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學研究的「金礦」!這位博物學家,痴迷於收集各種各樣的頭髮

2020-10-20 世說金語SAYTHEWORLD

《頭髮標本:彼得·A·布朗的奇特收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收藏是件古怪的事情。

收藏家們會花幾天、幾周、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收集他們永遠不會郵寄的郵票,他們永遠不會花的硬幣,以及永遠不知道有什麼用處的頭髮——等等,什麼?是的,你沒看錯:頭髮。

十九世紀的律師和博物學家彼得·布朗,擁有世界上最偉大的頭髮收藏——這讓你費心珍藏的唱片,看起來弱爆了,不是嗎?

在19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布朗決定通過獲取儘可能多的頭髮標本,來嘗試科學地描繪人類。

他想要名人、普通人、活人、死人的頭髮——基本上,如果一個人有頭髮,布朗就想要。他從不同的人——一個胎兒、一個100歲的老人、西維吉尼亞州精神病院的病人、名人、連體雙胞胎、一具埋葬了32年的屍體和一個被定罪的殺人犯(當然,在他被絞死之前和之後)身上,都得到了頭髮樣本。

布朗甚至留了幾縷喬治華盛頓的頭髮,這是拜已故總統的理髮師兒子所賜。他實際上有14位美國總統中,13位的樣本。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相當徹底的恐怖收集。

你可能會問,收藏這些頭髮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根據羅伯特·麥克拉肯·派克的書《頭髮標本:彼得·布朗的奇特收藏》中揭示的原因,布朗打算通過收藏頭髮,解釋人類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

查爾斯·達爾文用他的進化論,震撼了全世界集體思想之前的幾年,布朗一直在痴迷地試圖了解——人類如何以及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差異。而他在自然科學院的同事們也在對鳥類、昆蟲和魚類做同樣的研究,試圖找出區別和融合不同種群的獨特特徵是什麼。

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成了一個更加令人擔憂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因為他試圖把人類分為不同的物種。這樣的研究註定會失敗——因為我們早已認識到,所有人類都來自同一個起源。

但布朗並不理解,所以,他收集了。

也許他那怪異的藏品最奇怪的地方是,在那個時代,它根本就不被認為是怪異的。相關研究人員表示,以今天的標準來看,這批藏品可能看起來很「怪異」;但在當時,全世界的科學家都認為它非常重要。布朗甚至把它稱為「國家收藏」。它不僅含有人類的毛髮,還有綿羊的毛和許多其他哺乳動物的皮毛——這是一個為科學目的和愛國而作的收藏。

泰國裔美國人連體雙胞胎兄弟的頭髮(1811-1874),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出生地成為「暹羅雙胞胎」一詞的基礎

如果你不覺得布朗的頭髮收藏在當時不奇怪的話,看看英國這個故事。

一位來自威爾斯埃爾迪格的身份不明的婦女,在穿過她已故公公的閣樓時,打開了一個奇怪的金屬盒子,發現裡面有一枚刻有「夏洛特·勃朗特」名字和死亡日期的戒指。

於是,這位女士做了所有突然意外擁有一件舊飾品的人可能會做的事情:她去參加了「古董鑑定」節目。在節目中,她告訴珠寶專家傑弗裡·蒙恩,她懷疑自己可能意外地得到了勃朗特的一些髮絲。

顯然,在自拍和快照普及之前,人們通常會把頭髮編成各種東西,從戒指、手鐲到袖扣等等。在整個19世紀,家人和朋友的頭髮通常是相互交換和保留的。它會被裱起來,放在相冊裡;或是作為特色珠寶收藏。如今,許多父母仍然保留著孩子第一次理髮時留下的頭髮,但已經很少像維多利亞時代那樣公開展出。

蒙恩告訴戴著戒指的女士,雖然她新發現的珠寶大概只值32美元,但這位著名作家的髮辮,卻把它的價值推高了約26000美元。

「費城動物園」展出的一頭獅子阿賈克斯的鬃毛

回到布朗的話題。

雖然他從未實現過他(有缺陷和問題的)將人類分為『物種』的夢想,但他確實為現代科學做出了持久的貢獻。現在,這批收藏品的有用之處在於,所有的DNA都被保存了下來——雖然,當他向人們發出徵集頭髮的請求時,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實際上,他卻讓人們把頭髮的根部、毛囊全部保留——從科學角度來講,那就是一座金礦。

派克不僅僅是使布朗的遺產永垂不朽的專家,也是把布朗的藏品從徹底毀滅中拯救出來的人。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人們還沒認識到布朗收藏的DNA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的價值之前,一位有能力決定其命運的工作人員認定,其中所含的羊毛、毛皮和人類毛髮,(目前)沒有科學意義,佔用了太多空間,決定將其丟棄。

