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次與諾貝爾失之交臂,是實力問題,還是西方在為難我們?

2020-10-11 每暮風來晚相依

2020年諾貝爾獎項開始陸續公布,今年美國、英國等國家的科學家陸續抱得這一世界頂尖殊榮。不出意料,今年的諾獎和我們又沒有什麼關係,我們再次懷著複雜的心情,看著他人的榮耀,內心多少有點落寞。曾幾何時,我們無比渴望能夠獲得這一殊榮,也曾經在國內作家和科學家終於獲獎之後舉國歡呼,但距離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經5年了。似乎諾貝爾獎再次遠離了我們。

中國人對諾貝爾獎懷著複雜的心情,在長期得不到這一獎項青睞的時候,一方面無比渴求,另一方面也頗有微詞,不少人說諾貝爾獎根本不值得一提,參雜了太多西方對我們的偏見,所以它的評獎機制是有失偏頗的。但是這樣的說法, 多少有點「酸葡萄」心理,誰都知道諾貝爾獎的含金量和意義。心中不得,自然意氣難平。

坦率的說,這些年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基礎科學也越來越被重視。我們的大學世界排名越來越高,論文產量越來越大,中國的創新指數世界排名也逐年攀升。尤其是在專利技術上,現在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專利大國,每年申請專利的數量和審批的數量都是世界第一。一大批高精尖技術取得突破進展,無論是航天科技,還是高鐵,基建等,全都是世界第一行列。這些再給我們帶來驕傲的同時,也讓我們很困惑,為什麼我們還是不受諾貝爾獎的垂青呢。

恐怕真實情況是,我們確實在科技水平上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其實如今諾貝爾獎獎勵的對象,都是幾十年前的科研成果,經歷了長時間的實踐檢驗的。諾獎委員會評選科學類諾獎的標準是「已經被實驗證明了的重大基礎理論突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來科學類諾獎偏重於理論方面而非技術方面。從這個角度來看,若干年前我們的科學技術確實鮮有重大突破,即便如今我們的科技成就也集中在技術領域,而非理論創新。


即便我們的大學越來越重視科研,每年投入巨量的科研經費,但是目前來看,投入和產出依然不成比例。比如說,雖然我們的論文發表數量和專利申請數量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但是在頂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和被引用的數量依然偏少,專利的質量和創新程度也難以稱道。特別是在各個前沿科技領域,我們國內的學者能夠起到引領作用的太少了,難以說對世界科技作出巨大的貢獻。

從前段時間的晶片之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我們被卡脖子的現象還有很多。特別是在一些關鍵設備、關鍵軟體和關鍵材料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還是太少。當然,這些問題是由於長時間的歷史原因積重難返,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扭轉的。長久以來,我們都在為吃飽飯而努力,雖然曾經在科技上有所突破,但是總歸是走在別人的後面。現在奮起直追,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或許還很漫長。

前段時間,我們一些大學宣稱自己已經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引發了眾多關注。一流大學不是自我評價自我宣布出來的,是需要得到全世界認可的。其中一個認可標準就是獲得的頂尖獎項有哪些,就以諾貝爾獎為例,世界一流大學多則上百,少則數個,我們有諾貝爾獎的大學呢,也許北大算一個,也就僅此一個而已。所以,還是要認清差距,才能避免自滿自大。

除開大學因素,整個社會目前尚未形成尊重科學,崇尚創新的氛圍。現行的教育方式方法,更多的是以考試為導向,以大眾教育為基礎。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想要取得科學技術突破,精英教育效果更加明顯。一些大學就像行政機構,缺乏創新意識,教授話語權過低,都成為制約創新的難題。社會風氣浮躁,年輕人熱衷金融、房地產等來錢快的行業,能踏踏實實去做科研的太少。看著外面日益高漲的房價,能靜下心來做科研的也只能是家境優渥的人了。

我們並不是說一定要去拿諾獎,一切圍著諾獎轉。但是看到自身的差距,少談一些別人對我們的偏見,要知道強大者不會畏懼偏見。多一些奮起直追的勇氣和決心,也許才是最重要的。

