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及應用

2021-01-14 質量與實驗室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及應用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

貫徹國家計量技術規範《測量不確定評定與表示》(JJF1059-1999)

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  張步新  曹樹林  張偉平


摘  要:對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的基本概念作了簡單介紹,並舉例說明了測量不確定度A類和B類評定以及測量結果給出的方法,為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測量  不確定度  誤差  評定


1.概述

測量的值與被測物的真值的差值為絕對誤差,同一條件下多次測量,每次的絕對誤差為。測量誤差=測量結果-真值=(測量結果-總體均值)+(總體均值-真值)=隨機誤差+系統誤差。

實際上,真值是量的定義的完整體現,是無法得到的(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測量),其本質上是不可能得到的。因此,在測量上,採用約定真值,以測量不確定度來表徵真值處於的範圍。所以,測量結果與真值之差的測量誤差,也是無法確定的或確切獲知的。這是被人們普遍認為的「誤差公理」。

過去的觀點是通過誤差分析,給出被測量值不能確定的範圍即是誤差。按現在的觀點,誤差一詞不宜用來定量表明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

測量誤差是表明測量結果偏離真值的差值,它客觀存在但人們無法準確得到。例如:測量結果可能非常接近真值(誤差很小),但由於認識不足,人們賦予的值卻落在一個較大區間(誤差)內,另一方面測量結果可能遠遠偏離真值(誤差很大),而人們賦予的值卻落在一個較小區間(誤差)內。如何較準確地確定一個這樣的區間,即這個區間表徵被測量之值與真值之間的分散性,就是說,測量結果可信的程度在什麼水平上?根據現代計量學觀點,計量或測量結果可信的程度是需要通過分析和評定來確定的。

測量不確定度是用來表徵被測量之值所處範圍的一種評定。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計量局BIPM、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國際理論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國際理論物理與應用物理聯合會IUPAP、國際臨床化學聯合會IFCC等7個國際組織於1993年,聯合發布了《測量不確定度表示指南》(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簡稱GUM。我國於1999年,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頒布實施由全國法制計量技術委員會提出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JJF1059-1999)。適用範圍包括國家計量基準、標準物質、測量及測量方法、計量認證和實驗室認可、測量儀器的校準和檢定、生產過程的質量保證和產品的檢驗和測試、貿易結算以及資源測量等測量技術領域。

2.有關誤差的基本術語概念

按誤差來源分類:

設備誤差  檢測器具(計量器具)示值不準

環境誤差  溫度、溼度、振動、電磁等差異性、不穩定

人員誤差  技術熟練、生理差異

方法誤差  方法不完善

測量對象  測量對象自身變化

按誤差性質分類:

隨機誤差  測量結果在重複性條件下,無限次重複測量同一個量所得結果的平均值之差

系統誤差  在重複性條件下,無限次重複測量同一個量所得結果的平均值與被測量真值之差

粗大誤差  超出規定條件下預期的誤差,即明顯歪曲測量結果的誤差

有關與誤差共生的基本術語

精度  與誤差相反角度的描述,誤差小即精度高,誤差大即精度低

精密度  反映測量數據分散性大小的程度,建議不宜隨便使用

正確度  反映測量數據偏移真值大小的程度,建議不宜隨便使用

準確度  是定性概念,採用級、等、準確度符合××標準。建議不宜隨便使用

重複性  在相同測量條件下,對同一被測量進行連續多次測量所得結果之間的一致性

復現性  在不同測量條件下,對同一被測量進行連續多次測量所得結果之間的一致性

權  在不同條件下對同一量進行測量時,測量結果的質量不同,用數字表徵測量結果的質量指標叫權P。權P與測量結果的方差σ2成反比,即P∝1/σ2

等精度測量  權相等的測量

實驗標準差  對同一被測量作n次測量,表徵測量結果分散性的量,用表示


3.實驗標準差公式推導 

若在等精度測量條件下對某被測量(其真值為a)做多次獨立測量,得:x1,x2,…xn;

則誤差: xi-a=( xi-)+(- a)  (是n次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

令:

兩邊平方得:

求n項和:

式中:

(- a)= (常量)

故:

                                      ①

而:      

(是平均值的標準差),

定義標準差:(常用表示);

定義平均值標準差與標準差的關係:(常用表示);

所以:①式成為;

整理得:

       = (貝塞爾公式)。                                      ②

貝塞爾公式中的是由標準差公式定義的,但由於標準差公式中是真誤差值,在實際測量中是無法得到的,因此,無法採用標準差公式求算。而貝塞爾公式即實驗標準差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採用評價隨機誤差的大小成為可能。

在相同條件下,對被測量(不含系統誤差)最佳估計值是,實驗標準差,平均值標準差,即:

