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明:痴迷收藏收錄機的南昌老人

2020-12-06 騰訊網

收錄機以「三轉一響」之名,承載著幾代人對時光、對音樂的記憶。在南昌有一位收藏老物件的發燒友——程正明,他痴迷收錄機收藏長達33年的時間,收藏了近1000件藏品。

八收錄機成為一代人的共同回憶

1975年,收錄機產品在國內剛剛問世,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當時的一大「新生事物」,收錄機開始在各個城市中流行,成群結隊的年輕人踩著滑步、跳霹靂舞的情形,是城市裡一道惹眼的風景。身穿長風衣、喇叭褲,肩上扛一隻雙卡收錄機,就是最流行的裝束,也成了那個時代最深刻的記憶。

東芝磁帶機

當時的收錄機主要分為單卡式磁帶機和雙卡式磁帶機,可以提供給家裡的小孩學習英語,還有就是老年人晨運時播放伴舞歌曲的最佳播放選擇,並帶收音機,可以多階段調波,可以作為平時休閒聽音樂的好選擇。如今,隨著歲月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收錄機已經漸漸被更多的電子數碼產品所替代,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對收錄機的收藏,卻成了一些小眾藏家的心頭好。

程正明與他收藏的收錄機

在江西南昌的程正明老人就收藏著近千件收錄機、收音機、電唱機等老物件,甚至有不少機器還在繼續運行發揮餘熱。程正明年輕時也曾是文藝青年,對錄音機、唱片機情有獨鍾。如今,他愛上了收集收錄機、老磁帶,為的就是珍藏屬於他們這一代人的青春記憶。說起程正明的收藏經歷,要從他兒時在父親的影響下迷上京劇開始。至今,他仍對自己青年時在南昌觀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巡演記憶猶新。「梅蘭芳從汽車裡面進劇場,就是短短幾秒鐘,旁邊全是觀眾,還有站著這麼看,就是為了看他一下,那是沒有買到票的。梅蘭芳演了九場,我沒有九場都看,我只看了兩場,已經很不容易了。那是我第一次聽京劇,從那次之後我就愛上了京劇,同時也愛上了收音機。」從購買第一臺收音機開始,程正明就愛上了收藏收錄機。多年的收藏之路,程正明花費不菲,然而一刻也未曾停下。

舊貨市場「淘」來的收藏寶貝

程正明說,他收藏的絕大多數收錄機現在仍能「發聲」。這些老物件都是程正明多年來費盡心思從各地淘來的。在他心裡,不管這些機器生產於什麼年代、什麼造型、新舊程度如何,每一臺都是他的摯愛。

程正明女兒家中專門擺滿收錄機的房間

在程正明女兒的家中,有專門的一間房間,擺滿了各式收錄機。「上海美多牌電子管收音機我很喜歡,有一排燈,晚上很漂亮,古色古香的。」這臺六十年代左右的收錄機是程正明2010年收的。無論從功能還是價位來說,在當時都稱得上「高端產品」。為此,他買回了很多磁帶,除了京劇磁帶,還有很多港澳歌手的磁帶,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年輕人的最愛。

「很多東西都早已停產沒有了,甚至當年生產的廠家和牌子都沒了,在我看來,它們已不再是一件實用物件,而變成了一段歷史一種文化,我只想把這段歷史文化保存下來。」程正明收藏的物品都是從舊貨市場及朋友家中淘回來的。

為了收藏,他經常奔走於舊貨市場。「南昌的舊貨市場只有周末開,我幾乎每周六早上8點左右都會來這裡看看,遇到喜歡的買回去。」程正明說有時也會去「外地淘寶」,曾經為了「淘寶」在上海呆了兩個月。逛舊貨市場時,程正明經常遇到志同道合的「藏友」,他和這樣藏友有著聊不完的話題,可以從收藏到生活聊的不亦樂乎。

