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老話叫,千年草籽,萬年魚卵。這話說的就是魚卵的生命力特別頑強。能經受乾涸,能經受動物昆蟲的腸道還活著。只要哪天有水和適合的溫度,就能孵化出小魚。
農村長大的人都知道,農村裡那些小水塘,只要長年有水,那裡面必定會有小魚。只是水塘大點的話,可以抓到比較大的魚。而水塘小點的,通常都是一些很細小的魚。
那麼,這些小魚是怎麼來的呢?
1:其他動物帶過來的。
首先,魚類通過無性繁殖,受精卵會浮遊在水面,或者依附在水草上。
鳥類是一種經常遷徙的動物,當鳥類飛得口渴時,就會在有水的地方喝水。這時候,鳥類喝水,就會不小心把一些受精卵喝到肚子裡,或者依附在嘴邊和爪子處。
被喝進鳥肚子裡的魚卵,經過了鳥類腸道,可能有小部分得以倖存,沒有被消化掉。這部分魚卵會被鳥類排出,幸運的會直接掉進有水的地方,然後在合適溫度下,孵化出小魚。有些不幸運的,會掉落到溼潤的泥土裡坑裡,等雨季到來,土坑成水塘,就孵化出小魚。
而那些魚卵直接依附到鳥類嘴巴,爪子,或者羽毛上的,會在鳥類下次喝水時,直接掉落到水塘裡孵化。
同道理,幫魚卵當大自然搬運工的,除了鳥類,還有其他各種喝水遷徙的野生動物。比如牛類,羊類。
其實,給魚卵做大自然搬運工的,還有昆蟲類。如蝗蟲,喝水時把魚卵喝下,遷徙他處又排出一些倖存的。
雖然說,魚卵經過這種神奇的旅途,最後能成功孵化的十不存一,但是魚類一次排卵可是非常多的,一條魚,一次能排成千個魚卵。在巨大數量下,能成功孵化的魚類也是很多的。
2:被雨水從其他地方帶過來的
前面說了,魚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讓魚卵自己在合適溫度和環境下,自己孵化的。
當下雨時,魚卵會順著漫出的雨水,往外溜走。有些魚卵運氣比較好,會跟著雨水跑到另外一個水塘裡孵化。而一些運氣不好的魚卵,會被雨水帶到乾涸的土地裡,最後死掉。
像野外的水塘,附近有小溪水之類的,肯定會有魚卵被漲起來的小溪水給帶過來。
總得來說,由於魚卵的生命力實在太頑強,在大自然的各種動物搬運下,會從一個水塘搬運到另一個水塘。雖然在大自然搬運過程中,有些魚卵會死掉,但是量大,能存下來的也很多了。於是,野外長年有水的水塘裡,就會有魚的身影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