                                                         ③

4.測量結果標準不確定度

依據《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 JJF1059-1999》,測量結果標準不確定度分為A類和B類兩種方法。A類評定方法是計算出測量數據的平均值標準差即公式③的數值; B類評定方法需要了解測量儀器、技術資料、測量方法、檢定證書。水工金屬結構製造與安裝所涉及到的重要測量參數一般是幾何尺寸的測量。因此,A類評定方法是可以容易實現的。B類評定方法包含了評定人員的經驗和不確定度的傳遞。如檢測儀器檢定的標準不確定度,儀器解析度標準不確定度,測量時檢測人員布點(測點)的位置偏離引起的不確定度等等。同時,具有多個不確定度的分量,需要對逐個分量進行合成,即。計算不確定度分量時,涉及到包含因子的選擇,而包含因子的選擇與概率分布形式和置信概率的大小有關,在確定諸多不確定度分量及其包含因子時,需要對被測量重要性進行分析和判斷並做出合理的選擇。合成標準不確定度仍然是標準差,它表徵了測量結果的分散性。擴展不確定度是為提供測量結果一個區間的要求而附加的不確定度,是由合成不確定度的倍數來表示的,即,通常取2和3,取決於被測量的重要性、效益和風險。


例1:對某被測物進行10次等精度測量(重複性測量),儀器解析度2µm,儀器檢定證書給出不確定度是標準差的2倍(包含因子2),其值為50µm,測量數據列下表,進行測量不確定度的A類和B類評定,並給出測量結果。


序號

mm

mm

-

mm

(-)2

mm

1

999.76

999.79

-0.03

0.0009

2

999.77

-0.02

0.0004

3

999.78

-0.01

0.0001

4

999.75

-0.04

0.0016

5

999.80

0.01

0.0001

6

999.80

0.01

0.0001

7

999.82

0.03

0.0009

8

999.81

0.02

0.0004

9

999.83

0.04

0.0016

10

999.82

0.03

0.0009

由上表得知:

=999.79,,n=10,

A類評定:

B類評定:

①檢定證書表明,測量儀器標準不確定度;

②儀器解析度,區間半寬,查[JJF1059-1999]附錄B,解析度不確定度按矩形均勻分布,概率為100%時,查表得包含因子,儀器解析度標準不確定度;

③測量時檢測人員布點(測點)的位置偏離0.01mm(10),由此引起的不確定度區間半寬,按正態分布,置信概率50%,查得包含因子0.67,測量位置不確定度;

④確定合成不確定度 ;

⑤確定擴展不確定度,按正態分布,以99.73%的置信概率給出最佳區間,則擴展不確定度為:;(對於相關性的擴展不確定度以及自由度的內容在此暫不討論)

測量結果:,擴展不確定度,置信概率p=99.73%。


例2:對閘門門高h進行復現性測量,分別獨立測得數據:甲全站儀37000.5mm,乙全站儀37000.8mm。對甲全站儀進行不確定度評定並給出測量結果。(本例以甲全站儀進行不確定度的評定)

①復現性測量引起的標準不確定度

由獨立測量結果得知:單次測量實驗標準差,其中:R為獨立測量結果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稱為級差,即R=37000.8-37000.5=0.3mm,C為級差係數,查JJF1059-1999規範表1得C=1.13,即;

②甲全站儀精度引起的測量不確定度

根據和Z坐標分量的誤差公式得出高度誤差計算公式:;

式中、分別為測點P1、P2的Z坐標分量的測量誤差,按公式計算;其中Si為儀器中心到測點P1、P2的距離,S1=43009.5mm,S2=37783.2mm,,。按全站儀(型號TCA2003)性能取,mm,。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得出:=±0.39mm,對Z坐標分量的測量誤差值按均勻分布,查得包含因子,即得mm;

③合成標準不確定度:,數字修約後得mm;

④擴展不確定度:取包含因子,則mm;

⑤測量結果:37000.5mm±0.8mm,擴展不確定度=0.8mm,包含因子,置信概率p=95%。

5.測量不確定度的分類

測量不確定度的分類可以簡示為:


{


{

A類標準不確定度

B類標準不確定度

合成標準不確定度


標準不確定度

測量不確定度



擴展不確定度

{

U(k=2、3)


Up(p為置信概率)

6. 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和報告

依據JJF1059-1999,對測量不確定度各分量評定時,列表說明,做流程圖:


