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什麼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

2020-12-04 老街味道

前言

閱讀古詩詞時,常常見到賞析中有「以樂寫哀」或者「以哀寫樂」的說法,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這八個字,在清朝王夫之的《姜齋詩話》中可以見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知此,則「影靜千官裡,心蘇七校前」,與「唯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情之深淺宏隘見矣。  

一、陪襯與反襯

王夫之的《姜齋詩話》中告訴我們,詩人可以通過描寫景物來反映情感。

這種景物與情感的搭配是修辭中的襯託,情景的襯託其實有兩種,一種是陪襯:

以樂景寫樂,以哀景寫哀,是陪襯。

可以看出來,王夫之所說的是反襯:

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是反襯。

在具體的詩詞作品中,哪一種現象是陪襯,哪一種是反襯呢。

二、兩種陪襯

1、以哀景寫哀

以哀景寫哀,是最常見的一種手段。例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前面四句都是寫景,通過修飾語:枯、老、昏、古、西、瘦、夕,來修飾中心語:藤、樹、鴉、道、風、馬、陽,組合成了一連串的悽涼悲苦的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還有後面的斷腸人與天涯,這些意象(景物)抒發的正是詩人落寞孤寂的情感。

又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同樣的道理,李煜筆下描繪的這些景物,很符合作者悲傷痛苦的情感,這就是陪襯。

老街寫這首《憶王孫·春詞》時,選擇意象也是如此。主題是閨怨,景物的描寫中,選擇了細雨、空階、風絮、陽關曲、淚等等:

一簾風絮黯銷魂,燕子歸時天欲昏。細雨空階獨倚門,憶王孫, 夢裡陽關和淚聞。

需要注意的是燕子,春天的燕子都是雙燕,雙燕歸來時,佳人獨自倚門,這裡就是反襯了。

2、以樂景寫樂

《姜齋詩話》中提到的「影靜千官裡,心蘇七校前」出自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 之一: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靜千官裡,心蘇七校前。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

安史之亂中,杜甫被叛軍裹挾到長安,後來歷經千辛萬難,終於逃離長安,到了唐肅宗的行在鳳翔。

頷聯寫到「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太白、武功,指太白山、武功山 ,杜甫很開心逃脫虎口,在這裡見到了皇帝,對唐王朝充滿了希望,因此有「影靜、心蘇」的感覺。。

這是以樂景寫樂,也是陪襯。

唯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出自唐朝李拯的《退朝望終南山》:

紫宸朝罷綴鴛鸞,丹鳳樓前駐馬看。 惟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

退朝以後似乎很悠閒,詩中描寫終南山很美,長安城的風光也明媚,這還是以樂景寫樂。

三、反襯

1、反襯 --以樂景寫哀

反襯有兩種,一種是以樂景寫哀,例如《薑齋詩話》中的引用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小雅·採薇》

《詩經·小雅·採薇》中這兩句寫了一個士兵,出徵的時候,心情愁苦,但是春光美好,楊柳依依。

又如杜牧七律《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

君意如鴻高的的 ,我心懸旆正搖搖。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前四句寫江南的春景明麗,為朋友之遠行助興。 五六句用對比手法,寫裴坦中進士不久,春風得意;而自己沉浮下僚,仕宦飄零。結尾遺憾的說自己到京城後,定是獨自寂寞 。

這也是以樂景寫哀,同時用好友的快樂反襯自己的失意。

剛才說的《憶王孫·春詞》中用雙燕反襯佳人的孤獨,是閨怨詞中常見的反襯。假如用孤鴻就是陪襯了。

2、反襯--以哀景寫樂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

這兩句寫徵人歸鄉的時候,心情是愉快的,但是天公不作美:雨雪霏霏。

這就是用哀景寫樂。

又如王昌齡《從軍行》: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捲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大漠風塵裡,日色昏暗,紅旗半卷,將士們喜得勝利的捷報。

結束語

在古詩詞中,陪襯用的最多,反襯中以樂景寫哀也極多。

相對於陪襯,反襯相對於加了一層轉折,因此效果更好, 所以王夫之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但是,用哀景寫樂的古詩詞相對較少,有詩友們還有其他的例子嗎?可以寫在評論中,一起探討交流。

