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類移民火星……

2020-09-09 松果生活

8月17日,三聯生活周刊·松果生活聯合北京SKP-S共同舉辦了一系列名為「暢想火星移居計劃」的沙龍活動,一起探討未來人類移居火星的無限可能。

首場活動特別邀請NUDAKE中國CEO孟昭然、中國著名科學作家瘦駝、知名時尚博主FIL小白、《三聯生活周刊》主筆苗千,以及播客節目「日談公園」創始人李志明「李叔」,齊聚創意與靈感的先鋒之地SKP-S。一起

大開腦洞,聊了聊火星上的語言溝通方式、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引領時尚風潮的穿搭,以及尚未解鎖的超級美食。

本期推送,松果君擷取現場部分精彩內容,以饗讀者。

Part 1

語言

苗千

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三聯生活周刊》主筆、已發表科普作品幾十萬字。

語言的變化最快,又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響,所以無法預測。如果現在就把一批地球人運送到火星上,可以想像大家一開始都會說自己的母語,然後很快就會產生出一種混雜式的語言。這種語言還可能反過來影響地球文化。

但在火星上說話其實是聽不見的,這意味著每個人身上可能都會攜帶一個小儀器,以文字、遠程打電話、甚至電磁波的方式溝通。只有大家都停留在封閉的集體環境裡,才能恢復在地球正常的語言溝通方式。所以,火星上如果有下一代,他們的語言一定會極速退化。

大家都知道一個詞叫反向文化傳播,就是說一部分人類移民火星之後,交流方式會產生變異,同時這種交流方式也會反過來影響地球上的人。

人類探索火星,其實跟當年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很像。坐一艘船出去,能活下來的機率不到一半。它與人類探索宇宙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大航海時代伴隨著徵服和殺戮,但人類探索宇宙,目前並沒有殺戮的出現。

布滿隕石坑的火星地表(來源:ESA)

至於火星有沒有生命,我們還沒有辦法完全證實。目前來講,火星地面上是沒有任何生命可言的。所以即使到了火星,我們仍按照人類的方式在生活。佔領火星的人類,其實很像土著,甚至還有可能恢復人類當年部落生存的方式。

既然回歸部落,人與人之間就必須以合作為主,而不是依靠殺戮。所以我們可以暢想,在火星上生存的地球人,在經過幾代人的生存之後,他們的性格應該會比地球人更加文明。

Part 2

生存

瘦駝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科學作家之一,作品曾經被高考選做閱讀理解材料,是大陸最受歡迎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和科學綜藝節目《加油向未來》的科學顧問,微博十大科普大V,粉絲數量超過600萬。在科學、生態、航空航天和教育方面都是重要的意見領袖。

地球上最接近於火星生存狀態的地方,應該是在南極。尤其是南極的冬季,科考站完全與外界隔絕,一個人在封閉環境裡生活半年,非常接近於未來火星的生活。我們可以用南極的生活來探討火星上的生存。

數據上來說,火星溫度低,重力小,氣壓也幾近為0,跟地球上三萬米高空的地方差不多,看上去並不適合地球生命的生存。馬斯克和霍金說未來地球毀滅了,所以人類需要到火星上去。但實際上地球在有生命以來的所有歷程中,哪怕是經歷最慘滅絕事件的階段,都比現在的火星要舒適。

電影《火星救援》

但我們到底去火星幹什麼?我們要去火星,是因為我們能去那。人類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就像探險家說的「我為什麼要登珠峰,因為珠峰在那。」既然能力能夠達到,為什麼不去呢?這樣的驅動力,是人類之所以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就是會做一些不靠譜,沒什麼回報,甚至看上去很不要命的事情。

月球的生存環境其實比火星差得多,但為什麼我們去月球更容易呢?因為距離太近了,一趟往返七天。火星,一去一回至少一年。經濟效益來說,運一瓶水到國際空間站,售價大概得三到四萬。如果送去火星的話,那可能要百萬起了,是當之無愧的天價。去火星,光是運輸食物,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地球與火星的外觀和大小對比(來源:NASA)

有一次和科幻作家韓松老師聊,火星離地球太遠了,信號傳輸來回得40分鐘。線上開會肯定不行,在火星也炒不了地球的股市。你在火星下一個單,地球接受到信號就是已經是20分鐘以後的事了。

