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的釣魚佬眼中,每一個有水的地方都是魚窩

2021-01-20 澎湃新聞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寒冷的冬天,沒有暖氣的南方人們在被窩裡瑟瑟發抖,羨慕著北方溫暖如春的室內環境。

然而在冰天雪地的北邊,卻有一批人不斷盼著「再冷一點、再冷一點」。一旦氣溫低到水面冰封厚度達到8釐米以上,他們就要一湧而出——去冰釣了。

大冬天,天津海河冰面上熱鬧的冰釣人群

上個月,伴隨著嚴寒天氣的到來,東北特色冰釣也登上新聞。

當記者詢問他們為何在嚴寒的冬天大費周章跑出來「受苦」時,一位老哥坦率地道出實情:「不釣不行啊,『中毒』了嘛。現在不釣做夢都想,一旦找到魚窩了,飯都不想吃(就想釣魚)。」

在沉迷釣魚的人眼中,這項娛樂活動是其樂無窮,讓人慾罷不能的;另一方面,也有無數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拿個杆子在那坐一天」的活動能有這麼大魅力,覺得沉迷釣魚的行為是不可理喻的。

真正的「釣魚佬」能有多瘋狂呢?

去年10月份,有11名「垂釣發燒友」聽說港珠澳大橋下的魚多,就自行組織僱船開到大橋底下的橋墩處,鑽進了烏漆麻黑的狹窄防撞鋼箱內進行釣魚活動。

從港珠澳大橋橋墩防撞平臺伸出的魚竿

巡邏的海事局工作人員發現他們時,最早到的釣魚愛好者已經「連續作戰」了二十多個小時。現場收繳到5箱魚獲,還發現他們除了釣具還帶上了摺疊床、保溫箱等生活用品……

對於很多釣魚愛好者來說,找到一個不為人知的絕佳漁場肯定是頭等大事。

為此發燒友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開車路上看到有水的地方就下去拋兩桿試試只是基本操作,更有在地圖軟體上尋找原始森林水域去「探險」的,還有像這種因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淡泊而誤入禁區的。

釣魚為什麼對人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詢問一百個釣魚愛好者,可能會得到一百種不同的答案。收穫的成就感、探索的趣味、獨處時光的難得、隨機可能帶來的刺激感、跟魚「鬥智鬥勇」過程中的挑戰性……

科學界也嘗試過從生物本能和人類社會學的角度解釋釣魚這項運動的吸引力。

其中一個較為主流的說法是,釣魚是人類狩獵本能的體現。在原始社會中,人類需要依靠這種本能來激勵自己獲得每日所需的生存資料。因此在我們的體內,有著狩獵成功——大腦獲得大量快感的一套反饋機制。

而不管是法制與文明規範下的現代社會,還是以農耕為主的中國古代社會,釣魚都是門檻極低的一項狩獵運動。

在古代,就算你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也可以享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樂趣;到了現代,土豪開著遊艇出去海釣,村裡的小孩們也可以用細竹竿綁上帶彎鉤的絲線「溪釣」。

「男人對釣魚的痴迷是與生俱來的」

從現代人的角度出發,釣魚更充滿了徵服的成就感。

中國新聞周刊的一篇報導中,受訪的都市白領型釣魚愛好者表示:釣魚其實是另一種「徵服活物」的成人遊戲。「都市夜晚酒吧中的男女,他們做的事情也是在徵服活物,但是你天天『抓了放,放了抓』,你是什麼?你就是渣男或者渣女。」

我們都知道在中文語境中,「釣」字常常還隱含著另一種涉及男女關係的微妙含義。就像我們以下棋的方式來滿足和平狀態下人類的好鬥本能一樣,釣魚也可以是針對人類徵服本能的,更優雅的宣洩出口。

相比於平靜的溪流湖泊,商圈大佬往往更傾向於充滿神秘、未知與挑戰的磯釣(在突出水面的巖石或礁石灘上垂釣),這也反映了釣魚活動與人類性格需求的契合

在尋求滿足狩獵本能或者徵服本能的解釋基礎上,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釣魚圈子中「空軍」(釣魚愛好者對釣不到魚,空手而歸的一種戲謔說法)是如此「忌諱」的一件事情。

