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機以「三轉一響」之名,承載著幾代人對時光、對音樂的記憶。在南昌有一位收藏老物件的發燒友——程正明,他痴迷收錄機收藏長達33年的時間,收藏了近1000件藏品。
八收錄機成為一代人的共同回憶
1975年,收錄機產品在國內剛剛問世,上世紀八十年代,作為當時的一大「新生事物」,收錄機開始在各個城市中流行,成群結隊的年輕人踩著滑步、跳霹靂舞的情形,是城市裡一道惹眼的風景。身穿長風衣、喇叭褲,肩上扛一隻雙卡收錄機,就是最流行的裝束,也成了那個時代最深刻的記憶。
東芝磁帶機
當時的收錄機主要分為單卡式磁帶機和雙卡式磁帶機,可以提供給家裡的小孩學習英語,還有就是老年人晨運時播放伴舞歌曲的最佳播放選擇,並帶收音機,可以多階段調波,可以作為平時休閒聽音樂的好選擇。如今,隨著歲月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收錄機已經漸漸被更多的電子數碼產品所替代,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對收錄機的收藏,卻成了一些小眾藏家的心頭好。
程正明與他收藏的收錄機
在江西南昌的程正明老人就收藏著近千件收錄機、收音機、電唱機等老物件,甚至有不少機器還在繼續運行發揮餘熱。程正明年輕時也曾是文藝青年,對錄音機、唱片機情有獨鍾。如今,他愛上了收集收錄機、老磁帶,為的就是珍藏屬於他們這一代人的青春記憶。說起程正明的收藏經歷,要從他兒時在父親的影響下迷上京劇開始。至今,他仍對自己青年時在南昌觀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巡演記憶猶新。「梅蘭芳從汽車裡面進劇場,就是短短幾秒鐘,旁邊全是觀眾,還有站著這麼看,就是為了看他一下,那是沒有買到票的。梅蘭芳演了九場,我沒有九場都看,我只看了兩場,已經很不容易了。那是我第一次聽京劇,從那次之後我就愛上了京劇,同時也愛上了收音機。」從購買第一臺收音機開始,程正明就愛上了收藏收錄機。多年的收藏之路,程正明花費不菲,然而一刻也未曾停下。
舊貨市場「淘」來的收藏寶貝
程正明說,他收藏的絕大多數收錄機現在仍能「發聲」。這些老物件都是程正明多年來費盡心思從各地淘來的。在他心裡,不管這些機器生產於什麼年代、什麼造型、新舊程度如何,每一臺都是他的摯愛。
程正明女兒家中專門擺滿收錄機的房間
在程正明女兒的家中,有專門的一間房間,擺滿了各式收錄機。「上海美多牌電子管收音機我很喜歡,有一排燈,晚上很漂亮,古色古香的。」這臺六十年代左右的收錄機是程正明2010年收的。無論從功能還是價位來說,在當時都稱得上「高端產品」。為此,他買回了很多磁帶,除了京劇磁帶,還有很多港澳歌手的磁帶,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年輕人的最愛。
「很多東西都早已停產沒有了,甚至當年生產的廠家和牌子都沒了,在我看來,它們已不再是一件實用物件,而變成了一段歷史一種文化,我只想把這段歷史文化保存下來。」程正明收藏的物品都是從舊貨市場及朋友家中淘回來的。
為了收藏,他經常奔走於舊貨市場。「南昌的舊貨市場只有周末開,我幾乎每周六早上8點左右都會來這裡看看,遇到喜歡的買回去。」程正明說有時也會去「外地淘寶」,曾經為了「淘寶」在上海呆了兩個月。逛舊貨市場時,程正明經常遇到志同道合的「藏友」,他和這樣藏友有著聊不完的話題,可以從收藏到生活聊的不亦樂乎。
在程正明的藏品中,紅燈牌電子管收音機一直是他收藏的重中之重。「紅燈牌電子管收音機711,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爆款」,它的山寨機型可以排成一面牆。」程正明介紹道,這臺紅燈牌711型六燈兩波段電子管收音機,以音色豐富、質量可靠、外形美觀,風靡市場。統計數據顯示,自1972-1980年,紅燈711系列共生產了186萬臺,創同期一種型號收音機產量最高記錄。
程正明收藏的磁帶
改革開放後,進口商品逐漸進入大陸市場,日本的索尼、東芝、夏普等品牌收錄機在當時需要花上整年的工資。程正明的藏品中,還有一臺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夏普單卡收錄機,這臺可以收音、可以錄音的收錄機,是當時追求時尚青年的最愛。在它們走紅的歲月,並不是誰家都會擁有的,因為它沒有電視機直觀,而且價格不菲,還要不斷地買磁帶,所以它們不屬於普通老百姓的鐘愛,一般來說,青年男女結婚時,或許有收錄機作為陪嫁物。
留聲機、舊唱片、老式手錶裡珍藏的舊時光
除了收藏收錄機,程正明也收藏留聲機和舊唱片。當唱針划過唱片,充滿磁性的聲音從留聲機裡發了出來,感覺回到了上世紀初葉。這種聲音與今天數位化的聲音相比,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韻味,這臺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的上海美懸牌留聲機也陪伴了程正明很多歲月。
程正明收藏的老式手錶
作為一名不折不扣的收藏愛好者,程正明還收藏著許許多多的老式手錶。這些手錶有機械錶也有電子表,是他們那個時代中國男人追求時尚的見證。程正明手中是九十年代的MIDO手錶,這塊機械錶品相完好,金屬錶帶也無殘缺。
程老各式各樣的收藏,堪稱「老時光博物館」,對此,他表示:「出於自己的愛好,我把流逝的時光放進藏品裡,不論何時,只要看到它們,就好像能真實地觸摸到那些封塵的歲月。收藏這些老物件就是一種種回憶,把他們保存下來,也是為了讓自己在未來,能夠『聽見』老時光」。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本期:編輯:羅黎 監製:王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