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是大自然之力,沒有誰能阻擋,父母的控制力越強,孩子的離心力越強,中間的線繃得越緊,親子關係越緊張,當力量越來越強的時候,線可能會繃斷,親子關係破裂。
反之亦然。
親子關係就是如此。當父母給予孩子尊重、理解時,孩子回饋以自律、責任。當父母強調權威,打壓孩子時,孩子就會對抗、叛逆。
兜最近出現了兩次大發脾氣,都是撕心裂肺地大喊大叫,使勁摔東西,拼命地表達憤怒,進入瘋狂狀態,都是因為我打了他一下。他需要用二十幾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發洩這些憤怒。
平時鬧小脾氣,他把自己鎖在屋子裡,三五分鐘就自行排解了。只有一個摔門以示憤怒。
所以,孩子反應如何,取決於父母。
兩力對抗的過程就是父母逐漸妥協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
孩子一歲半以前是天使期,就像可以隨意擺弄的玩偶,讓他幹什麼幹什麼,這段時間是親子關係最親密的時光。
一歲半以後,個體意識越來越強,通常到2歲出現第一個「小叛逆期」,跟他說什麼都是「不」,電梯按鈕一定要自己按,車門一定要自己開,父母代勞常常吃力不討好,這正是他走向成長的信號。
此時父母如果一味幹涉,孩子就會被評判為「不聽話」。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給他選擇。兜兩歲時也是如此,叫躺下不躺,叫穿襪不穿。我換了一種對話方法,「你想現在穿還是過一會兒再穿?」「你想躺著還是坐著?」只要不涉及生命安全,他說怎樣就怎樣。
這種問話方式,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叛逆就消失了。
兜3歲半以前都是天使寶寶。帶去親戚家,想拿人家什麼東西一定會問我「這個可以拿嗎」,徵得同意後再玩,如果不能玩,我跟他說明原因,他會乖乖放下。家裡擺放了他最愛吃的蛋糕,我跟他說這是要送給某某人的,他就不會吃,看都不看一眼。
照這個態勢發展下去,我兜應該是一個極其好養育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我為自己的育兒方式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後來,爺爺奶奶來深圳幫忙照顧兜。一年半後的某天,我在監控裡看到他打爺爺,我還屢次收到老師的投訴,才意識到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5歲後,兜出現多動症的一系列表現:不合群,自己一個人玩;不上課,只喜歡玩玩具;遇到管教就大鬧,甚至出現打老師;生氣時破壞公共物品;不顧老人,一個人在街上亂跑等等。
因為他的乖戾行為,我先請走了老人,再對他進行了針對性管教。這個時候,我發現孩子已經完全失控了。我越是管教,孩子越是反抗,最後出現倆人對打的情況,他打我一下,我回他一下,場面極其壯觀。他終究打不過我,打人行為收斂一些。然而,壓下這個那個又冒出來。
孩子越來越大了。小時候耍脾氣我可以一把拎起他,往我咯吱窩底下一夾就帶回家了,現在他躺在地上我拉都拉不起來了,他已經可以把我抱起來了。用不了幾年,他身高就會超過我,力量也會超過我。再起正面衝突,我可能成為倒黴的那個。
所以,管教方式必須得改。
本著一個宗旨,孩子的成長都是指向分離,只要是有利於他個體成長的,都可以撒開手由他決定。
我給自己制定了每日任務:
每天擁抱親親,說我愛你;
表揚他的良好行為;
孩子找我說話時用眼睛看著他;
每天做正念和靜坐訓練,提高自己抗壓能力;
每天讀書,不斷學習新知識;
他發脾氣我就走開;
他自己的事情交給他決定;
我犯錯了當天要跟孩子道歉;
對話多用商量的方式。
期待我的這些改變能讓孩子離心力小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