在程正明的藏品中,紅燈牌電子管收音機一直是他收藏的重中之重。「紅燈牌電子管收音機711,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爆款」,它的山寨機型可以排成一面牆。」程正明介紹道,這臺紅燈牌711型六燈兩波段電子管收音機,以音色豐富、質量可靠、外形美觀,風靡市場。統計數據顯示,自1972-1980年,紅燈711系列共生產了186萬臺,創同期一種型號收音機產量最高記錄。

程正明收藏的磁帶

改革開放後,進口商品逐漸進入大陸市場,日本的索尼、東芝、夏普等品牌收錄機在當時需要花上整年的工資。程正明的藏品中,還有一臺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夏普單卡收錄機,這臺可以收音、可以錄音的收錄機,是當時追求時尚青年的最愛。在它們走紅的歲月,並不是誰家都會擁有的,因為它沒有電視機直觀,而且價格不菲,還要不斷地買磁帶,所以它們不屬於普通老百姓的鐘愛,一般來說,青年男女結婚時,或許有收錄機作為陪嫁物。

留聲機、舊唱片、老式手錶裡珍藏的舊時光

除了收藏收錄機,程正明也收藏留聲機和舊唱片。當唱針划過唱片,充滿磁性的聲音從留聲機裡發了出來,感覺回到了上世紀初葉。這種聲音與今天數位化的聲音相比,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韻味,這臺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的上海美懸牌留聲機也陪伴了程正明很多歲月。

程正明收藏的老式手錶

作為一名不折不扣的收藏愛好者,程正明還收藏著許許多多的老式手錶。這些手錶有機械錶也有電子表,是他們那個時代中國男人追求時尚的見證。程正明手中是九十年代的MIDO手錶,這塊機械錶品相完好,金屬錶帶也無殘缺。

程老各式各樣的收藏,堪稱「老時光博物館」,對此,他表示:「出於自己的愛好,我把流逝的時光放進藏品裡,不論何時,只要看到它們,就好像能真實地觸摸到那些封塵的歲月。收藏這些老物件就是一種種回憶,把他們保存下來,也是為了讓自己在未來,能夠『聽見』老時光」。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本期:編輯:羅黎 監製:王延風