@老街味道

文天祥嘆息南宋被擄皇妃少商量,可知古人論詩,以意為上

觀宋填詞96-105 梅鶴生涯渾是夢 稻粱謀略惜成真

相關焦點

  • 淺析《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深意
    據說清代大詩人王士禎7歲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就被「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四句到底有什麼深意?1、立足全詩,了解具體含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詩出自《詩經》中的《採薇》,這是一首寫給戰爭時期軍人的詩,他們既要保家衛國,常年在外徵戰,又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同時,詩中還寫到了退役士兵年老之後,重新回到家鄉時的猶疑與彷徨。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的這句話無關風月,卻感人肺腑
    在《畫皮二》中,小唯空靈的歌聲配合著琵琶的旋律,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段歌詞唱的纏綿悱惻,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映象。這段歌詞改編自《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出自《採薇》篇最後的章節。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彼黍離離,彼稷之實。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不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而是這一句
    有人說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有人說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有人說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有人說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最後這一句被提到的最多。那麼「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這一句到底美不美呢?
  • 看北京|滿城春色宮牆柳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李重元將柳樹寫進詩裡,最早見於《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從「行動好比風拂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楊柳的千種風姿,萬種風情,無不洋溢著詩意。歷代文人墨客尤其寵愛它,以柳入詩又何止百千首。曾逐東風拂舞筵。——李商隱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 王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窗外是深秋初冬的雨,窗外是深夜人靜的雨,窗外是似曾相似的雨……不禁想起「三百篇中最佳之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詩經·小雅·釆薇》裡的一段,我在筆記本裡有摘抄。我在筆記本裡摘抄了很多,關於思念,仍覺得這段最美。馬致遠以一首「枯藤老樹昏鴉」穿透時空,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一書裡評此曲為「秋思之祖」。其實,馬致遠那首《瀟湘夜雨》寫得也極好:「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裡,是離人幾行清淚。」頗得唐宋遺韻。
  • 這首戰爭詩讓曹操潸然淚下,它絲毫不亞於「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小雅·採薇》是《詩經》中的千古名篇,尤其是結尾士卒歸途中高聲吟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情景更讓無數人動情。連王立群老師也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多次盛讚這首詩。「微風和煦,楊柳依依的日子我懷著一腔憧憬和希望離開了家;如今天寒地凍,雨雪紛飛,我卻一個人要回家了」。詩中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昔日春光明媚、楊柳輕拂的場景是多麼的美好,此刻寒風刺骨、雨雪霏霏的情景不正如我的心情嗎?此時,我們仿佛看到一位拖著疲倦身軀的老兵,在寒冬風雪中踏著泥濘艱難前行,只留下一道孤獨的身影。
  •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思」,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不過,對於這首《採薇》來說,最著名的內容,是最後一段,「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尤其是前四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很多讀者認為,這是《詩經》中最美的四句詩。
