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究竟來源於哪裡?是否是異想天開

2020-08-19 旋渦裡的世界


質量究竟來源於哪裡?是否是異想天開

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

質量是反映物質穩定性、存在性的物理量。質量有三個定義:一是質量是「物質的量(物體的質量等於它的密度和體積的乘積)」或「物質的量的量度」;二是慣性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運動物體的質量與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與物體速度的變化成反比);三是引力質量是物質引力性質的量度。

愛因斯坦說: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相同。

慣性質量不能與物質的量矛盾,物質的量與慣性質量都是隨外力的變化而變化的,不是隨速度的變化而變化。

愛因斯坦為了解釋質量隨外力的變化而變化的現象,增加了個「運動質量」概念。

以粒子為例,運動粒子的總質量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粒子靜止質量;另一部分是粒子外在的運動質量。像光子這樣靜止質量為零的粒子叫無質量粒子,但它是有運動質量的。



圖1 粒子

粒子的運動質量是在運動過程中獲得的,這一點很好理解。靜止質量越大並且運動速度越快的物體,其運動質量就越大。如果速度接近光速.其運動質量就趨向無限大。因此,有靜止質量的物質的運動速度是無法超越光速的。

愛因斯坦已經發現了質量起源的秘密。但是他沒有面對。其實,由這種質量的可變性,就可得出物質既可以誕生也可以消亡的結論。

那麼,粒子的靜止質量來源於哪裡?

一種觀點認為粒子的質量是與生俱有的;一種觀點認為粒子在宇宙大爆炸初期出現的希格斯場中遊了一次泳就被希格斯粒子贈予了。也就是說,希格斯粒子是送子觀音,把質量送給各個粒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場的場量子化激發,通過自相互作用而獲得質量。

目前被公認為最佳理論體系的「標準模型」指出物質的質量來自於原子,原子質量主要來自於核子,核子由夸克組成。「標準模型」預言存在62種粒子,基本都被實驗所證實。其中61種粒子的質量都來源於希格斯粒子和希格斯場。

「標準模型」用數學方法演繹宇宙問題,本來無可厚非,也非常藝術。但是,只認數學難免以偏概全。人的數學能力是有限的。大自然的奧秘是無限的。

夸克質量很小,只佔核子質量的百分之幾。其餘百分之九十幾的質量是什麼呢?科學家們說是囚禁夸克的能量。說得好!抓住了要害。既然核子百分之九十幾的質量是強行囚禁夸克的能量,即外力,為什麼不大大方方地承認核子的質量是由外力囚禁粒子得來的呢?夸克的質量也應該是外力囚禁的結果啊!這也揭示了質量的起源。外力囚禁粒子即意味著質量的誕生,根本不需要粒子到希格斯場中遊一次泳。



圖2 粒子家族

四種作用力都應該是外力。可惜,物理學家們只承認是幾種作用力把粒子或物質粘合在一起,但不承認這些作用力是外力,尤其是萬有引力。

外力如何囚禁粒子呢?我有一個旋渦模型。

原子是一個旋渦,囚禁了原子的物質質量。原子旋渦裡有吸引力叫電力;還有排斥力叫磁力。電力在旋渦面上旋聚物質,形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及邊緣的光子;磁力在旋渦極軸上分散物質,形成軸向噴發和旋渦面上的分層。

就這樣,原子旋渦力即電磁力旋聚出原子的質量,絕大部分旋聚到中心,形成原子核;少部分聚集到外圍,形成電子層。



圖3 旋渦

原子旋渦過大,電磁力控制不住了,就會解體。這就是原子裂變或衰變。β衰變是原子放出電子和中微子,緣於弱作用力。α衰變是原子放出了α粒子(氦核)和γ射線,是強相互作用。於是,我們發現了核子、電子的存在和它們的質量,也發現了電荷的起源。