設想一下在原始社會中,你磨尖了石塊綁緊了矛頭,一大清早帶著全副裝備跟家人告別:「我去打獵啦!」等到夜幕降臨,拖著滿身的疲憊和空空如也的雙手歸來。面對孩子期待的目光,多尷尬。

所以在釣魚圈中也衍生出了「空軍?空軍是不可能空軍的」一系列文化梗。對於釣不到魚的老哥們來說,撈幾條蝦、摸點田螺、在岸邊掰幾個牡蠣都是常規操作。實在沒有也要摘點野果子、挖點野菜,或者就地砍兩根甘蔗帶回去。

但在現實生活中,能不能釣到魚的影響因素實在太多了。

在野釣情況下,單是選擇的釣點有沒有魚這一個基礎影響因素就充滿了不確定性。當時的水流急緩、水質清濁、天氣變化、水域附近其他動物的活動……任何一點不利影響都可能讓釣魚者一整天的嘗試撲空。

這種情況下,就造成了可能在同一個地方,你第一天去釣魚滿載而歸,第二天接著去空手而回的情況。

「釣魚佬」們將裡面根本沒魚的釣魚點稱之為「黑坑」,但往往一釣不到魚大家就會半調侃地歸因於「那是個黑坑」

當然我們也總結了一系列經驗方法來減少釣魚成果的不確定性。

譬如釣魚之前的「打窩」——先在某處水域撒一波餌料,用來集中魚群方便垂釣;熟悉魚的習性——哪種魚喜歡什麼樣的餌料、在什麼季節它們的活動量和進食量會增大、在什麼氣候它們會上浮或下沉……

根據這些相關知識來調整餌料的調配,沉坨的重量(即誘餌入水的深度),還有釣魚的時機等等,從理論上來講確實有提高釣魚成功率的可能性。

但是!當不確定性和可操作空間結合到一起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種被稱為「操作性條件反射」的行為模式。

舉個例子,在上世紀的一個科學實驗中,一隻鴿子被關在帶有餵食裝置的箱子裡。只要它啄一下按鈕,食物就會出來。很快,它就能學會這一套帶有明顯因果關係的操作方式。

但如果食物被設定為隔一段時間自動出來一次,鴿子就會試圖尋找自己獲得食物的具體原因。而如果有一次出糧時它恰巧正拍打著翅膀,它就會持續做這個動作,因為它已經堅信自己的行為對發生的隨機事件有決定性影響。

這個實驗裝置就是著名的斯金納箱

同理,在我們人類身上,也常常發生類似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行為。

對於年輕人來說,最常見的就是遊戲裡的「玄學抽卡」了。而反映到釣魚愛好者身上,就是堅信自己調整了餌料、換了魚竿,或者選擇了特定的出門時間點等因素決定了釣魚的豐收或是失利。

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往往我們就會像那隻不斷拍打翅膀的鴿子一樣,充值、抽卡、充值、抽卡;或是調整計劃、出門釣魚、調整計劃、出門釣魚、調整計劃、出門釣魚……

隨機性結果帶來的上癮刺激,學習過程中釣魚策略調整的趣味,還有滿足人類天性的激勵機制。

在這種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之下,無數人從兢兢業業學習魚類習性知識、釣魚技巧的小白,鏖戰多年後成了玄學與技術並行的「老漁夫」。

當然了,在釣魚技術體系日漸成熟的大背景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科學釣魚」的道路。

在水中使用假餌,通過釣手的反覆拋竿與回線操作的方式模擬小魚、小蝦的動作來誘使攻擊性魚類上鉤,這種被稱為路亞(Lure fishing)的純技術流釣魚方式也日漸流行了起來。

嚴格來說,這波引誘攻擊上鉤似乎也是路亞釣法(手動狗頭)