相關焦點

  • 中國已崛起,「慕強」的西方,為什麼還是看不起我們?
    似乎對於80後和早期90後而言,從小我們就在接受我們國家還不是很發達還是很落後的教育,並且不管是教育中還是日常生活中,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總有些抬不起頭的感覺。按理說中國已崛起,「慕強」的西方,為什麼還是看不起我們?按照西方世界那種嫌貧愛富、慕強欺弱的「優良傳統」,在面對已經崛起的我國時應該是各種「星星眼」。
  • 又一「白眼狼」,曾因中國幫助富得流油,如今卻來「為難」我們
    而我國也儼然發展成大國的模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多國際貿易合作更缺少不了我們。再加上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有著龐大市場,因此很多國家都想分一杯羹,想跟我國建立友好貿易往來關係。其實一些國家在合作的過程中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並不在乎合作的誠信以及產品質量,久而久之,這樣的合作便只能止步於此。合作多了,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 中國已發生巨變,西方:中國速度我們難以阻擋
    如今海南一聲巨響,中國已發生巨變,西方表示:中國速度我們難以阻擋。這是我國航天領域的一大進步,甚至在這一領域遠遠領先西方發達國家,對此,看到我們有如今的成就之後,西方表示:中國速度我們難以阻擋。這一次真的該我們國家自己做主了,如今我們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小看我們的,現在都應該認清事實。要知道此次探測任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以及著陸和探尋的完美過程,是人類火星探測史的第一次。
  • 中國傳出喜訊!再次攻克一世界難題,美國:我們阻擋不住了
    我們都知道,我國在剛剛成立的時候,很多技術都受到了西方國家的針對,儘管我們虛心請教,但他們對我們不理睬甚至還封鎖技術,導致我們很多方面發展十分艱難。但經過我們多年的努力之下,我國無論是經濟、科技還是軍事方面,大家都能看到所取得的成就。如今我國的北鬥導航、天問一號等成就也受到了其他國家的讚賞,甚至還改變了他們對我們的看法。
  • 中國再次引發關注!西方國家議論紛紛,美技術壟斷無效?
    眾所周知,我國在近些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一些方面也有很大的進展,但在這次我國也是再次被引發關注,而西方國家也是議論紛紛,美技術壟斷無效了?我們都知道,我國在剛剛起步的時候,很多技術都受到了西方國家的限制,這樣導致我們的發展速度也變得十分艱難。
  • 比亞迪隱藏的實力有多恐怖:造出多個中國第一,西方封鎖無望?
    比亞迪真正的實力,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因為比亞迪隱藏了真實實力。一個讓西方很多高科技公司忌憚的中國公司,卻被一些國人瞧不起;一個造車僅僅16年的車企,卻造出了中國第1個渦輪增壓發動機;日系車解決不了的機油增多,它解決了;德系車解決不了的燒機油問題,它也解決了;它造出中國第一臺雙離合變速箱
  • 中國再次傳來好消息,美:還是被中方給突破了
    我國秦嶺深處傳來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一些好消息,美國表示道:還是被中國給突破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航天領域發展眾所周知,如今很多國家對於航天領域的探索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我們國家起步比西方晚、技術還有些欠缺,導致我們的發展也變得十分艱難。
  • 此戰是中西首次真正最強實力對決,中國成功擊敗當時西方第一強國
    此戰是中西首次真正最強實力對決,中國成功擊敗當時西方第一強國 說到中西方的軍事對決,很多人都會想到公元751年,大唐帝國和當時世界另一個超級大國阿拉伯帝國對決的怛(da)羅斯之戰。大唐,東方超級大國;阿拉伯帝國,當時西方最強大的帝國。
  • 西方請求中國不要暫停合作,現在知道做錯了?何必當初呢?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很多技術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儘管我國與他國合作一直保持著友好的合作態度,但一些國家依舊對我們做出一些讓人生氣的舉動。而在這次由於西方知道自己做出了,更是請求我國不要暫停合作,現在知道錯了何必當初呢?
  • 布萊爾稱中國實力不久可與美國匹敵 敦促西方聯合抗衡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導,據澳大利亞聯合新聞社7月27日報導,英國前首相託尼•布萊爾對英國天空電視臺表示,中國「不久」就將成為實力可與美國匹敵的全球大國,以此敦促西方各國聯手抗衡中國的崛起。布萊爾7月27日訪問澳大利亞時稱,中國將轉變成為可與美國相抗衡的超級大國,這一點只差得到印證。
  • 西方怪獸利維坦,比我們的鯤如何?是巨鯨還是海蛇?
