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個7歲小女生,無意間發現了媽媽包裡的衛生巾,於是問媽媽「這是什麼」,而媽媽卻說是「擦擋風玻璃的」。多好的一次生理科普機會,卻被媽媽這樣給浪費了。
跟女兒討論月經這種事情,父親不方便,也沒有切身體會的經驗,媽媽是最合適的,也責無旁貸。
有些家長覺得在孩子面前說生理衛生,是件不好意思的事情,也有的家長認為反正學校會開生理課。實際上,學校一般到初中後才開設生理健康課程,而現在很多女孩子早熟,在小學四五年級就已經來了初潮。
所以,建議媽媽們在孩子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普及「大姨媽」的相關知識。
01媽媽,你身體怎麼流血了?
跟孩子科普月經知識,需要一個契機,貿然又一本正經的談話,只會嚇到孩子。
媽媽可以在自己的月經期間,創造一個機會,讓女兒看見衛生巾或是更換衛生巾的過程。孩子都是好奇的,一定會問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想好如何解釋月經,也沒關係,可以告訴她:寶貝,這是正常現象,每個女孩長大了都會這樣的。
有了這樣的鋪墊,以後面對初次月經時,就不會恐慌。或許,她對此還會有些憧憬,因為那是代表她已經長大了的標誌。
02為什麼會有大姨媽?
「我是從哪裡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問這樣的問題。
孩子在五六歲的時候,就能通過簡單易懂的性教育繪本,了解到「爸爸體內的精子和媽媽體內的卵子相結合,就有了我」。
每個月,媽媽的體內都會排出一顆卵子,排卵前後,子宮內膜在受激素的影響下變厚。一旦卵子與精子結合,這顆受精卵就會在增厚的子宮內膜上生根(著床),開始胎兒的孕育。
這樣的卵子,其實是每一個長大了的女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的女性)都會有的,不同的是女孩子們還小,還沒有結婚,自然也沒有像爸爸那樣的人提供精子。
於是,這顆等不到精子的卵子,就像花朵一樣慢慢枯萎,子宮內膜也跟著脫落,最終卵子和子宮內膜混合,形成「經血」排出體外,這就是月經。
03寶貝,我們做好準備迎接月經吧
誰也不知道月經初潮具體哪天會來。
通常初潮前會有顏色較深的分泌物,或者血絲,媽媽們要教會女兒在這兩方面多加留意:
·穿淺色的內褲,經常查看內褲底檔有無異常;
·小便後,用白色的衛生紙擦拭。
有的女孩在初潮之前還會有腹痛、乳房脹痛的情況,要提醒孩子,如果感覺身體不適,一定要告訴媽媽。
04如果在學校來了月經怎麼辦?
了解過月經知識的女孩都會有這種擔憂,面對第一次月經的造訪,大部分女孩子都是手忙腳亂的,在學校裡又不好意思跟別人說,這時媽媽可以提前為她出謀劃策。
·在書包裡放點備用衛生巾,當然要用可愛的小包包來裝好;
·事發突然,可以去校醫或女性老師那裡尋求幫助;
·緊急的情況下,可以將衛生紙墊在內褲裡以應急。
05月經多久一次?
從第一次月經的第一天開始算,到第二次月經的第一天,這中間的時間叫做月經周期。
正常的月經周期是28-35天,但也有個別特殊情況,每次提前7-10天,也算是正常的。
由於卵巢功能還沒有發育健全,所以初潮後的月經周期通常是不規則的,有可能初潮過後或了幾個月才來第二次月經,也可能會比較頻繁。
06月經要幾天?流多少血?
從月經第一天到結束的這段時間,叫經期。
一般經期是3-7天,初潮時通常會不太穩定。一般超過7天的話,需要去婦科檢查一下。
正常的月經量大概在50毫升左右。少於5毫升屬於月經量偏少。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發育,子宮卵巢功能還不完善,所以會出現月經周期不穩定的情況,月經量少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大於80毫升,說明月經過多,需要醫療幹預。
07衛生巾選那種?怎麼用?
