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11月19日電(王凱豐)40多個瓷盤懸空直立固定,揮棒輕擊,清脆悅耳的《茉莉花》旋律悠揚。「用景德鎮高嶺土製成的陶瓷樂器,其持續性、共振性和傳導性都較強,人們用『聲如磬』來形容它特殊的音色。體積越大的瓷盤,音越低;體積越小的瓷盤,音越高。」
圖為周桂詩洋正在比賽中講解瓷樂「聲如磬」的科學原理。新華網發
在11月13日於廣州舉行的2020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上,來自江西景德鎮的青年教師周桂詩洋通過現場演奏瓷甌為觀眾講解瓷樂「聲如磬」的科學原理。憑藉過硬專業知識和趣味講解形式,周桂詩洋獲得了本屆大賽的個人二等獎和最具人氣獎。
個人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在今年的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上,江西代表隊三名選手在全國73支代表隊的234位選手中脫穎而出,分獲佳績。此外,江西省科技廳還獲得賽事優秀組織獎,這也是江西代表隊在此次賽事中取得的歷史最佳成績。
相較於擁有諸多「高精尖」成果展示的國家部委和發達省份地區,科技資源相對匱乏的江西憑藉哪些科普內容另闢蹊逕取得佳績?《走進瓷樂的「聲如磬」》《探秘廬山帶「刺」的雲霧》《獨一無二 大美武功》……從本次江西代表隊選手科普內容的標題中可窺一二。
「能夠在賽場上向全國的選手和嘉賓介紹家鄉,講述瓷樂的魅力,我感到很驕傲!」周桂詩洋說。本次賽事江西代表隊領隊鄭莎表示,歷史悠久、壯麗奇特的自然文化遺產是江西的一大名片。選手在選題上做到了緊扣地方特色,在對比中尋找優勢,從而在全國賽場上講好江西故事。
「大家都知道廬山的雲海瀑布奇觀,可是帶『刺』的雲霧有誰見過嗎?」作為江西代表隊三名選手中唯一一位「正牌」講解員,江西省科技館講解員孫家發以廬山雲霧為切口,將生態環境惡化的前因後果直觀呈現,生動有趣地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理念。
傳統觀念裡,科普是一件很嚴肅枯燥的事情。如何使科普內容「不高冷」「接地氣」,令受眾聽得懂、記得住?江西省科技館巡展部主任陳穎認為,對於科普工作來說,表達與內容缺一不可。要把抽象的科學原理通俗易懂地傳達給不同年齡、不同教育水平的受眾,最重要的是講好故事。
「採訪寫稿其實也是一個向大眾科普的過程,在日常基層採訪工作中,尤其能夠感到科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來自吉安市安福縣的肖嶸是本屆賽事234名選手中唯一一名記者。在比賽現場,肖嶸結合現場視頻、圖像和音樂,深入淺出地將武功山「雲中草原」形成的地質氣候緩緩道來。
「要做好有特色、接地氣的科普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創新求變。」江西省科技廳副廳長陳金橋表示,通過重視和發揮地方優勢特色,能夠使科普內容更加趣味生動,讓公眾更好地了解科學知識,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創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391個、出版科普圖書1242種、舉辦科普講座27055次……近年來,江西以「科技活動周」「科普進校園」「全省科普講解大賽」等活動為契機,不斷提升公眾科學素養,進一步推動形成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