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鄭州家裡能有臺黃河牌收音機就是奢侈品

2020-12-05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寧田甜

收音機,曾伴隨中老年朋友幾代人走過了幸福的童年、青年和中年,曾經是廣大人民群眾了解社會信息、學習知識、休閒娛樂的主要工具之一。

鄭州民間收藏愛好者王懷民這次要展示給大家的不是老收音機,而是老收音機線路圖,而且全部是鄭州生產的收音機線路圖。這十多張收音機線路圖,是王懷民花了很大功夫精心收藏的。

這些老鄭州收音機線路圖,是鄭州電子工業發展的時代標籤,反映了當時的時代風貌,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和史料價值。

王懷民收藏的這些鄭州生產的收音機線路圖,從臺式、可攜式再到袖珍型,從電子管、電晶體再到集成電路……見證著昔日鄭州電子工業的輝煌。

老式收音機,只有中波一個波段

王懷民是鄭州市二七區建中街街道的巡防隊員,是民間的一位收藏愛好者。

作為一個老鄭州,收藏了很多有關鄭州城市發展的老物件。這次展出的是收音機線路圖。他說,幾十年前的收音機不像現在的收音機功能那麼多,技術那麼先進,比如現在流行的數字鐘控、全波段、插卡、藍牙、存儲電臺等等,這些功能老收音機都沒有。

那時的收音機一般只有兩個旋鈕,一個旋鈕是開關和音量,另外一個旋鈕是選臺用的,大多數收音機只有中波一個波段。儘管如此,這些老收音機也給精神和物質雙重匱乏的人們帶來了許多快樂和充實。

黃河牌電子管收音機,當年是高檔奢侈品

在王懷民很小的時候,他的鄰居張爺爺家裡有一臺鄭州無線電器廠生產的黃河牌電子管臺式收音機,它的外殼是木質的。

張爺爺每天用它來聽新聞,了解外面的世界,街坊鄰居都很羨慕他。那時家家戶戶都很窮,收音機在當時是高檔奢侈品,一般家庭是買不起的,更何況購買收音機還要憑票。

有一年快過年的時候,王懷民的父親在單位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發了二十塊錢的獎金,父親為了在街坊四鄰心目中也像張爺爺一樣風光,一高興託鄭州變壓器廠(當時鄭州無線電廠是鄭州變壓器廠的一個車間)的一個熟人,買了一部二七牌501型收音機。

這部收音機是小型可攜式五管半導體收音機,塑料外殼,只有一個中波波段,聲音特別宏亮,能收聽到四、五個電臺的節目。

「從此,這部收音機為我們家增添了無限樂趣!那時,經常有鄰居借串門為名,來我家裡聽收音機,我心裡頭別提有多自豪了。那時,購買收音機時,隨機都會附帶一張線路圖及說明書,這部收音機的線路圖我一直保存至今,它是我收藏的第一張收音機線路圖。」王懷民說。

鄭州生產的收音機,很受大眾歡迎

1973年的一天,老家來了客人,見到他家的收音機以後非常喜歡,想讓父親也給他買一部收音機。

客人走後,父親又託變壓器廠那個熟人,花了14.5元買了一部黃河牌741型中波七電晶體收音機,隨後通過郵局給那位客人寄了回去。這臺收音機的線路圖,他也留了下來,一直存放至今。

黃河牌741型收音機是鄭州無線電廠生產、銷售最多的收音機,也是在省內影響很廣泛的收音機。由於它價格便宜,靈敏度高,選擇性好,外觀好看,很受大眾歡迎。

王懷民上中學的時候,為了學習英語,了解時事政治,母親專門給我買了一部雙塔牌袖珍式半導體七管中波收音機,該型號收音機外觀新穎、性能穩定,是鄭州無線電附屬廠生產的。「這部收音機一直陪伴我度過了快樂的中學時代,它對我的健康成長、認識世界、提高學習成績,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王懷民說,在他收藏的收音機線路圖中,鄭州無線電廠生產的「黃河」牌6J——6型收音機,是當時鄭州生產的檔次最高的收音機,它有中波、短波兩個波段,還加裝有拉杆天線,附帶有耳機和皮套。 在他的藏品中,還有鄭州無線電總廠生產的「黃河」牌741——B型可攜式、中波段、超外差式收音機線路圖,該機帶有提手,出門在外帶上它很方便。

