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野外有的地方有水就有魚?

2021-01-09 張李村民說

農村有句老話叫,千年草籽,萬年魚卵。這話說的就是魚卵的生命力特別頑強。能經受乾涸,能經受動物昆蟲的腸道還活著。只要哪天有水和適合的溫度,就能孵化出小魚。

農村長大的人都知道,農村裡那些小水塘,只要長年有水,那裡面必定會有小魚。只是水塘大點的話,可以抓到比較大的魚。而水塘小點的,通常都是一些很細小的魚。

那麼,這些小魚是怎麼來的呢?

1:其他動物帶過來的。

首先,魚類通過無性繁殖,受精卵會浮遊在水面,或者依附在水草上。

鳥類是一種經常遷徙的動物,當鳥類飛得口渴時,就會在有水的地方喝水。這時候,鳥類喝水,就會不小心把一些受精卵喝到肚子裡,或者依附在嘴邊和爪子處。

被喝進鳥肚子裡的魚卵,經過了鳥類腸道,可能有小部分得以倖存,沒有被消化掉。這部分魚卵會被鳥類排出,幸運的會直接掉進有水的地方,然後在合適溫度下,孵化出小魚。有些不幸運的,會掉落到溼潤的泥土裡坑裡,等雨季到來,土坑成水塘,就孵化出小魚。

