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究竟多少?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光速的?

2020-12-04 川北在線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光速究竟多少?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光速的? 光速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最基本常數,也是物體運動的速度上限,那麼科學家是如何來測量光速的呢? 實際上,科學家不測量光速(這裡總是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而是科學家知道光的速度是多少。光速c = 299,792,458米每秒

  原標題:光速究竟多少?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光速的? 

 

  光速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最基本常數,也是物體運動的速度上限,那麼科學家是如何來測量光速的呢?
 

 

  實際上,科學家不測量光速(這裡總是指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而是科學家知道光的速度是多少。光速c = 299,792,458米每秒。這個數值 是 ,沒有任何測量誤差。之所以科學家知道這個數值就是光的速度,其原因就是科學家把光速定義成了這個數值。

 

  然後科學家定義了一秒的長度,即在銫-133的超精躍遷中輻射一定數量周期的持續時間。從中,科學家定義了一米的長度。所以,科學家真正要測量的一米有多少。
 

  慣性系中的光速恆定是科學觀測出的事實,物理學家使用光速作為一個恆定速度,從中所有觀察者可以定義自己的長度標尺。

 

  要測量光的速度將需要有一個對於一米是多少的外部定義,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全部取消了。

 

  而如果真想使用這個外部距離參照來測量光速,那很容易測試:只要在t = 0時刻向一面鏡子發射一個光脈衝,然後測量返回到起點的時間,就能算出光速。

 

  以下是一些背景:

 

  米最初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定義的,大約在1799年。它被定義為赤道和極點之間距離的1/10,000,000。

 

  然後在1889年,根據天文學家製作的鉑質米原器對米進行了正式定義,該米原器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的地下室中。
 

  米原器

 

  從米的這個定義出發,科學家利用鏡像定時方法或基於天文觀測的方法測得光速約為299,792,458米每秒(後面還有小數位),與定義值已非常接近。

 

  最終,科學家意識到,利用某事物來對米進行定義會帶來諸多問題,比如定義米的事物自身並不穩定,會對標準米的測量造成誤差。因此,科學家嘗試以任何人都可以複製的方式來定義光速,而不必引用「標準物體」。

 

  因此,米利用光速被重新定義。

 

  今天對米的正式定義是:光在真空中行進1/299,792,458秒的距離。因此,這完全等效於光速的定義。
 

  科學家之所以選擇了299,792,458這個數字(而不是一個更方便的數字300,000,000),是因為這個數字只改變了一標準米的小數點之後的精度,與最初的定義相差非常小,不然的話很多數據就都要更改了。

 

  使用這個定義的結果是任何測量光速的嘗試都是循環性的,在某種程度上必須要使用「米」來測量它,而這又取決於光速。

 

