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2 17:42 |玉環發布
採桑簡介
採桑位於玉城街道城北片區北端北城村內,東為青山,南接倉坑,西隔農田與樂清灣大橋相接軌,北與蘆岙、烏巖相鄰,距玉環城區約5公裡。2010年環島北路開通後,原本交通閉塞落後的採桑一下子地處交通要道,村民出行十分便捷。
近年來,為了加快對社會各項事業的建設步伐,經過幾任班子的共同努力,採桑的衛生、綠化、治安等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村莊建設達到了城鎮水平,文化、教育、衛生、醫療及各項福利事業日趨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及交通都給村民帶來極大的便利,村莊建設也朝著一個更高的標準邁進。道路的硬化、水、電、菜場及老年活動中心和山體公園等系列惠民工程有序推進,努力營造一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新採桑,使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率先跨入小康行列。這些年來,採桑曾被市委、市政府、玉城街道辦事處授予「先進黨支部」「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初聞「採桑」這個地名,浮現在我腦海中的是一片碧綠的桑林,勤勞美麗的採桑女提著竹籃,沿著阡陌,穿梭其間採擷桑葉的畫面。位於玉城街道北城村的採桑如今雖不見鬱鬱蔥蔥的桑林和成群結隊的採桑女,但有關採桑的故事卻一直流傳至今,為這個碧水環繞的小村莊更添一絲人文氣息。
在蘆浦百丈和尖山之間,有一兩山相夾的峽口,叫採桑嶺。相傳這是明朝武師周六與其妻徐五娘採桑之處。清代蘆浦的廩生林增輝過採桑嶺時,看到山下的桑林如雲,想起了六哥與五娘的故事,作詩曰:「不見徐娘舊日裙,漫傳周六儼將軍。前朝人物都陳跡,嶺上遙看但綠雲。」有故事的地方總是格外吸引人,追隨著周六和五娘的感人愛情,我們來到了傳聞中的採桑,去近距離感受這個村莊的獨特魅力。
從玉環城區出發,驅車前往採桑,一路欣賞著沿途的風景,不知不覺中,幾塊青磚白牆搭成的景觀牌闖進了我的視線。古色古香的景觀牌上,「北城村採桑」幾個紅色的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原來我們已經到達了目的地。
吳家裡塘河新貌
車子沿著寬闊的村道繼續往裡駛,道路旁一排排整齊氣派的別墅吸引了我的目光。看來採桑的村民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了,我心想。車子在一處休閒涼亭前停下,下了車,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廣闊清澈的河塘。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泛著粼粼的波光,映襯著周圍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樹和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居民樓,宛若一幅旖旎的鄉村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鋪展開來。河岸邊的休閒長廊裡聚集著許多在此乘涼休憩的村民,他們或靜坐著觀賞風景,或躺著閉目養神,或笑著談天說地,一派歲月靜好、其樂融融的景象。
吳家裡塘河舊貌
沿著採桑橋在河邊閒庭信步,北城村黨支部副書記陳美土向我們介紹道:「這條河就是我們採桑的吳家裡塘河,屬於玉城街道青沙河系,是北城村採桑小微水體之一。你看這條河現在水質多乾淨,但以前卻是一條汙染嚴重的黑臭河。過去村民環保意識薄弱,什麼垃圾都往河裡亂扔,長此以往垃圾越堆越多,環境遭到了破壞,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產生活。」
後來隨著市裡「五水共治」工作的逐步實施,北城村各級負責人多次開展集中行動,加強對該河道的巡查力度,督促河道保潔力度,河道水質明顯改善,如今河岸邊陸續建起了休閒遊步道,沿岸環境顯著提升,成為了村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目前我們已建成約2000米的遊步道,但河邊綠化還未完成,預計明年完工。像這邊170米長的木欄杆就是今年上半年剛建好的,包括挖河道、清理淤泥、建欄杆,村裡共投入資金30多萬元。今年我們還有一個『半島生態綜合園』的項目,計劃在河邊建垂釣區、果園和九曲橋,進一步美化河道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步伐。」陳美土說道。