而那些魚卵直接依附到鳥類嘴巴,爪子,或者羽毛上的,會在鳥類下次喝水時,直接掉落到水塘裡孵化。

同道理,幫魚卵當大自然搬運工的,除了鳥類,還有其他各種喝水遷徙的野生動物。比如牛類,羊類。

其實,給魚卵做大自然搬運工的,還有昆蟲類。如蝗蟲,喝水時把魚卵喝下,遷徙他處又排出一些倖存的。

雖然說,魚卵經過這種神奇的旅途,最後能成功孵化的十不存一,但是魚類一次排卵可是非常多的,一條魚,一次能排成千個魚卵。在巨大數量下,能成功孵化的魚類也是很多的。

2:被雨水從其他地方帶過來的

前面說了,魚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讓魚卵自己在合適溫度和環境下,自己孵化的。

當下雨時,魚卵會順著漫出的雨水,往外溜走。有些魚卵運氣比較好,會跟著雨水跑到另外一個水塘裡孵化。而一些運氣不好的魚卵,會被雨水帶到乾涸的土地裡,最後死掉。

像野外的水塘,附近有小溪水之類的,肯定會有魚卵被漲起來的小溪水給帶過來。

總得來說,由於魚卵的生命力實在太頑強,在大自然的各種動物搬運下,會從一個水塘搬運到另一個水塘。雖然在大自然搬運過程中,有些魚卵會死掉,但是量大,能存下來的也很多了。於是,野外長年有水的水塘裡,就會有魚的身影出現。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池塘有水就有魚?魚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池塘有水就有魚?魚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我們對這個話題進行探討下吧!  第一,通過下雨帶入   下雨的時候,附近如果是有魚的池塘,那麼魚卵就會被雨水帶過來的。還有的是存在著魚雨的這種怪雨,這種雨在澳大利亞出現最頻繁了。這種魚一般都是暴風把海裡的一切卷進雲層中,再從其他地方下下來。
  • 沒有魚的池塘,為什麼下過雨之後會有魚?專家這樣解釋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去野塘捉魚的經歷,小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如今這麼發達,放學後約上幾個小夥伴去捉魚是很美好的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去的很多魚塘其實是野塘,是沒有人往裡邊放魚卵的,那為什麼會有魚出現呢?
  • 野外的原生魚入缸後,投餵什麼魚食好,為什麼很多魚不吃食?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大多數的原生魚在野外它們會去吃啥,人們丟棄的各種垃圾?誰也沒有那個心思,整天往池塘、水庫中丟垃圾,野外的原生魚大部分的主食,除了魚蟲、蚊子卵之類的食物或者藻類,再就是攝食小魚蝦,不會再有其他選擇,偶爾攝食點小昆蟲,那就不錯了。
  • 魚缸水泛綠要警惕,有的對魚無害,有的對魚無益,應該如何處理?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飼養觀賞魚的魚缸水經常泛綠,很多魚友或者網上評論說這是好事,本身對於觀賞魚應該是無害的,只是影響了我們的觀賞效果而已,這種情況有可能出現在開缸初期,光照過強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在開缸中後期,尤其是秋天這個季節也很容易出現這個問題。
  •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垂釣之前,先要選擇作釣的位置。為什麼呢,釣魚釣魚,總要選擇一片水裡魚類豐富的水域作釣,不然,水中沒有魚,一切為作釣所做的準備工作都將付諸東流了。沒有魚怎麼會有魚給口,沒有魚給再好的餌料都沒有任何用處。
  • 在真正的釣魚佬眼中,每一個有水的地方都是魚窩
    現在不釣做夢都想,一旦找到魚窩了,飯都不想吃(就想釣魚)。」在沉迷釣魚的人眼中,這項娛樂活動是其樂無窮,讓人慾罷不能的;另一方面,也有無數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拿個杆子在那坐一天」的活動能有這麼大魅力,覺得沉迷釣魚的行為是不可理喻的。
  • 為什麼「有水就有魚」,新挖的池塘總會出現魚苗,這是為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在一些小區中,會為了美觀修建一些池塘,而這些池塘中在一開始是沒有魚的,但是時間一長,這些池塘中就會出現一些魚苗,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池塘會自己「長」出魚來?這些沙漠魚之所以可以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是因為這裡的氣候曾經並不炎熱,而是一個巨大的湖泊,但是在氣候變遷後,降雨不斷減少,湖泊乾涸。導致大量水生動物死去,僅僅剩下30餘條魚類依靠縮小自己的體型倖存。
  • 水至清則無魚,但有水毛茛
    此外還有一個變種黃花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 var. flavidum),整朵花都是黃色的。水毛茛屬的屬名Batrachium來自於「Batrachos」,本意為「蛙」,形容水毛茛屬全都生活在水中。水毛茛屬內有30多個種,主要分布於歐洲,我國有8個種,其中北京水毛茛為我國特有種。
  • 農村野外水域經常看到有一些電魚的,電魚的危害有多大呢
