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閱讀古詩詞時,常常見到賞析中有「以樂寫哀」或者「以哀寫樂」的說法,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這八個字,在清朝王夫之的《姜齋詩話》中可以見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知此,則「影靜千官裡,心蘇七校前」,與「唯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情之深淺宏隘見矣。
一、陪襯與反襯
王夫之的《姜齋詩話》中告訴我們,詩人可以通過描寫景物來反映情感。
這種景物與情感的搭配是修辭中的襯託,情景的襯託其實有兩種,一種是陪襯:
以樂景寫樂,以哀景寫哀,是陪襯。
可以看出來,王夫之所說的是反襯:
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是反襯。
在具體的詩詞作品中,哪一種現象是陪襯,哪一種是反襯呢。
二、兩種陪襯
1、以哀景寫哀
以哀景寫哀,是最常見的一種手段。例如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前面四句都是寫景,通過修飾語:枯、老、昏、古、西、瘦、夕,來修飾中心語:藤、樹、鴉、道、風、馬、陽,組合成了一連串的悽涼悲苦的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還有後面的斷腸人與天涯,這些意象(景物)抒發的正是詩人落寞孤寂的情感。
又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同樣的道理,李煜筆下描繪的這些景物,很符合作者悲傷痛苦的情感,這就是陪襯。
老街寫這首《憶王孫·春詞》時,選擇意象也是如此。主題是閨怨,景物的描寫中,選擇了細雨、空階、風絮、陽關曲、淚等等:
一簾風絮黯銷魂,燕子歸時天欲昏。細雨空階獨倚門,憶王孫, 夢裡陽關和淚聞。
需要注意的是燕子,春天的燕子都是雙燕,雙燕歸來時,佳人獨自倚門,這裡就是反襯了。
2、以樂景寫樂
《姜齋詩話》中提到的「影靜千官裡,心蘇七校前」出自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 之一: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靜千官裡,心蘇七校前。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興年。
安史之亂中,杜甫被叛軍裹挾到長安,後來歷經千辛萬難,終於逃離長安,到了唐肅宗的行在鳳翔。
頷聯寫到「猶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太白、武功,指太白山、武功山 ,杜甫很開心逃脫虎口,在這裡見到了皇帝,對唐王朝充滿了希望,因此有「影靜、心蘇」的感覺。。
這是以樂景寫樂,也是陪襯。
唯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出自唐朝李拯的《退朝望終南山》:
紫宸朝罷綴鴛鸞,丹鳳樓前駐馬看。 惟有終南山色在,晴明依舊滿長安
退朝以後似乎很悠閒,詩中描寫終南山很美,長安城的風光也明媚,這還是以樂景寫樂。
三、反襯
1、反襯 --以樂景寫哀
反襯有兩種,一種是以樂景寫哀,例如《薑齋詩話》中的引用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小雅·採薇》
《詩經·小雅·採薇》中這兩句寫了一個士兵,出徵的時候,心情愁苦,但是春光美好,楊柳依依。
又如杜牧七律《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馬聲驕。九華山路雲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橋 。
君意如鴻高的的 ,我心懸旆正搖搖。同來不得同歸去,故國逢春一寂寥。
前四句寫江南的春景明麗,為朋友之遠行助興。 五六句用對比手法,寫裴坦中進士不久,春風得意;而自己沉浮下僚,仕宦飄零。結尾遺憾的說自己到京城後,定是獨自寂寞 。
這也是以樂景寫哀,同時用好友的快樂反襯自己的失意。
剛才說的《憶王孫·春詞》中用雙燕反襯佳人的孤獨,是閨怨詞中常見的反襯。假如用孤鴻就是陪襯了。
2、反襯--以哀景寫樂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
這兩句寫徵人歸鄉的時候,心情是愉快的,但是天公不作美:雨雪霏霏。
這就是用哀景寫樂。
又如王昌齡《從軍行》: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捲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大漠風塵裡,日色昏暗,紅旗半卷,將士們喜得勝利的捷報。
結束語
在古詩詞中,陪襯用的最多,反襯中以樂景寫哀也極多。
相對於陪襯,反襯相對於加了一層轉折,因此效果更好, 所以王夫之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但是,用哀景寫樂的古詩詞相對較少,有詩友們還有其他的例子嗎?可以寫在評論中,一起探討交流。
@老街味道
文天祥嘆息南宋被擄皇妃少商量,可知古人論詩,以意為上
觀宋填詞96-105 梅鶴生涯渾是夢 稻粱謀略惜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