核子、電子為什麼具有質量呢?因為它們有自旋,有兩極,有磁場,也是一個個旋渦。沒有旋渦就沒有質量。

光子、中微子也有自旋,有兩極,有磁場,也是一個旋渦,所以也有質量,只是質量太小了,可以忽略不計。

科學家們對原子旋渦的外力視而不見,但承認電磁力。其實,電磁力就是原子旋渦力,大同小異。

外力也可以分解原子或者激發電子、核子。例如撞擊。只是這種外力被人們發現了,而原子旋渦的外力沒有被重視。

對撞機撞擊出來的粒子有些有自旋,有兩極,有磁場,也是一個旋渦,所以有質量。

對撞機撞擊出來的超子、介子是基本粒子嗎?不是,只是一些複合粒子,轉瞬即逝或者衰變成穩定的質子、電子和光子、中微子。撞擊出來的希格斯粒子更不是基本粒子,曇花一現,怎麼能承擔給其它粒子送質量的責任呢?

最早、最普通的原子旋渦是氕,包含一個質子、一個電子和有限的光子。獨立的氕的質量是相對穩定的。氕旋渦是在宇宙旋渦力作用下生成的小旋渦,把非物質聚集在一起,製造出物質及其質量,因而充斥在整個宇宙空間。

科學家有一個真空能量的理論,我很贊成。宇宙之前就是黑黑的具有絕對零度的空間。空間也存在能量的聚散。聚則出現眾多氕旋渦,散則趨於平靜。只是一次偶然的爆發像颱風一樣打破了空間的平衡,氕旋渦越來越多,宇宙誕生了。當然,氕旋渦的囚禁質量也就穩定了。

氕旋渦裡包含一個質子旋渦和一個電子旋渦,可以衰變成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也可以在大旋渦中聚變。如果電子被旋聚到核內,氕原子就成為中子,所以,中子離開原子核8分鐘就會衰變成質子和電子。如果中子被旋聚到核內,氕原子就成為氘或者氚。



圖4 氕


這種核聚變在恆星裡輕而易舉。恆星系是一個大旋渦。恆星系不僅能夠製造氦、氧、碳,還能製造地球上所有的元素。直至有一天原恆星大爆發,這些元素被噴發到整個恆星系,開始再次的旋聚。人類要實現核聚變,最簡單的就是在氕裡加一個中子。但直到現在,全世界的科學家仍然沒有真正實現可控核聚變,只是造出了氫彈。實踐證明,聚變是需要外力的,光靠氕的萬有引力不僅不能聚變,甚至連聚集都做不到。氫彈需要原子彈提供能量或溫度,人類可控核聚變也需要外力的支撐和約束。

物質質量的增加絕對需要外力,主要是電磁力。在我看來,強作用力可以約束、增加原子的質量,應該是電磁力的加強版。萬有引力不靠譜。

物質質量的增加也離不開暗物質。暗物質之所以暗無天日,難以尋找,主要是因為暗物質不是物質,或者說暗物質只是準物質,介於物質和非物質之間,被繼續旋進則成為物質,逸散則成為非物質。

簡而言之,質量來源於次級物質的旋渦:星球聚集和核聚變增加的質量來源於氕旋渦裡的電磁力;粒子的質量來源於宇宙之初的真空能量旋渦力。如果想不通,就拿起掃帚掃地。掃一掃就能聚集出一堆垃圾。而旋渦的最大功能就是旋聚。