7. 結束語

測量不確定度是測量技術重要概念,也是保證計量、檢測質量的重要要素,被我國納入法制計量管理範疇。隨著我國加入WTO後,在實驗室認證、計量、檢測等領域全面貫徹國家計量技術規範,與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接軌,是向我們從事計量、檢測工作的專業人員提出的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此外,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質量要求以及產品製作、安裝精度的不斷提高,也對測量技術和測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水工金屬結構產品在製造、安裝過程中,分別由製造單位、安裝單位和檢測機構進行多次的檢驗,檢測結果必定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避免因測量方法和測量條件的不同對測量結果引起爭議,對重要數據的測量制訂相應的檢測規程,要求製造檢測、安裝檢測以及第三方檢測遵循測量的重複性和復現性原則,對測量結果進行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益並降低風險,在此基礎上推廣應用國家計量標準規定的術語和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方法,停止使用並逐步淘汰傳統上習慣採用的但不確切的術語和做法,有利於我國計量、檢測領域的整體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夏錚錚. 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評審準則宣貫指南[M]. 北京 中國計量出版社 2001

[2]JJF1059-1999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S]. 北京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 1999

[3]魯紹曾. 現代計量學概論[M]. 北京 中國計量出版社 1987

[4]李慎安等. 測量誤差及數據處理技術規範解說[M]. 北京 中國計量出版社 1996


相關焦點

  •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在計量檢定中的應用
    沒有質量檢驗的產品和工程是不能放心使用的,同樣,沒有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報告的測量結果也是不能放心使用的。換句話說,測量結果必須給出不確定度評定報告才有完整的意義。然而,筆者發現絕大多數技術機構在日常的計量器具檢定中卻極少做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 元器件檢測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方法與實例
    摘要:介紹了元器件檢測實驗室對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要求,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對元器件檢測中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分析,用一個實例說明了如何在元器件檢測中實施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 檢測實驗室如何作好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
    檢測實驗室如何遵循標準,做好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工作   GB/T15481-2000規定:「檢測實驗室應具有並應用評定測量不確定度的程序。某些情況下,檢測方法的性質會妨礙對測量不確定度進行嚴密的計量學和統計學上的有效計算。
  • ISO17025:2017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程序
    3.2 檢測組組長負責審核測量不確定度評定過程和結果報告。3.3 技術負責人負責批准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報告。4 工作程序4.1 測量不確定度的來源4.1.1 對被測量的定義不完善或不完整。4.1.2 實現被測量定義的方法不理想。4.1.3 取樣的代表性不夠,即被測量的樣本不能代表所定義的被測量。
  • 自鎮流螢光燈初始光效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自鎮流螢光燈初始光效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採用光電檢測儀器分別測量自鎮流螢光燈初始光通量和功率,對自鎮流螢光燈初始光效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進行評定,通過建立了不確定度評定的數學模型,分析測量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度來源,量化不確定度分量,從而求出了合成不確定度和擴展不確定度。
  • 測量不確定度基礎知識
    三、測量不確定度在符合性判斷中的應用 測量不確定度應用於諸多領域,以其在符合性判斷中的應用為例,當數值處於規定的上、下限附近並要求作出符合性判斷時,通過對不確定度的評定不僅可以定量地表示出測量水平的高低,而且可以降低誤判的風險。下圖表示了測量不確定度在符合性判斷中的應用,下表列出了測量結果合格與否的可能情況。
  • 【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現場評審常見不符合項分析
    ——本條款要求實驗室在進行測量不確定度評估時,應識別所有可能的不確定度來源,包括抽樣。即使帶入的不確定度可能很小,也要通過測量不確定度的評估來確定該不確定度是否可以忽略。 ——不確定度的來源包括(但不限於)所用的參考標準和參考物質、所用方法和設備、環境條件、被檢測/校準物品的性能和狀態以及操作人員等。 ——認可準則第一次提出不確定度評估時要考慮抽樣對不確定度的貢獻,雖然目前抽樣對不確定度的影響還在摸索階段,但實驗室仍需儘量考慮。
  • 手把手教你鋁合金維氏硬度試驗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依據GB/T 4340.1-2009《金屬材料維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試驗方法》,使用顯微維氏硬度計對5252H32鋁合金陽極氧化帶材進行維氏硬度試驗,並進行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維氏硬度的計算公式如下式中:HV為維氏硬度值;F為試驗力,N;d為兩壓痕對角線平均長度,mm。