    電影中人類駕駛飛船在追蹤一頭體形巨大的類似於鯨的生物,我們中國的網友就把他叫做鯤,這個物種能在天空中飛行,並有鋒利的牙齒,能把人類的飛船一口咬碎。其實這並不是什麼鯤,而是西方一部電影的預告片,影片的名字叫《利維坦》,那個好像鯨魚一樣的在空中飛行的兇惡巨獸就叫利維坦。
  • 嫦娥五號成功回歸,西方表現溢出一股酸味,見不得中國好?
    如今,中國的實力早已不是今非昔比了,經過長達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在很多領域上都取得了驚人成績,正是因為如此,也讓西方國家都刮目相看。在這次,我國嫦娥五號的發射,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重視,畢竟在發射成功之後,一些國家按奈不住耐心,希望我國能共享數據。
  • 西方:若戰爭爆發,中國不太有膽量出手?我們是「能戰方能止戰」
    全世界還有許多地區仍在遭受戰爭的煎熬,在戰亂地區,我們經常看到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國家派軍隊出徵。但我國從來不主動參與這些國家的爭端,而是向它們派遣維和部隊,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我們國家是個愛好和平的大國,但我們國家的和平維護行動在西方國家看來卻變成了對戰爭的恐懼。
  • 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提醒我們,當前必須破除哪「兩個凡是」
    中國改革開放40年,通過實施「技術換市場」策略以及有效模仿學習,中國不斷增強並最終形成了相當的自主創新能力。但是,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上中國與美國依然有較大差距。因此,無論是從美國的發展經驗還是目前中美貿易摩擦局勢來看,中國強化自身科技創新實力、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只有真正提升中國自主科技實力特別是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才是對美國貿易制裁措施的最有力回應。
  • 不務正業造生僻字的中國化學家,爽了理科生卻為難了文科生?
    可是最初隨西學東漸的大潮進入中國的化學,憑其眾多的元素,著實為難了當時想要普及化學的學者。於是化學家們轉而做起了文人的工作——對化學元素進行翻譯甚至創造出一批原來不存在的字。造字自然不能亂造。如果說倉頡造字使得中華文明得以五千年來延續不斷,那麼19世紀後期的化學家們的造字,在中國對近代化學的吸收與發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中國海軍實力超日本?美國國會警告:中國海軍都快超過我們了!
    近幾年隨著中國海軍實力的不斷增強,連年「下餃子」,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正視中國海軍的實力。不久前美國媒體根據評估報告得出結果,認為中國海軍目前的規模已經超過了日本海上自衛隊。儘管該消息反映了中國海軍實力的增長,但是很快美國就發現中國海軍的實力遠不止如此,中國海軍發生了變化簡直是翻天覆地,美國國會表示:中國海軍都快超過我們了!俄羅斯人:東方巨龍已不再沉睡。
  • 中國再次打破西方技術壟斷,老外:太深藏不露了
    雖說中國的近代史有點坎坷,好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發展確實讓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而今,中國的創新發展也是一點不落後了,前些年被西方壟斷的不少技術中國今日也都擁有了,這便是中國正在逐漸強大的表現!如今我國再次在某個領域有所突破,在公布這一成果後,西方各國紛紛感到震驚,老外:太深藏不漏!
  • 古代中國科技領先於西方,到最後落寞,我們缺少了什麼?
    然而,從17世紀開始,西方國家開始迅猛發展,我們在各方面被西方國家迅速超越,造成了近代中國一個多世紀&34;的局面。西方國家迅速崛起與其先進位度、工業革命、技術革新等重要因是分不開的,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科學的誕生和發展。那麼,科學是為何會在西方國家中產生?如何在西方國家獲得長足發展的?
  • 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又成功了?
    中國這些年來取得的成績是矚目的,畢竟在短短的時間裡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局面也是不容易得,這也離不開我們的共同努力。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中國實力的展現,秦嶺曾傳出一聲巨響,我國再次傳來捷報,外媒:中國又成功了?
  • 秦嶺傳來陣陣掌聲,一聲巨響,響徹雲霄,中國實力值得我們驕傲
    這其實是在向世人宣告一個好訊息,就連遠在西方的美國也對此表示很是感到意外,居然真的成功了。不得不說,中國實力值得我們驕傲。我國開始發展核心科學技術的時間是比較遲的,而且西方國家對我國也是採取封鎖的方式,我們只能憑藉自己的力量進行科學技術領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