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軍隊編制以五軍營、三於營和神機營這三大營為基礎,它們也是明軍作戰的主要力量。這次出徵,朱棣想為朱瞻基樹立一個榜樣.因而將這三大營的主力都給詞動了。瓦剌 軍看見了,但是不認識的,就是 大名鼎鼎的「神機營」。
與五軍背和三千營相比,神機營是 一 支非常特殊的部隊。五軍營是騎兵和步兵的沒合體, 步 兵佔 大多數.按 左 、中 、 右 編制.分中軍、左軍、右軍、左掖軍和右掖軍,主要負責與敵人開戰肉搏戰,最後出場。三千營由收編的騎兵,尤其是蒙古騎兵 組成, 例如朵顏三衛,出場順序排在倒數第二。也就是說, 三千營出動後.接著上場的就是五軍營。三於營建立之初只有三於人.但戰鬥力非常強,因而被稱為三於營。隨芍明朝軍事力鹽的發展, 現在的三於營,人數遠遠超過三 千人。
之所以說神機營是一支特殊的部隊,因為他們的裝備不是冷兵器.而是熱兵器。在靖難之役,朱棣平常最自負的、戰鬥力最強的騎兵被盛庸的火炮和火優打得落花流水後,他吸 取自己失敗的教訓,偌鑑盛庸 成功的經驗, 看手建立一支以火炮和火統為主要攻擊利器的軍隊。
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發展,這支特殊部隊終於建立, 又經過多次的演習戰,對種種缺點進行改進後,終於可以投入戰 鬥。在明朝, 火炮和火欽可以遠距離作戰,殺傷力又大,因而被 稱為神機。朱棣建立的這支持殊部隊, 就被稱為神機營。
瓦剌軍見過火炮和火銑,也用過.但是沒有見過整支都以火炮和火銑為主要裝備的軍隊, 因而不認識。再說,此次神機營出戰.朱棣要給瓦東)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打擊.在外觀上對神 機營作了一番修飾。瓦剌軍不能認出神機營,也是常理之中的事。
明軍全部陷人預定的埋伏後,馬哈 木立刻站起來,立在最高的山岡上,指揮隱藏在四周山岡上的騎兵。軍旗剛剛揮動,山岡 上的瓦剌騎兵紛紛向明軍扛奔而來,速度快如流星,氣勢 如猛虎撲食。
鐵蹄踏地聲,再夾雜 若鹼殺聲,瓦剌軍這一 衝擊,連整個山岡都給震搖了。敵軍驚天動地地撲面而來,朱棣不慌不忙, 輕輕揮動軍旗.指揮前軍向左右兩翼分開。馬哈木本想將明軍分裂成幾塊, 然後一塊一塊地殲滅。瓦剌騎兵還未衝擊 ,明軍就自動分開了,馬哈木很 興 奮。
興奮之餘,馬 哈 木手中的軍旗揮舞得更快了,就像一個小風扇 。沿著傾斜的山岡宜衝而下,瓦剌 騎兵的速度越來越快。明軍前軍向兩翼分散後,面對瓦剌騎兵的.就是那支連馬哈木也不認識的特殊軍隊神機營。
瓦剌騎兵就要衝撞到明軍了.神機營揭開遮掩之物,顯出令人聞風喪膽的火炮和火。站在山岡上的馬哈木否到後,後 悔不迭, 大喊撤退。可是,瓦剌 驍兵的速度太快了,急切 之間利不住腳,再說聲音太嘈雜了.他們聽不清馬哈木喊什麼。
神機營早已子彈上膛,只 等朱棣一聲令下。行著這群前來赴死的精銳騎兵,朱棣都為他們的犧牲感到可惜。想當初.朱棣的精兵.就像現在的瓦剌騎兵一樣,直 挺挺地朝盛庸的火炮和火銑衝去。
朱棣一聲令下,神機背千炮齊發,萬槍齊放,無數燃 著烈火的炮彈,無數熱辣辣的子彈,紛紛射向瓦剌騎兵的面門。炮彈和子彈所到之處,瓦剌軍 馬 和 猜兵無不應聲而倒。這一場廝殺, 場面十分宏大.瓦剌軍的傷亡非常慘重, 站在山岡上的馬哈木只能幹瞪眼.空流淚。
那個時候, 利用火炮和火銑作戰的技術還不發達。以火伉為例.每放一槍,就要 裝一回子彈。按理說, 邏受第一波攻擊後,瓦剌軍可以利用神機營將 子彈推人槍膛的問院,直接 衝人神機營。但是,他們做不到,因為朱棣在人事安排上作了稍微的改進。
