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是松科類植物樹幹流出的含油樹脂,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琥珀則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埋藏於地下所形成,屬有機寶石,被稱為「最輕的珠寶」。由於兩者外觀相似,非專業人士難以區分。狡猾的走私分子便將琥珀偽報成松香,企圖瞞天過海偷逃國家稅款。
深圳海關近日披露,該關緝私部門破獲一宗偽報品名、低報價格走私琥珀大案,摧毀一個進口琥珀原料232噸,案值8.28億元,涉嫌偷逃稅款1.2億元的走私團夥。
蹊蹺
首飾公司進口松香
2011年4月14日,深圳海關在審單時發現,機場一票申報為「松香」的入境快件貨物,收貨單位是一家加工琥珀首飾的公司。
一個加工琥珀首飾的企業為何進口松香?帶著疑問,海關緝私民警開展了詳細調查。經抽樣查看,緝私民警發現該票貨物實際為已完整加工的項鍊、手鍊等首飾,且首飾材質呈現天然琥珀、蜜蠟特徵,經權威機構檢測,送檢的15件樣品均為天然琥珀首飾。
為進一步確認這家公司的走私嫌疑,海關緝私民警調閱了這家公司的大量歷史進口資料,發現自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該公司共進口申報為「松香」的貨物14票,申報單價為港幣每公斤58.5元。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是松香生產大國,松香與琥珀化學成分基本相同,但兩者價格卻有天壤之別,琥珀的綜合稅率為57.95%。這家公司是加工琥珀首飾的企業,大量進口化工原料松香不合常理,海關緝私民警確信該公司存在偽報品名、低報價格走私琥珀的嫌疑。
出擊
案件偵辦初戰告捷
確認該公司存在走私嫌疑後,海關緝私部門立即對該公司展開偵查,並初步掌握了涉案人員、走私窩點等情況。2011年5月27日,30多名緝私民警,兵分五路展開大規模查緝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兩名,查獲涉案琥珀原料500餘公斤,同時查扣重要書證、物證一批。
審訊中,犯罪嫌疑人狡辯進口的原料既有琥珀也有松香,企圖擾亂海關緝私部門視線。對此,緝私部門通過梳理該公司與國外供應商往來資料,發現所有原料的英文單詞均為「amber」,其中文含義為琥珀。緝私部門還前往該公司加工車間進行現場調查,證實該公司加工原料只有琥珀。同時,該公司的銷售下家也證實其銷售的產品全部是琥珀。在大量的證據面前,犯罪嫌疑人不得不承認其走私事實。
海關緝私部門查實,該公司於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期間,涉嫌偽報品名、低報價格走私琥珀約20.4噸,案值8315萬元,偷逃稅款1398萬元。與此同時,專案組還查清了為該公司製作虛假合同發票等報關資料的代理報關公司的不法事實,並抓獲公司法人兼總經理邱某。
深挖
琥珀走私水落石出
雖然查清了該公司自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期間的走私情況,但緝私部門在案件偵辦中發現,該公司琥珀的實際入庫數量遠不止20.4噸。那麼其他琥珀是通過什麼途徑,何時進口的?
緝私部門通過加強外圍調查、梳理成堆書證物證等,逐漸理清了走私脈絡:2008年以來,該公司不僅通過貨運渠道走私進口琥珀,同時還通過快件渠道將琥珀偽報成「樹脂」、低報價格並以層層轉包方式多次走私琥珀原料。經確認,該公司通過快件渠道走私琥珀原料約15噸,案值7234萬元。
經查,2006年11月至2008年9月期間,該公司還委託福州某公司以低報價格的方式走私進口琥珀原料約197噸,案值約6.73億元,偷逃稅款9454萬元。至此,該案案值擴大至8.28億元,偷逃稅款1.2億元。琥珀走私大案宣告偵破。(記者 蔡巖紅)
【編輯:肖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