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導師埃貝爾說:沒關係,繼續過你現有的好日子,你不需要神話

2020-11-29 金陵餘力

託馬斯·福斯特:「如果你認為『神話』意味著『假的』,那麼,如果有人把宗教的任何一部分稱作神話,你都會感到不快。」

每個民族,尤其是那些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都有著用紙張記錄的神話。這些神話成為當時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成為後人引以為豪的故事,或者成為後人講故事的源泉。更重要的是,它們成為了一個民族精神賴以生存的文化傳統。

就像我們自己耳熟能詳的《大羿射日》故事一樣,這個故事把人與自然的關係擺在了一個很顯著的位置,大羿射下了九個太陽,讓最後一個太陽老老實實為人類服務。可以說,大羿有點像希臘神話中的盜火給人類的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的生存甘願赴湯蹈火。只不過,普羅米修斯的痛苦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他被綁在懸崖上任憑鷲鷹啄食肝臟。

這樣看來,不管是哪個民族的神話,神也好,英雄也好,總是帶著自己的脾氣和喜好。他們很多時候做的事情跟人類一樣,要為了生存和希望而戰鬥,要為了自我尊嚴而大打出手,要為了某個人或者某塊土地而徵戰不止。作為五帝時期的神話人物,大羿跨越高山大河、誅殺惡獸和射落焦陽的無畏精神仍然令今人熱血沸騰。

大羿射日

這裡不得不提到美國作家多萊爾夫婦(英格麗·多萊爾和埃德加·佩林·多萊爾)的《多萊爾作品·北歐神話》(以下簡稱《北歐神話》)。這部作品把北歐神話故事用版畫的形式呈現出來,著實令人驚嘆。據美國童書研究專家倫納德·S.馬庫斯說:「他們將插圖畫在一塊光滑平坦的、大約45公斤的石版上,這些石版被著墨,然後在印刷的過程中,再將紙整齊地放在石版上,按壓下去,便生成了精美的插圖。」

多萊爾夫婦從1931年出版第一本圖畫書開始,就是童書出版界的佳話。他們相互協作,聯合創作圖畫和文字。主要作品有《亞伯拉罕·林肯》《喬治·華盛頓》《多萊爾的希臘神話書》《兩輛小汽車》《長大了》《動物大書》《可怕的巨魔鳥》等,其中《亞伯拉罕·林肯》為多萊爾夫婦贏得了凱迪克圖畫書金獎。

神話故事是多萊爾夫婦的最愛,加上英格麗·多萊爾是維京海盜王的後裔,自然對北歐的民間傳說熟稔於心。《紐約時報》這樣評價《北歐神話》:「它是多萊爾夫婦作為作家和畫家的頂峰之作……散文性的語言似乎比《希臘神話》更生動和富有活力……」

《北歐神話》是多萊爾夫婦重述北歐神話故事的經典之作,講述的是眾神之王奧丁、雷神索爾、光明之神巴爾德、還有淘氣的巨人洛基等殘酷而令人著迷的故事。尤其是在「諸神的黃昏」中 ,因為世界之樹伊格德拉修搖晃個不停,葉子開始枯萎掉落,命運三女神諾恩停止了生命之線的紡織,包括奧丁在內的埃西爾諸神必須面對毀滅的力量,他們該何去何從?美麗新世界會誕生嗎?

奧丁

一、現代生活中該如何對待神話?

談及神話,人們首先覺得是「假的」,是先民的朦朧認知世界的產物;其次還會用各種理性認知去解釋神話世界。倘若有這樣的認識,是不是真的認識了童話呢?神話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一)神話與理性衝突嗎?