鄭州中原電子科學技術普及站生產的741實驗型、中波段、超外差式收音機線路圖,也在他的收藏之列。

該種機型的收音機套件在鄭州也有一定的影響力,深受無線電愛好者的歡迎。 王懷民收藏的這些鄭州生產的收音機線路圖,從臺式、可攜式再到袖珍型,從電子管、電晶體再到集成電路……見證著昔日鄭州電子工業的輝煌。

如今,雖然鄭州這些無線電廠家早就不存在了,但是留下的這一張張收音機線路圖,就是一段段濃縮的歷史,它承載著我青少年時期許許多多美好的回憶。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邱瑾

相關焦點

  • 電子管收音機 收藏流金歲月
    有藏家喜愛德國根德的5010型收音機和5570全電子管調頻立體聲收音機。「5010」音質優美強勁,產於上世紀50年代,是當時電子管收音機的頂峰產品,產量少,價格昂貴,流行於歐洲的貴族和巨富階層。「5570」是FM立體聲收音機,低音強勁。電子管的數量越多,音質越好,這種觀點也為很多藏家認可。
  • 那年那月系列之老物件·收音機
    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收音機,也是「三轉一響」的四大件之一,誰家能有一臺嶄新的收音機,那是驕傲的「資本」,也是彰顯時代的稀罕物件。在我兒時的記憶裡,收音機就是童年的小喇叭:「答滴答……答滴答……小喇叭開始廣播啦」!
  • 鄭州黃河鯉魚保護區為何名存實亡?
    希望能夠給黃河鯉魚的種群保護帶來一絲幫助。四大名魚之首:鄭州黃河鯉魚鄭州黃河鯉魚,養殖歷史悠久,為黃河河段特產,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美味名揚四海。百度百科中這樣描述:鄭州黃河鯉魚表現為金鱗赤尾,色彩豔麗,外形美觀,肉質細膩,營養豐富,俗稱銅頭鐵尾豆腐腰。
  • 70年代坐飛機有多氣派?茅臺免費,外加贈送中華香菸
    搭乘飛機在當下較為普及,但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有乘坐飛機的機會。當時能夠坐上飛機的人都是一些比較有身份的人物,所以一般人即便有錢也買不到飛機票。七十年代正處於我國民航初創時期,因此總體的規模並不大。
  • 中國收音機60年:從「話匣子」到數字音頻廣播
    從點燃過無數人科學熱情的礦石收音機和電子管收音機到能隨時隨地接收聲音、圖像、文字的移動多媒體廣播和數字音頻廣播,60年的歲月恍如隔世一般。  一臺收音機,一段難忘的記憶。  每臺收音機背後都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每臺收音機上都留下了共和國科技發展的腳印。
  • 永恆的印記丨邙山提灌站 老鄭州的「水上生命線」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小平說起邙山提灌站,可能年輕的朋友並不熟悉,但49年前,它的開建卻是引發鄭州全城總動員的一件大事。它將黃河水引上邙山頭,再沿渠注入鄭州,有效解決了鄭州當時的「水荒」問題,多年來被稱為鄭州的「水上生命線」。
  • 上世紀50年代至今,春運交通工具的變遷
    上世紀50—70年代:短途探親客車為主上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物資稀缺,人口流動小,還沒有現在意義上的春運概念。這一時期的火車以蒸汽機車為主,雖是綠皮車、悶罐車,條件差、速度慢,但對大多數人來說,火車票仍是奢侈品,春節主要以短途探親為主,客運汽車是運輸主力。
  • 「中國膽機之父」57歲創業,用了4年時間,讓貓王收音機銷售破3億
    在父輩那個年代來說,收音機幾乎是一切消息的來源,在收音機中經常聽到振奮人心的各類消息。別說一家人,就是一院子人圍在一架收音機前收聽廣播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 淄博「三轉一響」驚豔「上海灘」 三千展品帶你穿越「火紅年代」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家庭會客室、裁縫店、商店……置身於這樣的場景,讓人有種「時光穿越」之感。   「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和收音機組成的『三轉一響』,曾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家庭最流行的奢侈品,那時候一般家庭有了這『三轉一響』就算是過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體現了當時中國輕工業的發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準。」淄博盛康「三轉一響」博物館館長張維傑現場講解。   一件展品,一個故事,一段生活。