這樣的物理距離,還會讓火星上的居民迅速走上進化的進程。因為火星的輻射比地球上強很多,又加上沒有磁場的保護,人只能生活在火星的地下。換個說法,人變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在這點上,達爾文已經給了我們啟示,你只要不斷出現變異,不斷出現錯誤,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和解決方式,只是我們目前沒辦法預料得到。

Part 3

時尚

FIL小白

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知名時尚博主之一,憑藉其獨特的穿衣風格獲得行業內外的一致認可,也是國內最年輕的資深明星造型師,合作藝人包括宋茜、吳亦凡、李宇春、黃子韜、王俊凱、周震南、火箭少女等。

日本有一個漫畫叫《火星異種》,裡面講到人類為了到火星生存,先把蟑螂和藻類放到火星上做實驗。結果蟑螂發生變異,長到和人一樣大小,甚至還有了智慧,發展到後來就變成一場蟑螂和人類的對抗。

動漫《火星異種》

在一個未知的地方,衣服好不好看真的沒那麼重要,畢竟要是你穿得很誇張很醒目,很容易先掛了。最好的辦法,是讓衣服有保護色,起到掩護的作用。所以其實無論是暢想未來火星生活也好,未來地球人類社會也罷,我認為衣服最終都是趨於功能化的。

只有當衣服具備基礎的功能性,大家都穿的服裝都差不多的時候,人們才會追求不一樣的地方。奢侈品可能會去做一些高科技的衣服,各種大牌都會依據自己的風格推出火星定製版衣服,甚至未來SKP也可能有火星分店。

對我來說,特別具有火星感的時尚單品並不是銀色的鐳射材質服裝,反而可能會是有許多突起的緊身衣。它不像太空人那樣厚重,而是輕便和緊身的。有點像漫畫裡EVA的服裝,還可以通過亮光來進行交流。

Part 4

美食

孟昭然

NUDAKE 中國CEO

談火星上的美食,可以用甜品來舉例。幾百年前,甜品並不是一個日常的食物,但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常態,以至於為了健康,大家都開始追求低糖和代糖。所以我猜想,也許進入火星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個比甜品更吸引人的食物,可能比肉還讓人覺得美味。

同樣,火星的環境也可能帶來不一樣的烹飪技法,比如白天火星溫度高,可能會做出一個地球很難達到溫度的食物。晚上溫度低,也可能做出地球上無法做出的冰淇淋。利用它惡劣的自然環境,反倒可以創造出地球上沒有辦法想像的東西。雖然從基礎來說,解決基本的生存飲食是最重要的,但或許之後我們也會開始追求火星上才能吃到的東西,就像地球上流行的美食一樣。

電影《火星救援》

但現實的限制是,地球的食材沒有辦法完全依靠運輸抵達火星,所以我們可能得在去之前就訓練自己的適應能力。另外還可以借用一些現代科技,AR或是腦波,讓你能夠感受到虛擬美食的快樂。那樣可能更靠譜,就像甜品會產生多巴胺讓你開心,讓你嘗點甜頭。

我相信未來的食物一定還會有其他的組成方式,越來越多的創造性。也許一百年後,我們的甜品就不是甜的了,而是我們無法解釋的味道,但它會讓你更快樂。

☕️

關於北京SKP RENDEZ-VOUS

SKP RENDEZ-VOUS,一處包含新概念書店、時尚創意西餐、生活好物、藝術展演與文化沙龍的跨界組合。

她的構想始於書店、但不止於書店。她以全球視角尋覓文化、藝術、設計、生活方式等領域的最新動態,為野心勃勃的生活家、知食分子與時尚人士提供永不過時的創意與靈感。

⏰ 營業時間:10:00-22:00

📍 店鋪地址:SKP-S店 朝陽區建國路86號 SKP-S 2F

☎️ 店鋪電話:010-87955088

禮物的秘密 \ 環球尋味年貨 \ 帽的禮讚 \ 霍金的秘密 \ 最後一個浪漫派-沈從文 \ 尋找夏朝 \ 三聯1000期主題沙龍 \ 挪威:幸福感從何而來 \ 真有天然之趣·齊白石 \ 沈從文的後半生 \ 揭秘印度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 環球尋味 \ 設計大師Alaïa \ 貝聿銘 \ 秦始皇 \ 張騫 \ 我愛我家 \ 畢卡索 \ 火星 \ 同伴關係