但「科學釣魚」可不包括什麼炸魚、毒魚或是電魚的操作。

在充滿正義感的真正釣魚佬面前,不管是「電工」還是「網工」,在公共野生水域竭澤而漁的行為都是備受痛恨的。

*「網工」並非指責所有使用漁網的人,而是指那些將大魚小魚一網而盡,不留魚苗的貪婪行為

真正的老漁夫眼中,竭澤而漁都是最愚蠢又失德的行為

總的來說,釣魚多年的愛好者一般都是耐性十足又喜歡親近自然的可愛之人。他們在得失無常的江湖間歷練多年,習慣在安靜中享受那一份等待未知收穫的快樂。

就算家中有沉迷釣魚的親人朋友倒也無需過分擔心,至少這種「癮」可比煙、酒、賭等其他成癮性行為要健康多了。

也可以嘗試著跟隨長輩去體驗一次釣魚活動。等看到平時不苟言笑的他們在釣魚時燦爛的笑容,或許就能明白「釣魚佬」的快樂有多純粹又簡單。

廣東海事,現場:港珠澳大橋驚現垂釣者 橋墩防撞牆孔中伸出20條魚竿,鳳凰網,2020年10月

今日最新聞,珠海:港珠澳大橋下釣魚 11名非法垂釣人員被查獲,南方衛視,2020年10月20日

胡克非,中年男子的行為藝術:釣魚,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10月3日

百度貼吧:釣魚吧

原標題:《在真正的釣魚佬眼中,每一個有水的地方都是魚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識魚懂魚,要了解魚群的這些習性,找魚道魚窩才有把握
    不管什麼水域,野釣也好,坑釣也好,能不能釣上魚的第一個前提是得有魚,第二魚的密度還不能太過稀少,第三得能找到魚窩或者魚道;比如水太瘦水太清,根本沒有魚那就沒辦法釣;有魚,但是魚的密度非常稀疏,比方說平均100平米就1~3條魚,但是水域面積至少幾萬平米,而且都是小魚,那也沒啥好辦法釣;再者就算魚的密度不錯
  • 用4張圖告訴你魚都藏在哪了!看完你野釣的時候魚窩一找一個準
    所以在野外垂釣找中魚窩才有可能避免空軍,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釣魚高手給出的4張圖,魚都藏在圖裡標註的地方了。一、魚道-魚兒巡遊區域這幅圖裡的小圓圈處就是自然的魚窩了,箭頭便是魚兒巡遊的路線了,野釣時只需要找到這樣的地方,在小圓圈處稍為打一點窩,很快就可以把魚聚過來了。
  • 冬季釣鯽魚,找準魚窩更要找準魚層,氣溫低也不要只盯著釣底!
    小雪了,低溫季節真正來臨。氣溫越低魚越難釣,如果找不準位置基本就會撲空。這時候鯽魚行動遲緩,進窩非常慢,就算窩料非常精良,在找不準魚窩的情況下也未必能有太好的效果,所以要注意先找魚窩再打窩。魚的逐溫特點非常明顯,所以在冬季某些天氣影響下不但要找準魚窩,也要選對水層,這樣才會有比較好的收穫。一、飛鉛釣行程冬季總體來說氣溫低,但是也會有持續的晴好天氣,在向陽避風的位置,持續晴好天氣就容易出現中上層水溫遠高於底層水溫的情況,鯽魚自然會上浮取暖,這時候就不能釣底了,可以嘗試釣浮。
  • 釣不同水層魚,它們生活在上、中、底層是有原因的
    鰱魚、鱅魚的耐氧力差一些,在水底因為需求的氧氣不足,所以自然不樂意在水底生活,加之它們吃食的方式是濾食,以浮遊生物為主,而水中上層的浮遊生物多於水的下層,所以它們選擇水的中層或上層生活。翹嘴鮊、鰷魚的耐氧力更差,所以在氧氣相對比較豐富的水上層生活。釣魚人都知道,釣了條鮊鰷魚,不一會就會死,而鯽魚可以帶回家,即使是夏天,回家後有的鯽魚還活著,這說明鯽魚的耐氧力最強。
  • 魚窩這樣找,深淺都上魚!
    冬季釣魚在選擇釣點上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冬釣陽,一個是冬釣深,各有理論支撐,好像都正確。冬季在選擇釣點上到底是釣深還是釣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看釣點的特點以及天氣情況,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到魚窩。
