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米悖論」,是人類科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悖論,其實這個悖論主要討論的不是外星文明,而是星際旅行的可能性。如果星際旅行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宇宙中的高等文明不主動來尋找人類呢?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科學家發現,星際旅行遠比想像的要困難,同時宇宙也比最初預期的要廣闊,宇宙中可能存在很多文明,但是這些文明的活動範圍基本都是固定的,長時間的宇宙旅行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沒有文明會輕易進行長距離的星際旅行。
那麼,宇宙中的其他文明都藏在什麼地方呢?科學家針對宇宙展開了很多探索計劃,「克卜勒任務」就是其中一個,科學家通過克卜勒望遠鏡去探索發現地球周圍的其他恆星系,以及這些恆星系的類地行星,而在2011年,克卜勒望遠鏡發現了一個奇怪的恆星,被認為是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
一顆編號為「KIC 8462852」的恆星引起了眾多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的注意,這顆恆星周圍沒有行星存在,只有一顆恆星孤獨地漂浮在宇宙中,同時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很誇張,經常會發生周期性的亮度驟然降低,最嚴重的一次直接降低了22%。
因為這顆恆星周圍沒有行星,不會發生凌日現象,同時恆星處於主序星階段,從現有的理論來看,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是十分不正常的。
像是木星這樣的行星,在外星系觀察時,至多只能降低太陽亮度的1%,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幅度很大,讓人匪夷所思,科學家還在這顆恆星的周圍發現了一些不明物質,圍繞著這顆恆星運動,美國天文學家傑森·賴特(Jason Wright)指出,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很可能是外星人的傑作嗎,那麼外星人為什麼會讓這個恆星的亮度降低呢?
1960年,弗裡曼戴森提出了「戴森球」設想,這是一種假想中的人造天體,這種天體巨大到可以包裹住整個恆星,把恆星當作動力源,製造一個超巨大的核反應堆,這種想法一被提出,就被整個物理學界關注,並且戴森本人認為,在一個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建造戴森球這樣的設備,用來獲取大量的清潔能源,那麼KIC 8462852是外星人存在的證據嗎?
恆星釋放的能量十分巨大,並且在數十億年甚至是上百億年中,恆星都可以一直穩定地提供能量,而KIC 8462852這顆恆星的存在似乎就是外星文明存在的證據,首先,這顆恆星周圍沒有其他行星,可能已經被外星文明清除,也有可能正是因為這顆恆星周圍沒有行星,外星文明才會選擇這顆恆星。
關於這顆恆星的周期性亮度降低,科學家還認為,也有可能是星系中的塵埃團,或者行星撞擊毀滅後留下的殘骸,都有可能造成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但是我們很難解釋,為什麼這顆恆星的亮度變化幅度會這麼的巨大。
這顆恆星距離地球1480光年,因為距離較遠,數據可能出現誤差和錯誤,並且也不能百分百的確定這顆恆星就是被外星文明佔據,在悄悄地竊取恆星的能量,只能說這顆恆星是目前最可疑的外星文明存在證據。
如果戴森球是一個文明的必經之路,那麼人類會在未來建造戴森球嗎?其實,建造一個包圍整個恆星的設備,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耗費的材料和能源十分巨大,如果人類在未來建造戴森球,可能也只是建造大量的小型能量收集設備,讓這些設備在太陽周圍汲取能量。
同時,人類很大概率不會在太陽周圍建造戴森球,而是去尋找其他合適的恆星,因為戴森球可能會破壞整個恆星系的環境,導致恆星系內行星的氣候發生變化,如果太陽釋放的能量和熱度降低,地球的整體氣溫會在短時間內變化,進入冰河時代,因此人類幾乎不可能在太陽周圍建造戴森球。
不論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文明,人類的探索都不能停止,只有科技不斷提升,人類才能擁有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
你認為這顆恆星的變化是否是外星文明的傑作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