相關焦點

  • 宇宙的能量來源於大爆炸,大爆炸的能量又來源於哪裡呢?
    有的同學會說能量是宇宙大爆炸來的,那麼宇宙大爆炸的能量來源於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這也涉及到我們今天的問題,宇宙的最初能量來源於哪裡?奇點有無窮大的質量和能量,是從哪兒來的?這些問題現在仍然無法解釋。只希望我們的科學可以更快的發展,從而能早日揭開這些謎題。
  • 佛教常識:須彌山究竟是否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又到底在哪裡
    釋迦牟尼佛那麼,須彌山在現實世界中究竟是否存在?又到底在哪裡呢?關於須彌山在哪裡這一問題,自古以來在佛教內部也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有的說法認為須彌山就是指喜馬拉雅山。喜馬拉雅山也有說法稱佛陀在講經說法中提起須彌山,是為了闡揚佛法、教化眾生而採取的方便之法,目的在於使眾生破迷開悟,至於須彌山是否真實存在則無關緊要。
  • 宇宙強大的引力勢能或引力場能來源於哪裡
    宇宙強大的引力勢能或引力場能來源於哪裡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質以極其接近光速向四周擴散運動,按照狹義相對論,這些極其接近光速的物質擁有很大的運動質量。同時,這些擁有極大質量的物質相互存在很大的引力作用,這些物質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相互分離,在很大的引力作用下,耗費的能量(質量)也是很大的。這些相互分離的物質通過引力作用耗費的能量跑到哪裡呢?哪裡也沒有跑,而是以引力勢能或引力場能的形式留存於物質分離後留下的空間中。
  • 天文學家不禁疑問銀河系內的原子是否加速或者是否來源於銀河系外
    關於超高能宇宙射線來源於銀河系外的論文由在阿根廷皮爾奧格天文臺工作的天文學家們發表。他們的測量採用了統計學上 5.2σ 置信度,由此得出的結論解決了長達幾十年之久的關於能量大於1Eev(1018eV)的射線的來源的討論。
  • 淺談質量的本質,質量是從哪裡來的?
    質量:量度某單位範圍內含有物質多少的物理量。人類生活的地球表面,感受到重力、感受到物體的重量。因為物質質量大,受地球引力的數值大,所以常常用重量來表達質量。物質越多、重量越大、質量就越大。這種表達人們習以為常,300年來人們認為只要是物質,就天然的有質量。
  • 來源於哪裡?
    來源於哪裡?時間:2015-03-24 21:1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歇斯底裡是什麼意思?來源於哪裡? - 歇斯底裡又稱底格裡歇斯,外來語。指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通常用於形容對於某件事物的極度情緒。
  • 人死後質量隨之減少,究竟會去哪裡?科學家稱或許存在五維空間!
    人死後質量隨之減少,究竟會去哪裡?科學家稱或許存在五維空間!人類經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已經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其實大家有沒有細想過,人類並沒有比其他生物強到哪裡去,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老病死,這是人之常態。面對死亡,很多人的內心都極為畏懼,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在世上短短幾十年,有些人活出了精彩,也有些人荒度了一生。自古以來就流傳著很多關於鬼神的故事,人們都畏懼死亡,並不是擔心死亡有多可怕,而是人死後會給親人留下無止境的悲痛。人死後質量隨之減少,究竟會去哪裡?
  • 地球上的黃金究竟來自於哪裡?
    黃金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如此聯繫緊密,但是仍然有一個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那就是地球上的黃金究竟來自於哪裡?Chiaki Kobayashi的主要觀點有兩點:其一,中子星碰撞雖然可以產生黃金,但是由於這種碰撞發生的概率實在太小,因此,不足以解釋為何地球上的黃金含量如此豐富;其二,地球上的黃金必須有一個另外的來源,至於究竟來自哪裡,目前尚無法得知。
  • 2分鐘看完,被黑洞吞噬的恆星和光,究竟都去了哪裡?
    導語:2分鐘看完,被黑洞吞噬的恆星和光,究竟都去了哪裡?黑洞是危險的,它就像是宇宙中的深淵巨口,任何質量的恆星在遇到黑洞時都會在瞬間被分崩離析。這是一個致命的危險源,所以人類科學家才急迫的想要更多的了解這一未知體。
  • 夢來源於哪裡?偉大愛因斯坦和霍金最後發現了什麼?
