,能回答你所有疑惑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外星文明的探索也開始加大力度。科學家研究發現,自上個世紀60年代,不計其數的無線電信號被發送到宇宙深處,甚至有宇宙探測器深入星際空間尋找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神秘的宇宙信號傳到地球,並被陸續捕捉,這就從側面驗證了,人類並非宇宙中唯一存在的智慧生命。截止到目前為止,人類對於地外文明的搜尋已經持續大半個世紀,人們從最初的的好奇憧憬到現如今的麻木,甚至質疑地外是否存在其他文明。在民間,有一些人認為,尋找外星人幾乎毫無意義,與其投入大量資金尋找外星人,不如將這批資金放在發展科技上。
  • 《科學美國人》回答關於人類未來的20個大問題
    核毀滅(假想圖)人類是否會太空移民?暗物質究竟是「何方神聖」?……我們對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宇宙和人類自身存在很多疑問。美國《科學美國人》雜誌在9月1日的文章中,邀請頂級科學家對一些困擾我們的問題給出了答案。
  • 兩萬字,清華劉雲浩教授回答新生關於AI的90個問題
    講座中,同學們提問踴躍,許多同學的問題來不及回答。於是劉雲浩教授便對所有的問題進行了整理回答。你提的這個問題,就是第一個問題的一部分,「我」是什麼?關於「我」的概念,人們有很多理論,你可以看看Tim Urban的這篇文章What Makes You You?
  • 回答了哪些問題?沒有回答哪些問題?
    嘗試分析或回答這些,你會發現你不能僅僅根據物理學的概念回答一個問題。哲學上的準時我們出生了,我們死了。將這兩個事件分開的跨度就是我們所說的「時間」。時間的流逝可能是我們自己經歷的最基本特徵,但我們無法準確地說出它是什麼。更糟糕的是物理定律不能提供什麼幫助。
  • 燕教授營養師科普,關於碳水的疑惑,你聽過幾個?
    碳水減肥法,燕教授營養師相信很多人都使用過,有一些減肥者為了突破減肥平臺期,也是採用此方法。碳水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每克碳水大概可以提供4大卡的能量。相信大家關於碳水的疑惑會有很多,今天燕教授營養師就來給大家分享3個常見的疑惑與答疑。問題一:碳水就是糖,是長胖和衰老的真正元兇?碳水確實是糖,但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糖果的那種「糖」。碳水可以被分解成雙糖、多糖。像米飯這樣的多糖和蜂蜜這樣的單糖,進入身體後發生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 關於人類未來的20個大問題
    原標題:關於人類未來的20個大問題 ……我們對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宇宙和人類自身存在很多疑問。美國《科學美國人》雜誌在9月1日的文章中,邀請頂級科學家對一些困擾我們的問題給出了答案。   人類的未來會超越地球嗎?   回答者:英國宇宙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馬丁·裡斯   想像人類從地球大規模遷徙到其他星球是一個危險的錯覺。
  • 文化:對大問題的簡要回答,關於霍金的10個「大問題」
    【文化:對大問題的簡要回答,關於霍金的10個「大問題」】收集史蒂芬霍金關於10個「大問題」 的想法和著作。這些問題包括理論物理領域內的問題 - 黑洞內部是什麼?時間旅行可能嗎? - 遠遠超越,解決上帝的存在,人工智慧的興起和人類的生存。
  • 人類會永生嗎,複製人的意義在哪?諾獎得主們這麼回答
    或許是聽完5位諾貝爾獎得主和1位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得主的主題發言後,現場的大學生們對人類未來充滿希望。圍繞改變飲食習慣會不會帶來人類生理結構上的變化,從而達到永生,複製人的意義在哪裡,我們如何平衡科學研究和生活等問題,當天的現場問答和討論環節變得十分有趣。
  • 他是科學界的巨人,提出相對論,為人類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他在德國出生,後來有了瑞士的國籍,再後來因為一些工作的原因,去了美國。愛因斯坦在1915年的時候完整發表了《相對論》,這對整個科學界甚至社會都造成了很大的轟動。他一下子就忙碌起來了,有很多著名的大學都爭著邀請他去演講,於是,愛因斯坦每天都奔波在各個大學之間。他的司機也不得不跟著四處走。
  • 「大」科學家這樣回答申城青少年的「小」問題
    「人類會滅絕嗎?人類滅絕之後什麼生物會統治地球?」面對這樣的「終極提問」,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2016年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餘金權回答孩子,「從生物功能和分子水平上來看,人類已經形成和進化成一個完美的超分子機器。
  • 現代科學界的泰山北鬥——霍金
