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附生肉質灌木,高2~6米,老莖圓柱狀,木質化。分枝多數,葉狀側扁,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波狀或具深圓齒,基部急尖、短漸尖或漸狹成柄狀,深綠色,無毛,中肋粗大,老株分枝產生氣根。花單生於枝側的小窠,漏鬥狀,於夜間開放,芳香,長25~30釐米,直徑10~12釐米;花託綠色,略具角,被三角形短鱗片;瓣狀花被片白色,倒卵狀披針形至倒卵形,長7-10釐米,寬3~4.5釐米,邊緣全緣或齧蝕狀。漿果長球形,具縱稜脊,無毛,紫紅色。種子多數,卵狀腎形,亮黑色,具皺紋,無毛。
生長地海拔1000-1200米。喜溫暖溼潤的半陰、溫暖和潮溼的環境,不耐霜凍,忌強光暴曬。曇花享有月下美人之譽。當花漸漸展開後,過1-2小時又慢慢地枯萎了,整個過程僅4個小時左右。故有曇花一現之說。世界各地區廣泛栽培;中國各省區常見栽培。
曇花又叫瓊花、曇華、鬼仔花、韋陀花等,曇花因為從它開花到凋謝的時間非常短,一般開花的整個過程很短,因此是比較難觀賞到的。所以曇花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炭火也叫韋馱花,韋馱花和別的花不同,她總是再黎明時分朝露初凝的那一刻才會綻放,而且很久才綻放一次。傳說在千萬年前,在天界的花園裡有著各種各樣的花,他們爭奇鬥豔,努力展現自己的美,而曇花則是一朵不起眼的小花,她甚至會被別的花笑話,因為她平凡還不會開花。
這一天,一陣大風來襲,把曇花小小的身姿吹得花枝亂顫,差點就被吹斷,就在這時,一位身穿白衣的翩翩男子經過,這名男子小心翼翼地扶起曇花,把她護在自己的懷中,讓她在他懷中躲過這場大風。風停了,男子站起身走了,但那驚鴻一瞥,那溫暖的懷抱,都讓曇花銘記在心。
曇花從此之後開始在等這個男子的再次出現,可她等啊等等了一千年,男子也沒有來。有一天,百花仙子來了,曇花問她:那個當年的男子是誰?百花仙子說:是菩薩,韋陀菩薩。曇花聽後十分痴迷的說:若是能永伴菩薩身邊就好了。仙子卻笑著說:別傻了,菩薩都是無情的,他們沒有心,沒有七情六慾,你愛上他們只是自討苦吃。可曇花還是決定等他,就這樣,又一千年過去,曇花已經修成了花精。
這個時候,天界召開了佛典大會,曇花打聽到韋陀菩薩也會去,曇花便向百花仙子求到了參加大會的機會,當她以小小的花精身份圓圓的仰望她迷戀千年的菩薩時,她激動萬分。大會結束後,曇花悄悄跟著韋陀菩薩走了很遠很遠。
當他們走到最初相見的那個花園的時候,韋陀突然站住,他沒有轉身,只是問曇花:「你為何跟著我」。曇花激動地說:「韋陀菩薩,我仰慕您很久了,求您收下我吧。」韋陀並沒有回答她的話,他踏上了召喚出的蓮花座,閉目坐在蓮花座中,輕聲對曇花說:「你既已見到我,那就回去吧,安心修行你也會列入仙班的。」
曇花慢慢靠近韋陀,她知道韋陀沒有七情六慾,但是她深深地愛了他千年,等了他千年,她不甘心換來的只是他的一聲勸誡。曇花逐步走到菩薩的蓮花座前,她看著韋陀,輕聲問道:「您能否看我一眼?」韋陀依舊垂暮,手裡的佛珠轉動著。一陣清風拂過,一切都很安靜。
曇花不死心,她對菩薩說:「我會為你綻放一次!」說完,曇花耗盡千年修行,綻放出了她最美的一面,白如雪,輕如雲,聖潔如蓮。只是一剎那的花開花落,曇花一現,耗盡真元,可菩薩從始至終一直閉著眼,從未看她一眼。當曇花在消失的一剎那,她分明看到菩薩眼角留下了一滴淚。原來不是韋陀無情,只是他無法有情。他又何嘗不是在第一次見面時就愛上了她,否則花園裡那麼多花,為何偏偏護著她,只可惜的是,此世兩人永不能相愛。
「曇花一現」的傳說如同不老的絕唱,從古至今,吟誦不息。 實際上曇花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清熱潤肺、止咳化痰、養陰補虛,如在治療肺結核、去毒、化痰等方面效果都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