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泰坦星,你會想到什麼呢?滅霸的故鄉?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土星的衛星——土衛六
很多人都覺得土衛六泰坦星會比火星更適宜人類殖民,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下在未來(數百年內),泰坦星會成為人類的殖民地麼?
一些人將泰坦視為比火星更具潛力的太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它有一個濃厚的大氣層,其大氣壓也剛好是1.5個地球大氣壓,很適合人類生存(當然,這並不代表人只要穿個防寒服背個氧氣筒就能夠生存),第二個是這個大氣層中含有火星上缺少的氮氣和甲烷。
氮氣我們都知道,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而且也是植物生長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甲烷不但可以作為燃料使用,也能夠作為化學原料。
很多人覺得人類會為了這兩個原因就可以忽視土衛六上可怕的寒冷溫度以及遙遠的距離。
要知道土衛六上的溫度只有零下180℃,在低幾度連氧氣都會變成液體了。而它的距離更是火星到地球距離的15倍以上。一般來說,火星每兩年就有一個窗口期,我們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只需要飛行7個月就能到火星了,很適宜發射飛船。而飛往土衛六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飛行了7年多的時間才到。
所以說,即便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探索泰坦星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泰坦星殖民地只是下面的這種南極洲式的科學考察站,裡面有幾十個科學家長駐的話,我覺得這個也許在本世紀末也許就能夠實現,但是說如果是那種攜家帶口的殖民地,可能在幾百年以內都無法實現。
這樣的泰坦星科考站也許本世紀就能出現
甚至在更遙遠的未來,這樣的情況都可能很難實現,這主要是泰坦星上並沒有什麼太有價值的東西,畢竟建立殖民地是講究一個經濟價值的,土衛六殖民地光是維繫就已經很困難了,加上土衛六上其實除了甲烷也並沒有太有價值的貴金屬材料,開採的價值相對其實並不大,加上極低的溫度,恨不適合人類殖民和居住。
藝術家幻想的土衛六殖民地城市,也許永遠都不會出現,也許會在太陽變成紅巨星的時候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