在觀看神機營演習的時候,朱棣就發現推子彈上膛會為敵軍留出進攻的間隙。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苦思冥想,朱棣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將持槍隊伍分成幾排 , 一 排一 排 地開槍。第一排開槍的時候, 其 他排不能動。第一排開完槍,第 二 排 接蓉開。在第二排開槍的時候,第一排就裝子彈。如此一來,還沒等其他排開完槍,第一排子彈巳經裝好了。如此循 環往復,神機 背每放一次槍就要裝一回子彈的間隙被彌補了。從整體上君,神機 信是一 支能夠持續不斷地放槍的隊伍。
瓦剌軍沒有片刻進攻的空閒,奔騰的戰馬紛紛倒在神機營的槍炮下。神機營的殺傷力很強,可是製造槍彈的花費很大。如果每次打仗都出動神機營不合算,即使是在一次戰鬥中,也 不能全部動用神機營,第一個原因是不合算.第二個原因是敵軍已經大敗了,需要真正的人 去清理戰場。
作為軍事專家 ,朱棣制定了 一 套非常好的作戰方略。先令神機營開槍放炮.將敵軍打得毫無還擊之力後,再 派三於營的騎兵出戰,等騎兵掃芘 一陣後,就用五軍 營的步兵進行地毯式攻擊,抓捕俘虜。
神機營將大部分瓦剌騎兵打傷在地後,有條不紊地向兩翼散開,三於營的騎兵扛衝出去, 將瓦剌軍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逐個兒殲滅。三千信分左、中、右三路出擊,左 路軍由李彬和譚育二人擔任主帥,右路軍的主帥由 王通擔任。至於率領中路主力的責任,那就是朱棣的了。朱棣發揮老 當益壯的雄風, 親領中路騎兵殺人敵軍。這種壯舉,真的很令人欽慕。
皇帝都衝殺出去了,朱瞻基也跟菁殺了出去。朱瞻基聰明乖巧,知道朱棣喜歡英明神武. 作戰勇敢的人。朱棣有三個兒子,第一個是老大朱高熾,第 二個是猛將朱高煦.第 三個不怎麼出名,叫朱高燧。
因為朱環熾身體不便,不能隨軍出徵 ,建立戰功。相比而百,朱棣比較喜歡更像他的 、巳經建立很多戰功的朱環煦。平日起居,朱瞻基就覺察到朱棣對朱高煦的喜愛多於對他父親的 喜愛。為了皇位, 朱瞻基必須代替他的父親,建 立軍 功,贏 得朱棣的喜愛。如果他們父子都沒能力,哪天朱棣不高興.將皇位傳給朱擾煦,就等於一切都沒了。
騎兵掃撫之後.人數最多的五軍背出戰了。瓦剌軍不能抵擋明軍的大舉掩殺。領芍殘餘部隊,馬哈木氣急敗壞地逃了,樣子非常狼狽。見馬哈木逃跑,朱棣指揮大軍,死命迫擊.-宜迫到圖拉河邊。馬哈木很幸運,殺出ll! il!I. 逃了。可是,他的兩個難兄難弟太平和博羅的命就沒他的好, 被明軍圍住, 活活被砍成了肉醬。
《明史》 記載,此次出 徵,明軍大勝,殺了好 幾十個瓦剌王子。但是,這場勝利也很危險。如果不是瓦剌軍傷亡太重,慌 了 手腳,亂了分寸,明朝 呈位的繼承人可能就出問題了。
朱睛基隨朱棣一起出徵,為了 保護呈位繼承人,朱棣命 令大將李謙照護朱瞻基。可是,朱瞻基行朱棣殺 人才得心慌了,也不估童一下自己的能力 , 跟療就衝殺出去。瓦剌軍逃亡,他也限者追上去 。 為了保護朱瞻基,李謙也迫上去了。
須知,瓦剌騎兵作戰勇猛,他們之所以大敗.主要是明軍人數太多,武器先進,遭到意想不到的攻擊。如果雙方勢均力敵,瓦剌軍不一定會敗得那麼慘 。朱瞻基沮到遠處,跟 著他的人就很少了。瓦剌逃兵見追兵很少,掉轉馬頭, 將朱瞻基和李謙圍在核心。
戰鬥剛剛停歇下來,朱棣就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朱瞻基不見了 。皇位繼承人不見了,可不是小事。明軍大舉出動,四處查 找。圍住朱瞻基的瓦剌軍見大波明軍扛衝而來, 放過朱瞻基和李謙,都 逃了。幸好瓦剌軍不知道他們放過的是皇位繼承人,否則,這一仗的最終勝負, 那就 難說了。
朱瞻基撿回了一條命,李謙 可就沒他那麼幸運。聽說大軍是朱棣派來救朱瞻基的,李謙十分害怕,也 十分自覺,不等朱棣責罰.一刀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看了李謙的死法後,應該知逍,朱棣的聲 威,是很 令人害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