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接觸音響行業,聽別人介紹音響時,是不是總是覺得有一些名詞聽不懂,有時候是一臉懵逼的狀態?有時候甚至是十臉懵逼?
小右剛開始接觸這些專業的名詞時候也是雲裡霧裡的,在逐漸入坑音響的過程中,現在稍稍有了一些了解,現在分享出來和大家探討,我們共同漲知識呀!
音響中的常用名詞
1.
>>>數字功放<<<
數字功放是一種具有失真小、噪音低、動態範圍大等特點的聲音放大器,在音質的透明度、解析力,背景的寧靜、低頻的震撼力度方面是傳統功放不可比擬的。
我們還會常常聽到Hi-Fi級音樂體驗,那麼什麼叫Hi-Fi呢?
Hi-Fi是英語High-Fidelity的縮寫,直譯為「高保真」,其定義是:與原來的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
2.
>>>煲機<<<
在平時,我們是不是常常聽說,買了新的音箱,需要煲機?那何為煲機呢?
煲機」一詞源於Hi-Fi音響領域,英文名字是「run in」,這個詞組被最早接觸發燒音響的港粵人翻譯過來時,打上了深刻的地域烙印:用烹調方法中的「煲」字來形容音箱經過長時間的放音後音質發生變化的過程其實是挺形象的,聽著自己喜愛的音箱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之後發出圓潤美妙的聲音,確實就如同文火慢燉煲出的靚湯一樣。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朋友熱衷於煲機(這裡特指煲音箱)呢?因為很多新購進的音箱聲音都有乾澀發緊的現象:高音刺耳、低頻下潛不深。這主要是動圈揚聲器沒有進入最佳狀態造成的,所以煲箱的重點在於揚聲器(這與煲耳機主要煲振膜有些相似),揚聲器發聲是由折環、振膜、音圈、定心支片、磁鋼等協調作戰引起的,煲箱的過程就是讓這些元件磨合的更加緊密,進一步影響到整個揚聲器的某些參數,達到改善音質的目的。
3.
>>>低音下潛<<<
剛剛上面小右有提到,「低音下潛不深」,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低音下潛,顧名思義,就是低音的表現力,指的是聲音低音的下限。
好的低音在表現一些低音的時候是有頭有尾。如果下潛不好,就容易產生一種嘎然而止的感覺。和高頻的延伸有一定類似的地方。低頻的量感是非常重要的,太多了就混做一團,還影響高頻的發揮,少了不要說下潛了,就連低音的感覺都找不到了。
簡單講,低音是聲音的基本框架,中音是聲音的血肉,高音是聲音的細節反映。
人耳的聽力範圍:在20Hz~20kHz
平衡悅耳的聲音應是:150Hz以下(低音)應是豐滿、柔和而富有彈性;150Hz-500Hz(中低音)應是渾厚有力百不混濁;500Hz-5KHz(中高音)應是明亮透徹而不生硬;5KHz以上(高音)應是纖細,圓潤而不尖銳刺耳。
4.
>>>阻尼係數<<<
阻尼係數是指放大器的額定負載(揚聲器)阻抗與功率放大器實際阻抗的比值。阻尼係數大表示功率放大器的輸出電阻小,阻尼係數是放大器在信號消失後控制揚聲器錐體運動的能力。具有高阻尼係數的放大器,對於揚聲器更像一個短路,在信號終止時能減小其振動。
1、阻抗:它是指揚聲器輸入信號的電壓與電流的比值。
2、音箱的輸入阻抗一般分為高阻抗和低阻抗兩類,高於16Ω的是高阻抗,低於8Ω的是低阻抗,音箱的標準阻抗是8Ω。
3、 在功放與輸出功率相同的情況下,低阻抗的音箱可以獲得較大的輸出功率,但是阻抗太低了又會造成欠阻尼和低音劣化等現象。
4、在一般狀態下的導體,多少都存有阻止電流流動的作用,而表示其阻止程度者,稱為「電阻」,單位值是「歐姆」,代號為「Ω」。
5、在交流電路中,除電阻外,還有電感和電容等皆有阻礙電流作用,通常將阻止交流電流作用的部分,總稱為「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