有評論者說:「神話的意義就在於,對我沒當下大多數人而言,是一種虛構,而對於初民來說,就是對世界的解釋本身,是體驗本身。」

不管對先人來說,還是對現代人來說,神話都是一種真實的情感,是人們與周遭世界的妥協和救贖。沉迷其中不應該是虛構,而是深入體驗。

我們沉迷於遊戲,對遊戲中的世界和人物命運牽腸掛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渴望自己就是其中一員,能夠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獲得深深的滿足感。這種「渴望」和「滿足感」其實就是我們面對現實生活的利器。

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頭腦裡都有對未知世界的擔憂和恐懼。可是大人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懂得了很多知識,可以解釋一切,掌控一切。殊不知,自己頭腦中搞不明白、說不清楚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這個時候,理性的思考在神話面前顯得有些可笑,尤其是那些自以為建立了某種神話認知的人們。比如「神話是個人成長的童年期」,大家都習以為常地接受了這樣說法,並且認為童年期應該是這樣混沌的、混亂的,或者說童年期應該是低於後面的成年期的。

不管在什麼階段,如果抱著一種進化論的認知或者理性思維之光的沾沾自喜,都會有誤解神話的可能。比如這樣的論述:「神話就是神示,以象徵的手法,在孩子的心靈裡留下從混亂中去重建秩序的種子。」或者這樣的論述:「所謂的『神』其實就是科技,科技到了極致,便成為至高的神。」

神話存在的意義在哪裡?人類讀神話的意義在哪裡?

相信神話,沉浸其中去體驗那一個又一個光明與黑暗交織、暴力和溫柔並存、可愛又離奇的世界,並重新認識自己。我想這是神話存在以及我們要讀神話的意義所在。神話之於人心,在於相信其神奇和真實。一旦一個人不相信神話,不相信神奇,就會變得索然無味。

對於崇尚理性和各種數據的現代人來說,選擇相信神話是多麼困難。「相信」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難道不是嗎?

埃西爾諸神

(二)神話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託馬斯·福斯特在《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中指出:「神話指的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有助於人們了解物理、哲學、數學或者化學無法解釋的東西。這種解釋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這些故事構成了群體記憶的一部分,廣為人知,形成了我們的文化,塑造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我們的生活又反過來對這些故事進行重新塑造,重新改編。因此,這些故事成為人們觀察世界、觀察自我的一種方式。」

「無法解釋的東西」其實有很多,只不過現代社會知識太多了,一個人窮盡一生也沒辦法去學遍所有的知識。即使懂得了很多學科,還是有無法解釋的東西。這樣的矛盾會一直存在。更何況,在故紙堆裡的知識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樹常青。對於一個人來說,沒有什麼比認識自己,並在這個世界中感受到快樂更重要了。

另外,把「無法解釋的東西」當成神話,既是一種消遣的樂趣,也是一種群體記憶。不同時代的人們對「無法解釋的東西」進行描述,尤其是用故事的方式,這不僅僅滿足了某個時代的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形成了一個地方、一個民族的群體認知,進而形成了某種文化。

原型批評大師弗萊認為神話包含了文學的一切形式和主題,童書也是如此。《納尼亞傳奇》中的獅王阿斯蘭,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聖經》故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守衛魔法石的、有著三個腦袋的狗,是不是會讓人想起希臘神話中的地獄三頭犬刻耳柏洛斯呢?《小飛俠彼得·潘》中的彼得·潘來自希臘神話中的潘神,神話中的潘神性情活潑好動,變化無常,甚至有些邪,喜歡帶領山林女妖嬉戲舞蹈,這與書中的彼得·潘帶領一群異想天開、活潑好動的孩子在夢幻島的所作所為如出一轍。

對於古代神話也好,對於現代重述神話的這些故事也好,神話的營養都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人們觀察世界的方式和對自我的認知。神話的人物、神話的敘述方式、神話裡的故事結構,都或多或少與現代人的成長和生命軌跡有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這應該不是一種偶然吧。可以這麼說,一個沒有神話的民族是不可思議的。

想吃太陽不容易

二、課本中的神話該如何教?

我們都知道,課文中的中外神話佔據了很大的篇幅。可以想像,每個孩子腦海裡都裝了很多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與孩子們的情感如何發生聯繫呢?神話進課堂,被拿來教學,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如果一個老師講自己抖覺得是「假的」的故事,能講出些什麼呢?

(一)怎樣從神話中去發現「內心世界」?

約瑟夫·坎貝爾說:「當今社會的問題之一是,人們對心靈的內涵並不熟悉。反而只對每天、每小時發生的事情感興趣。」河合隼雄也表達了對這一現象的擔憂,人們只關注「正確的知識」,而不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現在人們討厭神話,而太過依賴自然科學去觀察世界。這對理解外部現象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如果完全放棄神話,就相當於是無視自己的內心,以及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對「心靈內涵」和「內心世界」的忽略,就會讓我們的生活失去平衡,最後會變得跟機器人差不多。心靈世界和外部世界要和諧統一,真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我們對神話應該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呢?

