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煥長老崑崙玉佛等身像從新疆出發

2020-11-29 手機鳳凰網

沐浴著絲路慧光崑崙佛玉啟航

「絲路慧光——追尋先賢的足跡」雕塑佛門泰鬥本煥長老等身像崑崙佛玉車隊啟動儀式正式出發。

印順大和尚等恭送車隊

印順大和尚等恭送車隊

「絲路慧光——追尋先賢的足跡」雕塑佛門泰鬥本煥長老等身像崑崙佛玉車隊啟動儀式正式出發。

鳳凰佛教通訊員頓行報導 2016年8月17日,「絲路慧光——追尋先賢的足跡」雕塑佛門泰鬥本煥長老等身像崑崙佛玉車隊啟動儀式正式出發。中共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喀什市及塔縣各級領導共同出席啟動儀式。

此次雕塑本煥長老崑崙玉佛等身像從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這座連接亞歐大陸、傳遞東西方物質文明和先進文化成果大道——千古的絲綢之路出發,這是對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延伸和繼承,是在「一帶一路」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佛教絲路。

巍巍崑崙,高聳雲天,被尊為萬山之祖,中華龍脈。金生麗水,玉出昆崗,崑崙之玉,吉祥而美麗。當年玄奘大師西行取經,涉流沙,越蔥嶺,曾路過帕米爾高原上的太陽山,有石碑記載了這段經歷。千年之後,在華夏之脊梁崑崙山上,一塊玉石橫空出世,今天更引出一段崑崙佛玉的盛事。而蒙印順大和尚指引發現此玉的善信隨即發願要用這崑崙佛玉雕鑿一尊本煥長老的等身像。由此專門組織了一次全國專家的論證會,得到一致的高度贊同和評價。從而成就了這一段千年沉澱的曠世奇緣。

今天,這塊崑崙佛玉就要起程了,它將沐浴著絲路慧光,一路追尋絲綢之路先賢的足跡,以崑崙之巍峨,紀念本老之懿德,以佛玉之潔,成就永恆之莊嚴,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這一次壯舉。

上午11時許,中共深圳市委常委、統戰部林潔部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深圳市委統戰部副部長蔡立,深圳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馬裕濱,喀什地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郭渭安,塔縣委副書記、政府代縣長古麗扎爾·阿不都熱合曼等領導分成兩邊,為石頭城大門揭幕。

隨後,印順大和尚宣布:「絲路慧光——追尋先賢的足跡」崑崙玉石車隊出發!」彩炮響起,彩紙飛舞,塔吉克鷹笛、鷹舞開始歡慶表演,車隊緩緩出發。

被譽為「佛門泰鬥」的本煥長老,是舉世公認的宗教領袖,是中國佛教繼往開來的一座豐碑,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楷模,在兩岸四地和國際上都有著崇高的聲譽,由於他對中國乃至世界佛教界所作出的貢獻,被稱為佛教界的一面旗幟。為本老造像,不僅可以紀念前賢,更可以垂範後世,傳播本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佛菩薩精神。

精心打造一件禪藝相耀、亙之千古的本煥長老崑崙佛玉等身像,是對中華文明、中國佛教精神以及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這也是對中國佛教時代精神的彰顯,是將本老精神和玉的精神的統一和巧妙的結合,可以發揮地緣優勢,為「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塔什庫爾幹是佛教東漸進入中國內地的源頭,同時作為古絲路的西部起點,深圳作為南海最前端,最短的距離是面對兩岸四地及東南亞諸國,這些地方大多信奉佛教,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夥伴。本煥長老等身佛玉的塑造,可以起到窗口的作用,進一步實現宗教融通、和諧共生。

