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片與完全醉酒有所不同,完全醉酒就是呼呼大睡,不鬧事。而斷片的那段時間人是能走能說,但記不得自己幹了什麼,這就是可怕之處:自己幹了什麼完全想不起來。
酒後「斷片」是指酒後長期記憶形成受損導致人完全或部分地不能回憶醉酒期間所發生的事情,醫學上稱為記憶中斷。
酒精可以抑制大腦海馬中管理學習記憶的特定受體,酗酒後常發生「記憶缺失」與該受體受到抑制有關。酒精神經毒性作用可以引起基底神經核損傷,幹擾神經遞質合成、釋放和再攝取,使腦內神經遞質合成減少,短期損害會造成記憶障礙,長期損害可導致痴呆。
【存儲新記憶的開關被暫時關上了】
人醒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並有印象,能存儲為新的記憶,高濃度的酒精暫時破壞了這種功能,即存儲新記憶的開關被暫時關上了。
如果把大腦比作電腦,存儲記憶的「海馬體」就像電腦中的內存一樣,短期記憶存儲在內存中,長期記憶存儲在硬碟裡。當酒精濃度超過了一定範圍,酒精讓「大腦電路板」上局部出現「短路」,「內存」無法正常工作,導致的結果就是新產生的短期記憶無法被存儲進長期記憶(人的短期記憶一般維持2分鐘以內)。所以一覺醒來,人們想不起來那段時間自己在哪、幹了什麼等,就像電腦重啟後內存裡的文件沒保存到硬碟中一樣,很難找回。
斷片對於過往已形成的記憶、基本技能、習慣動作等一般不受影響,所以張三喝醉了,他記得之前自己把車停在哪,也記得開車回家的路,但當他回家大睡一覺,第二天醒來時卻記不到自己如何回來的。
一般來說酒後斷片幹擾的是短期記憶向長期記憶形成的過程,對長期記憶或已形成的記憶不會造成影響,但如果長期嚴重酗酒也會對長期記憶有損害。
每個人對酒精耐受的程度不同,因此有的人喝很多也沒事,有的人特別容易出現斷片,可能與種族、年齡、酒齡、身體狀態等有關,但沒有具體參數指標來測量或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