相關焦點

  • 南昌八旬「老頑童」33年收藏千件「古董」
    目前,老人收藏的物件主要有收錄機、留聲機、手錶等1000多件。收錄機,這個聽起來快滅絕的詞彙,承載著幾代人對時光、對音樂的記憶。其實,它並未消失,只是被少數人細心珍藏。在南昌,就有一位發燒友,痴迷收藏長達33年的時間,以收錄機為主,收藏了各種各樣近1000件物品,年代跨度足有40多年。 圖/文 中國江西網 記者鄧丹「1950年,那年我剛好十歲。
  • 石家莊小夥痴迷隕石收藏 最大藏品重25斤
    在石家莊有一位24歲的小夥兒,痴迷於隕石收藏,幾年時間他就收集了50多塊隕石。  【解說】這位痴迷於隕石收藏的小夥兒名叫王子堯,是石家莊經濟學院大四的一名學生。在王子堯家的客廳,他向記者展示了他心愛的藏品。這些隕石塊頭有大有小,有的大如拳頭,有的小如米粒,有的外表光滑,有的坑窪不平。其中最大的一大型隕石重達25斤。
  • 寧願損失7000元 南昌一老人也不去日本遊
    本報南昌訊記者劉定樂報導:釣魚島事件引發了我省日本遊退團潮,一位南昌老人寧願損失7000元,也堅持退團。同時,這一事件也波及江西「中秋+國慶」長假日本遊市場,隨著市民退團潮的來到,旅行社紛紛取消國慶日本遊攬客計劃。  「『中秋+國慶』長假期間,我們的原來跟航空公司預訂的40個日本遊機位,已經全部退掉了。現在已經不收客了。」
  • 雙星老人鞋被指忽悠南昌老年人 鞋類普遍有六超等功能
    晨報記者 鄒錦興 圖  近段時間,一款雙星名人六超老人鞋在全國各地瘋狂宣傳,稱全國零售價498元一雙的老人鞋,只要148元一雙就可購買。近日,這款老人鞋登陸南昌宣傳,引起不少市民關注。老人周先生反映稱,雙星名人老人鞋存在多處忽悠老人的地方,其宣傳內容明顯是以一個虛高的價格與折扣價進行價格差對比,忽悠老人前往購買。
  • 老人去世以後,如何處理老人的遺像?懸掛起來,還是收藏起來?
    老人去世以後,如何處理老人的遺像?懸掛起來,還是收藏起來?文/農夫也瘋狂這裡要說明一下,老人的遺像和老人平時所照的相片是有所區別的,其特指的是老人去世了之後,為了緬懷老人而專門衝洗出來的照片。在過去普遍都是以黑白色為主,當老人去世了以後會擺放在靈堂中。當喪事辦完之後,老人的遺照應該如何處理呢?是懸掛起來,還是收藏起來?
  • 老人咋如此痴迷治病真有奇效? 第B12版:民生 20130306期 濟南時報
    當前位置:首頁 >> 民生 2013.03.06 星期三 老人咋如此痴迷治病真有奇效? 記者現場體驗發現講課人說法露出不少破綻   興百世電位治療儀緣何讓老人如此痴迷?是否治病真有奇效?記者決定親自體驗一把。
  • 張海旺:痴迷收藏矽化木樹化玉50餘載
    有人收藏郵票,有人收藏古玩,也有人收藏奇石……七旬老人張海旺年輕時喜歡上了矽化木和樹化玉收藏,半個世紀的時間從未停歇,攬得美石千餘方,並出版了專著《絢麗多彩樹化玉鑑賞》。讓我們走近收藏家張海旺,聽聽他與矽化木和樹化玉的故事。
  • 果斷收藏!南昌地鐵3號線,真的太好玩了!
    這個月 南昌地鐵3號線正式進入 為期20天的「跑圖」階段, 按照列車運行圖計劃組織行車, 為開通試運營做好衝刺準備。
  • 74歲老人拿放大鏡修電視 眼鏡度數已1800度(圖)
    追趕雷鋒的老人   22年前,他的近視眼鏡1600度  現在,他的眼鏡度數已經1800度  1989年,他退休時戴著一副1600度的近視眼鏡,參加組建了市精神文明服務總隊家電維修隊,拿著放大鏡下工廠
  • 這位博物學家,痴迷於收集各種各樣的頭髮
    《頭髮標本:彼得·A·布朗的奇特收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收藏是件古怪的事情。他從不同的人——一個胎兒、一個100歲的老人、西維吉尼亞州精神病院的病人、名人、連體雙胞胎、一具埋葬了32年的屍體和一個被定罪的殺人犯(當然,在他被絞死之前和之後)身上,都得到了頭髮樣本。布朗甚至留了幾縷喬治華盛頓的頭髮,這是拜已故總統的理髮師兒子所賜。
  • 王者榮耀高校聯賽江西南昌大學站:樂隊熱舞齊助陣
    2017年12月10日,王者高校聯賽來到了江西南昌大學的音樂禮堂。高校學子在這裡齊聚一堂,儘管室外寒風呼嘯,禮堂內一片沸騰,十分熱鬧。南昌大學的玩家們在這裡盡享線下狂歡的樂趣。
  • 展覽丨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在南昌盛大開幕
