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副所長韓斌

2020-11-29 生物谷

個人簡介

韓斌(1963.4-),安徽阜陽人,籍貫安徽太和[1]。中國科學院院士[2],研究員。現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副所長;科技部863生物領域專家組成員,主持多項國家重大科研項目,2013年12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8年7月從廣西大學農學院畢業,獲分子遺傳學碩士學位;獲得英國GatsbyCharitableFoundation獎學金,於1989年2月赴英國著名的JohnInnes中心Sainsbury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從事植物病原菌分子遺傳學研究。1992年11月獲英國塞理斯伯裡實驗室約翰英納斯中心博士學位。1998年8月,正值中國水稻基因組測序計劃起步階段,毅然回國工作。從2002年起,擔任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與生態研究所副所長。2008年,被任命為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2011年12月2日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3]

回國後,韓斌帶領中心全體研究人員,出色完成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粳稻第四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任務,並取得多項重要的創新性研究成果。作為國內首次完成大基因組單條染色體的精確測序,這是我國在生物領域基礎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深遠的學術意義和經濟前景。該成果也被兩院院士評為2002年全國"十大"科技新聞榜首之一。

韓斌研究員長期從事基因組學的基礎研究,並致力於利用不斷發展的基因組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水稻基因組結構、功能和遺傳改良潛力。完成了對水稻第四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和綜合分析,發展了秈、粳稻全基因組及基因水平上的比較與功能研究系統,建立了以第二代測序儀為基礎的高通量基因型分析平臺和轉錄組分析平臺。有關研究結果先後發表在Nature,GenomeResearch,PlantCell等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

2個人簡歷

1981-1985安徽師範大學生物系學士

1985-1988廣西農學院分子遺傳學研究室碩士

1985-1986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聯合培養)碩士

1989-1992英國JohnInnesCentre博士

1992-1998英國劍橋大學植物科學系博士後

1998-至今中國科學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水稻基因組測序工作專家組組長

2002-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態所副所長

2008-2011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

2011-至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3所獲獎項

1、2003年3月,韓斌博士獲得由中國科學院精神文明建設領導小組頒發的:首屆「中國科學院創新文化建設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2、2003年3月19日,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國家基因中心和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授予「中國科學院2001-2002年度重大創新貢獻團隊」稱號。

3、2003年4月,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命為2001-2002年度上海市新長徵突擊隊。

4、2003年9月,中央組織部、人事部、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中央統戰部和科學技術部授予韓斌博士「留學回國人員成就獎」。

5、2003年12月28日,我中心的「水稻基因組第四號染色體測序及分析」項目獲得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6、2004年1月,韓斌博士榮獲上海市優秀留學回國人才稱號。

7、2004年4月,韓斌博士被評為2001-2003年度上海市勞動模範。

8、2004年10月,韓斌博士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

9、2006年,被列入「上海市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10、2007年12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4主要學術成果

韓斌研究員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水稻基因組測序、比較基因組學研究和水稻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和他的實驗室構建了水稻四號染色體的物理圖譜,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水稻四號染色體的精細測序和分析,同時開發了覆蓋水稻四號染色體的晶片並用它鑑定了四號染色體上基因的表達模式。以上的這些成果發表在《自然》、《基因組研究》和《植物細胞》等雜誌上。在最近的幾年裡,他和他的實驗室開始利用新一代測序技術開發高通量的基因分型平臺和轉錄組分析平臺,並在此基礎上研究水稻基因組的遺傳變異,進行重要農藝性狀相關基因的遺傳定位,系統分析和鑑定水稻基因的轉錄本及表達模式。以上的這些成果發表在《自然遺傳學》和《基因組研究》等雜誌上。在韓斌研究員獲得過多項獎項和榮譽中,最主要的是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水稻4號染色體精細物理圖的構建及基因組精確測序

通過整合分子標記、克隆末端序列、DNA指紋等數據,運用分子、染色體螢光原位雜交和比較基因組分析的方法,構建了粳稻4號染色體高精確度和高覆蓋率(98.7%)的物理圖。鑑定了4號染色體的物理長度以及物理圖距和遺傳圖距的對應關係。基於染色體精細物理圖,採用克隆連克隆法的基因組測序方法,完成水稻4號染色體的精確測序和分析。研究成果發表在2002年11月21日出版的Nature上。

