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
申論的文章結構你還在學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嗎?你還再研究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對策解決問題嗎?你還在練習寫政論文、評論文、策論文嗎?申論文章要求寫的是議論文,上邊說的那些,純粹是好為人師的人杜撰出來的,連議論文都不是,你還在盲從的話,恐怕該早點翻開一本正兒八經的議論文書籍看看了,最起碼也要記得中學時學過議論文要有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吧。
之所有在剖析人民日報文章之前先說這些,是因為剖析之後很可能會顛覆你之前學習的錯誤知識。人們日報文體也有很多,申論考的是議論文,這裡我們只剖析議論文。
長明老師會從人民日報文章的整體段落布局和段內布局,甚至細微到段內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詳細剖析。讓大家也能寫出人民日報式的文章。
初心小通知
由於市面上的申論國、省考題幹多有不全,長明老師為方便同學們複習備考,特意親自整理了【國考及各地省考近8年申論真題】
一、原文及剖析
築牢愛國的「雙螺旋結構」
(標題直接是中心論點)
2015年,葉門撤僑的「尖峰時刻」,中國的表現讓世界驚嘆。脫離險境的人們感慨,無論置身何處,都能切實體會到做一個中國人的尊嚴和驕傲,「國家給了我們一張無價的船票」。(舉國家「愛」國民的事例)
不久前,「哈佛女孩」許吉如的一段演講,再次觸動「中國心」。她說,今天的中國賦予所有與之相關的人一張「中國牌」,「那個產品叫中國,我們都是代言人」。(舉國民「愛」國家的事例)
如果說「歸航」象徵了一個國家對國民的義務(點明第一段事例要論證的觀點:國家「愛」國民),那麼,「代言」則喻示了當今時代公民責任的無處不在(點明第二段事例要論證的觀點:國民「愛」國家)。國慶之際,重溫這兩個片段,正是為了思考「國家」與「個人」的關係,讓二者相得益彰、彼此成就,築牢愛國的「雙螺旋結構」(引出中心論點:築牢愛國的「雙螺旋結構」)。整體看來,前三段通過事例引出中心論點的同時也舉例論證了中心論點。
有人曾說,「不要問祖國為你做了什麼,而要問你為祖國做了什麼」。其實,「祖國為你做了什麼」和「你為祖國做了什麼」,是一體兩面。對國家,前一個問題不容忽視;對個人,後一個問題也不能忘卻。恰如兩面互鑑的鏡子,國家與國民在相互映射中,構成了一個無限廣闊的空間。(解釋中心論點,國家與國民之間就應該是「雙螺旋結構」)
從北京奧運開幕式的「笑臉牆」,到時代廣場上的中國形象片,「笑」也成了今天中國人最美的表情(舉例論證國家讓國民「笑」,即國家「愛」國民)。30多年來,中國累計減少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接下來幾年,讓另外5000多萬人走出貧困,仍是國家念茲在茲的目標(舉例論證國家讓國民脫貧,即國家「愛」國民)。有人還觀察到,不管是開G20峰會,還是推進航天計劃,中國最關心的還是「能給小明帶來什麼」——小明者,普通人也。可以說,中國發展的成績單,也就是一份「祖國為你做了什麼」的答卷(繼續舉例論證國家關心國民,即國家「愛」國民)。
「國家者,載民之舟也。舟行大海中,猝遇風濤,當同心互助,以謀共濟。」視國家為「舟」,則所有國民都在同舟共濟;視國家為艦隊,則每個國民在享受「雁陣效應」的同時,也必須發動自己的引擎(講道理論證國民就應該「愛」國家)。無論是傳統的「修齊治平」,還是現代社會的「公民意識」,個人與國家互動的通道,從來不止一條。張伯駒擔心《遊春圖》流落海外散千金買畫是愛國,青年人傳承技能在故宮修畫同樣是愛國;維和戰士遠赴索馬利亞貢獻全球治理的中國力量是愛國,做好一名社區志願者為基層治理貢獻一己之力同樣讓人敬佩。「你為祖國做了什麼」,答案就在我們的手邊、腳下、心中。(舉例說明國民該如何去「愛」國家)