  • 測量不確定度誤差的區別
    它直接關係著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傳遞的準確一致。然而很多人由於概念不清,很容易將二者混淆或誤用,本文結合學習《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的體會,著重談談二者之間的不同之處。首先要明確的是測量不確定度與誤差二者之間概念上的差異。  測量不確定度表徵被測量的真值所處量值範圍的評定。它按某一置信概率給出真值可能落入的區間。它可以是標準差或其倍數,或是說明了置信水準的區間的半寬。
  • 測量不確定度的來源
    ,主要講解了測量不確定度的定義、表示、在符合性判斷中的應用、構成和分類五個方面的基礎知識,相信讀者對測量不確定度有了初步的認識,現簡要總結如下: 1.測量不確定度作用:主要用於對測量結果可信程度的定量表示; 2. 測量不確定度表示:主要有兩個參數,一個用於表示大小、一個用於表示能相信的概率; 3. 測量不確定度主要分為:標準不確定度和擴展不確定度; 4.
  • 測量的不確定度概念
    2)測量不確定度的表述:由於對任何測量總是存在懷疑的餘量,所以我們需要回答「餘量有多大?」和「懷疑有多差?」3)如何給不確定度定量?需要有兩個數:1)餘量(或稱區間)的寬度;2)置信概率,說明我們對真值在該餘量範圍內有多大把握。如:繩子長度:200cm±1cm,置信概率為95%3、誤差就是不確定度嗎?
  • 測量不確定度的概念
    2、什麼是測量不確定度?• 1)測量不確定度是對任何測量的結果存有懷疑。• 2)測量不確定度的表述:由於對任何測量總是存在懷疑的餘量,所以我們需要回答「餘量有多大?」和「懷疑有多差?」任何我們不知/不確定的誤差是不確定度的來源3、為什麼測量不確定度是重要的?• 1)做質量好的測量 & 並要了解結果。• 2)但還有更重要因素:1.
  • 轉子流量計示值誤差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
    5 合成不確定度的評定6 擴展不確定度的評定取 k=2 得7 測量不確定度報告與表示用鐘罩式氣體流量標準裝置檢定轉子流量計檢測結果的不確定度結果表示如下【參考文獻】[1] jjf1059-1999,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s].[2] 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s].
  • TS9980測試系統S1測量不確定的評定
    測量不確定度是說明測量結果可能的分散程度的參數。可用標準偏差表示,也可用標準偏差的倍數或置信區間的半寬度表示。意為對測量結果正確性的可疑程度,與測量結果相聯繫的參數。  測量不確定度有兩種表示方式:  一是標準不確定度,又分為:  ①A類標準不確定度:用統計方法得到的不確定度;  ②B類標準不確定度:用非統計方法得到的不確定度。  二是擴展不確定度。
  • 淺談測量不確定度與誤差的區別
    測量不確定度和誤差是計量學中研究的基本命題,也是計量測試人員經常運用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直接關係著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和量值傳遞的準確一致。然而很多人由於概念不清,很容易將二者混淆或誤用,本文結合學習《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的體會,著重談談二者之間的不同之處。
  • 電子變壓器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的描述
    一、不確定度以前人們一直使用「測量誤差」來評定測量結果的質量高低,由於電子變壓器的測量誤差是一個理想化的概念,實際中難以準確定量確定,加之在某些情況下系統誤差與隨機誤差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使得同一被測的量在相同條件下的測量結果因評定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從而引起測量數據處理方法和測量結果的表達不統一,影響了對測量結果的統一認識。
  • 測量不確定度與誤差分析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使用誤差理論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測量技術的提高,已有越來越多的計量學者認識到使用不確定度評定測量質量更為準確,測量不確定度評定成為檢測和校準實驗室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本文結合筆者的理解談談二者之間的關係。   首先應該明確,測量結果是一個區域,測量的目的是為了確定被測量的量值。
  • 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的主要區別
    六、結果修正可以用已知誤差對未修正測量結果進行修正,得到已修正測量結果。不能用不確定度修正測量結果。對已修正測量結果進行不確定度評定時,應評定修正不完善引入的不確定度。測量結果可能非常接近真值,即誤差很小,但評定給出的不確定度有可能比較大;反之,對於測量誤差比較大的測量結果,評定給出的不確定度有可能較小。八、自由度誤差不存在自由度的概念。
  • 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的重要區別!
    但不能用不確定度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對已修正測量結果進行不確定度評定時,應考慮修正不完善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即應考慮修正值的不確定度。雖然測量誤差和測量不確定度都可用來描述測量結果,測量誤差是描述測量結果對真值的偏離,而測量不確定度則描述被測量之值的分散性,但兩者在數值上並無確定的關係。測量結果可能非常接近於真值,此時其誤差很小,但由於對不確定度來源認識不足,評定得到的不確定度可能很大。也可能測量誤差實際上較大,但由於分析估計不足,評定得到的不確定度可能很小,例如當存在還未發現的較大誤差時。
  • 不確定度系列1:測量不確定度的誕生
    即在給出測量結果的同時,也給出了正負誤差限。在漫長的歷史中,誤差理論深入骨髓,人們說到測量準不準,最先想到的就是誤差大不大,誤差小就是準,誤差大就是不準。在測量儀器的溯源(檢定或校準)中,經常會得到示值誤差,這裡的示值誤差很多情況就是低等級測量儀器和高等級測量儀器測量同一被測量得到的測量結果的差值。這是誤差理論的典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