    他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這一職位曾由 牛頓擔任。他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宇宙的起始與終結,是他的研究課題。他的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成為關於量學物理學與相對論最暢銷的書。
  • 有問題的問題,應該如何沒問題的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正確,埃裡克森的遺產將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構。這一下子,人們開始相信埃裡克森不是在開玩笑。答題的信件像雪片一樣寄到了律師事務所,堆滿了整個大廳。一些專家和學者分析,回答埃裡克森謎題的關鍵可能是在對答案的解釋上,所以不少來信的答題都是洋洋萬言,深入剖析醫療、能源或糧食對人類命運的影響,這繼而引發了廣泛性的社會大討論,成為轟動一時的熱門話題。
  • 四個真實存在卻無法解釋的物理問題,每個都困擾科學界近百年
    縱覽人類文明數千年的發展歷程,真正開始發生質變的,其實是發生在18世紀下半葉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這次的生產力變革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還確定了科學對人類的幫助。但是,對於一些問題即便是它也無法給出合理、科學的解釋。下面就來看看四個讓科學界束手無策近百年,甚至現在還是未解之謎的物理問題。
  • 4個真實存在,卻無法解釋的物理問題,每個都困擾科學界近百年
    縱覽人類文明數千年的發展歷程,真正開始發生質變的,其實是發生在18世紀下半葉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這次的生產力變革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還確定了科學對人類的幫助。但是,對於一些問題即便是它也無法給出合理、科學的解釋。下面就來看看四個讓科學界束手無策近百年,甚至現在還是未解之謎的物理問題。
  • 陳翔六點半:學生拿家人做比方,回答老師關於基因的問題
    陳翔六點半:學生拿家人做比方,回答老師關於基因的問題 2020-11-27 00:
  • 人類宇宙觀即將到來的再次顛覆——科學界「暗物質」探尋始末
    然而,專業人員的信心,絲毫無法緩解民眾一個最主要的疑惑:既然我們從未探測到暗物質粒子,那麼為什麼你們如此確定它們的存在?這個問題要從牛頓說起。牛頓提出,引力是物體間的作用力。利用他的公式,科學家繪製出了地球和月球的軌道。但是,隨著人類的視野擴展,科學家們發現,當黑洞之類的因素出現後,牛頓的公式失效了。之後,愛因斯坦出現了。
  • 科學界有五大終極謎團,破解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帶給人類質的飛躍
    其中科學界有五大終極謎團一直困擾著無數的科學家,它們每一個都有可能顛覆人類的認知,同時對於人類文明有著無比重要的作用,破解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帶給人類再一次質的飛躍。這五個科學界的終極謎團,其中有三個是關於宇宙的,有二個是關於人類自身的。第一個謎團,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存在嗎?
  • 北大教授魏坤琳的回答出人意料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在慶典上作了題為「教育就是改變大腦的過程」的主題演講。在他看來,教育是縱貫一生的過程,是人們不斷認識自己的大腦、改變自己的大腦的過程。上了某「大腦」電視節目以後,魏坤琳經常被人問到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教我開發一下我孩子的大腦,讓他變得更聰明一點?」
  • 讀《人類簡史》的一些思考和疑問
    人呢,差別實在是大,有時候和年齡仿佛都沒有多大關係,像尤瓦爾·赫拉利,愛因斯坦,霍金這些人,來到世界上,仿佛天生就是來解決一些問題的。對於《人類簡史》這部書的讚美,筆者覺得沒有比較寫那麼多,我想任何人去讀了,都會很快的吸引進去,他就如一個黑洞一樣,是一本奇書,吞噬一切。我就說筆者在讀的過程中的一些疑惑,以及想得到解讀的問題吧。
  • 關於史蒂芬·霍金,你必須知道的幾部紀錄片
    關於霍金有太多需要去了解和深究,而以下的這些紀錄片則讓你更好的了解這位傳奇物理學家的一生。傳奇一生《史蒂芬·霍金:人生簡史》這部傳記紀錄片通過霍金自己(這是他第一次自述自己的生平)以及跟他最親近的一些人的話語來講述了這位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的波瀾壯闊的生平故事。通過接觸他的私人生活,這是深入霍金教授的故去和現在的一次親近和動人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