相關焦點

  • 彗星隕落 風範長存:覺光長老與本煥長老的法緣
    本煥長老與覺光長老(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長老示現無常,住世緣盡而舍報,誠為佛門之悲,教界之憾。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海南省佛教協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海南三亞南山寺方丈印順大和尚代表海南省佛教協會、深圳佛教協會向覺光長老圓寂追思讚頌委員會發去唁電,表示哀悼。並率深圳弘法寺、三亞南山寺、尼泊爾中華寺等寺廟僧俗兩眾,念佛祈福,惟祈長老以慈悲宏願,慈航倒駕,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覺光長老與當代佛門泰鬥本煥長老殊有勝緣。
  • 籌建本煥長老舍利塔 印傑大和尚書畫義賣
    為了弘揚本煥長老行願大千的慈悲精神,豐富中國佛教書畫文化藝術,籌募建造自在光明福壽寶塔供奉本老真身舍利的善款,本次書畫展展出了印傑大和尚近年來的最新力160餘幅書畫作品,包括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等。其畫作接續中國畫僧傳統,清雅明秀,具有很強之禪境、詩性和藝術感悟性。所作書法亦是秀潤樸拙,心正筆正,寧靜空靈,展現了一個心安神定的佛陀世界。
  • 禪門泰鬥虛雲老和尚眾多弟子們唯一修成金剛不壞之身的彌光法師
    近代一百二十歲高僧虛雲大師座下唯一修成金剛不壞之身的彌光法師彌光法師是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兩位高僧大德之一,也是近代禪宗泰鬥虛雲老和尚座下唯一一位成就金剛不壞之身的大師。就在那個特殊時期高壓的環境狀態,彌光老和尚也從來沒有退失過一次道心,而且為了保護這身僧裝,即使放牛放了十三年他也拒絕脫下僧服還俗。可見彌光老和尚對佛法的信心堅如金剛。彌光老和尚曾經夢到過六祖慧能大師給他披上了大紅色的祖衣,這也證實了彌光老和尚的對於佛法的證量很高,連六祖大師都予以印證。
  • 新疆之天山,崑崙,阿爾泰山脈
    天山山脈是新疆的象徵,由天山山脈發源的條條河流,養育著天山南北的各族兒女。豐富的寶藏,為1900多萬各族人民開發新疆、建設新疆,提供了眾多的資源。天山山脈是亞洲最大的山系之一。我國境內的天山山脈,西起位於帕米爾山結的烏恰縣克孜爾河谷,橫亙逶迤向東而行,直到哈密星星峽以東。
  • 最美新疆:深入秘境,探訪神秘的天山山脈與崑崙山脈!
    新疆瓜果甜到心、新疆美女美如畫、新疆景色引人醉……,地大物博的新疆不知承載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千年不倒的古城、聖潔巍峨的雪山、古老神秘的樓蘭遺蹟、美麗迷人的異域風情,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著來自新疆風採。新疆美景數十年來,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新疆有了新的認識,但這種認知終歸是淺顯的,要知道新疆美景多如牛毛,沙漠、戈壁、草原,地形之雜,令人勘嘆!
  • 詭幻崑崙山 揭開獨一無二的崑崙玉石傳奇
    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兩千年前的屈原做夢都想著腳踏祥雲遊覽崑崙,兩千年多年後的一個清晨,記者帶著滿腦海崑崙山遠古的神話,踏上了尋訪神奇崑崙玉的旅程。  崑崙山起自帕米爾高原,橫貫亞洲中部,由新疆西藏地界入青海、四川。崑崙山勢如巨蟒,譽稱亞洲脊柱。崑崙山在新疆境內有1800公裡長,在青海境內有1200多公裡,寬平均海拔為5500米。
  • 探究崑崙文化 再現絲路傳奇——國內學界座談電視連續劇《大崑崙之...
    新疆嘉焰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潛心於崑崙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聯、傳承、影響的研究,確立了以崑崙文化為背景和母題的系列影視作品的創作,旨在再現崑崙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力量,進而引發世人對絲綢之路多元化的關注,與「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相呼應。
  • 古玉出崑崙——新疆和田玉在中華歷史上的發展故事
    這批玉器,經專家檢測,確定大多都是新疆和田玉。考古的收穫,進一步證明了新疆和田玉早在3000多年前已經運到中原的歷史事實。《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了和田玉的產出情況:「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闐(tián,即西域古于闐國,今新疆和田縣),其山多玉石,採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明確指出了和田玉來自崑崙山。
  • 崑崙銀行在京無照經營3年多 被指不像商業銀行
    於是,2011年6月,崑崙銀行撤銷了「幸福路支行18」和「北京分行清算中心」,將帳務和資料庫全部合併回克拉瑪依的幸福路支行。兩個月後,崑崙銀行成立「總行營業部」,用來代替存在監管風險的「幸福路支行18」和「北京分行清算中心」,原北京分行籌備組的人員繼續在北京辦公經營,但在編制上改為總行營業部的員工。北京地區經營的業務就此歸集到總行營業部,所得經營收入名義上歸入新疆地區。
  • 布袋戲用典之玉佛一捧雪
    玉佛一捧雪人物出場《霹靂狼煙之萬堺塵濤》玉佛一捧雪是佛教組織萬聖之潮的主事,個性慈藹和諧、是非分明。一捧雪用以形容其品性高潔。而一捧雪本是由李玉所著的戲劇。故事講述明朝嘉靖年間,嚴世蕃向莫懷古索取祖傳玉杯一捧雪。
  • 崑崙山脈
    而在東半球最長最高的山脈,分屬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相比喜馬拉雅山脈的壯觀雄偉,崑崙山脈雖然顯得有地低矮、單薄,但卻完全在我國境內,而且被稱為萬山之祖,中國第一神山。而崑崙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穿新疆、西藏,一直延伸到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裡,寬130到200公裡,平均海拔在5500到600米。
  • 青海崑崙玉調查
    崑崙玉因產出地屬於高原丘陵地區,且靠近青藏公路,交通較為便利,因此開採成本遠低於新疆的玉石礦區。再加上未合理調節和分配資源,崑崙玉的產量在1994年、1995年及2003年到達高峰期,最高年產量可達數百噸,因此造成玉石市場疲軟,價格相對滑坡,其原生礦料批發價也很低廉,每公斤最初只要幾毛錢,高至幾百元,而同期產出的新疆和田玉礦料價格就高出崑崙玉數十倍甚至幾百倍。
  • 民族宗教界人士為新疆內高班師生捐贈防疫物資 西青區宗教界關鍵...
    為保證打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阻擊戰,西青區委統戰部(區民宗委)針對天津市九十五中學新疆內高班口罩防疫用品緊缺這一問題,採用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方式,向本區宗教人士發出倡議
  • 新疆遊客稀少的道路,傳說古時候多出玉石,崑崙山就在這
    讀「千字文」的時候,有「玉出崑岡」這個詞,意思是美玉產自崑崙山崗,這裡的崑崙山崗是指新疆和田段,和田玉是中國四大美玉之首,因為品質優良且珍貴,愛玉者都希望自己能擁有和田玉,其實,和田的自然也很美,秋意漸濃,來到和田,進行著深深的旅行,聽著和田玉的傳說,懷著對崑崙山的敬畏之心,我們的車在崑崙山深處奔馳
  • 書中「三山夾兩盆」,其中蘊涵了多少寶貝,只有來了新疆才能體會
    回憶今年的新疆自駕之路,一直以來都覺得這片土地神秘莫測。其實,我們在讀書的時候,都學過一個地理概念,叫做「三山夾兩盆」,的確,要是想快速的了解好新疆這個旅遊大省,只要從這個地理特徵入手,就能夠很好的發現新疆,了解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