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我們的「眼睛」是什麼?

2020-11-26 澎湃新聞

原創 錢蔚 航空知識

11月24日4時30分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承載著中國航天人的希望

搭乘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升空進入預定軌道

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根據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探月工程三期由這次的「嫦娥五號」承擔任務,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後的分析與研究。

陳肖/攝

回顧奔月之旅,一路走來,實屬不易。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從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到今年年底的「嫦娥五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其中凝結了太多航天人的辛勞和汗水。中國人的探月工程,為人類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重大貢獻。

而在這些成功的背後,有一個重要的系統在保障著任務的順利進行,那就是深空測控網,它能為「嫦娥」指引方向,成為「嫦娥」在茫茫深空中的「眼睛」。

什麼是深空測控網?

深空探測是指脫離地球引力場,進入太陽系空間和宇宙空間的探測活動。深空測控網由地面的多個深空測控站組成,是支撐深空探測任務的核心系統,在深空探測任務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是一種專門用於深空太空飛行器測控和數據傳輸的專用測控網。

特點

配有大口徑拋物面天線、大功率發射機、極高靈敏度接收系統、信號處理系統以及高精度高穩定度時間頻率系統,能完成對距離地球200萬公裡以遠深空太空飛行器的測控任務。

深空測控系統

一般由深空太空飛行器上的星載測控分系統、地面的深空測控站、深空任務飛行控制中心以及將地面各組成部分連接在一起的通信網構成。深空測控系統為太空飛行器指引著方向,它關乎著太空飛行器的安危。

我國深空測控網的發展

相較於一般的航天測控任務,深空測控任務的難度更大。面對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月球,一般的航天測控網顯然是完成不了這種高難度的測控任務。

從2007年開始,為了支撐探月工程,中國開始建立自己的深空測控網。從原始雛形到初具規模,從國內建到國外,經過了十幾年的努力,我國的深空測控技術從幾乎空白的狀態躍居世界前列,建立起了由中國東北部地區和西北部地區的2個深空站和位於南美洲阿根廷西部地區的1個深空站組成的中國深空測控網,能夠支持探月任務的多頻段遙測、遙控、數據接收和跟蹤測量等等,是目前世界上功能完備全球布局的三大深空測控網之一。中國深空探測網相繼支持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任務實施。它不僅為探月工程提供測控,還支撐起了國家其它各類重大航天工程。

不僅如此,深空測控最近又迎來了新的技術飛躍。11月8日,據相關媒體報導,經過近兩年的建設,我國首個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喀什深空站正式建成並完成各項調試測試工作,於近日正式啟用,並直接投入到了這次發射的「嫦娥五號」任務中。

來源:網絡

構建天線組陣系統是未來深空探測網的發展方向之一,隨著對深空的探索越來越深入,我國深空探測任務已經不能僅僅依靠地面大口徑天線了。這次在喀什深空站新建的3座35米口徑天線,會與該站原有的1座35米天線組成4×35米的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從而使得探測距離和接收靈敏度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什麼是天線組陣接收技術?

天線組陣接收技術就是將各個天線所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合成,從而達到增大天線口徑的效果,實現遙遠距離信號的有效接收。它不僅可以實現對單個深空探測器的高精度跟蹤測控,每臺天線也可單獨工作,實現對多個深空目標的同時跟蹤,還可以與國內外其他天文臺站實現異地組陣,開展聯合射電天文觀測活動。深空天線組陣系統將為我國今後進行各類深空探測任務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構建天線組陣系統,我國未來還會發展和提升其它方面的測控技術。中國深空測控網將緊緊跟隨著後續的月球探測工程和其它深空探測任務實施的腳步,不斷地發展和壯大,無論是系統規模,還是深空測控通信能力,都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時,中國深空測控網還將參與到科學探測應用領域工作,充分發揮其作為國家航天重要基礎設施的積極作用。

本文參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8E%A2%E6%9C%88%E5%B7%A5%E7%A8%8B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01118/t20201118_525333338.shtml

