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最近幾年密集上映的漫威真人電影讓你看得爽不爽?漫威復仇者英傑的雄姿其實不僅局限於大銀幕,諸多漫威題材改編電子遊戲同樣是他們施展拳腳的戰場。自從第一款漫威改編遊戲《蜘蛛俠》於1982年登陸Atari 2600主機以來,漫威改編遊戲層出不窮,玩法涵蓋了動作、策略、角色扮演等,對應的平臺從PC、主機、掌機再到手機,近乎無所不包。
當年,還曾有一款玩法無限靠近暴雪家《守望先鋒》的漫威改編遊戲,它還同「漫威真人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即MCU,漫威宇宙編號Earth-199999)有著相當曖昧的關係,奈何這款頗具噱頭的遊戲最終還是夭折了。
這說起來就是一個很長的故事。
一
熟悉美漫的朋友都知道,上世紀90年代,漫威曾一度瀕臨破產,為了募集資金回血,漫威不得不瘋狂變賣自家超級英雄IP的相關授權。
《蜘蛛俠》的影視改編權於1999年以700萬美元的超低價賣給索尼,《X戰警》和《神奇四俠》被賤賣給20世紀福克斯,《綠巨人浩克》被環球影業拿下……這為後來漫威剪不斷、理還亂的版權糾紛埋下了伏筆。
不僅是影視改編授權,遊戲改編授權也能甩賣掙錢。1998年,漫威同動視達成長期合作,動視可以限時獨佔推出基於蜘蛛俠、神奇四俠、X戰警等漫威知名漫畫角色的改編遊戲。
漫威瘋狂賣出影視改編授權,除了缺錢,還因為上世紀末問世的很多漫改電影口碑與票房均不理想,漫威並不看好漫畫超級英雄電影的票房。誰曾想,超級英雄電影忽然就強勢崛起了,「蜘蛛俠」和「X戰警」系列電影狂賺幾十億美元,作為授權方的漫威此時只能喝湯。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推出的「蜘蛛俠」系列真人電影堪稱印鈔機器,漫威悔得腸子都青了
賺翻了的不僅是好萊塢,動視也靠遊戲改編掙了大錢。多款「蜘蛛俠」改編遊戲銷量突破百萬,改編自同名真人電影的「蜘蛛俠」遊戲更是史上銷量最佳的電影改編遊戲之一。截止2005年,動視賣出了逾2500萬份漫威改編遊戲。漫威IP如此吸金,以至於動視續約時即使碰到漫威獅子大開口,他們也慷慨地接受了漫威開出的價碼。據稱,動視為此支付了高達5000萬美元的版權金。
在好萊塢影視巨頭的刺激下,不甘心一輩子給他人做嫁衣的漫威決定正式進軍電影界,雄心勃勃的MCU計劃應運而生。
動視旗下Treyarch工作室製作的電影改編遊戲《蜘蛛俠2》
MCU計劃說來也不算複雜:漫威影業會陸續把自家的雷神、鋼鐵俠、美國隊長等超級英雄搬上大銀幕,這些超級英雄各自的單人電影劇情獨立成章,同時,彼此間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最終可以協同構建起統一而宏大的MCU世界觀。漫威到底是賭對了,迄今為止,MCU已為漫威創造了逾200億美元的驚人收入,並多次刷新漫改真人電影的相關紀錄。重點還在於,MCU的主體雖然是電影,也還對應有主題漫畫、改編遊戲等衍生產物。
不過在當時,MCU的改編遊戲是一把辛酸淚,它們大都出自世嘉之手,也多是蹭熱點圈錢的坑爹貨,素質相當差勁。《鋼鐵俠》電影的兩部遊戲堪稱反面教材中的反面教材——儘管世嘉重金聘請電影主演為遊戲配音,仍然被媒體評為年度最差遊戲。