派克表示:「我很幸運,在正確的時間,在正確的地點發現了它,並將它從遺忘中拯救出來。誰能料到有一天,它會成為如此有趣的話題,成為一本書的主題?」

相關焦點

  • 西方的藝術人類學研究
    在西方學界,直至20世紀八九十年代,「藝術人類學」這一術語方才盛行起來。不過,在此之前,已出現了許多相關研究,如今的大多數學者會將其歸為「藝術人類學」,稱之為「原始藝術研究」或者「部落藝術」、「民族藝術」的研究。
  • 昆蟲和刺蝟、文學與博物學的相遇:作家陳思呈家的「微觀大自然」
    、人類學。比如說這個房間是我和我兒子的興趣交集,主要放社科類的,歷史、地理、生物學、植物學、博物學、人類學、社會學。另一個房間放文學類的,散文、詩歌、小說,是我平時用得最多的,客廳放小寶(兒子)和他爸爸的書。
  • 種花種草愛吃楊桃 魯迅先生也是「博物學家」
    種花種草愛吃楊桃 魯迅先生也是「博物學家」 原標題: 近日,上海文藝出版社推出的新書《魯迅與博物學》,就從博物學的角度帶領讀者走近魯迅先生的另一面。  從小愛種花,且多有研究  在《魯迅與博物學》中,作者塗昕通過爬梳資料發現,魯迅從小就有種植花草的習慣,並持續一生。
  • 劉華傑:「無用」的博物學,如何破解現代性的悖論?
    梭羅是《瓦爾登湖》的作者,利奧波德寫過《沙鄉年鑑》,卡森寫過《寂靜的春天》,但除了作家的身份,他們還是什麼家?有什麼背景?歸哪個專業?剛剛出版了《西方博物學文化》的劉華傑表示,事實上,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博物學家。劉華傑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近年來致力於復興博物學文化,他認為,人這個物種本來來自大自然,但現在卻變得越來越不自然。
  • 我國文學人類學與分子人類學合作研究或確認「三皇五帝」實證
    新華社上海4月18日電(汪永基)主題為「重述中國:文學人類學的新話語」的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落幕。包括中國社科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的四十多家學術單位百餘位學者在多學科研究前沿探討中,公示了文學人類學研究領域中新的材料、新的思考、新的角度和新的方法,同時論證了我國史前神話中的「三皇五帝」傳說通過與分子人類學等多元合作研究或可找到實證。  據介紹,文學人類學研究在我國已有三十餘年的發展,其對人文學科研究範式和觀念的革新促進作用日漸凸顯。
  • 處於風暴中的學者們:論歐洲社會人類學學者和美國文化人類學學者
    馬克· 布洛赫也同樣如此,在 《奇怪的戰敗》一書中,這位歷史學家將歷史批評的工具運用到了他自己的見證之中。納粹的意識形態首先全力衝擊了體質人類學,一些體質人類學的代表學者參與到第三帝國追求的種族滅絕的實踐中。雅利安種族至高無上的意識形態在1933年之前的學術界還不值一提。
  • 認知人類學視域下的文化研究
    認知人類學文化研究的重要成就認知人類學的興起得益於認知革命的興盛。當許多人類學者和精神分析學家熱衷於探討文化與人格問題時,有些認知心理學者批評這種研究,「以脫離情境來處理動機和氣質,缺乏對場景和環境的理解」。過於關注人格、個性與文化的關係的研究,實際上難以進行觀察學習和實踐模仿。文化並不是固定不變或靜止的,而是不斷隨著個體人格對其解釋而改變。
  • 「另類醫生」痴迷解剖 30年收集過百顱骨
    >葉曉明在演示鼓膜修復手術  ■核心提示  30年來,他痴迷於顱骨解剖昨日,記者走進了葉曉明的住處,為您展示這位「另類醫生」和他的「顱骨標本博物館」的神秘之處。  女兒房內也擺滿標本  葉曉明,山東泰安人,泉州市第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在葉曉明的住處記者發現,自己仿佛走入了一座非同尋常的私人藏館。三室一廳的套房裡有一間書房,裡面一個3層的大書櫃密集地擺放著大大小小的顱骨標本。
  • 「冷戰人類學」始末:記大衛·普萊斯的一場在線講學
    接著,他向中國聽眾系統地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圍繞檔案田野,他在過去二十年間先後完成了「冷戰人類學」諸多著作:《人類學的情報工作:人類學知識在二戰期間的部署與忽視》、《威脅人類學:麥卡錫主義和FBI對人類學積極分子的監視》、《冷戰人類學:CIA、五角大樓和人類學雙重用途的滋長》、《武裝人類學》等。
  • 清華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成立
    清華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成立        清華新聞網11月15日電 11月9日,清華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生態學術研討會在熊知行樓舉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史志欽與中心發起人之一、中國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景軍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清華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中心現掛靠於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旨在成為一個集學術研究與教學為一體的大學基礎單元。該研究中心將致力於醫學人類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歷史人類學、經濟人類學、認知人類學、海外人類學和跨文化研究七個領域優先發展。