    是否神制定的遊戲規則?神制定的神我們還不知道人類來自哪裡?人到底是什麼?夢來源於哪裡?這個未知的領域,也許是神制定的遊戲規則。人為什麼要做夢: 人類都要睡覺,睡覺是為了讓身體更好的恢復,有充沛的精力滿足白天的需求。那充沛的精力是哪裡來的呢?上面說到夢的來源,夢來自神的遊戲制定。充沛的精力也就是進入夢這款遊戲的獎勵;通關級別的多少,也就是進入不同的場景,決定第二天獎勵(充沛的精力)的多少。
  • 光速每秒是多少公裡,它的動力來源於哪裡?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光速每秒是多少公裡,它的動力來源於哪裡?科學家給出了猜想引言:我們現在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光速人類經過很多年的測試來判斷出來的,而且光速也是非常快的,根據科學家的計算,我們能夠得出光速大約是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這個速度對於人類來說已經是天文速度了,畢竟我們人類的速度連光速的十分之一都沒有辦法達到,那麼有很多人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光速的動力是來源於哪裡?
  • 振金來源於哪裡?一篇靠譜的分析!
    可是振金究竟是從哪掉下來的呢?為何只為瓦坎達獨有?黑豹怎麼掌握了製造它的技術?黑豹的妹妹小小年紀,智力為何遠超鋼鐵俠?為何瓦坎達的科技、通訊、交通、醫療等技術遠超其它國家?更令人奇怪的,發達的瓦坎達居然是世襲制!不免讓人心生疑惑。
  • 為什麼有些人認為「人來源於石頭」?
    人類究竟來自何方,目前大家普遍認為人來自於猿,因為達爾文的「進化論」曾經以極其權威的口吻,向世界宣布人來自猿,可猿又來自哪裡呢 於是,諸多人提出了「人來源於石頭 神話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少暫且不去深究
  • 量子力學的核心:薛丁格方程 究竟神奇在哪裡?
    例如:你有一個桌子,上面放了許多可以移動的撞球,只要你知道了每一個球在某個時刻t的位置和動量(動量是質量乘以速度),你就可以知道這個系統在這個時刻t的所有信息:一切物體的運動狀態和速度。「 我們會問:如果我們知道系統的初始狀態,即,如果我們知道系統在t時刻的狀態,那麼系統的狀態將會如何演化?我們可以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這個問題。
  • 「小灰人」究竟來自哪裡?外星文明是否知道宇宙的真相?
    本文內容包含有未經證實的情節,和本人的主觀推測,如果感到太過於衝擊自己的認知,請作為科幻故事理性觀看在前面的內容中,我們了解了「羅斯威爾UFO墜毀事件」,以及美國軍方與「小灰人」有過合作,那麼美國是否還掌握了更深層次的秘密
  • 來源於物質的質量嗎?
    萬有引力來源於物質的質量。物質的質量來源於構成物質的能量。而能量是如何構建物質體的呢?這個來源於能量是以拉伸空間的方式存在的。而空間的性質取決於它的拉伸方向。相同的,則相互排斥,不同的,則相互吸引。設想一下,由於相互吸引,一組方向相反的能量空間形成對旋。
  • 地球上的水究竟來源於何處?
    水是如此重要,但地球上的水究竟來源於何處,科學界卻一直存在著爭議。有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 (元素符號:H)、氧 (元素符號:O) 化合而成水,水蒸氣進而逐步凝結並降落地表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矽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化學反應並析出水分;還有觀點認為,來源於雪線之外,並降落在地球上的含有水合矽酸鹽的冰彗星或冰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
  • 超高能宇宙射線是來源於銀河系外的
    關於超高能宇宙射線來源於銀河系外的論文由在阿根廷皮爾奧格天文臺工作的天文學家們發表。他們的測量採用了統計學上 5.2σ 置信度,由此得出的結論解決了長達幾十年之久的關於能量大於1Eev(1018eV)的射線的來源的討論。宇宙射線大多數源於從外太空撞擊地球的原子核而且能量介於 109eV至1020eV之間。
  • 颱風移動的力來源於哪裡?颱風的能量源又是什麼?
    那麼,颱風移動的力來源於哪裡?颱風的能量來源於哪裡? 在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海面上,表層水溫需要達到大約27攝氏度及以上,強烈的太陽照射使大量海水蒸發為水蒸氣,它們逐漸在空中聚集產生一個低氣壓中心。由於地球的自轉,在地球赤道以北,進入低氣壓中心的空氣會使之沿著逆時針方向旋轉起來,成為熱帶氣旋。只要海洋中的水不斷蒸發,進入低氣壓中心,熱帶氣旋最終就會增強為颱風。
  • 科學史上的「異想天開」
    某些人就是有這個本事,能把異想天開變成現實。縱觀科學發展史,19世紀到20世紀這兩百年,完全是科學研究的井噴期。各種稀奇古怪並且非常著名的科學實驗,仿佛都發生在這個階段。比如書中記載的:電學實驗——瘋狂科學家給植物、動物甚至自己的學生通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