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永生可謂執念至深,古時候人們就開始煉丹鍊金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到了近現代,大家認識到了對那些古法的毒害,但也沒有停止對永生的探索,比如費盡心思搭配日常健康飲食,攝入膠原蛋白、保健藥這些「好東西」,還有人向體內植入了幹細胞。
換血能逆轉衰老?
更有甚者還想到了換血,因為有文章報導,向老年小鼠體內輸入年輕小鼠的血液真的可以使其「重返青春」。所以人有沒有可能通過換血的方式返老還童?不少實驗機構開始著手研究換血逆轉衰老的方法。
歷史悠久的小鼠實驗
我們來說說那個小鼠實驗,這個實驗叫做異種共生。最早是在1864年由法國科學家設計出的一種研究共享循環系統的模型:將兩隻小鼠的側身切開,再將皮膚和肌肉壁縫合在一起,以此研究不同動物之間通過血液循環而產生的相互作用。
到了1956年,科學家才第一次用異種共生的動物去研究衰老。他發現,老幼共生的動物存活了9-18個月後,老年動物的骨骼重量和骨密度變得接近年幼動物。
到了21世紀,科學家們又做了一次異種共生實驗。這次他們破壞了一些老年小鼠的肝臟和肌肉,並讓它們分別與年輕小鼠和老年小鼠連接。結果發現,與年輕小鼠相連後,受傷老年小鼠的肝臟和肌肉的幹細胞恢復到了更年輕的狀態。
之後科學家們又發現給年老小鼠注射年輕血液後,其腦內負責學習記憶的海馬區出現了更多的神經連接,也就是行為記憶能力和認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研究換血對衰老的影響
因為換血的概念確實太大,要弄清楚到底是哪些因素影響小鼠逆轉衰老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於是就給小鼠注射了不含血細胞的血漿結果起作用了,這就說明血細胞對逆轉衰老作用不大。
接下來研究血漿,血漿則主要由蛋白和小分子構成。研究人員將血漿加熱使蛋白失活,之後將其注入小鼠體內發現不再起作用。於是研究人員將血漿透析去除小分子,結果發現這樣的血漿依然能發揮作用。
然後就是鑑定血漿中的哪一種蛋白起了作用,經過層次篩選最後將目標定在了四種蛋白分子上:CCL11,GDF11,TIMP2和VCAM1。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些蛋白分子確實在小鼠的器官修復、神經元活性、細胞生長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只是在小鼠實驗中起作用,對人的作用那就是科研人員說爛的那句話:還需大量的研究。
人類壽命上限可以提高嗎?
既然我們無法返老還童或者抵抗衰老,那我們能提高壽命的上限值嗎?從生物學家的理論看,延長壽命要做的事並不多,只要讓我們細胞中的端粒長度不再縮短就行。其實我們體內就有一種能讓端粒不再縮短的方法,那就是癌變,這也是癌細胞很難被消滅的原因之一。
那讓它不再縮短就好了,這對於科學家的難度不亞於永久的世界和平對於政治家的難度。如果你將一輛壞掉的汽車帶到中世紀讓那時的人修好,這有多難?他們要先知道原理才能將汽車造出來,然後才會有人專門修理零件。我們現在就是連一個單細胞生命都無法造出來,更別指望修理其中的一個零件了,而且讓端粒不再縮短是升級零件。
學術論文發表的實驗結果離真正的市場應用還有很遙遠的距離。與其期待這些可能夭折的希望,不如努力過好我們「短暫」餘生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