《鋼鐵俠2》遊戲仍舊遭遇口碑差評,發售後沒多久,世嘉就徹底關閉了令人失望的世嘉舊金山工作室
並不是MCU改編遊戲統統都是垃圾,TT Games後來推出的《樂高復仇者聯盟》素質就還不錯。有意思的是,《樂高復仇者聯盟》由TT Games製作、WB Games發行,而WB Games和漫威的死對頭DC漫畫都隸屬於華納兄弟公司,恰巧華納兄弟還是漫威母公司迪士尼的死對頭。再者,TT Games此前製作過多款DC漫畫改編的樂高遊戲。所以,看起來《樂高復仇者聯盟》的成功也有TT Games此前改編DC漫畫遊戲的一份功勞……
由於《鋼鐵俠》《雷神》等數部真人電影的成功,2010年,漫威高調宣布了主打「超級英雄總動員」的MCU電影《復仇者聯盟》,該片預期於2012年上映。巧的是,就在同一年,THQ正式授意其澳大利亞工作室製作一款電子遊戲,遊戲的標題就是《復仇者聯盟》。
《樂高復仇者聯盟》,2016年
THQ的遊戲計劃
二
THQ當然資歷很老,在漫威主題遊戲上面也並非毫無經驗。此前幾年,THQ便從漫威那裡得到了許多授權,比如「超級英雄小隊」(Super Hero Squad,可以簡單理解成走無釐頭Q版風格的復仇者聯盟,對應宇宙編號為Earth-91119),相關遊戲發售後反響倒也中規中矩。
然而這回,THQ的《復仇者聯盟》遊戲卻絕對稱得上「情況特殊」——不僅在標題命名上故意同漫威2012年的真人電影保持高度一致,發售日期也與電影幾乎同步,如果說這不是故意蹭熱點,估計都沒有人會信。
大約在2010年8月,位於澳大利亞的THQ Studio Australia正式啟動了開發工作。按照規劃,《復仇者聯盟》是一款基於漫威世界觀的第三人動作遊戲,它的一大噱頭是以漫威宇宙裡的大事件「秘密入侵」(Secret Invasion)作為劇情原型,THQ還專門聘請了漫威老牌作者、知名漫畫家布萊恩·本迪斯(Brian Bendis)來負責編劇的相關工作。
《漫威超級英雄小隊》,2009年
漫威老將本迪斯,他是2018年奧斯卡獲獎的漫威動畫電影《蜘蛛俠:平行宇宙》的聯合編劇
「秘密入侵」講了啥呢?它是說,漫威宇宙裡有一種斯庫魯人(Skrull),這是一種可模仿其他生物外形與超能力的外星種族,俗稱「山寨星人」。斯庫魯帝國在新任統治者薇蘭克女皇(Queen Veranke)的指揮下,偽裝成地球各國政府高層以及超級英雄的樣子,潛伏滲透,入侵地球,但最終被復仇者聯盟給擊退了。
斯庫魯人作為漫威漫畫宇宙裡的經典勢力,最初登場於漫威系《神奇四俠》漫畫的第二話,斯庫魯帝國與克裡帝國(Kree)、希阿帝國(Shi'ar)歷來是漫威宇宙裡最富知名度的三大巨無霸級外星文明。
如果你想了解「秘密戰爭」但又懶得啃漫畫,官方動畫《復仇者:世上最強英雄組合》或許就是你的菜,這個系列動畫片國內曾正式引進
當然,THQ的《復仇者聯盟》是一款動作遊戲,相較於漫畫原著裡的「秘密入侵」,本作的劇情有意削減了「無間道」的戲份,側重表現超級英雄們對抗邪惡外星勢力入侵的威猛勇武。即便如此,原著裡「秘密入侵」的經典橋段,包括神盾局空天母艦遇襲、薇蘭克女皇假扮蜘蛛女俠等情節均在遊戲裡得到保留,畢竟這是由本迪斯親自操刀劇本的嘛!
