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禮教授,清北博士後,有七萬多粉絲的大V。他轉載了一篇文章,當然不是他自己的觀點,但很有代表性,表明人類科學界的困惑。為了回答困惑,我摘要轉載如下:
(一)暗物質
1、怎麼發現有暗物質?
我們原來認識的宇宙的形態,是星球與星球之間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你繞我轉,我繞他轉,星球們忙亂而有序。
但後來,科學家通過計算星球與星球之間的引力發現,星球自身的這點引力,遠遠不夠維持一個個完整的星系。
如果星系、星球間僅僅只有現有質量的萬有引力支持的話,宇宙應是一盤散沙。
宇宙之所以能維持現有秩序,只能是因為還有其他物質。而這種物質,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看到並找到,所以,稱之暗物質。
2、暗物質有多少?
科學家通過計算,要保持現在宇宙的運行秩序,暗物質的質量,必須5倍於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
3、有沒有觀測到暗物質?
現在沒有真正的測到暗物質。只是能發現光線在經過某處時發生偏轉,而該區域沒有我們能看到的物質,也沒有黑洞。
4、黑洞是不是暗物質?
不是。黑洞只是光出不來,它發出其他射線,它仍然是常規物質。
(二)暗能量
1、怎麼發現有暗能量?
科學家觀測發現,我們現在的宇宙,不僅在不斷膨脹,而且在加速膨脹。如果勻速膨脹,還可以理解。但加速膨脹,就需要有新的能量的加入。這能量是啥?科學家也搞不清,取名叫暗能量。
2、暗能量有多少?
科學家通過計算,通過質能轉換方程E=MC2計算,要維持當前宇宙的這種膨脹速度,暗能量應該是現有物質和暗物質總和的一倍還要多。
3、有沒有找到暗能量?
目前為止,還沒有。
(三)量子糾纏
1、現代科學發現,對物質的研究,在進入分子、原子、量子等微觀級別後,意外非常大。出現了超導體、納米級、石墨烯等革命性的材料,出現從分子水平治癒癌症的奇蹟。而最神奇的是——量子糾纏。
2、什麼是量子糾纏?
科學實驗發現,二個沒有任何關係的量子,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完全相關的相同表現。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裡、光年甚至更遠)的二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
3、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
根據這三個現象,有人又想像出神創論,自己不懂的就是神創的,這不是兒童思維嗎?不懂哲學的人就在唯物唯心上混淆視聽。還有什麼新不可知論,人類在宇宙面前就是螞蟻,螞蟻怎麼懂得宇宙呢?如此等等。對此我們必須做出回答。
一,創造宇宙天體物質世界真神是誰?
自從科學誕生以來,包括牛頓,愛因斯坦,波爾,楊振寧等大科學家,都沒有回答熱是怎樣誕生的。
宇宙爆炸瞬間,溫度以億來計算的。那麼,這些熱是怎樣產生的?哪裡來的?根據愛因斯坦及主流科學家研究,已經被證明,熱不是分子,不是原子,不是中子質子,不是夸克,不是中微子。熱是什麼?熱不是物質。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熱不是物質,熱是一種運動形式。熱是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1905年愛因斯坦依據分子運動論的原理,提出布朗運動的理論與分子熱運動理論。布朗運動與分子熱運動不一樣,與溫度和粒子個數有關,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激烈,粒子越少,分子熱運動越劇烈。布朗運動代表一種隨機漲落現象。
熱是這麼定義的,熱表示的是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那麼熱與運動有著怎麼樣的聯繫?熱的本質是紅外光,是電磁波。熱的產生是粒子內部振動向外傳播電磁波。 溫度反映了物體向外傳播能量(電磁波)的強弱。 粒子運動越激烈(分子平均動能越大),溫度越高。以上是現代科學關於熱的解釋。如果哪位科學家,能證明宇宙天體熱的來源,他一定比愛因斯坦偉大。
宇宙爆炸前,沒有分子,原子運動,沒有一切物質運動,那麼熱是怎樣產生的?熱又不是物質,不是粒子,量子,熱的來源是什麼?愛因斯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別在科學家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熱是一種運動形式產生的,那麼這種運動形式是什麼?