首先,基於現代科技和知識理性對人類精神的巨大影響的這一現實,人們其實更應該關注內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複雜關係,而不是一味地強調科學和理性,而忽略了那些「無法解釋的東西」給內心世界帶來的影響。

比如「死亡」這件事,寵物為什麼死亡?人類為什麼要死去?除了科學解釋是因為出了事故或者生病之外,是否應該有更多的符合內心世界的內容呢?面對死亡的突然性,人會很自然地變得無所適從。這個時候,解釋人為什麼存在的神話故事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用。

其次,神話並不是無中生有,並不是沒有現實基礎。神話故事都是紮根在廣袤的土地上,是人類對世界和自我認識的真實反映。以前的人們,他們認為人是女媧用泥巴捏的,或者上帝創造的,或者是宙斯生的,不管怎樣認識,都是與他們的生存息息相關的,都是他們生命中的、真實的現實。

正如河合隼雄所說:「各部落、各民族為了回答『我們是怎樣存在於這裡的』,這類於人類來說的根本性的神奇問題,而產生了故事,也就是神話。那不單是為了解釋神奇,而且也與存在整理息息相關,並能夠升華這種存在,使其變得更加豐富。」

《北歐神話》正是這樣一本可以讓人抵達「內心世界」的故事,至少在北歐人那裡,他們的世界觀就是從奧丁神開天闢地開始的。不過,這個奧丁神實在太不像話了:他謀害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冰霜巨人尤彌爾);還摘下自己的眼珠子與冰霜巨人交易,目的只為喝上一口智慧之泉;他還給了「像諸神一樣端正,像木頭一樣堅韌」的人類靈魂;他甚至對自己造的人類說:「人難免一死,牲畜也是,你們自然也不例外。只有一樣東西不會死——名聲,它或好或壞,都是你們為自己掙下的。」

其實包括奧丁在內的諸神也會死去,他們也受到掌管命運的諾恩三女神控制。神與人類平起平坐,看似告誡人類的話,何嘗不是人類的心聲。神與人在此時此刻是歡快的。

現代人利用科技讓自己的認識有了不一樣的風景,並不是說現代社會變得高明了,人們變得聰明了,人類充其量積累了很多知識而已。尤其是對於孩子來說,更需要在這種充滿神奇的故事裡去感受人類生存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感受生存的不易和豐富。畢竟,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與世界的關係的過程。

洛基

(二)如何理解神話裡的「殘酷」與「黑暗」?

口耳相傳的神話故事是我們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喜歡給孩子講述的重要故事。如果再深究一下,大羿的神力來自哪裡?他周圍都有哪些厲害的神和英雄?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都有哪些故事?一部有著民族特色神話故事就呈現在了我們面前。當然,更重要的是,「文化傳統」需要與我們的情感和生活發生聯繫,要不然我們的講述和表現只能用虛與委蛇來形容了。

但是,作為教材編選者,對神話裡「無法解釋的東西」往往視而不見或者直接刪掉,也不想把又殘酷又黑暗的內容選入教材。抱著這種「自明心態」去編選的時候,就會刻意漏掉很多。就像我們現在用科學的方法去考據某個神話的源頭,到頭來能得出什麼結論呢?幸好我們還有大量的課外時間,我們在不斷長大變老的過程中可以自己去重塑內心,可以自己去接觸那些人們無法解釋的存在。

奧丁作為人類的創造者,理所當然被人類敬拜,可是他給人類樹立了什麼榜樣呢?他居然和詭計多端、卑鄙下流的巨人洛基歃血為盟,稱兄道弟。「洛基足智多謀,滿腦子的鬼點子,就像一團閃爍、耀眼的鬼火,讓奧丁對他很是喜愛,要求與他結拜為兄弟。」也就是說,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的奧丁希望身邊有這樣一個又殘忍又愚蠢、又聰明又美麗的存在。或許,這就是世界本來的面目。