  因此,當「測量」光速(在真空中)時,實際上就是在測量所使用的測量儀器有多 。

   投稿合作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我們究竟該如何測量光速?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提問:科學家們是如何測量光速的?回答:那麼,科學家究竟是如何測量光速的呢?科學家們並沒有。嚴格意義上來說,並沒有真正去測量光速,(通常指真空中光的速度)我們卻準確地知道光速是多少。其速度為:c=299792458ms1。這個數據百分百準確,並且沒有任何測量錯誤。但是,Jack說的到底是怎樣得出的一個數據?
  • 光速究竟多少?原來科學家根本沒測量過
    據國外媒體報導 科學家如何測量光的速度?日前牛津大學物理系學生傑克·弗雷澤(Jack Fraser)在在線問答網站Quora上作出回答:科學家們壓根就沒測量過光的速度,但他們非常清楚光速是多少:不多不少正好是299792458米/秒。為什麼科學家們沒有測量過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光的速度呢?
  • 光速如此之快是如何測量的?追溯幾百年來科學家測量光速的艱辛歷程!
    但網絡有的人就不像這位爸爸這麼謙虛了,少了一些科學素養,我的貼子中一提到光速,他們就質問:光速每秒多少多少米是怎麼來的?你到量過?還弄那麼多的數字,故弄玄虛。還說世界最快的是眼光,一下子就看到了億萬光年。對諸如此類質問除了噴飯還會有幾許悲哀,正是這種人多了一些,社會進步才更加艱難。如果社會多有一些像這一對父女的精神,就會更加清明。
  • 光速是如何測量的——科學家的奇思妙想讓人驚嘆!
    光速是如何測量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愛因斯坦認為,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能達到或超過光速。那麼光速是如何測量的呢?不同時期的科學家們都對光速的測量充滿了好奇,它們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一步步的把光速測量的越來越精確。讓我們按時間順序,逐一介紹不同時期的科學家是怎麼測量光速的吧。伽利略第一個想要測量光速的人是大神伽利略,可惜因為受到當時技術的限制,他沒有成功。
  • 光速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還記得自己曾經在中學課本上看到一個關於伽利略測量光速的故事。他的方法是讓兩個人分別站在相距一英裡的兩座山上,每個人拿一個燈,第一個人先舉起燈,當第二個人看到第一個人的燈時立即舉起自己的燈,從第一個人舉起燈到他看到第二個人的燈的時間間隔就是光傳播兩英裡的時間。
  • 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光速是恆定的,並且是不可超越的,但在宇宙間能夠達到光速的不僅僅只有光,還有引力、磁場和電場,同樣它們也能以光速進行傳播。按照牛頓的經典力學來說,引力是瞬間作用的,不過愛因斯坦卻認為引力波與光速一致,而後來終於有科學家們證實了引力波的速度,與光速達到了一致。
  •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在人類的認知中,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當屬光速。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宇宙中不會出現比光速還快的速度了。那有一個問題來了,已經完全超越我們日常所能反映的時間,並且它的移動速度相當快,科學家是通過什麼樣的方法測得它的速度的呢?很多人都認為想要測量光速,一定需要非常先進的科技,有很多科學家都已經不斷的嘗試過了。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每秒30萬公裡,科學家如何測量的呢?
  • 科學有道理:科學家如何精確測量光速?實驗和理論的完美貼合
    上一期,咱們介紹了科學家測量光速的方法,從亞里斯多德不相信光速有限,到伽利略測試失敗,再到羅默的粗略估算。當時,羅默已經把光速的數量級給計算出來了,可惜很多因素導致誤差比較大,和現在的準確數字有些偏差。今天,咱們看看科學家如何進一步精確計算光速。
  • 「科學有道理」光速那麼快,科學家是如何測量的?
    一百多年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告訴我們: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沒有什麼可以超過光速。直到今天,儘管偶爾有超光速現象的存在,但是絕大部分科學家仍然把這個理論奉為圭臬,並且很多時候都找到證據解釋那些超光速現象的問題所在。因此,光速作為宇宙最快速度的地位,依然牢不可破。那麼,如此快的光速,科學家是怎麼測量出來的呢?
  • 從測量光速到計算光速,光速不變原理是怎麼被發現的?
    光速不變原理是狹義相對論中的一個基本假設,並被大量實驗證實;光速不變原理的發現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也有不少物理學家走了彎路。早在18世紀,科學家就利用光行差的原理來測量光速,但是由於測量精度有限,所以結果可以用牛頓的經典時空得到合理解釋,數值大概在每秒30萬公裡左右。
  • 為什麼光速是30萬千米/秒,如何定義光速?
    一般來講,光速是30萬公裡/秒,按照定義值,光速是299792458m/s,光速的計算值為(299792500±100)米/秒。30萬公裡/秒這個數值並非測量值,而是定義值。要懂得兩者的區別!自從137億年前的那一聲巨響,宇宙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爆炸而成。自宇宙形成以來,光速就在那裡,不快不慢。
  • 光速的測量
    一、光速測定的天文學方法 1.羅默的衛星蝕法 光速的測量,首先在天文學上獲得成功,這是因為宇宙廣闊的空間提供了測量光速所需要的足夠大的距離.早在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默(1644—1710)首先測量了光速.由於任何周期性的變化過程都可當作時鐘,他成功地找到了離觀察者非常遙遠而相當準確的「時鐘」,羅默在觀察時所用的是木星每隔一定周期所出現的一次衛星蝕.他在觀察時注意到
  • 光速是設計出來的嗎?怎麼測量光速?
    直到1849年,人們才開始轉向機械測量光速。1849年,旋轉齒輪計算光速1849年斐索製作了齒輪測量光速的方法,在裝置中,從S發出光源,通過透鏡聚焦,經過反射鏡M1,反射到透鏡L1變成平行光,再通過L2聚焦到左側反射鏡M2。
  • 早期物理學是如何測量光速的
    早期關於光傳播的觀點測量光速的嘗試對狹義相對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事實上,光速是狹義相對論的核心。關於光速的最早記錄是在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中,他引用了恩培多克勒斯的話,太陽的光到達地球需要一段時間,但亞里斯多德顯然不同意,甚至笛卡爾也認為光是瞬間傳播的。
  • 如何使用微波爐測量光速?
    微波爐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電器,而光速(指真空中的光速)是物理中最為重要的常數之一。
  • 光速測量路上的裡程碑
    光速,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中所有運動物體的速度極限,教科書上的299792458m/s(真空中的光速),從遠古的光速無限大到這一精確的數值,人類對光速的測量經歷了漫長的上百年的時間
  • 光速測量簡史
    第一個試圖測量光色的是伽利略,1667 年,他與助手在兩座相距 7.5km 的山頂上,每人攜帶一盞燈,兩人約定,其中第一人先打開燈罩,同時開始計時,第二人看見燈光後,立刻打開燈罩,第一人看見燈光後,再計時。這樣的測量自然以失敗而告終。
  • 光速這麼快,這麼來測量?科學家充滿奇思妙想
    一個是宇宙大爆炸的時候,大爆炸的膨脹速度遠超光速。另外一個是量子糾纏的速度。事實上,這些超光速的物質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物質,一個是空間,另一個量子的狀態。並不違法狹義相對論。人類對光速的認識也經歷了很長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古代的人們甚至認為光是即時的,是超速度的,直到近代,科學家也利用了科學的方法來測量光的速度,光速才逐漸變得精確。
  • 勇於探索的人——測量光速
    人是怎麼測出光速的呢?從17世紀開始,有很多科學家開始研究測量光速,並做了大量的試驗。第一個想出辦法測量光速的是伽利略。1607年,他從光走直線的特性中獲得靈感,做了一個實驗:他先讓2個人手提一盞前面有蓋的信號燈,分別站在兩個山頭上,兩山相距1.5千米。
  • 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那麼科學家是怎麼測量它的呢?
    很簡單,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人們從古至今是怎樣測量光速的!我們都知道,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1849年,阿曼德·斐索測得了光速大約為298000km/s,離現今的299792458m/s已經算是相差很少了。光速那麼快,在1849年,科學家是怎麼得出來的呢?再追溯到1607年那個器材簡陋的時代,伽利略是怎麼求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