創造天體物質世界的真神,是原始宇宙吸引力和離心力,以及後來誕生的引力。路線圖是這樣的,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運動,產生熱的引力→轉化為中微子→凝聚為夸克→凝聚為中子質子,凝聚為原子→凝聚為分子,從而有了整個天體物質世界。
宇宙天體當然沒有意識,但是有規律,按規律運行。最初規律是這樣的,同性排斥異性吸引,相生相剋,互相轉化,達到一定的 量積累,產生質的飛躍,出現新事物。在原始宇宙中,只有吸引力和離心力,做圓圈循環運動。吸引力和離心力互相吸引,湮滅,轉化。在互相吸引中,吸引力轉化為離心力,離心力轉化為吸引力。由於相生相剋中,吸引力和離心力,在湮滅過程中,產生熱。這就是熱的來源。宇宙中所有的熱,都是吸引力和離心力相互運動的結果。這是吸引力與離心力經過否定之否定的結果,是正反合的結果。這種吸引力和離心力瀰漫於整個宇宙,至今宇宙中仍然存在,並且仍在製造熱。
吸引力和離心力湮滅出現的熱,並不是散落在真空中。如果散落在真空中,真空中到處都是熱,那就不會產生以後的星雲,星系,恆星。也就沒有後來的天體物質世界了。
在一百萬個單位中,吸引力和離心力產生六個熱,這六個熱,裝在一個叫做引力的自旋團中,也就是一百萬個單位中,吸引力和離心力湮滅,創造出六個引力熱自旋團。這種熱的引力自旋團,已經不是原來的吸引力和離心力,而是單獨的引力,帶熱的引力自旋團。原始的吸引力和離心力依然存在。這種熱引力自旋團有以下特性,①,沒有質量,輕子的輕子,它不是物質②,沒有輻射,沒有吸收,沒有交換。③,沒有弱相互作用。當然,新出現的熱引力自旋團,會按照自己的規律單獨運行。這種不是物質的物質,不是能量的能量,是什麼?是準物質,是暗物質。也就是人類觀察到的暗物質,這種暗物質具有引力的功能。當然也是引力。就是那個&34;的引力。
這種引力自旋團,最初只有一個熱,後來累積到六個熱,自旋團已經無法容納它的能量,它要輻射,於是出現&34;,&34;之類,量積累質飛躍是通過大爆炸實現的。於是宇宙發生第一次大爆炸,跨越到中微子階段,吸引力向費米子方向發展,離心力向玻色子方向發展。由於繼承了吸引力與離心力的湮滅,於是物質和反物質又出現湮滅,有多少中微子就有多少反中微子。有多少荷,電就有多少反荷,電。有多少夸克,就有多少反夸克,有多少中子質子就有多少反中子質子,而結果,在一百萬個單位中,正物質總比反物質多六個。這就是宇宙中的相生相剋原理,這就是宇宙中否定之否定的原理,這就是自然法則。這並不是意識,當然更不是神。
熱的自旋團的引力,到了中微子階段,開始出現的引力場。引力的大小與物質的質量成正比,這是牛頓力學的基本原理。引力場的震蕩,時空彎曲,這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基本原理。物質世界誕生後,引力場的質量與引力成正比。但是,維持引力場運行的,並非僅僅引力。無論是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乃至後來的星雲,星糸,恆星,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都同時存在物質中,同時有引力斥力,南極北極,電有正負極。只是100萬個單位中,吸引力和離心力煙滅抵消了,才顯示出那個&34;的引力作用出來。
二,宇宙超光速的加速度膨脹,其能量不過是吸引力和離心力。
吸引力和離心力,可以轉化為熱,熱引力團→轉化為中微子→凝聚為夸克→凝聚為中子質子→凝聚為原子→凝聚為分子→乃至星球。整個宇宙,是吸引力和離心力唱的大戲,它才是真神,人類一直尋找的所謂「神」。吸引力離心力,熱,引力,能量,質量,物質,完全是一碼事,不過是互相轉化的結果,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探知範圍會越來越大。宇宙大到無窮無盡,不管怎麼無窮無盡,出現什麼樣的規律,不過都是吸引力和離心力的表 演。
超光速運行的存在,有沒有?有,那就是吸引力和離心力的運行速度是無限的,由此產生的熱自旋團,由於沒有質量,也是無限的。這兩樣超光速運行是存在的。由於熱的輻射,才有後來的光速,而電子,光子,都是有質量的。所有有質量的物質,都無法超越光速的,愛因斯坦研究的,就是30萬公裡光速下,引力物質之間的運行規律。
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超距作用,科學沒有研究。原始吸吸引力和離心力的其他作用,科學同樣沒有研究,這一領域幾乎是空白。牛頓經典物理學,愛因斯坦相對論,量子力學這三個物理學裡程碑,可以稱為物理學第一原理。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做為創造宇宙的真神,作為宇宙自然,生物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大一統理論,他回答的是,物理學第一原理無法回答的問題,還有其他所有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無法回答的問題。這就是物理學第二原理的作用。
