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問集》159、初學楷書一定要打格子嗎,字寫多大比較合適?

2021-01-08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如果每個初學者能夠思考這些問題,字會進步快一些。

題目是兩個問題,回答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面說,順序是這樣的。

1、先考慮練習楷書的字是多大。

2、再考慮是不是要打格練字。

練字先要考慮的問題,字寫多大合適。一定要先考慮字寫多大,這個點比打與否格子更重要的。

書法不應該理解成,「寫大字」。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書法有個說法叫「寫大字」。

這個說法是不完整的,嚴格的說是錯誤的,歷史上很多字帖的字並不是很大。

書聖王羲之的字,現在存留的字,都不是很大。

比如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大小,絕對比很多人想像中的要小很多。

當今流傳度最大是馮承素本,據說與原本相同。尺寸是縱24.5cm,橫69.9cm。

上圖是寶島臺灣的一位書家陳國昭先生,臨《蘭亭集序》的視頻截圖。

可以從尺子的刻度看到每個字,其實並不大。

陳國昭先生選擇原大馮承素的《蘭亭集序》,注意沒有縮放複印。並且放在旁邊,選擇沒有格子的紙張臨寫。

非常推薦陳國昭先生這樣的臨帖方式:原大複印,放在旁邊臨。

我們現在書法,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永字八法」的說法,尤其是用在楷書中比較多。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第一個字是「永」,這成了有一部分人堅信是王羲之歸納出的「永字八法」。

如果你認為「永字八法」,來自《蘭亭集序》,首先要看看王羲之的這個「永」字是多大。有些人的字實在寫得太大太大了。

一人有感

題目的問題關鍵在於,學習書法一定要選擇原大尺寸的字帖臨,不管是楷書、行書、草書。

你選擇原大的字帖臨,打不打格子,並不是很重要。為了追求臨的相似相近,你看的是字,而不是格子。

有一些人質疑田英章字寫得死板,這不僅僅是田英章的問題。像這樣的田字格或者米字格等等的格子,最早是用來仿製畫用的,用在書法是後來的事情。

打格子看起來是效率高,這樣做會讓很多練書法的人,不那麼喜歡思考。不是田英章或者誰把我們現在楷書死板了,田英章的字那麼流行,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練楷書並不喜歡動腦。