商業合作/投稿發送郵件

songguolife@lifeweek.com.cn

相關焦點

  • 假如人類移民火星……
    8月17日,三聯生活周刊·松果生活聯合北京SKP-S共同舉辦了一系列名為「暢想火星移居計劃」的沙龍活動,一起探討未來人類移居火星的無限可能。所以,火星上如果有下一代,他們的語言一定會極速退化。大家都知道一個詞叫反向文化傳播,就是說一部分人類移民火星之後,交流方式會產生變異,同時這種交流方式也會反過來影響地球上的人。人類探索火星,其實跟當年歐洲的大航海時代很像。坐一艘船出去,能活下來的機率不到一半。
  • 人類移民火星還要多久?
    在太陽系中,人類如果想要完成星際移民的壯舉,火星可以說是第一選擇了。如今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很多探測器,而更多的探測器也蓄勢待發。那麼,我們距離實現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呢?為什麼選擇火星呢,我們來看看火星的真實情況,火星上的光照只有地球的43%,而且沒有磁場,沒有臭氧層來阻擋宇宙射線,平均溫度為零下60攝氏度。而且晝夜溫差極大。沒有液態水,以目前情況的人類根本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所以,最初級的辦法就是在火星建設封閉的基地。
  • 移民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2010年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提出,面對地球有限的資源和不斷膨脹的人口,人類長期生存的唯一機會不是留在地球,而是向外太空尋找出路。他預測,2050年,人類將實現火星移民。霍金負責預測,有人負責執行。此後,NASA、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等均公布過火星移民計劃。這是迄今離人類徵服另一個星球最近的行動。但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這個想法「不靠譜」。
  • 假如地球「毀滅」以後,人類進行星際移民,可以移民到哪裡?
    如果真的到了地球「毀滅」的時候,人類可以移民到哪個星球呢?如果想要進行星際移民,太陽系可以說是首選。但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除了地球以外,其他行星根本不具備生存的條件。金星被厚重的大氣層包裹著,表面溫度有465度,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水星距離太陽5790萬公裡,而且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所以水星白天的溫度很高,達到了427℃,晚上的時候會下降到-173℃,這種溫度環境也不適合人類居住。
  • 人類有多少可能移民火星?
    如果說把1000年的事兒當做笑話尚在情理之中,那麼,媒體不斷質疑各種「火星計劃」的真實性就有點悲哀了,就更不要提有打假鬥士羅列「美國人登月」造假的證據了。 筆者希望,面對火星,中國人也應該以科學的角度積極探索,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積極投入到航天事業中,用一種「務實」的態度來促進「人類移民火星」的進程,莫說1000年,就算是5000年,我們也應著手研究了。
  • 移民火星第一件事打洞
    人類一直都想盼望著移民其它星球,做人類第一代,當一把女媧和上帝的癮。很多傳神話人類的起源是這樣來的。 大家都知道離星球的地心距離不同,星球的吸引力也會不同,就如離地球越遠,地球的吸引力會越小。人類如果真想移民其它星球,比如火星。第一件事情是打洞,打到火星的吸引力跟地球差不多的時候為止。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人類目前的探測器根本無法在金星表面探測,所以,火星成了我們探索的最佳星球。人類要突破這些認識了,因為已經有科學家在著手準備火星移民計劃了
  • 星際移民第一站,火星是人類的唯一選擇嗎?
    美國現實版鋼鐵俠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移民火星的計劃。目前,雖然困難重重,但該計劃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何時才能完成人類在火星上的首次移民呢?火星會是人類第一個移居的星球嗎?下面的視頻將為大家揭曉。
  • 火星疑似誕生過遠古文明、火星最適宜人類移民,人類何時殖民火星
    (2013年9月26日好奇號發現火星土壤中的水分高達1.5-3%,完全可以滿足未來人類移民的需要。)火星遠古文明之謎,人類在火星成功建立社區之後或可解密。二,人類何時移民火星。火星是太陽系中最適宜人類移民的星球。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作為太陽系的行星之一,火星與地球在環境等方面的相似性。有專家認為,火星是人類未來移民的首選地。這意味著,火星將是人類的「第二家園」。既然火星是人類孜孜不倦追求的「第二家園」,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呢?商業火箭公司 SpaceX 的創始人馬斯克曾經提出個火星移民計劃:希望在火星建立社區,他還喊出如果把一個人的移居成本控制在 20 萬美元左右,預計地球上最少會有 2 萬人願意移民外星球。