美國最年輕的普立茲獎得主麥可·夏邦談及自己童年看《北歐神話》的感受時說:「洛基是我幼小心靈的神祇,常常蓄意破壞,又憧憬美好的東西,幻想和打爛一切的衝動互相較勁。」這種心態其實就是想當「好人」,卻又常常忍不住幹「壞事」,心裡想著要好好表現可實際上處處惹麻煩,或者說,對「好」與「壞」的認識處於權衡中……

在大人眼中,多萊爾夫婦「無與倫比、古裡古怪的插畫將華麗和暴力、狂野奇蹟和黑色幽默怪異地雜糅在一起」;在孩子眼中,這些插畫和文字組成的世界則是那樣令人心驚膽戰卻又沉迷其中,以致於要求大人一遍又一遍地講述。孩子在這些故事中,對「好」與「壞」有了區分,哪怕是看到了洛基的聰明和機智,可是他總體看起來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蛋。

那麼,孩子看到了壞蛋的「殘酷」和「黑暗」,看到洛基把火神索爾的老婆希芙的金髮剃光時,看到他因為打賭輸了而要被砍頭的愚蠢詭辯(「且慢,布洛克,我只賭我的腦袋,所以你沒有權利碰我的脖子」)時,看到洛基三個醜怪物孩子(沉在海底的塵世巨蟒,掌管冥界的赫爾的身體一半蒼白一半烏黑和口水流成河的餓狼芬裡斯)給世界帶來災難時,看到洛基的惡毒、壞心眼和巧舌如簧的一面,是不是也看到了自己呢?當我們不迴避這樣的現實時,或許有些我們想強加的善良、美麗和溫暖的東西就會滋生。尤其看到洛基受罰的一幕時,哪怕他有萬般變化,最終還是逃不脫被懲罰(綁在巖架上,頭懸毒蛇滴毒液,自生自滅)的命運。

如果我們認為一切都是光明的,我們怎麼去黑暗呢?如果我們覺得一切都應該是溫暖的,我們遇到冷酷的事物怎麼辦?如果我們覺得一切都應該是微笑的、快樂的和美麗的,那麼如何去理解淚水、痛苦和醜陋呢?就像我們所處的世界,小到日常生活的爭吵和矛盾,大到民族間的戰爭和地球上的火山地震,還有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每時每刻都處在變化不定中,怎麼可能有「永恆不變」的存在呢?

洛基的三個怪物孩子

不管是《北歐神話》還是《中國古代神話》,不管是《聖經·舊約》還是希臘神話,它們現代生活難道沒有關係嗎?它們與我們的情感難道沒有關係嗎?它們難道不是讓我們與這個世界更和諧相處嗎?它們難道不是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嗎?回答是肯定的。正如埃貝爾在《神話的力量》中所說:

古老神話傳遞出的信息,既與幾千年來支撐人類生活、建構人類歷史、提供宗教內容的主題相關,也和人類內心的問題、人類內在的奧秘、人類內在歷程的樞紐相關聯,如果你不知道人生方向的指引就在人生路上,你就必須自己建立一套指標。但是一旦這些古老故事的主題與你相呼應,你便會對這些傳統,這些深刻、豐富、活生生的信息產生奇妙的感覺,而再也捨不得放棄它們了。