吳偉仁,李海濤,李贊,王廣利,唐玉華.中國深空測控網現狀與展望[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20,50(01):87-108.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原標題:《探索月球,我們的「眼睛」是什麼?》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人類一直熱衷於探索月球,有什麼發現嗎?
    月球月球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星體,熟悉的是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它,陌生的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麼,以及它為什麼會出現在那個位置月球運行在離地球38.4萬公裡的軌道上,它已經運轉了大約45億年那麼月球是如何誕生的呢?
  •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關於月亮我們都知道些什麼?
    月球是夜空中最好找的天體。作為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它始終都在夜空中東升西落,有時還會消失幾天。 一直以來,人類對月球的想像、探索從未停止。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的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 假如我們摧毀了月球,會造成什麼後果?我們將會面臨什麼?
    :如果我們摧毀了月球,會對我們發生什麼?>這意味著目前是不可能摧毀月球,但是假設我們開發了一些驚人的破壞性技術,毀滅了月球,我們在地球上會發生什麼呢?,而潮汐的急劇減少對於一部分人的習慣來說是很奇怪的,但是如果摧毀了月球,並不會立即造成後果,可能到很久以後,對地球的真正破壞才顯現出來,也許目前摧毀月球最可怕的部分就是會成為我們探索宇宙其餘部分的絆腳石
  • 月球明明沒有生命,為何人類還要探索,嫦娥四號發現了什麼?
    月球明明沒有生命,為何人類還要探索,嫦娥四號發現了什麼?從古至今人類對於月亮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從各種的古詩詞中抑或是神話故事總少不了月亮的身影,自從人類進入近代社會以來,我們也不甘於停留在地球表面,我們也把目光放到了遙遠的宇宙。
  • 月球探索只是起點,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當然了,在保證數量的同時,我們在太空飛行器的研發上也要精益求精。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表示,我國的長徵五號火箭是目前國內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其推力已經可以將二十五噸的貨物送入太空。這也是我們將在2020年建立起外太空中唯一人造太空站的底氣。然而中國的航天人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新一代的國產重型火箭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研發。
  • 月球上的不明物體到底是什麼
    原本的臺詞是這樣的,「月球屬於我們」,為什麼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不按照原來的臺詞去說,為何美國NASA衛星控制室裡的現場轉播,被突然的切斷與轉換,還是美國NASA不想讓人類知道一切,所帶來的負面壓力,他們在月球上到底發現了什麼,對於俄羅斯的媒體(真理報)也曾有過類似的報導,揭秘了美國為什麼突然停止登月計劃的實施,是因為太空人曾被月球上的其他文明種族所警告,對於背後是否有隱情,也是我們想要找的答案,
  • 探索月球的「另一面」
    月球距離地球最近,現代科技讓我們對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但關於月球背面的謎團卻仍有很多未曾解開。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在微博又火了,由他引發的話題「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嘗試登月」這幾日一直高居微博熱搜榜首。這條由「BBC全球探秘資訊」發布的微博稱,「霍金再發警告不要登月,科學家證實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 給你帶來探索月球的全新世界——《哆啦A夢:大熊的月球探險記》
    過去,大雄甚至經歷過星際航行,而月球也不少見。此外,今年也是首次登月50周年,也是一個熱點。月球也沒有什麼危險可供探索,它起到了預示作用。這條主線是幫助逃亡的外星人反擊母行星上的統治者。」「哆啦a夢」劇場版熊登陸月球,探索新世界!起初,月球車發現了不明物體。龐虎以為是外星人,小福以為是鏡頭裡的髒東西。一些同學認為這是一種超自然的物質。大雄以為是月亮上的兔子。所以他每天都被大家嘲笑。
  • 月球背面的秘密:明知道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還要探索月球?
