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能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支持生命的行星,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是最適合生命的行星。
發表在科學雜誌《天體生物學》上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24個潛在的「超宜居」行星,它們的條件可能更適合宿主生活。它們可能比地球(45億年歷史)稍大,「稍大一些,稍溫暖甚至可能更溼」。研究人員發現,它們還可能繞著比太陽壽命更長的恆星運行。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德克·舒爾茲-馬庫奇在「福克斯新聞」獲得的一份聲明中說:「隨著下一個太空望遠鏡的出現,我們將獲得更多信息,因此選擇一些目標非常重要。」 「我們必須專注於某些具有最有希望實現複雜生命條件的行星。但是,我們必須謹慎,不要被困在尋找第二個地球上,因為可能存在比我們更適合生活的行星。」
研究人員用來確定系外行星的主要標準如下:
研究人員補充說,這24顆系外行星距地球100光年遠,但是可以通過未來的太空望遠鏡,例如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來識別。衡量空間距離的光年大約為6萬億英裡。
7月,《福克斯新聞》 報導 說,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原定於2021年3月啟動的James Webb望遠鏡的發射推遲到2021年10月31日。
在24個系外行星中,沒有一個滿足所有「超適居」標準,但是其中一個具有四個特徵,這表明它確實比地球更適合生命。
柏林技術大學的研究員舒爾茲-馬庫奇補充說:「有時很難傳達這種超宜居行星的原理,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擁有最好的行星。」 「我們有許多複雜多樣的生命形式,許多可以在極端環境下生存。有適應性的生活是件好事,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擁有最好的一切。」
美國宇航局總共發現了4,500顆系外行星,截止到2018年9月,據信其中約有50顆可能是宜居的。它們具有適當的恆星大小和正確的軌道來支撐地表水,並且至少在理論上能夠支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