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陶DIY
用雙手創造微觀世界,
給生活增添一份詩情畫意!
若說到仿真,
小夥伴們更多接觸的是黏土類。
但其實,
要數軟陶才是箇中翹楚!
今天,
就由小U帶大家一起
來瞧瞧這個繽紛的軟陶世界吧!
軟陶又叫塑泥,源於歐洲。它並不是陶土類,是一種PVC人工低溫聚合材料。
看似像橡皮泥,實質更接近塑料,有比較生動的造型能力,是專業雕塑材料之一。
軟陶的興起緣於二戰以後,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大約在1980年代,最初流行是在臺灣地區。
軟陶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可塑性,能塑造成千上萬種圖案。
而由於軟陶的多變特性,又成為啟發創造思考、培養文化氣質的教材,可充分滿足人類的創造欲望,很快便風靡了整個歐洲地區後來傳進美、日。
直到今天,軟陶仍是手工界DIY的最愛。很多手工界的小夥伴都曾說,沒有玩過軟陶的,不能將其稱之為手工愛好者!
今天,就由小U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手工界的寵兒,究竟應該怎麼玩轉吧!
軟陶與黏土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其中要數最大的差別,便是黏土作品可以自然風乾,但軟陶作品需要採用其他方法來定型!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定型的方法吧!
01、烤箱烘烤
(此為最適合軟陶的定型方法,省時省力效果佳!)
先將烤箱設置至100℃,預熱5分鐘以上。然後將要定型的軟陶作品放入烤箱中,通常設置烘烤溫度為110-150℃,烘烤10-15分鐘(溫度和時間視作品大小而定)。
烘烤後,不要立即打開爐門,等爐溫自然降至室溫時再將作品取出。中途可隨時間推移慢慢開小縫散熱。
如烘烤後立刻打開爐門,冷空氣迅速進入爐內,會造成作品因內外溫差過大而導致表面開裂。
02、熱風加溫
1.電吹風
(適用於體積較小的作品,和沒有烤箱的初學者)
由於普通家用電吹風只能將溫度加熱到100℃左右,所以應在相對較小的密閉空間內,如:紙箱、木盒或鐵盒之類的容器中進行加溫吹制,以模擬烤箱環境減少熱散失。
通常吹制時間不低於10分鐘。(註:由於此種加熱方法無法將軟陶加熱到理想溫度,所以只適用於體積較小的作品,如:迷你公仔(5公分以下)、手機掛墜、耳墜等小飾品)
2.熱風槍
(適用於體型較大,無法放入烤箱的作品)
標準型熱風槍可以將溫度加熱到300℃以上,在吹制過程中一定掌握好出風口與作品間的距離,一般不低於5公分。
且不可長時間直吹某一部位,否則作品表面很容易烤糊或起泡。(註:使用中應小心被高溫熱風燙傷。)
03、水煮法
(適用於沒有烤箱的初學者)
將軟陶作品放入冷水(最好使用純淨水,因為自來水中含有碳酸鈣,會使作品表面「凝結白色的水垢」影響美觀)中,文火加熱直至開鍋,並保持此狀態10-20分鐘(加熱時間視作品大小而定)。
關火後,帶水撈出或等水溫自然冷卻後,再將作品撈出。
若一次定型硬度不理想,可再重複一次或幾次,直到達到滿意效果為止,但要等作品完全冷卻後再投入冷水中二次定型。
(注:定型全過程一定要使用文火,一定要讓陶泥有一個緩慢升溫和降溫的過程,大火會導致作品因內外溫差過大而開裂。)
04、蒸煮法
(適用於沒有烤箱的初學者)
蒸鍋內注入冷水,然後將軟陶作品放置於鍋內蒸架上,蓋上鍋蓋,文火加熱至沸騰,開鍋狀態下持續10-20分鐘(加熱時間視作品大小而定),關火,等水溫自然冷卻後,再將作品取出。
學會了定型,其他的揉土、造型、調色,以及後期的打磨拋光、上油上色等就簡單多了,當然這些也是需要各位小夥伴自行創意了!
相對黏土來說,軟陶更適合12歲以上的人群操作。
不管你是想要打造手機吊墜、發卡佩飾,還是家具擺件、卡通玩偶……
在這裡,你都可以隨意創造,快來開動你的想像力,一起DIY吧!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