    毫無疑問,探索月球肯定是人類走向宇宙的第一步。在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後,失望的發現月球果然和夜晚的天空中一樣,寒冷且悽涼。月球上沒有月兔也沒有嫦娥,只有著巨大的環形山和灰色的月壤,這是一個不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既然月球不適合居住,為什麼人類還要下功夫探索月球呢?有這個時間去探索火星不好嗎?
  • 為什麼人類要不停地探索月球?難道就為了看看月球背面?
    關於我們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月球是怎麼來的?我們人類還不是很確定。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月球差不多是我們的地球誕生開始,就在我們地球的上空圍繞了。 所以自古以來,我們人類就開始對這個月球有了很多的研究了。我們古人對這個月球的傳說也非常的多,像什麼嫦娥奔月,吳剛伐桂什麼的。
  • 月球三眼女屍到底是真是假?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
    月球背面隱藏著什麼秘密呢?長久以來,月球背面充滿了神秘。因為潮汐鎖定,月球的自轉和公轉角速度保持同步,導致有一面永遠背對著地球,我們在地球上不可能看到。直到蘇聯在1959年發射了月球3號探測器之後,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才被首次揭開。
  • 月球是行星嗎 月球屬於什麼星
    月球是月亮的天體名稱,也就是我們用眼睛看到的那個月亮。在中秋節還有著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古時候的神話傳說中月亮上面還住著嫦娥。那麼月球和地球一樣嗎?月球是行星嗎?月球屬於什麼天體呢?一起來看看吧!
  • 海底1萬米有什麼?我們一起走進地球最深處,探索一個奇妙的世界
    我們能夠登上月球,我們也能夠向火星發射探測器,而離地球最遠的旅行者1號、2號都已經快飛出太陽系了,可以說在太空探索中,人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然而,人們好像忘記了我們腳下的海洋。也許探索海洋比探索太空要難了許多吧,我們的海洋面積有3.6億平方公裡,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1%。
  • 「讓我們更加了解月球」
    歐洲新聞臺滾動播出嫦娥四號著陸月背的畫面,稱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的國家。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嫦娥四號著陸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訪月球背面。中國的太空探索能力正在逐漸增強。英國《衛報》刊文稱,這是人類太空探索的一個裡程碑。
  • 人類即將重返月球,NASA公布月球持續探索和發展計劃
    該文件涵蓋並回應了國家空間委員會主席的指示,即提供一個持續探索月球的計劃,包括使人類能夠對火星進行首次探索的必要技術和能力。幾千年來,人類一直以驚奇和敬畏的眼光看待月球。隨著美國與商業夥伴、國際夥伴共同致力於在月球上發展載人長期駐留,我們在月球上的存在將不斷提醒人們,人類擁有無限潛力。而從探索火星開始,當我們進一步去了解更遙遠的世界時,這種精神將繼續激勵著人類。
  • 外太空離我們遠嗎?我們可以做什麼?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中國的探月計劃由此又更進了一步。因此,我們想和同學們一起聊聊「航天教育」這個話題。外太空離孩子們遠嗎?我們可以做什麼?
  • Nosleep:我們不再登陸月球的原因(上篇)
    當我踏上月球時,世界就猶如靜止般沉默,我先前試圖想說出一些激勵人心的話,但現在看來已不需要了。我跟卡佛合力組裝月球探測車,而在我們豎立好國旗後,我們開著探測車巡視。當車子行進時,我好像看見遠處有閃光,就像是金屬的反射光般,不過基於某些有趣的物理現象,宇宙輻射跟我們的眼睛相互作用下就會滿容易看見閃光,所以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 月球空心?月球裡面有什麼?
    這樣的言論又有什麼證據呢!月球是空心的嗎最近有個科學家發布了一篇月球空心說的論文,簡直是震驚了許許多多的人,我們們玩都見到的月球竟然是一個空心的星球!月球是空心的說法可以證實嗎?若是真的,那月球裡面是什麼東西,會不會有人類找尋已久的外星生命藏在其中?
  • 月球是不毛之地,根本不能住人,為啥還不停的探索?
    其實,人類探索月球的理由很簡單,用腳趾頭也能想到。腳指頭想到的主要理由如下:1、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地外天體,距離我們平均約38.4萬千米,就像家門口的一塊大石頭,進進出出都能夠看到,難道要視而不見?人類要探索太空,到達月球是最近最容易的,如果月球這一關都過不了,探索深空就是空話。因此月球是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塊跳板,任何想走向深空的國際都不能迴避。
  • 神秘的月球,隱藏了什麼秘密
    「月球背面」 My故事站 在地-月系統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力使月球的自轉逐漸減緩,最終導致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此後月球總是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