    由江西南昌中華文化促進會、江西省漢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大道行思——姚永紅山水畫展於7月20日上午在南昌市西湖區朝陽新城萬豪城3號樓30層開幕。這次展出姚永紅山水精品40餘幅。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國家一級編劇、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諮詢委員王喬林;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佛教協會會長、佑民寺主持純一;江西省原軍區副政委、周日揚將軍;江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徐良平;南昌市原人大副主任、著名書法家孔炯;江西原長運董事長、江西南昌文促會副主席胡同福;江西中科新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西南昌文促會副主席王雲敏;江西南昌中華文化促進會執行主席李錦如
  • 智慧大數據繪就平安南昌全景圖
    近年來,我市全面推進平安南昌「大數據」建設,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安上「智慧大腦」,打造出全國首個基於大數據框架的視頻雲平臺,推出全國首個5G+VR智能移動指揮車,搭建了170餘個警情分析應用模型,通過智能交通平臺使南昌成為全國首個取消限行的城市,全市566個小區安上「智慧大腦」……通過人工智慧、5G+VR、智慧視覺,南昌在市域社會治理、平安建設方面實現「一圖知南昌、一網管全城」,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 南昌新增揚州—南昌—芒市航線
    大江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吳晟、記者孫以聰報導:日前,記者從江西機場集團獲悉,時隔6年,瑞麗航空將重返南昌航空市場。10月25日起瑞麗航空將開通揚州—南昌—芒市直飛往返航線,填補揚州、芒市兩個空白航點。具體航班信息如下:航班號DR6525/6,執飛機型B738,每日一班。
  • 南昌華南城發展轉型之路——亮點業態籤約入駐釋放高鐵商務中心城...
    南昌華南城發展轉型之路 ——亮點業態籤約入駐釋放高鐵商務中心城新活力 今年,南昌華南城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全力轉型升級,追加100億元投資金額,打造「高鐵商務中心城」項目,將剩餘未開發地塊全面啟動,掀起南昌華南城二次開發的大熱潮
  • 七旬老人痴迷發明 願無償捐獻五項專利
    家住大渡口的老人廖洪模是重鋼的一名退休工人。在生活中,他是一位善於觀察,處處留意的有心人,他的晚年生活特別有趣,已經獲得了五項發明專利。  氣吸式多功能組合拖把,是老人第一個申請專利成功的發明。這種拖把適合在醫院、企業等,有大面積打掃需要的地方用。
  • 老人深夜落水 釣魚市民急中生智用漁網「撈人」
    18號晚上10點左右,在南昌青雲譜區建設西路與撫河南路的交匯處,一名老人不慎落水。所幸被多名在河邊釣魚和散步的市民發現,立即用漁網兜住,隨後向消防部門求助。  在事發現場記者看到,老人落水後,被熱心市民用漁網兜住,防止她被河水衝走。消防員趕到現場後,迅速利用安全繩以及救生圈組織施救。
  • 83歲老人用900根竹條做動態兵馬俑戰車,佩劍和弓弩均可取下,網友...
    據悉,老人親手製作蝸輪蝸杆,利用機械原理,讓戰車可以活動,牽馬的士兵頭可左右擺動。網友評論延伸閱讀陝西一八旬老人手工製作微型農具 用技藝留住「農耕文化」在陝西鹹陽兩寺渡東村有一位82歲的老人馮強仁,他用製作「微型農具」的特殊方式記錄下了農耕文化。
  • 2020南昌飛行大會飛機/企業靜態展——一場「零距離」的航空盛
    江西南昌瑤湖機場,2020南昌飛行大會上,靜態展示區裡品類全、規格高的飛行器讓參觀者目不暇接。在展示區,觀眾拿出手機與各種機型合影。「年齡」最大的DC-3運輸機讓觀眾驚嘆不已。正在DC-3運輸機前拍照的陳大爺激動地說,他的年齡和這架飛機差不多,當了解到「兩航起義」「飛躍駝峰航線」等重要歷史事件中都有這種機型時,老人豎起了大拇指。「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平時看不到的飛機。小兒子對飛機很感興趣,這個周末帶他來飛行大會,主要是讓他看看我們國家自己造的飛機有哪些。」
  • 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
    原標題:八旬翁8年鑽研"數獨"痴迷九宮格 自費出書(圖) >   俞傳賢老人在研究「數獨」。   偶遇數獨,從此痴迷九宮格   說到第一次接觸數獨,俞傳賢坦言純屬偶然。1994年,他退休後,兒子和女兒都不在身邊,他就想與家人一起在蘇州市裡定居團聚,2006年開始,俞傳賢開始在古城中心地帶尋找合適的房子。「當時,我就天天買報紙看房源信息,偶然看到報紙上固定會刊登數獨題目,我發現自己能做做,就這樣有了興趣,一直鑽研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