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薔
夜晚,餘則成打開收音機:「現在是研究所呼叫勘探隊,你送回來的礦石標本十分珍貴,研究所提出表揚,勘探隊員的調整工作已經開始,具體內容請記錄:3112 027 1043 … 」
電視劇《潛伏》熱播之後,不少「潛艇」(潛伏迷)得了後遺症:賣了電視機,改聽老式電子管收音機,擰來擰去,仿佛在重溫延安對餘則成的呼叫。電子管收音機——30年前年輕人成家「三大件」中的「老大」,已從日常生活中淡出,成為一種收藏。
國外老品牌是收藏主流
老式收音機在歐美已成為一種專門的愛好,有人愛好古董收音機,有人鍾愛微型收音機,還有人喜歡收藏品種稀有的收音機。國內收藏電子管收音機的較多,藏品主要是國外品牌。
從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世界上第一隻電子二極體收音機,收音機的歷史剛過百年。據圈內人士介紹,相對於電晶體收音機,電子管的機器更為國內藏家青睞,其中國外品牌更勝一籌。國產老機器多由木夾板製成,在潮溼的環境裡容易脫膠,難以保養,國外名牌多是鈿木製成。
國外的品牌主要有美國、德國、荷蘭、日本、前蘇聯的收音機,諸如根德、德律風根、沙巴、菲利浦和西門子。有藏家喜愛德國根德的5010型收音機和5570全電子管調頻立體聲收音機。「5010」音質優美強勁,產於上世紀50年代,是當時電子管收音機的頂峰產品,產量少,價格昂貴,流行於歐洲的貴族和巨富階層。「5570」是FM立體聲收音機,低音強勁。電子管的數量越多,音質越好,這種觀點也為很多藏家認可。
藏家的博物館情結
在廣東肇慶國家高新區,有位蔡先生收藏了2000臺老式收音機。在他1000多平方米的庫房裡,6排展臺上面擺滿了各種收音機,有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國的古董,包括礦石收音機和電子管收音機,還有國產的「熊貓牌」和「紅燈牌」。其中一臺黃色的收音機用護欄護著,被註明「珍貴文物」字樣。據蔡先生介紹,這臺收音機是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曾經使用過的,是他的「鎮館之寶」,對收音機的由來,他說暫時不方便透露,但保證做到「傳承有序」,適當的時候將出示正規的手續和證據。
廣州中山市收音機博物館則有我國首家收音機主題博物館之稱,收藏了2000多臺收音機,目前展出的有230餘臺,既有1920年生產的礦石收音機,也有1959年生產的擁有FM接收器的「國禮收音機」,像熊貓、紅燈、凱歌、牡丹等伴隨一代人成長的收音機。
整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臺南京無線電廠建國10周年的獻禮產品——熊貓牌1501型收音、電唱、錄音三用的落地式特級機。它有20隻電子管和4隻喇叭,可以收聽中、短波調幅廣播和超短波調頻廣播,能放唱片,還能錄音,代表了當時國產收音機的最高水平。當年除了在毛主席家裡用過,還曾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展館中還有我國產量最高的收音機:紅燈牌711-2。它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產了186萬臺,只能收聽國內電臺,沒有FM波段。
收音機博物館內的藏品絕大多數由收藏家邱健球捐贈。他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收藏收音機,據這位50後回憶:「就算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期,擁有收音機的家庭也不多,那時有一部收音機就好像90年代初有部汽車一樣稀罕。」
「電匣子」的年代價值
上個世紀,收音機曾是奢侈品,也是生活實用品,附著其上的歷史滄桑吸引了當下眾多藏家。有藏家言,收藏收音機,是為了把一段歷史完整地保留下來,讓社會大眾共同記住這段歷史。
上世紀初,收音機進入中國,這種木質外殼,方方正正像個匣子,俗稱「電匣子」。人們最先熟悉的是礦石收音機。當時,美國的礦石收音機和電子管收音機同時登陸上海等沿海城市,其中以礦石機最受歡迎。1933年10月,上海亞美無線電公司生產出了外觀小巧、價格低廉的礦石收音機。1935年後,以南京無線電廠「紅星牌」收音機為先導,中國電子管收音機實現國產化。國產收音機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直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收音機的主流還是電子管機器,到了80年代,電晶體收音機才開始出現。
有藏家言,並不是任何一件老收音機都值得收藏。據藏家介紹,目前市場上公認具有收藏價值的收音機大致分為四類:
其一、產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以前的歐美名牌,存世稀少的「老古董」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其二、「文革」時期生產的收音機。它們從牌號上就打上鮮明的政治烙印,如「紅燈」、「紅星」、「工農兵」、「向陽花」等等,機殼還印著「祝毛主席萬壽無疆」、「抓革命、促生產」等口號和語錄。其三、造型新穎奇特的收音機,如書本造型的天鵝611,天壇造型的寶石花605型,產量很小,保留至今品相上乘的自然不可多得。其四、具有特殊意義的收音機。這些收音機或是被某個時代的領導人用過,或是在某個重大會議用過,或是在諸如戰爭年代等特殊時期用過。
藏家認為,無論哪個年代的收音機,現在都要能收聽電臺播音,否則沒有收藏價值;必須是原裝貨,即使修過也須原廠配件;如果外殼、指針破損,品相降級,收藏價值也隨之降低。老式收音機的升值很慢,短期收益不大,需要定期維護以保持品相,才有升值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