  • 這位老北京動手能力強,因組裝收音機獲獎破格參與人造衛星設計
    如今在他家裡,還保留著自己組裝的一些電器,它們訴說著一段段不一樣的過往。▍1984年榮獲航天部五院的嘉獎因組裝收音機改變命運1958年,還在讀小學五年級的汪紀亮,有一天到景山公園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休息的時候,他看到北京少年宮無線電小組正在招生,他去住在景山附近的姑姑家,借了支筆,畫了一張電子管收音機的電路圖,沒幾天他就接到通知,他被無線電小組錄取了。
  • 黃河的瀕危魚類,除了刀魚、銅魚外,黃河鯉魚也上榜了
    歷史上的黃河,魚類資源非常豐富。但隨著斷流以及人為捕撈等因素,有很多原本生活在黃河裡的魚類已經絕跡或瀕臨滅絕。年代,黃河幹流魚類還有120多種,但是到了本世紀初,已驟減至47種!」1、黃河刀魚:它的學名為「刀蠐」,生活於河海交匯處,產卵時洄遊至黃河。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黃河頻繁斷流,加上人為捕撈的因素,導致黃河刀魚數量銳減。如今狀況雖有所好轉,但由於大肆捕撈,加上受到經濟利益的趨勢,人為炒作等因素,黃河刀魚在未來的生存狀況仍舊堪憂!
  • 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村記工分,你那裡「一個工」值多少錢?
    在那個貧瘠的時代,工分對農民而言就是一切!因為工分可以換來財富和口糧,菜籽油以及燒火煮飯的秸稈。所以那時的人們,每到下半年生產隊評工分時,往往為了一分工的差異而大吵大鬧。比喻用稻蘿挑曬乾的麥子到十裡路外的公社糧管所去交公糧!那可是按照工分的高低來決定擔多擔少的。當時生產隊是這樣規定的,一個整勞動力(十分工)應當擔一百二十斤重的麥子。
  • 還有人聽收音機嗎?中國膽機大神把它做成潮牌,年銷100萬臺
    小時候,長輩們都有聽收音機的習慣,走在上學的路上,每天都能聽到高音喇叭裡電臺播放的新聞和音樂。可能從那時候起,心裡就種下了對於收音機復古懷舊的情懷。後來上大學了,省了好長一段時間的生活費,終於入手了一臺「德生」牌收音機。那種滿足感,就像現在的年輕人擁有第一臺iphone手機一樣吧。
  • 藏品重現灣裡工業:"三泉牌"為南昌產首臺空調(圖)
    羅賢駱清晰地記得,他們為這臺電視機取名為「宇宙」,「那時,全省只有我們一家生產黑白電視機,後來雖然八一無線電廠也開始生產黑白電視機,但無疑我們處於領先地位」。  羅賢駱介紹,那時,上海無線電廠是全國生產黑白電視機的老大,「我們學習了他們的技術,但生產的電視機比他們的更大。」上世紀70年代,國內市場的黑白電視機普遍只有9寸,而第一臺「宇宙」牌電視機達到了12寸。
  • 《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出版
    日前,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編的《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圖譜》出版發行。該書收錄了300餘種鄭州黃河溼地野生植物,基本涵蓋了我國北方常見野外植物種類。
  • 有哪些關於黃河的傳說值得分享?
    文/婷西聊齋關於黃河的傳說有很多,被證實的很少。為數不多的大概就是令人驚奇的,從山西永濟撈出來的唐朝的鐵牛和鐵人了吧。四尊三四十噸重的大鐵牛,是唐朝開元十三年鑄造的,用於穩固蒲津浮橋的。竟然歷經千年不蝕,至今仍惟妙惟肖。著實令人吃驚。
  • 收音機是如何接收廣播的?
    而中國國內的收音機熱潮大約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收音機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們茶餘飯後娛樂和消遣的必需品。02 信號調製和發射▼播音員在電臺播音間裡直接說話,如果這些聲音不經過任何處理,收音機肯定收不到他的聲音。因為這些聲音的「能量」太弱了,需要通過振蕩器轉化為「有能量」的電波,這種電波可以傳播到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