整個宇宙中的能量,百分之百的都是吸引力和離心力。科學家經過分析,這整個宇宙天體中,重物質佔4%,冷暗物質佔23%,暗能量佔73%。暗物質不發光,在銀河系周圍形成運動,十倍於銀河系盤大的範圍。由於吸引力和離心力的能量,不是以物質和能量的形式出現的,所以稱為暗能量。吸引力和離心力這種暗能量,經過運動一部分轉化為熱,成為熱引力自旋團,但它又不是物質,它沒有質量,不會輻射,不會吸收,沒有交換,沒有弱相互作用,所以稱為暗物質。這一部分暗物質經過運動,一部分轉化為重物質。
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如果單獨拿出來運行,其能量大到無限,不可想像。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能不能單獨運行?能。這是物質運動轉化的結果。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基本運行規律是,拋灑,聚集,再拋灑,再聚集,如此無限循環,並且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其基本運行圖是,(一)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產生熱→轉化為中微子,宇宙出現第一次運行狀態,中微子運行階段。原始引力和離心力,開始集聚,往回收,形成黑洞,把中微子全部收回,這個時候是吸引力聚集階段。形成黑洞,形成奇點又開始爆炸
(二),爆炸過程是離心力釋放過程,因為在中微子階段,已經集聚了大量的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為什麼又開始第二次爆炸,因為中微子階段已經容納不下其量積累的能量和質量,要突破,就有更大質量能量的形式,於是出現夸克。
(三),出現夸克後,當夸克的量積累完成後,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又開始聚集。把夸克擠垮,形成中微子,又形成熱,最後形成黑洞形成奇點,於是又開始爆炸,出現第三次大爆炸,出現中子質子。爆炸的過程,同時又是離心力釋放的過程,因為離心力凝聚在物質能量中,已經十分強大,爆炸釋放的是離心力,所有的離心力直到釋放完畢。
(四),中子質子的量積累完成後,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又開始聚集,把中子質子被擠垮,形成夸克,又把夸克擠垮,形成中微子,又把中微子擠垮,形成熱,最後形成黑洞,奇點,又開始爆炸。出現原子,又爆炸,出現分子,星系星團。
宇宙的五次大爆炸,出現天體的五種運動形式,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五種天體運動形態階段,他們至今仍然存在,參與和左右宇宙的運行。宇宙是由無數個大小宇宙形成的。每個黑洞,每個星系中間的黑洞,就是一個宇宙,一個小宇宙,每一個宇宙之間,處於不同的天體運行階段。例如太陽系,就是五種天體運行階段最完整的星糸。其他星系,還可能處於熱的引力自旋團階段,或中微子階段,或夸克階段,夸克階段理論上應該有夸克星,但目前沒有觀察到。其實許多星系,不過是一團氣體。而宇宙與宇宙之間,大宇宙與小宇宙之間,存在著弱肉強食的互相廝殺吞併,最後形成更大的宇宙。在宇宙的聚集階段,是吸引力的聚集,直到形成黑洞奇點,在宇宙的爆炸階段,是離心力的釋放階段,大量離心力被釋放出來。這就是所謂在熱引力形成引力場,物質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吸引力與離心力分開單獨運行的情形。吸引力與離心力運行,當然比光速快,是無限的速度。人類觀察的宇宙膨脹,其速度比光速快,這是自然的。為什麼會出現加速度?因為在開始時,宇宙爆炸物質是有質量的,因此離心力速度慢, 後來物質只剩下熱的自旋團了,而這種暗物質是沒有質量的。所以離心力越來越快,形成加速度,最後還原到無限速度, 完成宇宙大循環,聚集→拋灑→再聚集→再拋灑的過程。根據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原理和中國哲學原理,做出這樣的分析是符合科學的。如果得到科學實踐的證明,當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