玩法方面,按照主設計師馬修·奧塔(Matthew Ota)的說法,玩家可以選擇扮演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託爾以及浩克4位復仇者聯盟元老,開發團隊還打算加入鷹眼、黑寡婦、戰爭機器等作為「預備役」,其他人氣成員幻視、蟻人等則將作為NPC出場。
對應的,遊戲裡玩家要面對的登場敵人主要是斯庫魯人軍團,特別是那些複製了諸多復仇者聯盟成員超能力、體型相對更加大塊頭的超級斯庫魯人,薇蘭克女皇會作為Boss之一登場。
蜘蛛女版薇蘭克女皇
超級斯庫魯人在遊戲中扮演小型Boss
幻視的原畫
三
當然,你看到了,遊戲的賣點其實也就那樣,並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閃光之處。開發者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當開發進入正軌後,主創們決定對遊戲進行一番大刀闊斧的修改。
首先,遊戲裡超級英雄的造型開始由經典的傳統漫威風格轉而無限向MCU電影靠攏——蹭熱點就要進行到底,而且理論上,只要THQ在宣傳遊戲時不直接使用漫威MCU的名義,就不會構成實質性的商業侵權,這絕對是「偉大的商業宣發策略」。
其次,本作由第三人稱遊戲變成了第一人稱,這在漫威改編遊戲裡是史無前例的——早在1997年就有一款基於「X戰警」IP的FPS遊戲《天啟浩劫》(The Ravages of Apocalypse)問世,但嚴格來講,它是一款基於《雷神之錘》的付費Mod。為什麼THQ澳大利亞工作室要改變視角呢?馬修·奧塔說:「這讓本作同此前的漫威遊戲徹底區分開了。」
人物形象的進化
《X戰警:天啟浩劫》是一款付費Mod,它將《雷神之錘》裡的登場敵人統統換成金剛狼等變種人的克隆體
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遊戲裡的幾位可操控角色都被製作者賦予了不同的玩法風格,遊戲核心玩法也開始強調多人組隊協作。幾位可操控角色玩起來各具特色,比如鋼鐵俠可以發射雷射和小型飛彈,還能浮空飛行機動;浩克具備最強的格鬥能力,但動作最為笨拙,他的遠程攻擊能力是招牌式的掌風;雷神託爾的喵喵錘既可以放電,也能被投擲出去作為迴旋鏢,進行遠程攻擊;最後,美國隊長的個體戰鬥能力最為均衡,盾牌可用來格擋或是攻擊。
非但如此,上述角色都各自對應有一系列的專屬技能,玩家可以通過殺敵及完成各種任務來積攢經驗值,進而解鎖技能並升級強化。這些角色技能或是可以用來輔助隊友(好比鋼鐵俠可以製造能量立場來保護自己和隊友、雷神託爾可以釋放大範圍閃電快速清場雜魚),或是讓中招的敵人短暫被擊暈,而淪為隊友傾瀉火力的活靶子。最後,當這些超級英雄處決敵人時,遊戲還會短暫切入第三人人稱視角,以華麗的特寫鏡頭展現英雄們的神威英姿。
在第一人稱視角下化身鋼鐵俠對陣斯庫魯人軍團
浩克,Smash!
鋼鐵俠的終結動作特寫鏡頭
於是,當玩家操控鋼鐵俠進行戰鬥時,這款遊戲完全可以當做一款MOBA要素濃鬱的漫威主題FPS,而當你選擇操縱雷神、美國隊長以及浩克等近戰流角色時,那感覺就更加微妙了——這不就是操控萊因哈特或鐵拳來挑戰《守望先鋒》的PvE劇情模式麼?
此外,開發者專門為Xbox 360的Kinect體感設備構想了一種獨特玩法「復仇者訓練學院」,核心理念類似於市面上的體感動作遊戲,讓玩家用特定的身體姿勢來操控復仇者英雄完成各種訓練挑戰——聽起來確實很酷,不是麼?