之後繼續承擔了水稻全部12條染色體著絲粒序列和結構的分析,以及秈、粳稻全基因組序列比較,直到2005年國際水稻基因組測序計劃完成。

2.水稻4號染色體結構及功能的深入研究

在精細物理圖構建和精確測序的基礎上,突破了拼裝高度重複序列的技術難題,成功鑑定了覆蓋著絲粒區域的大片段克隆,完成了序列測定和組裝。發現水稻4號染色體著絲粒核心區是由近360個高度重複的特異序列組成,並將這些重複序列組裝成18個串聯式重複區段,還在該區域鑑定一些編碼基因。

在精確測序的基礎上,研製了水稻4號染色體的覆瓦式排列的特異晶片,並通過晶片雜交分析,開展了秈、粳稻基因比較表達譜分析和轉錄調控因子的研究。鑑定了水稻4號染色體上一批新的表達基因,比較了秈粳基因功能和調控方面的差異。得出了水稻染色體上相鄰排列的基因有很高的協同表達調控特徵等重要結論。還印證了之前對4號染色體基因分布規律的推測結果。

3.比較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研究

通過對秈、粳稻基因組的比較分析,系統鑑定了秈粳之間序列多態性分布和頻率。隨著水稻基因組精確測序的完成,建立水稻轉基因實驗室,建設了一定規模的溫室和試驗田。高通量研究水稻基因功能,對一萬多條秈稻全長cDNA進行了克隆,測序和分析。同時,通過比較基因組學研究了轉座子突變可能對水稻基因功能分化產生的影響。結合基因家族的比較分析和表達組、轉基因、過表達等功能分析,發現了一系列在水稻抗熱,抗旱和抗鹽生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

4.建立以第二代測序儀為基礎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組研究平臺

最近,新一代DNA測序方法的誕生標誌著生命科學技術的又一次飛躍,為大規模發現和利用水稻遺傳資源開闢了有效的新途徑。這種新方法集低時耗、高性價比、高密度和高精度等眾多優點於一身。採用這一方法完成了一組秈、粳稻重組自交系的基因型鑑定,與目前廣泛應用的分子標記相比,新方法在速度和精度上有了大大提高。其精度是之前傳統的方法手段無法實現的。