  •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
    火星曾是另一個地球?人類為何要移民火星?提到火星,很多朋友會想到一顆赤紅色星球上毫無人煙。但你知道嗎?火星是一顆類地行星,之前曾遍布河流和液態水,和地球相似。火星每年都會有沙塵暴發生。火星表明有很多乾涸的河道也從側面證明其早期是存在大量液態水的。人類為什麼想移民火星呢?首要原因就是火星和地球極其相似,而且相對距離也是比較近的。火星存在大氣,也存在水源,如果以後技術發展了,人類也許就能在火星上種植植物,提高火星大氣中的含氧量,最終打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 人類移民火星有多難?首批人類火星殖民者很可能會死在火星
    地球然而如果人類移民火星就不一樣了。人類移民火星要面臨更多的困難。首批人類火星殖民者即使順利抵達火星也可能會很快死在火星上的。目前科學家已經往火星上發射了多個探測器。我們對火星的了解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了。人類生存需要的三個基本條件在火星上具備嗎?
  •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或許不再是夢想
    未來人類移民火星,首先解決的是飛行器的問題,地球離火星太遠,如何能在短時間之內到達火星,並且成功降落,這才是第一步。以前就有科學家提出建立月球基地,然後以月球為跳板向火星前進,還有一些科學家提出可以捕獲一顆體積合適的流星飛向火星,就像人類在地球上做公交車一樣,比如說木星的周圍就有很多被引力捕捉到的流星。
  • 有人在阻止火星移民?中美紛紛向火星進軍之際,火星北極突然雪崩,NASA:大事不好!
    有人在阻止火星移民?中美紛紛向火星進軍之際,火星北極突然雪崩,NASA:大事不好!
  • 人類移民火星 只能存活68天
    人類移民火星,只能存活68天。   中化新網訊 綜合媒體報導,新研究顯示,太空愛好者想移民火星的計劃恐怕要再等等了,因為紅色星球上的環境可能讓人類在68天內就死亡。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報告,氧氣含量在2個月後會開始耗盡。科學家說,人類想要永久居住火星,還需要開發新科技。
  • 人類會移民火星嗎?十問首次火星探測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昨日正式啟航,引發廣泛關注。火星探測的核心問題是什麼?哪一步最難?火星移民還有多遠?如果有大量液態水存在,就表明人類有可能在上面居住。判斷一個行星對於人類是否宜居,第一個標準就是表面必須有大量的液態水流動,即河流海洋。其次,是大氣裡必須有氧氣,即使大氣裡沒有氧氣,只要有水,可以用水製造出氧氣。現在已基本知道,在過去幾十億年裡,火星表面的液態水逃逸到行星際空間去了。所以我國的火星探測,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是水是怎麼通過大氣層逃逸的?
  • 火星探測器紛紛上天,人類離移民火星還遠嗎?
    據說,馬斯克造汽車、造火箭、挖隧道,還有搞能源公司,用賺來的錢和研究出的技術,為「火星移民」做準備,並計劃在2050年送100萬人上火星。對於我們這些整天在地球忙忙碌碌的人類來說,可能會非常好奇:火星到底有啥獨特的魅力,吸引這麼多國家投入巨資去做探測?還吸引著馬斯克這樣的科技狂人要去搞什麼「火星移民」?現在我們距離火星移民還有多遠呢?
  • 火星被證實有液態水,未來人類移民火星是否可能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的發現可能是在火星上找到的首個可供生命棲息的地方。對於探索地球的天空人士來說,這一消息可謂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如果地球的生存環境逐漸變差,那麼人類是否有移民火星居住的條件?那麼該發現又有哪些特點和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呢?
  • 《嗨,去火星吧!》| 第五集《移民火星靠譜嗎?》
    「天問一號」探測器昨天發射成功後,不少網友開始暢想太空探索的未來,有的網友重新開始討論火星移民的話題。下面就來聽一下果殼網主筆、 「遙望火星致敬科學經典」系列活動的首席科普顧問瘦駝的分析。人類要長期駐留的話,「民以食為天」,得吃東西;往火星送給養,成本太高了,所以說,人要想辦法在火星長期待下去,就要在火星生產,來填飽我們的肚子。這一點現在還沒有非常好的解決方案。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 人類移民火星指日可待,未來將會怎樣?太不可思議!
    很早以前人類就開始探索星球,地球的生命是有限的,於是科學家去探索其他星球,希望將來在地球無法生存的時候,人類還可以換個星球生活,從而生存下來。起初科學家去探索月球,但是發現月球表面沒有大氣,而且也經常受到隕石撞擊,所以人類也無法在月球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