  • 為什麼野外有的地方有水就有魚?
    農村有句老話叫,千年草籽,萬年魚卵。這話說的就是魚卵的生命力特別頑強。能經受乾涸,能經受動物昆蟲的腸道還活著。只要哪天有水和適合的溫度,就能孵化出小魚。農村長大的人都知道,農村裡那些小水塘,只要長年有水,那裡面必定會有小魚。只是水塘大點的話,可以抓到比較大的魚。
  • 老釣友教你怎麼快速找到魚窩
    老釣友教你怎麼快速找到魚窩現在大多數的釣友也都知道隨著天氣氣溫的變化,也導致現在很多的魚並不是很活躍,所以這個時候你就不能再按照之前的釣法再去釣魚,因為這個時候的魚類都選擇去溫暖一些的地方,當然還有一部分的大型的魚類則是在冬季幾乎處於休眠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就得需要你去尋找魚群存在的位置。
  • 冬季釣鯽魚找到魚是關鍵,3種方法讓你找到魚窩
    老釣魚人會發現天氣越是寒冷,我們釣到的鯽魚個體越大,冬季的魚的活動性差,對鯽魚來說活動範圍很小,想要通過窩料誘魚進窩是特別難的事情,這也是很多釣友冬季釣不到魚的主要原因。其實冬季釣魚並不難,難得是如何找到魚窩。大亮今天就來分析一下自己通常如何找魚窩,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用眼看1.
  • 作釣黃尾鯝,做窩和續窩的頻率很重要
    黃尾鯝,使我們野釣時比較喜歡的一類魚種,不少釣友都說釣黃尾鯝比較好釣,也有不少釣友說釣黃尾比較難釣。其實所謂的難度都是來自於對它的不了解,我們最主要的還是要了解它,根據它的特性來作釣,也就沒有什麼難度可言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作釣黃尾時的一些做窩技巧及窩料搭配!
  • 野釣鯽魚,選擇草洞做釣點,一年四季都不相同,不是有草就有魚!
    冬季釣鯽魚,要找魚窩再打窩,謹慎一些的一般都會試釣一下,然後再打窩。因為冬季的魚情導致了打窩在魚窩較遠的地方,這個窩點就很難發窩,所以找魚窩才是要點。凡是喜歡野釣鯽魚的釣友,都喜歡釣水草區域,因為鯽魚戀草,凡是有水草的地方釣鯽魚會容易很多。那冬季釣鯽魚,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草洞作為釣點呢?
  • 都說冬季要人找魚,可你知道魚都躲在哪裡了嗎?
    各位釣友,都說冬季要人找魚,但你知道該怎樣去找嗎?今天麥子結合作釣經驗給大家介紹一下找魚的方法。入冬以後在橋上往河中心位置釣和用大炮竿作釣往往有很好的收穫就是這個道理,至於具體釣幾米深,這並有統一的答案,要視作釣環境的總體情況而定。活水耗體能,靜水能藏魚活水可以帶來豐富的氧氣和餌料,在其它季節活水周邊區域是魚經常光顧的位置,可是在冬季魚本身的需氧量和食物需求就少,何況又冬季活水又不能給魚帶來豐富的食物,在流水區域活動只會消耗自身體內的能量,所以魚很少會在活水區域活動。
  • 飼養窩雛畫眉鳥,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飼養窩雛畫眉鳥,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第一點,在不應窩雛身體發育的前提下,適當的讓雛鳥保持飢餓感,而不是時時刻刻都滿足。像是大自然當中,老鳥就是這樣一步步教會了小鳥如何獨立自主,而這一種飢餓也是讓小鳥勇於走出安全的巢穴,出窩自己尋找食物。
  • 我們的世界呈現在動物眼中是什麼樣子