相關焦點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蝴蝶的含義你看懂了嗎?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終於在昨晚上演了大結局,關於故事的走向,你又猜對了嗎?除了高文英媽媽的身份揭盅之外,3 位主角的成長亦讓人非常感動,應該讓觀眾流下不少感動的淚水吧!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的故事中,多番提及了「蝴蝶」,在大結局一集也提及了兩次。不同角色對於蝴蝶的闡釋也有不同,而編劇對於蝴蝶的含義,你又真的聽懂了嗎?
  • 「心靈導師」實為推銷員 常用套路是販賣希望
    (摘自《騙局:心靈自助令美國更無助》一書)  「心靈導師」的常用套路:販賣希望  從根本上講,心靈導師販賣的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需要希望,哪怕是虛假的希望也比沒有希望強,否則規劃未來、改善關係和制定目標都失去了意義。  恐懼是希望的敵人。如果你太害怕失敗,就不會設定人生目標,自然就不會失敗了。
  • 當你的導師不指導你的時候,如何獲得指導?
    在學術界,這個「不多不少」的畫面就像是導師會在實驗室裡手把手給你做示範,對你悉心教誨,晚上就睡在角落裡的乾草床上,直到多年以後,導師雙手背後並後退一步,開始看著你上手,繼續捍衛他的科研成果。然而,這幅畫面簡直太假了。首先,你的導師要指導的可不止你一個!
  • 《神話之城》:不止是兒童,成人也同樣需要神話
    01我們遠離神話,卻從未淡忘它長大後,你會發現,小時候讀過的書,學過的知識,或許隨著時光推移而逐漸模糊。但童年時母親或養育你的老人講過的神話故事,卻可以在時間流轉中久久難以忘懷。甚至,我們會將它們牢牢記住,並講給自己的子女聽。
  • 心靈感應能力,為什麼不能說?
    神話新視野26很早以前,許多重複發生的心靈感應現象就讓人警覺,意識到這是一件無法否認的人類能力。比如「說曹操,曹操就到。」你剛剛想完遠方的某位朋友,結果電話響起,正是這位朋友打過來。一次次這樣的巧合多了,誰還能淡定?
  • 為什麼需要情感導師,優彼情感為你解答
    看到這條得說聲男孩子要保護好自己有些人很迷惑,情感完全是個人的事,怎麼那麼多人尋求導師解答,並說那些人情商太低,不能解決好自己的情感問題。小編只能說有些人只是沒有碰到情感問題,甚至單身到沒有情感問題。為什麼需要情感導師1很多人說,愛情沒有道理可講,愛情只是感覺。錯,恰恰是這樣的思維,限制了很多人把它想清楚。他們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一個理性區域不可解決的問題,於是由著本心去追逐,結果喜歡的女生投入他人懷抱;隨著本心去經營,結果擺脫不了七年之癢的魔咒。
  • 時尚背後: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希臘神話
    他們似乎都將希臘神話的光環恰到好處地套用在了自己產品的身上。前者靈感源自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著狂野、夢想與沉醉;後者靈感源自希臘神話中的女英雄安提戈涅,代表著頑強不屈。僅僅是巧合嗎?  愛馬仕、範思哲、路易威登、迪奧等奢侈品牌都或多或少傍過希臘神話。
  • 不管你說得多麼小心,總會有人歪曲你的意思而不作解釋
    不經意間發現,生命中最美妙的風景是內心的平靜與平靜,心靈的智慧與清醒。人生最奢侈的擁有,是童真、活生生的信念、健康的身體和永遠牽手的愛人。自由的思想,喜歡的工作,安全的睡眠,享受生活的好心情。生活的表現需要一百次的練習才能變得美麗。生活給你痛苦只是為了告訴你它想教你什麼。如果你再也學不到它,你將遭受一次痛苦。如果你不能一直學,你會在同一個地方反覆摔跤。
  • 記者臥底心靈培訓班:教你連接宇宙能量並共振 有項目收費800萬...
    噩夢仍在繼續,無計可施的許媛申請信用卡來還貸款,但窟窿只能越來越大,外債多達50萬,即便她賣掉了兒子的房子,仍還不清。 一名導師在臺上說,場地後方的長桌上排起了隊,五臺POS機同時開工。  有人跑去諮詢,「我先辦一張5萬學習卡,聽聽課再考慮300萬的督導吧。」兩位工作人員搶著回應,「可以一次性達成,今天可以先交一部分錢,跟導師聊聊,給你提升提升能量,你達成的更快。」
  • 關於心靈教育培訓 心靈海遊明裕導師提出如下建議
    身為美國博恩崔西國際學院培訓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師總教練、心靈海國際教育集團創辦人的遊明裕導師,深知教育培訓的意義重大,尤其是心靈教育的培訓。當心靈教育培訓這一領域逐漸被國人以「心理諮詢」或「藝術治療」來詮釋時,很多人開始意識到了這個時代帶給人的壓力和痛苦。
