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史上就不必討論了,畢竟超強颱風並不能在地質史上留下痕跡,我們以海貝思和歷史上最強颱風做個比較,看看是哪個颱風更強一些!另外海貝思登陸地距離福島是比較遠的,影響也就強降雨,那麼這個降水量會增加福島核電站核汙染的風險嗎?
颱風海貝思
颱風海貝思是一個奇葩,不知道算不算史上登陸時間最短,但破壞效率卻最高的颱風,因為它的軌跡非常詭異,海貝思颱風的中心登陸日本後數小時就衝出了日本,但它的威力卻不小,截至到日本當地時間10月15日20時整,颱風總共造成人員死亡72人,另日本全國52條河流中的73處堤壩決堤,170處山體滑坡等,因無法掌握日本全國救援狀況,不排除傷亡人數進一步增加!
與很多秋季颱風類似,海貝思的最大風力時是在臺灣東部1730千米的太平洋上,具體原因是颱風遠離了溫暖的洋面,得不到上升氣流的能量補充,強度下降這也屬於正常,當然這對登陸目的地日本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最高風力從58米/秒(17級)下降到了42米(14級),但日本並未逃脫海貝思的魔掌,造成大量傷亡的正是超強降水!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4日援引日本氣象廳的數據稱,神奈川縣箱根町12日的降水量達到922.5毫米,這是2011年7月19日以來日本國內最高紀錄,當時是在高知縣馬路村測得降水量為851.5毫米!接近大部分地區全年降雨量,一天完成,這個降水在哪都將形成災難!
海貝思是最強颱風嗎?
並不是,如果按登陸日本的最大風速來看,甚至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颱風,但就像菲特颱風一樣,同樣以降水著稱,我們不討論這個話題,因為降水量上文已經有說明!
最強颱風是哪個?
非正式記錄是颱風南希,1961年9月7日生成,9月17日消散,這是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風速最高的颱風,近中心最大風速接近96米/秒,這個風速已經沒法用幾級來歸類了!
南希的路徑
其實南希最強的時候也並不是登陸日本時,同樣是在太平洋洋面上,去日本的颱風都會有一個詭異的大轉彎,而過了這個大彎以後,由於得不到溫暖水汽的提供能量,近中心風速都會下降,但無疑南希登陸日本時風速仍然遠超海貝思!
泰培的路徑
正式記錄的最強颱風是泰陪,1979年10月4日生成,泰陪的發展比較曲折,但10月12日突然增強到每小時305千米,這大約是84.7米/秒,中心氣壓低至870毫,在轉向東北方向後,受到低壓影響緩慢變弱,10月19日登陸日本南部!
泰培的誕生到增強和慢慢消亡的路徑
南希的氣壓和風速被懷疑記錄有誤,或者記錄儀誤差,但泰陪是美國軍方多次追蹤記錄的颱風,因此泰培的記錄更為準確一些,如果要正式評選最強颱風的話無疑是泰培,但南希明顯也不弱,只不過現在已經很難評估南希的等級了!
不知各位是否有留意到,本文中的2019最強颱風(海貝思號稱2019最強),歷史非正式最強,還有史上最強都是去招呼日本的,看來日本原罪需要更多的颱風才能蕩滌!
福島核電站會因暴雨增加核汙染風險嗎?
這是一個直刺日本政府良心的問題,因為福島核電站自事故發生以來,官方多次宣布打算將放射性廢水傾倒入太平洋!
2017年10月,日本開始討論將福島放射性廢水排入太平洋2018年01月,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沒地方存放廢水,可能要將福島核電廠輻射汙水要排入海2019年9月,日本環境大臣表示:如果2011年發生核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未來出現「放射性汙水存放空間不足」的問題,那麼,日本將「不得不把這些含放射性氚的汙水排入太平洋以稀釋」。英國《衛報》指出:「任何試圖為將廢水倒入海洋「開綠燈」的做法都可能引發韓國等日本鄰國的抗議」!
基本上日本隔三差五就發表一次打算將廢水倒入太平洋的言論,試圖將這個觀念兜售給大家,然後某天真的出現這個行為時全世界好有個思想準備!這個用心即險惡又可笑!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提供的數據,到2019年年初,福島核電站一共存放了超過112萬噸的廢水(含氚廢水,半衰期為12.43年),增加速度為每年5-8萬噸!福島核電站廢水存放工程設計容量為137萬噸,也就是說到2022年夏天,廢水存放罐就會不足!
上圖是福島存放廢水的罐子,工程設計與製造還是比較合理的,只要罐體強度足夠,底部的約束作得相當不錯,而且福島所在位置平坦,沒有山洪的威脅!像這種陣列式的罐子,周圍沒有高的建築物倒塌風險,颱風的影響非常有限,唯一能威脅福島放射性廢水存放罐的只有地震和它引發的海嘯,所以一定要防備下次地震時「放射性汙水意外洩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