    它們有一種特殊的感官工具叫做「頰窩器官」,即鼻孔和眼睛之間的鼻口兩側的一對小孔。頰窩器官能夠探測到熱信號,然後將其轉化為神經信號傳達大腦。大腦將來自頰窩器官的熱信號與來自眼睛的視信息融合在一起,獵物的熱成像圖就會覆蓋在視覺圖像上。
  • 為了讓窩裡的底層魚接觸到釣餌,我找到了一個簡單的方法~
    釣魚時,我們有時會遇到釣餌還未沉底,在中途就被粲鰷搶食的情況,其結果就是窩裡的底層魚無法接觸釣餌,無法被釣到。針對這種情況,釣友們主要有兩種應對方法,第一種是增加鉛鉈重量,意在讓加重的鉛鉈帶著釣餌快速下沉,以擺脫粲鰷搶食。
  • 【釣魚技巧】冬天多窩走釣是漁獲好的關鍵
    走釣要跟著陽光走  這在和冬天魚兒的習慣有關,它們在冬天基本都是跟著陽光走的,所以全天曬不到太陽的地方很難釣到魚。有的水域一天曬到太陽的地方差別很大,所以早上和下午走釣的地方不一樣,所以你需要跟著陽光走。
  • 小寒之後釣鯽魚,這些位置有魚群,這是鯽魚扎堆過冬的地方!
    小水面的好處不但鯽魚多,而且更容易找到魚窩。哪些位置是鯽魚過冬的地方呢?這就要看方位、看地形、看水色了,總之有魚的地方肯定是有跡可循的。一、方位向陽什麼位置算是向陽呢?或者叫做陽面?山之南、水之北謂之陽,所以釣魚老手都知道,冬季釣魚最好是在北面尋找魚窩,因為北面受到光照時間和強度都更高一些。
  • 釣魚多久補窩一次最好?不了解這些套路,難怪你釣不過隔壁老王
    補窩對釣魚來說意義十分重大,無論是垂釣鯽魚等小體型魚種還是垂釣大魚,都必須時刻保證窩點裡有適量的窩料,一旦沒有及時補窩,窩料完全消耗光,就意味著窩點裡的魚會很快離窩,同時也無法繼續通過窩料誘新魚進窩。釣魚人無法通過肉眼觀察來判斷窩點中窩料的剩餘量,因此什麼時候需要補窩完全依靠釣魚人的經驗判斷,面對不同的魚情需要採用完全不同的補窩頻率和補窩策略。兩種做窩方式的差異對比可能有一些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釣魚要確保窩點裡一直都有適量的窩料,那麼一次性多投放一些窩料,讓魚在很長的時間內都無法將窩料吃光不就行了嗎?
  • 如果你選擇這個地方,你每次都可以釣很多魚
    一、野塘鯽魚漁場的選擇野生池塘是漁民經常去釣魚的地方,這些釣點通常有現成的釣魚位置,通常稱為「老釣位」,事實上在這種環境下捕撈鯽魚時,舊的漁位並不理想,這些老漁位雖然能釣到鯽魚,但一般都是小雜魚和小鯽魚。
  • 被拉進「黑名單」的魚,或是寄生蟲的「窩」,為了健康再饞也別吃
    說到吃魚,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喜歡的,而且有些人為了減肥或者是給孩子做飯的時候,大多都會選擇魚肉,這是因為魚肉中含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魚肉吃了之後都會對身體健康有幫助。因為有一些魚早已被拉入了黑名單,勸你還是少吃為宜,因為這些魚當中含有較多的寄生蟲和重金屬,魚販子可能都不吃。如果長時間食用含有寄生蟲或者是重金屬的魚肉,那麼久而久之便會使得身體素質變得越來越差,甚至會加大患上腸胃疾病的風險,所以說免費送咱也不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瞧瞧吧。
  • 冬季水庫垂釣上哪找魚?其實就藏在這幾個地方
    冬天到了,隨著氣溫的不斷降低,魚也是越來越不好釣。很多釣友退而求其次,轉戰大棚、黑坑,但是終歸多了些競爭、少了些樂趣。而既能讓大家感受自然氣息,同時又有機率釣上魚的,那便是水庫了。水庫面積較大,控溫能力也強,相比之下不易結冰,加上魚種豐富,是冬季垂釣的好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