目前市場上衛生巾的種類有很多,
按表面材質分:有棉質親膚的,有乾爽網面的。孩子皮膚嬌嫩,為避免過敏,首選親膚棉質的衛生巾。
按長短大小分:有迷你的,日用的,夜用的,超長夜用的,還有像紙尿拉拉褲一樣的安心睡褲。量少時用小的,睡覺時用長的,好動容易漏的可以選安心褲。
按形狀分:有直條的,護翼的,扇尾的。孩子活潑好動,應該給自己選擇護翼或扇尾的,以防側漏。
內置式衛生棉條不太適合小女孩,這裡就不做討論了。
至於如何正確使用衛生巾,所謂理論一千遍,不如演示一遍,各位媽媽可以自行找機會給女兒演示~
08衛生巾多久換一次?
血液是細菌滋生的溫床,所以衛生巾一定要勤更換,一次不要超過4個小時,如果量大的話,為避免側漏,則需在更短的時間間隔更換一次。
09媽媽,月經會肚子痛嗎?
有的女孩子會有痛經,有的則不會。媽媽應提前給孩子講解清楚,做好可能會痛經的心理準備。
痛經本是由於前列腺素水平較高引起的,但初潮期的小女生還沒有發育完全,宮口比較緊,會出現或加重痛經。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抱個熱水袋,或者喝杯熱水來緩解,但熱敷只能緩解疼痛的症狀,並不能治療痛經。
如果劇烈長期或劇烈疼痛,媽媽應該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有的痛經是由盆腔內器質性病變引起,需要醫學治療。
10「大姨媽」要注意哪些問題?
經期是抵抗力變差的時期,一定要提醒女兒在這個時候格外注意以下這些禁忌。
① 注意保暖
寒冷會減弱人體的血液循環,誘發痛經。月經期間,抵抗力也下降,一不注意就會受涼感冒。一定要注意保暖,最好不要碰冷水。
② 不吃冷飲,不吃刺激性食物
當吃了比體溫涼的食物後,血管就會受到刺激收縮,也會影響到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從而會導致或加重痛經的可能。中醫認為,生冷辛辣皆為刺激性食物,辣可使經量增多,血遇溫則行,遇寒則凝所以涼可引起痛經。在飲食方面,應少吃過涼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多喝熱開水,多吃水果、蔬菜。
③ 不要過度勞累
經期抵抗力下降,過度勞累或熬夜,會導致經期延長或月經量減少。上體育課的時候也不要逞強硬撐,跟老師說自己不舒服請個假,或者避開劇烈運動。
④ 不穿緊身褲
緊身褲容易影響血液循環,在脫穿時還會使盆腹腔壓力突變,很容易造成經血逆流,導致經期腰痛腹痛等症狀,甚至不孕。而且緊身褲透氣效果也不好,潮溼的環境會滋生大量細菌,引發婦科炎症。
⑤ 注意個人衛生
經血容易滋生細菌,故經期應每日以溫水清洗。洗澡時避免盆浴,以防汙水通過微張的子宮頸口進入子宮腔內,導致發炎。
⑥ 不喝咖啡和濃茶
咖啡和濃茶中的咖啡因,容易導致痛經、經期延長或出血過多。同時,茶中的鞣酸會與食物中的鐵結合,影響鐵質吸收,引起孩子缺鐵性貧血。
⑦ 正確認識情緒與月經的關係
月經前後由於激素水平的變化會使情緒發生變化,比如變得有些鬱悶煩躁。這是正常的現象,引導孩子不要太擔心,注意休息,可以聽一些輕鬆的音樂。月經結束以後,心情就會慢慢好轉。
⑧ 不要過度減肥
有的小姑娘體型較胖,到了青春期又很在意別人的目光,會有很強烈的減肥願望。通過節食過度減肥是不可取的,這樣會造成營養不良,這對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女孩子來說,很容易造成貧血、內分泌紊亂、月經不調,甚至會影響到以後的生育。
女孩子的內心大多細膩又敏感,到了青春期後,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家長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對孩子格外留心,給與他們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才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