同時嘗試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組研究的新技術還包括表達組和染色質免疫沉澱測序。迅速、大量地鑑定覆蓋全基因組的單核苷酸多態性,全面深入掌握我國水稻資源的遺傳多樣性。(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高場磁共振兼容的128通道神經生理...
    上海中招招標有限公司受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委託,就「高場磁共振兼容的128通道神經生理工作站」項目(項目編號:0834-1841SH18A078)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0834-1841SH18A078
  • 中英合建生命科學聯合研究中心,已發現黃芩素抗癌關鍵基因
    中英首個生命科學聯合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斌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該聯合研究中心從2013年開始籌建運行,由中英兩國共同投入科研經費,共同運作。其實驗室分別位於上海和北京,中英兩國各委派一位負責人,中方現任負責人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016年接收推免生辦法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016年接收推薦免試碩博連讀(碩士)研究生的報名時間為:2015年4月20日——2015年7月20日。
  •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王二濤做客第...
    12月21日,第三期求真講壇在樹華多功能廳舉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王二濤應邀做了題為《Plant-Microbe Interaction》的主題演講,來自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藥學院、農業與生物學院的教師、博士後及研究生近70人參加,講壇由生命學院常務副院長馮雁主持。
  • 拜耳與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攜手提高作物產量
    德國蒙海姆市2017年6月15日電 /美通社/ -- 拜耳與中國科學院(CAS)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SIBS)籤署了一項為期兩年的研究協議。該協議旨在交流前沿技術、運用新模型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從而提高小麥產量。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1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m6A甲基化修飾調控脊椎動物造血幹細胞命運決定」、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水稻廣譜持久抗病與產量平衡的遺傳與表觀調控機制」、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癢覺信息傳遞的神經環路機制」等成果分別入選。
  • 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學期刊社及其理事會成立
    3月3日上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命科學期刊社第一次理事會會議在生命科學信息中心召開,正式成立上海生科院生命科學期刊社及其理事會。上海生科院副院長吳家睿首先介紹了上海生科院期刊改革的目的、意義及基本情況。生命科學期刊社是適應國家、中科院期刊改革的總體部署和內部發展的需求而成立。
  •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考研複試分數線及時間
    單位 總分 公共課 業務課 複試時間 生命科學研究院>=341 政治 >=60 分 英語 >=61 分 >=90 分 3 月 14 日 上海巴斯德所>=90 分 3 月 16 日   1、凡達到生科院下屬各單位相應的複試分數線,各單位用電話通知考生,告知參加複試的具體時間和要求;  2、報考研發生物技術與醫藥專業專業的考生請注意,凡符合 上海巴斯德所複試分數線
  • 科學網—薛紅衛任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所長
    中國科學院人事教育局消息:根據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務委員會的相關規定,經研究,決定薛紅衛任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所長(
  • 探訪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實驗動物紀念碑(組圖)
    1月2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廖侃研究員在擦拭實驗動物紀念碑。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新華社上海1月3日電 婆娑的柳樹下,一座莊重的實驗動物紀念碑下方,放置了一個藍色中英文銘牌:「謹以紀念為生命科學研究而獻身的實驗動物」——這裡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一個擁有近半個世紀悠久歷史的中國實驗動物基地。元旦假期,這裡有80多名員工堅守崗位,精心照料著實驗動物們。
  • 國際植物分子生物學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圖)
    由遺傳發育所主辦的國際植物分子生物學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邀請了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日本、荷蘭、新加坡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武漢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參加,與會人員及學生共400多人。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致開幕詞。
  • 【中國新聞網】院士陳曉亞上海「科普」植物科學與生態文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19日來到上海圖書館,為上圖講座的忠實聽眾帶來了一場最前沿、最生動的《植物科學與生態文明》講座。  植物是生態系統的基礎,為人類提供食物、氧氣、能源,為萬物創造美好的生存環境植物科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達爾文在「沙之小路」上觀察植物並研究植物的授粉過程和向光性,孟德爾通過修道院裡的豌豆實驗發現了經典遺傳學定律……陳曉亞娓娓道來,告訴市民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大家了解植物,熱愛植物,保護植物,科學合理地利用植物。
  • 新世界集團慈善基金資助建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
    10月29日下午,新世界集團慈善基金捐資建立「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癌症研究實驗室」捐贈儀式暨揭牌典禮及在滬舉行。   新世界集團慈善基金向營養所捐贈1000萬港幣,用於建立癌症研究實驗室。
  • 1950---中國科學院
    它們是: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應用物理研究所(北京);紫金山天文臺(南京);物理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附藥物研究室;實驗生物研究所(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上海);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植物分類研究所(北京),含4個工作站:華東工作站(南京)、廬山工作站、昆明工作站、西北工作站(陝西武功);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地質研究所(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工學實驗館(上海)
  • PLoS Genet: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在昆蟲性別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黃勇平研究組和譚安江研究組在國際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上發表了研究論文Bombyx mori P-element Somatic Inhibitor (BmPSI)
  • 中科院上海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與貝因美籤署合作協議
    中科院上海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與貝因美籤署合作協議 12月20日,「中科院上海健康研究院-貝因美基因與營養聯合實驗室」(中科上貝聯合實驗室)成立籤約儀式在上海生科院舉行。中科院院士、上海生科院院長李林,貝因美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及聯合實驗室主任之一謝宏分别致辭。該聯合實驗室主任之一、上海生科院林旭研究員表示,該實驗室未來將以打造適合中國人特點的幼兒配方奶粉、母嬰營養品配方作為新的研發重點。
  • 上海生科院揭示光合碳代謝效率調控新機制---中國科學院
    上海生科院揭示光合碳代謝效率調控新機制 2016-06-02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日,Molecular Plant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Down-regulation of Rubisco Activity by Non-enzymatic Acetylation of RbcL 的文章,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 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繪製出水稻泛基因組圖譜 基因「導航地圖」助力提升水稻產量  畫一個人的特徵容易,要畫一群人的特徵,就難了。基因組研究也是如此。儘管國際水稻基因組計劃早在2002年就獲得了水稻「日本晴」的精細基因圖譜,可水稻有數千個品種,「日本晴」又怎能以偏概全?
  • 果谷生物聯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度研發「個性化營養」
    為了推動中國保健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滿足孕、老及其他年齡段中國人群對營養與健康的個性化需求,2020年8月,上海果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發出一款適合大眾群體的靈芝活性幼芽體-靈芝胚芽。
  • 歷年國家優青:中科院研究院所哪家強?
    從統計結果來看,2012年-2019年共有151家科研機構(不包含普通高校、軍校),總共691人獲國家優青項目,佔總人數的20%左右; 其中,中國科學院系統為581人,為科研機構的主要單位,佔比超80%; 其他單位有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中醫藥科學院、解放軍科學院等單位,但所佔比例較少; 從國家優青項目獲得者人數來看,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入選人數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