  • 整體規劃藝術人類學研究思路
    整體規劃藝術人類學研究思路 2015年11月25日 08:3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杰 字號 內容摘要:近年來,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藝術人類學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而構建本土化的藝術人類學研究理論話語體系成為藝術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方向
  • 攝影—人類學研究:歷史敘事與未來想像
    據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系教授克裡斯多夫·皮尼(Christopher Pinney)考證,人類學和攝影作為現代性的產物,共享著呈雙螺旋結構的「平行歷史」,曾有許多巧合的、相互呼應的時刻。人類學家也從未停止過與攝影的「野性」或「瘋狂」的對峙和對其的「馴化」。在早期的人類學家看來,攝影對以田野調查為研究手段的人類學來說是一種可替代紙筆的、更快捷的新型記錄工具。
  • 《納博科夫的蝴蝶》:一本難以定義的博物學著作
    8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辦了一場關於博物學新書《納博科夫的蝴蝶》的研討會。這部人物傳記講述納博科夫對眼灰蝶的探索,被歸入「博物學文化叢書」也昭示了它在科學方面的嚴謹。換言之,這本傳記的主人公是博物學家納博科夫,而非寫出《洛麗塔》的文學家納博科夫。
  • 世界歷史:「人類學」在法國分裂狀態下的發展歷程
    引言在法國,「人類學」這一術語完全被第一種流派佔據,以至於今天,那些屬於第二種流派的成員們更偏向於使用「社會學」這一術語,即便他們從事的研究處於大都市之外, 尤其是在非洲進行研究。相反,在大約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之間的美國,由塔爾科特· 帕森斯主導的對不同學科的分割,促使「人類學」這一術語專指針對非西方社會的研究,而西方社會則由經濟學和社會學來研究。因此這就是從那時起的社會 科學內部的學科界限,而這些界限也成了鬥爭的對象。 克洛德· 列維史特勞斯於1947年返回法國,這對歐洲人類學產生了長遠的意義。
  • 石家莊小夥痴迷隕石收藏 最大藏品重25斤
    在石家莊有一位24歲的小夥兒,痴迷於隕石收藏,幾年時間他就收集了50多塊隕石。  【解說】這位痴迷於隕石收藏的小夥兒名叫王子堯,是石家莊經濟學院大四的一名學生。在王子堯家的客廳,他向記者展示了他心愛的藏品。這些隕石塊頭有大有小,有的大如拳頭,有的小如米粒,有的外表光滑,有的坑窪不平。其中最大的一大型隕石重達25斤。
  • 人類學的歷史有點兒黑
    他驕傲地跟來訪者說道:「在他們的語言中,棕櫚樹和巖石是同一個詞。」「太驚人了!」來來訪者驚訝地接道,「在我工作的島嶼上,這個詞意思是食指。」看懂這個笑話沒?過幾天當地人再帶親戚朋友來看他,問他你真相信我上次跟你說的話,普裡查德很真誠地說是啊,怎麼了呢,他們就哈哈大笑告訴他真是一個傻孩子,上次說的都是騙你的。), 他終於弄懂了為什麼這幫哥們要打架,因為他們有世仇制度和丁卡部落對立。而且,戰爭就是他們的世界觀啊。
  • 下溪洲的孩子們:兒童人類學的歷史足跡
    在對被塵封的田野材料的分析中,漢學人類學與童年人類學再次相遇,而武雅士的遺志也將以另一種形式與世人重逢。許晶基於武雅士、蘆蕙馨初訪臺灣時留下的珍貴材料,申請到了研究基金,通過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方式,開展名為「一個臺灣村莊的道德發展」(Moral Development in a Taiwan Village)的研究項目。
  • 歐洲特性理論史:淺析歐洲人類學與顱骨文化
    第三次絕境何時到來還不得而知,至少自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科重新將歐洲人類學定義為一種「對西方社會」的人類學,也就是說,是對歐洲優越性幻象的批判性研究。整體史、「底邊」研究和「西方的」人類學在21世紀匯聚在一起,從而在終極階段之前去分析西方社會與「世界上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
  • 新疆首次大規模進行古人骨的體質人類學研究
    3月30日,吐魯番學研究院與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開展科研合作項目,該合作項目是新疆首次大規模進行古人骨的體質人類學研究。
  • 【人類學】龍曄生,李陶紅:《第二種人類學史——以徐傑舜教授「中國人類學者訪談錄」為研究對象》
    李陶紅,雲南大姚人,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族群與區域文化。【摘要】徐傑舜教授人類學學者的口述史研究自1999年延續至今,已有豐碩成果。他的人類學學者的口述史研究,將人類學的口述史從對「他者」的研究拉回到對「自我」的研究,在對人類學學者自我的口述史呈現中,實現自省與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