思考國家與個人,問問「做了什麼」只是開始。更為重要的,是情感的歸屬、價值的超越。的確,人類思考的坐標軸,早已離不開國家這個基座。無論如何強調個性解放、尊重個人表達、鼓勵個人奮鬥,都不意味著可以消減國家意識。因為,國家是利益、命運、文化和情感的共同體,集體主義、愛國情懷,超越一己之私、一時之利,永遠具有更高遠的意義和價值。(講道理說國民就應該「愛」國家)
1947年底,在英國留學9年的彭桓武搭上回國的海輪。海面平靜,一望無涯。面對記者「為什麼回國」的提問,這位未來新中國的「兩彈一星」元勳說:「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以「不需要理由」的情懷,重思「做了什麼」的追問,我們或許能得到更多的啟發。(舉例說明國民「愛」國家是不需要理由的)
二、文章整體論證結構布局剖析
第一段:舉能論證中心論點事例
第二段:舉能論證中心論點事例
第三段:論證並引出中心論點
第四段:解釋中心論點
第五段:大量舉例論證國家愛國民
第六段:講道理論證國民應該愛國家,及舉例說明國民應該怎樣愛國家
第七段:繼續講道理說國民就應該「愛」國家
第八段:(舉例說明國民「愛」國家是不需要理由的)
三、論據積累
1.葉門撤僑事件。
2.「哈佛女孩」許吉如的一段演講。
3.未來新中國的「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說:「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不需要理由」的情懷。
四、文章結構模仿
【2018年國考地市真題】
「給定資料6" 中提到了老子關於「有「和「無「的觀點,請你圍繞給定資料反映的城市建設理念中的問題。聯繫實際,以「試讀「有」與「無」為題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 自選角度,見解深刻;(2) 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構泥於「給定資料」:(3) 思路消晰,語言流暢;(4) 總字數1000字左右。
文章主題:城市建設應該「有」、「無」兼備,既要注重城市的硬體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等看的見的「有」,又要注重城市涵養城市文化氣息,讓市民獲得幸福感、歸屬感、安全感等「無」。
第一段:舉城市建設注重硬體和經濟,城市發展的很好,人們生活的很好的事例
第二段:舉城市建設中注意發展城市文化,人們生活幸福的事例
第三段:用第一、二段的事例論證並引出中心論點,城市建設應該「有」、「無」兼備,既要注重城市的硬體建設,促進經濟發展等看的見的「有」,又要注重城市涵養城市文化氣息,讓市民獲得幸福感、歸屬感、安全感等「無」。
第四段:解釋中心論點,城市建設為什麼要「有」、「無」兼備,注重「有」有什麼好處,注重「無」有什麼好處,「有」、「無」兼備有什麼好處。
第五段:講道理和舉例論證城市建設應該「有」、「無」兼備
第六段:講道理和舉例論證城市建設的「有」能更好的促進「無」
第七段:講道理和舉例論證城市建設的「無」也能更好的促進「有」
第八段:說理論證城市建設在「有」「無」的相互促進中,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獲得幸福感、歸屬感、安全感,這才是正確的城市治理理念。
大家也抓緊嘗試著進行文章結構仿寫
【練習真題】
參考給定資料,圍繞「海洋的保護與開發」,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思想深刻,觀點明確;(2)內容充實,結構完整,語言暢達;(3)總字數900~1100字。
初心全新上線備考神器「初心小打卡」
周一到周天,每天更新學習內容及作業
讓你通過每天的努力掌握所有知識點
堅持打卡更可獲得行測、申論網課哦
快來一起加入吧!
初心 · 2019國考筆試班
全部班次已經新鮮出爐
趕緊來預約上岸吧~
初心教育·只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在公考路上迷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