  • 傳統園林植物柳樹賞析:楊柳依依,報春來——報春雅樹,楊柳!
    早於隋朝16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詩經·小雅·採薇》中就有關於楊柳的記載,其詩有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是現今發現最早有關「楊柳」一詞記載的古籍,因此隋煬帝為柳樹賜姓,柳樹從此得楊柳之名的說法,自然不攻自破。其詩是為戍卒的返鄉詩,作者以戍卒的角度,描寫了從軍的艱辛和對家的思念。
  • 小哀與柯南的五次「親密接觸」,流淚的小哀讓人心痛
    柯南也很難過,但卻無法回答,當時的背景獨白是柯南的感慨:她哭的聲嘶力竭,將我極力想忘記的那個悲慘的案件又拉回我腦中。指的是《黑衣組織十億元搶劫事件》中被黑衣組織擊殺的廣田雅美。《東都顯像所的秘密》柯南老媽注意到了小哀對柯南有意思,就說一個女生總是看向你的話,不是你臉上沾了東西就是喜歡上你了,柯南老媽的意思分明就是小哀喜歡上柯南了嘛,可是柯南這個鋼鐵直男居然耿直的去問小哀:「是我臉上沾了什麼東西嗎?」
  • 《詩經》|熟悉的純美的句子(萬語千言,我只想說一句我想你了)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黍離》【風 王風】知心的人總是那麼的少,不懂我的人卻又是那麼的多,我明明無意義的一句話,卻總是被歪曲理解。——《子衿》【風 鄭風】我的心上人啊,你現在身處何方,是否有按時吃飯,有按時睡覺,你的每一件事我都掛念於心。4、心之憂之,其誰知之。 ——《園有桃》【風 魏風】我心之所想,又有何人能理解。我心之所向,又有何人能理解。我心之所感,又有何人能理解。我心之所傷,又有何人來撫平。
  • 古詩中相對不常見的以景襯樂情手法,你能舉出幾個例子
    今天與大家分享兩首以情入景的佳作,它們以景言情自然而豁達大氣,在眾多情景交融的詩作裡獨具一格。做好準備,開始今天的詩林之旅吧~景物描寫在中國詩歌裡的地位無可替代,無論是羈旅、邊塞,還是思鄉、閨怨,抑或是憤懣、感懷,景物描寫都有其廣泛的應用與出色的效果。
  • 昆蟲王國裡的生與死、愛與恨、哀與樂
    這一段,伴隨著雷暴雨讀布哈林在克格勃監獄裡、被史達林處決前寫的自傳體小說《時代》(寫得好極了),對,就是我們能對臺詞倒背如流的《列寧在1918》中那個被史達林醜化、槍殺,後來又平反的布哈林。我給一個朋友寫信說:「好了,不算晚。我如同達利油畫中的那個小孩兒,撩起了大海的一角,進入了一個眼花繚亂的童話世界,所有的昆蟲仿佛都是卡通人物,有個性,有故事。我開始痴迷昆蟲。我想,要是我年輕20歲,當什麼鳥作家,去做博物學家。 」不是植物學家、昆蟲學家,而是博物學家。
  • 哀其不幸:契訶夫《哀傷》
    在我讀完的幾篇中,著名的《套中人》之外,我想為《哀傷》這一篇寫點什麼。契訶夫在開始寫之前,想對自己也對朋友們:讀書之前,千萬不要帶著偏見。我讀契訶夫之前,對他是存有偏見的。這來自從語文書、文學課裡常年提到的那兩句:俄羅斯著名文學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 名柯:小哀把解藥給了柯南,柯南還是選擇了小蘭,小哀何去何從?
    而小蘭也就會成為新一(柯南)的欽點女朋友,可是很多支持小哀的朋友也發出了自己的呼聲「哀醬都把解藥給柯南了,柯南還是選擇了小蘭。」「柯南的選擇太委屈哀醬了。」  那麼今天的話題就來了。毛利蘭和灰原哀,哪一個是你的菜?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25句寫柳的詩詞,道盡古今多少悲歡離合!
    記得春樓當日事,寫向紅窗夜月前。憑誰寄小蓮。——晏幾道《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李珣《漁歌子·柳垂絲》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 雖說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可他們卻在生活的夾縫裡活出了自己的滋味
    中國古代的文人,歷來就是以經世濟國為大業,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兒女私情,閨閣之樂,家庭瑣事,甚少見於筆端,訴之於口。雖然描寫愛情的詩歌有很多,可那些大多是茶餘飯後,文章之外的消遣,上不得臺面,而且更多的是寫男女相愛,而一到成為夫妻,似乎就已無需再記述了。而等有情意來寫妻子時,往往已經是悼亡詩了。
  • 終於明白送別詩詞為什麼要寫柳樹,原來柳樹代表這麼多意思!
    #詩詞欣賞#實際就是同柳的同音留有很大關係,容我慢慢道來王維那著名的傳誦千古的《送元二使安西》,當時我還納悶春天那麼多景,為什麼偏要寫」柳色新「,寫春花不香嗎?不過今天是明白了,因為那個柳者意象:留也。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折柳,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折柳也是一首古代歌曲。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
  • 當「奠」不「祭」,當「哀」不「孝」
    其禮甚簡,蓋哀不能文,而於新死者亦未忍遽以鬼神之禮事之也。」清代萬斯大《儀禮商》云:「未葬之前,有奠無祭。」清代胡培翬《儀禮正義·士虞禮》云:「自始死至葬,皆奠而不祭。」以上所引自唐朝已降之相關文獻,足以說明,從人死之後到下葬之時,這段時間的祭奠,只能叫「奠」,而不能叫「祭」。這是嚴格沿襲古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