臨場感還不錯的體感模式
四
總之,經過一輪玩法大變革後,遊戲開發工作於2011年步入正規。為了趕在2012年「配合」漫威MCU電影《復仇者聯盟》發售,THQ還指派同在澳大利亞的子工作室Blue Tongue來協助開發PC版。
奈何計劃趕不上變化:正是在2011年,THQ因為經營不善,自身遭遇了緩慢但是不可抗的財務危機。THQ試圖通過裁員、砍掉部分開發項目來進行自救,偏偏同期澳元對美元的匯率迎來大波動,導致THQ得給澳大利亞員工支付更多的薪水。「壯士斷腕」之下,THQ決定讓澳大利亞的兩家工作室全部關門。
2011年8月,THQ澳大利亞分部裁掉了約200名員工,《復仇者聯盟》遊戲慘遭下馬。此時,遊戲的開發進行了一年,澳大利亞工作室已在著手為遊戲加入鷹眼、黑寡婦、戰爭機器等角色,甚至還打算推出Wii U移植版,但這些都隨著THQ裁員而化為泡影。
項目終結後,一些不甘心的THQ澳大利亞員工將這款遊戲的演示視頻與原畫設定稿洩露到了網際網路上,遊戲開始變得廣為人知。有意思的是,因為斯庫魯人在遊戲裡出現,許多人誤以為漫威會在2012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電影裡引入斯庫魯人的戲份。當然,這純粹是粉絲想多了,因為前面已經提到過,遊戲《復仇者聯盟》並非基於MCU世界觀。
直至MCU電影《復仇者聯盟》正式上映的幾周前,漫威影業都對片中反派勢力的真實身份高度保密,並多次強調稱它們不會是克裡人或是斯庫魯人,官方給出的理由是,這兩大種族都「背景深厚」,遠非一部電影就能闡述清楚。再有就是,斯庫魯人的易形能力同已經登場的人氣反派洛基存在高度重複。
漫威最終選擇讓奇塔瑞人(Chitauri)作為反派勢力在MCU電影裡亮相,不過略顯弔詭的是,按照「終極漫威宇宙」(編號Earth-1610)的世界觀設定,奇塔瑞人的定位同斯庫魯人基本一致……
當然,在這之外,我們還知道斯庫魯人(特別是那些知名斯庫魯角色)隸屬於「神奇四俠」系列,而「神奇四俠」系列的影視改編權一直緊攥在20世紀福克斯手中,所以,當年漫威的「曲線救國」也是一片苦心。不過,隨著漫威母公司迪士尼豪擲千金買下20世紀福克斯,現在這些問題都成了過去時,故而,我們在2019年上映的MCU電影《驚奇隊長》以及《蜘蛛俠2:英雄遠徵》裡先後見到了斯庫魯人正式登場,並且可以預料的是,在不遠的未來,斯庫魯人還會繼續在MCU電影裡大放異彩。
《驚奇隊長》裡的斯庫魯人
五
沒錯,THQ那個遊戲終歸是胎死腹中了,不過,另一家遊戲巨頭卻不想錯過借電影《復仇者聯盟》的東風來賺熱錢的機會,它就是育碧。
在THQ砍掉《復仇者聯盟》項目的次月,漫威便急吼吼地宣稱,「復仇者聯盟」遊戲改編授權已經回歸漫威,隨後,育碧表示,它將聯手漫威製作一款聯動電影《復仇者聯盟》的遊戲,這便是後來的《漫威復仇者聯盟:地球之戰》(Marvel Avengers: Battle for Earth),一款面向Xbox 360和Wii U的體感格鬥遊戲。
這款遊戲首度公開時已經是2012年5月,也就是電影《復仇者聯盟》熱映同期,後來趕在2012年10月正式發售。有意思的是,它的劇情主線同樣基於漫威宇宙的「秘密入侵」大事件,玩家扮演復仇者聯盟群英同斯庫魯人展開生死交鋒……這當真讓人無話可說。
這是育碧有史以來推出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漫威題材改編遊戲。
《漫威復仇者聯盟:地球之戰》,2012年
《漫威復仇者聯盟:地球之戰》中,鋼鐵俠對戰蜘蛛女版薇蘭克女皇
尾聲
THQ遊戲《復仇者聯盟》的流產固然是個遺憾,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隨著遊戲產業日益繁榮,近年來漫威愈發加大了對遊戲領域的關注。由「瑞奇與叮噹」系列開發商Insomniac Games聯手索尼與漫威共同推出的PS4獨佔遊戲《漫威蜘蛛俠》堪稱近年來最好玩的漫威改編遊戲,銷量突破1300萬份,創下了漫威改編遊戲的新銷售紀錄。
在更早之前的2017年,漫威宣布同Square Enix合作,製作若干基於漫威復仇者聯盟的遊戲,這些遊戲將由Crystal Dynamics工作室(代表作「古墓麗影」系列)聯合Eidos-Montréal工作室(代表作《神偷3》《殺出重圍:人類革命》)操刀,其中第一款相關作品是預計於今年9月問世的《漫威復仇者聯盟》,頗為值得期待。
SE的《漫威復仇者》遊戲
如果你不怎麼熟悉復仇者聯盟的「英雄事跡」,可以先去補官方動畫「復仇者集結」系列,強烈推薦
於是,問題來了:未來,我們還有機會玩到一款FPS類型的漫威題材改編遊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