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之勇】
正在啟動的「大國點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有望在統計的精準度上樹立一個全新的標杆,讓我們一起期待!
孫勇
昨天上午,有人敲我家門。來訪的是個陌生人,胸口掛個工作牌。一問,得知她是社區工作站派來的做人口普查的專職人員。這是新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本次全國人口普查將從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啟動。從10月11日起,人口普查的入戶摸底工作已經在全國各地逐漸鋪開。
我根據上門工作人員的提示,用手機掃了一個專用於本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二維碼,打開相關電子頁面,輸入自己和家人的姓名、身份證、性別、學歷、住址、房產面積等信息,用了約2分鐘,就完成了自己作為公民配合本次人口調查的應盡義務,方便快捷。
有了這番體驗,我就動了為人口普查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的念頭。
說起來,我和全國人口普查這個事兒有過特殊的緣分。從某種意義上講,我還算是當過全國人口普查的「統計員」。
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啟動。那時,我父親是一位鄉鎮幹部,因此,我隨他一起住在鄉政府大院的幹部宿舍裡。我雖然年少,但人緣不錯,和政府大院的一幫年輕的小幹部混得挺熟。某天,年輕的小幹部李哥主動找到我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幫我幹點活兒吧,幹完了我請你吃飯。我一口答應。我跟著李哥走進他的小宿舍,看到一地堆積如山的文件袋。李哥告訴我,那是全國人口普查的統計資料,他想請我當幫手,填寫本鄉最新的人口統計數據。
聽說要參與到全國人口普查這件大事中,我立馬來了勁,幹!一連三天,我一有空,就窩在那間小宿舍裡用黑色原子筆幫助李哥填寫統計表格。其實,那些表格李哥已經填寫了一遍,但那是草稿,經核實後,要重新正式謄寫一遍作為定稿,呈交給上級政府。我幹的就是重新謄寫的事情。活兒接近尾聲時,我發現,草稿上有兩個村子的人口數據是空白,就問李哥咋辦。李哥說,你根據感覺填數字吧,差不多就行了。我吃了一驚,說,這怎麼行?!李哥笑了,說,不要緊,就這麼做。我追問原因,李哥回答說,負責這次全鄉人口統計的只有他一人,就靠他騎自行車挨家挨戶上門統計,折騰了1個多月,實在忙不過來,畢竟全鄉有8萬多人!這兩天就要上交統計結果了,還剩下幾個坐落偏僻深山的小村子的人口沒有去實地調查統計,只好編幾個數字應付一下。那幾個小山村人口稀少,編個數字也差不離,不會影響大局。說完,李哥把他手中剛填完的最後一份表格給我看,那數字是他憑著感覺杜撰的,掛靠著一個他沒有親自實地調查統計的偏僻小山村。我於是依葫蘆畫瓢,憑著感覺,在這個小組增加幾個人,在那個小組減少幾個人(每個村由若干個小組構成),拼湊著完成了最後兩張表格的「謄寫」。
過了些日子,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正式公布,同時公布的,還有這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先進工作者,李哥的名字也在其中。我看到這個表彰名單時,心情有點複雜。
這件發生在30年前的事情,給我帶來一個深刻的影響:從那以後,我對全國人口普查的精確度心存懷疑。李哥那樣的事(我也被裹挾其中),在全國人口普查中,是否只是個案呢?中國有幾千個縣,幾萬個鄉鎮,如果每個鄉鎮在統計人口時都有一點小小的失準,累加到全國範圍,那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誤差。當然,這只是一種壞的推測。實際結果可能比這好。
人口是國家之本。然而,在中國古代幾千年裡,歷朝歷代到底有多少人,其實都是一筆糊塗帳。一則,古代缺乏精確的統計方法和統計工具,也缺乏科學高效的檢測手段;二則,為了逃避歷代王朝苛重的人頭稅,老百姓(603883,股吧)向官府瞞報家庭人口是常有的事。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廢除人頭稅,推行「攤丁入畝」的新稅制,百姓向官府瞞報家庭人口的現象才消除,中國的人口統計也逐漸趨向精確。
新中國成立後,部分地區在某些年頭變相恢復了人頭稅,加上實施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由此在人口問題上形成了國家(地方政府)利益和國民個體家庭利益的衝突,必然導致人口瞞報現象的出現。尤其是在「只生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嚴格執行的年代裡,全國人口普查的精準度難免會受到影響。如今,各種變相的人頭稅在全國已徹底廢除,生育政策也逐步放開,信息技術管理手段也非常先進,這種局面下,全國人口普查的精準度無疑會大大提升。正在啟動的「大國點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有望在統計的精準度上樹立一個全新的標杆,讓我們一起期待!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