練習書法不喜歡動腦,或者懶得動腦,這是時代的問題。大家都追求效率,最好像個機器一樣,每天固定時間,按部就班就能練好字,

我只要努力,不動腦就能成功。書法不是那麼簡單的。

推薦大家練習書法,要選擇原大的字帖,儘量不打格子少打格子,把字帖放在旁邊臨。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學習硬筆書法選帖也要講究方法,應該怎麼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學習書法,尤其是對於初學者,字帖相當於半個老師,因此初學者對於字帖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因為字帖的水平和質量是直接影響我們學好硬筆書法的一個關鍵所以。很多朋友想寫一手工工整整的、漂漂亮亮的好字,對於這樣的要求,我認為直接去選一本鋼筆字帖學習就可以。不建議大家去用毛筆小楷的字帖去寫硬筆字,因為對於初學的朋友會有很多的不便,學起來會事倍功半,很難有大的成效。
  • 這位硬筆書協主席,精通書法五體,啟功稱他為「當代楷書王」
    前段時間有朋友詢問:初學書法,應該是先選擇硬筆書法還是毛筆書法呢?《姜東舒小楷書法集》這裡,不管是學習硬筆書法還是毛筆書法,都要遵循一個道理,那就是要有一個好的字帖來臨摹。《姜東舒小楷書法集》那麼問題來了,既然要臨古帖,可是古人寫的都是毛筆字,學習硬筆書法的該如何選擇呢?
  • 硬筆書法理論知識|楷書的概念及其特點
    一、楷書的概念楷書,又較真書、正書,也叫楷體、正體。其稱為楷,有字中楷模之意;稱為正,意為各種字法中的正宗。初學書法一般皆以楷書打基礎,而楷書中則先學唐楷,然後學魏碑,以求從嚴謹的唐楷中解放出來。楷書,顧名思義是有法度、可作楷模的法書,因完整規範、法度嚴謹而得名。
  • 一個部首總結一類字:硬筆書法楷書偏旁部首第12集,文部巧妙用法
    前面我們分享了11集硬筆書法偏旁部首的總結分享組字的奧秘,這樣的書寫方式,寫一手漂亮字是如此簡單硬筆書法楷書偏旁部首第12集-文部書寫要領總結:點橫要適當留空撇捺舒展單獨寫文字時,撇捺收筆在同一水平線上,或撇高捺低最左和最右應該是撇和捺的收筆
  • 書法史上「最貴」的楷書,這字蒼勁老辣,一個字價值50萬!
    4年前,在保利拍賣中,有一件《華嚴經》楷書長卷落槌,最終成交價是6325萬元,這幅殘卷的楷書《華嚴經》僅有百餘字,折合起來算,一個字價值50萬元左右!這可謂是書法史上最貴的楷書了!這件楷書《華嚴經》的作者就是張即之!
  • 他6歲開始寫書法,練習楷書70年,一幅字賣593萬!
    ,為何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楷書呢?其實張瑞齡行書和草書的功底也是非常的不錯,只是把重點放在了楷書的學習上,我們都是知道楷書寫起來非常的標準,必須一筆一畫地寫,所以很多書法愛好者都認為楷書太過枯燥,但是張瑞齡卻不這麼認為,他用一生的時間鑽研楷書,最後被稱為是中華楷書第一人。
  • 民國楷書第一聖手,書法寫到這種程度,五百年來僅此一人
    其實,二田老師的書法受歐陽詢的影響並不大,不然憑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苦練,怎麼會寫不出歐楷的險絕峭拔,真正影響他們的人,而是民國時期的一位書法家,叫做王維賢。王維賢的字,論藝術性絕對在田英章、田蘊章老師之上,一是有氣韻,二是富有變化。寫歐楷,只要能掌握這兩點,書法才能得心應手。
  • 三百多本瘦金體、草書、隸書、楷書等古代書法書籍合集約7G
    │ 李可染書法作品欣賞│ 李斯嶧山刻石全本│ 林散之書法作品│ 柳體楷書大字結構四十八法│ 柳體楷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字帖.楊璐│ 米芾唐詩集字│ 草書 [草書寫法].鄧散木.掃描版(強烈推薦)│ 草書 於佑任草書心經│ 草書 于右任選字標準草書千字文│ 草書 懷素書法全集│ 草書 標準草書字彙│ 草書 草書大字典│ 草書 草書學習指南│ 草書 草字彙 (上下冊)│ 草書 草字辨異手冊(
  • 獨體字的7大結構方法,寫對了這些字,你的書法就會大有長進
    我們寫書法,尤其是寫楷書字體,一定要對字體的結構方法了如指掌,才能下筆如有神。而要把握字體的結構方法,要先從最基本的獨體字開始。因為獨體字的結構相對簡單,也便於理解和熟記。那麼,獨體字指的是什麼?就是指那些沒有偏旁部首,由單一筆畫直接組合而成的獨立字體。
  • 著名書法家劉炳森,500個顏體楷書常用字欣賞,工整美觀自然雋秀