  • 導師教你如何備考研究生複試!
    複試,能見導師就見導師,電話通信的效果還是不如見面的效果好,有時候面談5分鐘可能就把事情敲定了。學生都到辦公室了,導師也不會拒絕。去年複試期間有個學生打來電話,我在電話中說我是有個名額。過了一會,學生打電話說,她已經買好了來北京的車票了。學生都來了,即使我沒有安排時間,也要擠時間見一下。導師不會討厭這樣的學生。7、問:每年聯繫院長等有行政級別的導師或者是「大牛」都非常多,您怎麼看?
  • 《中國好聲音》第三期四導師為搶人險些友盡
    來自江蘇徐州的耿斯漢選擇了一首汪峰14年前的作品《美麗世界的孤兒》,汪峰在被其唱功震撼之餘,坦言在四十歲時,回看十年前自己的創作心路的變化,「這首歌曲並不是一個孤獨者的自白,而是孤獨者想對這個世界說,我需要有真正的愛和心,與我緊緊地在一起。我們永遠都不能是美麗世界的孤兒,我們需要所有人的懷抱,我們需要每一個人與我們在一起。」
  • 心靈感應,暴露了誰在愛你
    說白了,愛情的美好就在於兩個人之間,存在著其他人無法代替的心靈感應。這種心靈感應,會讓男女雙方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感。 朋友筱筱快要結婚了,戀愛經歷不少的她,對於這段感情是非常看好的。用她的話來說,她終於找到了她的白馬王子,找到了那個知她、懂她的好男人。
  • 8條孕婦「神話」問題,初孕的你,看看有沒有你碰到過的
    最近經常聽到一位女性朋友的抱怨,說自從她懷孕以來,她老公跟她是各種約法三章,總之就是這也不讓幹,那也不讓吃的。現在她對當初要孩子的決定產生懷疑。的確,選擇當媽媽了,就不能選擇以前那樣「任性」的生活,畢竟,寶寶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但孕婦真的就什麼也做不了,也吃不了嗎?
  • 消費者不需要你定位
    首先,手遊人群和端遊人群處於不同的平臺,操作方式有著巨大的差異,需要進行切割;其次,每一款遊戲的玩法、環境不同,其受眾會形成不同的圈層;最後,每個圈層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徵、社交方式,需要從心靈層面去感知。
  • 美麗心靈你真的看懂了嗎?是否和你想像的不同呢?
    《美麗心靈》男主角納斯的心理分析 文/古麗丹申荷永摘要:電影《美麗心靈》是國內觀眾熟悉的一部心理大片,男主角納斯是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本文從電影中納斯的表現來對納斯進行心理分析,並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來揭示納斯患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原因,從而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電影和精神病患者。
  • 心靈毒雞湯,你喝還是不喝?
    最近網絡上流傳比較盛行心靈毒雞湯,早中晚在朋友圈都在轉發點讚,這些看似勵志又激勵人心的話為什麼會被稱之為心靈毒雞湯呢?1、今天你讓我愛理不理,明天我就讓你高攀不起2、你有足夠努力讓未來看見你嗎?別人都在拼命,你怎麼好意思浪費時間?
  • 《奇葩說》新男神導師劉擎為什麼說「不要讓機器殖民你的世界」?
    《奇葩說》新男神導師劉擎為什麼說"不要讓機器殖民你的世界"?作者:馮悄悄 責任編輯:碗 排版:PandaYung 圖:來自《奇葩說》節目截圖最近第七期《奇葩說》有了一位新導師,名叫劉擎,是一位哲學教授。因為屢次的高維論點,他成了很多人的新晉男神,甚至上了微博熱搜。
  • 如果你覺得過不下去了,不妨試試佛系人生
    然而,這兩年生意不好做,梅因為沒有及時收手,賠了不少,好日子過慣了,苦日子一浪接過一浪,可以將人的自信和好心情消磨殆盡。更離譜的是,小男友捲走梅一筆錢,身邊的親人也是眾叛親離。原因是再好的親情也需要時時澆灌,而梅缺的正是時間和耐心。梅患上了時下最難以治癒的病,往前走不一定柳暗花明,往後退,卻絕對萬丈深淵。
  • 心理測試:選一棵最吸引你的大樹,看看你什麼時候能過得好
    精神測驗:選一棵最吸引你的大樹,測量一下你什麼時候能過得好,是很有可能的。挑一棵最吸引你的大樹,看看什麼時候你能過上好日子:也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讓你對金錢財富有著驚人的執念。您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大筆錢,然後過上令人羨慕的公主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