聽聞採桑最近在著手建設村裡的山體公園,我們便請陳美土和北城村村務領導小組副組長謝招樂帶路,前往公園一睹風採。
在公園的入口處,一面頗具徽派風格的牆體掩映在這空曠的山林中別有一番韻味。白牆、青磚、圓拱門,讓人恍若跌入了一幅江南水墨畫中。踩著石徑小路走進公園,目光所至皆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木,尤其剛下過雨,空氣中還夾雜著些許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深吸一口氣,頓感神清氣爽。
再往前走,「譁譁」的流水聲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座假山堆砌的人工瀑布映入眼帘,最頂部的大石頭上刻著「採桑泉」三個龍飛鳳舞的金色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瀑布下面是一潭水池,水是青綠色的,還能看見幾條小魚在歡快地遊來遊去。「這水池裡的水一年四季都不會幹。下雨天有自然水,我們通過接水管,讓溪坑裡的水流過來;沒雨的時候,我們通過水井將地下水打上去,而且因為有排水口,水池裡的水也不會滿出來。等以後山上的水庫建好了,還會有更充足的水資源。」謝招樂介紹道。
山體公園舊貌
瀑布旁的空地上還擺著幾張石桌、石凳,走累了坐下歇歇,或趁著好天氣在這兒曬曬太陽,呼吸山林間的清新空氣,聽聽流水鳥鳴,好不愜意!看著如今環境清幽的山體公園,陳美土回憶道,「之前這裡是一座廢棄礦,到處雜草叢生、亂石堆砌,一派荒涼的景象,平時根本沒有人來這兒玩。自從去年開始著手打造這座山體公園,這片空地也可以重新利用起來,變廢棄礦為美麗的公園,成為我們採桑的一大亮點。現在除了本村村民,還有很多隔壁村的村民也經常來我們的山體公園散步遊玩,為我們採桑增添了不少人氣。」
山體公園新貌
在公園裡停留了片刻,陳美土和謝招樂又邀請我們到山上參觀參觀。沿著瀑布旁的石階遊步道拾級而上,路兩旁茂密的樹林植被沿著遊步道一直往山上蔓延,看不到盡頭,伴著山林間清脆的蟬鳴鳥叫,腳步似乎也變得輕快了起來。陳美土一邊在前面帶路,一邊和我們聊著,「我們從2017到2018年在山上做了長約4000米、寬1.2米的遊步道,從這兒到烏巖到蘆浦再到採桑嶺都已全面連通。這些做遊步道的石材都是特意從溫嶺運過來的,都是有些年數的老石頭。像山下的石桌石凳是用從福建運過來的石頭整塊加工而成,更添了自然的氣息。」
不一會兒,我們已經走到了半山腰,此時從山上往下眺望,整個北城村都盡收眼底。「看,那條『U』形的河就是吳家裡塘河,那邊一塊區域都是廠房。因為廠房區域環境比較亂,所以接下來我們打算把舊廠房都拆掉,新建一個小微工業園區,把工廠都統一搬到工業園區內,進行規範化管理。」謝招樂說道。
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又繼續往山上走。此時山路已越來越陡,走得也是氣喘籲籲,但為了到達山頂,我們還是咬咬牙堅持下來了。「一步、兩步、三步……」終於到達了山頂的涼亭,迎著陣陣涼風,感受到登頂的快意,視野也更加開闊了。「從這裡可以看到蘆浦,那邊就是百丈和尖山,樂清灣大橋也可以看到。」陳美土指給我們看。
站在山頂登高遠望,想到採桑未來的發展,陳美土心中也有無限的展望,
今年北城村有個600萬元的『美麗鄉村助推項目』,將以採桑為中心展開,除了山下的半島生態綜合園,我們還將在山上建玻璃觀景臺、拱橋、農家樂、養老院、民宿、長廊、遊樂設施等,爭取把採桑打造成一座綠色生態、美麗宜居的新農村。」
時間一分一秒地溜走,沿原路下山回到村子裡,時間已臨近中午,吳家裡塘河旁的休閒長廊裡已不見人影,村民們應該都回家吃午飯去了,村子裡更顯靜謐。路過村口的一家飯店,老闆娘熱情地招呼我們來吃飯。「這些年我們採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村裡的河變得越來越清,河邊也建起了長廊涼亭,每天都有很多人在乘涼。現在山體公園也建起來了,來我們採桑玩的人越來越多了,我的飯店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希望我們這個小村莊以後能吸引更多人來玩。」老闆娘笑著說道。
作者:張思寒
實習記者:葉丹宇
編輯:陳姿名
責編:何文新
156473896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