    在前一篇內容裡我們就已經分享了劉炳森先生的顏體楷書的字帖,但是那是顏體楷書《千字文》的上部,也就說只有500個字。為了滿足大家對書法欣賞的完整性,我們將剩下的500個字分享給大家,希望螢屏前的您能夠喜歡。
  • 楷書字根技法12|「口」偏旁字工筆楷書書寫技巧分析
    上一篇文章分析了「阝」的書寫方法,以及以「阝」為偏旁的楷書的結構方法。本篇則以「口」字為主題來分析相關字的結構方法。口這個字根可以處於中國方塊字的上下左右各個部位:「在左側時,就整體偏小,位居靠上,要寫得略呈斜勢,形體上寬下窄 ;當口旁位於右邊或下部時,就要寫得工整,略寬而不宜窄扁。」當然,我們學習者應該注意的是,這只是一種書寫處理方法而已。用別的布局方法寫出來很有很漂亮的,只要自己多實驗就好!
  • 王羲之《聖教序》中的「無」字怎樣寫?
    《聖教序》是用王羲之的字組成的,但是這並不是王羲之本人所書寫的作品,而是懷仁集王羲之的字所成的。當年大唐三藏聖僧玄奘法師從印度歷盡千辛萬苦取經回來,舉國為之震動,唐太宗為其翻譯的《瑜伽師地論》賜予序文。
  • 集字智永楷書《陋室銘》,文書並茂,可讀可賞,可臨可創
    集字成書,古已有之,唐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便是集字成書的典範,米芾也是一位集字高手,其中年時期的力作《方圓庵記》就有諸多《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的影子。米芾曾說:「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臨摹好的集字作品也是學習書法的一個不錯的方法。
  • 《書法問集》523、站立寫書法有什麼好處?
    【站著寫字可以寫比較大的字。不過站著寫字基本上不枕腕,但枕腕和懸肘無對錯看個人喜好。】歷史上有記載的真實存在的第一個書法家是秦相李斯,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已經距今2000多年時間。這麼長時間會有些規矩,也有會有一些分歧。
  • 為什麼說書法不僅僅只是寫漂亮字?三個要點帶你理解書法
    引言「書之妙道,神採為上」——《筆意贊》關於對書法的認識,普羅大眾並不關心它與寫毛筆字有多大區別,也談不上於神採有多少認識。對書法感興趣的書法愛好者也不會刻意做一番探討,雖然近些年為書法復興歡呼的朋友不在少數,但終究只是熱情使然,書法實質上是沒能普及起來。
  • 小茶莊西文書法系列一——圓體體英文書法的基本工具
    初學者們在選購的時候要注意購買粗細度合適,讓你握筆舒暢的筆桿,筆尖端的有軟木的木質筆桿通常握起來相對舒服一些。,這樣才能保證寫出來的圓體英文整齊劃一、力度適中。也因此我們在練習圓體英文書法時必須要使用墨水等相關物品。在這裡阿茶建議大家使用黑色不防水的墨水,因為黑色防水墨水容易堵塞儲墨小孔,損壞筆尖。
  • 什麼是書法的筆順?為什麼在寫字的時候要講究筆順呢?
    這種固定的筆順,直接推動了書法字體由繁到簡的發展,也沉積了千年來的歷史文化。漢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語言文字,是表意體系中的圖像文字。既然是表意,就說明每一個漢字都有著它獨有的含義。這也是書法存在的意義,如果寫出來的東西讓人看不懂,那根本算不上是書法,充其量只是塗鴉。所以說,書法要讓人能夠一目了然的去看懂,那么正確的筆順就能讓書法的書寫更加的精準。
  • 都寫得規範平正,王羲之的楷書被稱作聖書,有的卻算不上書法
    「作字唯有用筆與結字,用筆在使盡筆勢,然須收縱有度;結字在得其真態,然須映帶均美」,這是清朝書法家馮班《鈍吟書要》中的句子。這段話在表面上看,似乎書法只有用筆和結字兩大要素。險些被這兩大因素矇混過去的還有一更重要的因素。
  • 書法結構|楷書結構10大原則之9--包圍結構變異原則
    圖:楷書的10種結構布局原則讓我們的書法每一筆每一畫,每一結構模型都有其邏輯依託,這樣的積累,在不太長時間的積累練習之後就會有了我們自己的長進,提筆可以信手而寫,開講還能道出事點畫就位的理由與布局意圖。
  • 《墨耘書法集》——序言
    原標題:《墨耘書法集》——序言   文|袁福順   寫序的人大多是大家或名家,墨耘兄執意要我寫一篇序言,甚是惶恐,但他的誠懇不得不讓我唯令是從。   墨耘的書法,昔有楷書為基礎,努力研習隸篆行草各體曾對殷甲,周銘,秦磚,漢碑,漢簡,魏晉墓誌摩崖等多方涉獵,對二王,旭,素至今人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