    現在城市之中,能夠進行垂釣的地方確實變的很少,像要魚獲多多,擒得大物,還是需要去農村野外自然水域,才能真正的過癮一下,作為釣魚人來說,最討厭的莫過於是電魚的,其實很多村民現在也是越來越討厭電魚的,電魚的和釣魚的,雖然目的都是一樣,為啥就討厭電魚的呢?
  • 【知識】魚的眼睛為什麼不怕水?
    主播|阿成魚的眼睛為什麼不怕水?
  • 容易認成熱帶魚的原生魚,現在野外消失不見。不是滅絕就是瀕危
    大家好,這裡是小藍玩原生,養原生魚,我是專業的,中國地大物博,不乏很多漂亮的原生魚,很多人會和熱帶魚弄混,而且在某寶上也是和熱帶魚一起賣的,很可惜的是不是滅絕就是瀕危,指的是野外種群,不是人工繁殖的。價格不貴,和川爬差不多,這個鰍在廣西分部不是很廣,僅僅只是在廣西大瑤山區有,瀕危等級目前是易危 VU D1+2。看得出來數量是非常非常少的,但是為什麼市場上又有這麼多呢?因為野外確實很少,而人工繁殖難又不計入,放生野外存活率比較低,其獨特的觀賞價值導致野外數量急劇減少。
  • 寫給寶寶的為什麼(102)為什麼有的魚會被稱為劍魚
    102.為什麼有魚會被稱為劍魚三種魚,海豚,劍魚,帶魚聚在了一起,帶魚就問,劍魚,你為什麼叫劍魚啊?從外表上看我才更應該像劍魚啊。海豚就說,那有什麼用呢?在我們三個當中就你的速度最慢,看你遊的時候就像一個袋子一樣慢悠悠的,你才沒有資格叫劍魚呢,你看人家劍魚的速度多快,是不是像一把箭一樣快,所以呀,你還是回去好好練練你的速度吧,這才是你需要努力的地方。
  • 隨便挖個水塘,為什麼不久以後就會有魚?
    但無論多乾旱的湖床,一旦遇到雨水充沛的年份注滿水後,到處都是澳洲涉禽覓食著魚蝦,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一個疑問,這些魚蝦都是從哪來的呢其實像這類季節性的湖泊或者相隔數年,雨水充沛時才出現的湖泊,出現魚是比較容易解釋的,比如有一些特別能耐乾旱的魚,比如肺魚,非洲和美洲的肺魚的能耐實在讓人敬佩,乾涸了數年的河道下面,可能就有一條肺魚正做了兩個繭狀窩躲在裡面等待著雨季的來臨!
  • 魚缸過濾器為什麼會吸死觀賞魚,有很多原因!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在正常的情況下,所有的觀賞魚都能夠可以輕易的避開魚缸內過濾器的吸附,一般的來講只要是觀賞魚身體強壯,這個問題不應該是大問題,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原因可能會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一、魚兒太小,過濾器功率太大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很多魚友為了魚缸的水質更加的潔淨
  • 不同魚種,在不同的水層棲息,那麼不同水層都有哪些魚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野外水域,魚情之複雜,遠遠不是我們普通釣魚人所能理解的,比如最長說的麥穗、白條,這是最經常聽見的,還有馬口、翹嘴等,鯰魚、黑魚,等等,那麼是我們平時釣不上,還是不知道魚躲在那裡了呢?其實是不同的魚都生活在不同的魚層,覓食習慣、生理習慣多有不同,釣法不同,魚生活的水層不同,我們自然釣不上了。
  • 冬天野外想釣魚,哪裡暖和哪就有魚
    魚是一種很典型的變溫動物,隨著溫度的不斷下降,魚類的活性也會降低,會待在相對溫暖的地方,不遊動也不吃食,這是我們冬天難釣到魚的主要原因。為了讓魚開口,一是要調好誘魚能力強的餌料,二就是直接找到魚可能呆的地方,把魚餌送到魚的嘴邊。接下來,我們就從溫度的角度入手,最終找出魚可能呆的地方。
  • 釣不同水層魚,它們生活在上、中、底層是有原因的
    鰱魚、鱅魚的耐氧力差一些,在水底因為需求的氧氣不足,所以自然不樂意在水底生活,加之它們吃食的方式是濾食,以浮遊生物為主,而水中上層的浮遊生物多於水的下層,所以它們選擇水的中層或上層生活。翹嘴鮊、鰷魚的耐氧力更差,所以在氧氣相對比較豐富的水上層生活。釣魚人都知道,釣了條鮊鰷魚,不一會就會死,而鯽魚可以帶回家,即使是夏天,回家後有的鯽魚還活著,這說明鯽魚的耐氧力最強。
  • 冬天野外釣魚,鯽魚在這些水層頻繁出沒,找對水層就不愁上魚了
    鯽魚的適應性有多強不用筆者說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就算現在結了冰的河裡,一樣可以看到它們在活動,而筆者認為冬天釣鯽魚最難的不是用什麼餌料去釣,而是能不能找到鯽魚所在的水層,也就是說找到合適的釣魚深度,還有一點的是用對窩料去聚魚。
  • 為什麼有些觀賞魚可以輕鬆爆缸,繁殖力超強,而有的就不行?
    關注養前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目前看來,在我們常見的觀賞魚品種中,容易出現爆缸機率的觀賞魚其實還是有很多品種的,常見的有金魚、孔雀魚和迷你鸚鵡魚等等。有的魚友會說,不對,像是藍曼龍魚、鬥魚、燕魚、七彩甚至於斑馬魚、虎皮魚、三湖魚、紅尾皇冠等等都是可以輕鬆爆缸的,為什麼大多數魚友做不到呢?做不到是一個原因,有些魚友也是不愛去搞這個觀賞魚繁殖,因為太累。我們首先看看為什麼很多觀賞魚不能夠飼養到爆缸?
  • 釣上的這條魚有點醜,但很好吃,網友:廣西很多地方有,叫蛇魚
    很多人都說,釣魚會釣上很多不知道名字的魚,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魚的種類太多了,我們認識的那些也是微不足道的。雖說我釣魚多年,但有時候還是經常釣上一些不知名的魚呢,我這個人就喜歡這些,因為每得到一種魚,我就喜歡上網搜索看看是什麼魚,能不能吃,或者是不是珍貴的,要不要放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