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胡凱紅在主持發布會時介紹說,今天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先生,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女士,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負責人崔鋼先生,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工作組組長鄭忠偉先生,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先生,介紹近期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種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
王華慶在回答光明日報記者關於在這次重點人群的疫苗接種過程中有沒有一些不良反應的問題時指出,我們在監測的過程中,為了保證不良反應監測的敏感性,要求責任報告人在發現、懷疑與疫苗接種有關的不良反應都要進行報告,這些疑似不良反應報告上來之後,我們要進行覆核,也要進行調查,有的還需要進行診斷。實際上,報告上來的疑似不良反應中,大部分是一般反應,異常反應只佔其中一小部分。我們也知道,疫苗的不良反應出現是它的一個特性。大家可能也關注到了,目前國外也在接種新冠疫苗,也有不良反應的報告,也有偶發的嚴重的不良反應,其實這是在疫苗接種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正常現象。
王華慶介紹說,關於我國的疫苗不良反應,根據監測結果,現在報告上來的疑似不良反應,80%是一般不良反應,其中有10萬分之6是異常反應,在異常反應中大多數都是過敏性皮疹,當然也有其他的過敏反應,包括血管性水腫等不良反應,嚴重的不良反應大概是百萬分之一。通過跟歷史數據相比,沒有出現異常情況,也就是說,跟過去的嚴重不良反應也好、不良反應也好相比,比較一致,沒有出現異常的情況。
王華慶強調,出現不良反應之後怎麼處置,包括怎麼減少不良反應,包括偶合的嚴重情況。所以在接種過程中,都有相關要求,接種醫生包括基層的接種單位,也是按照這個要求去做。我們也會提前告知受種者,在這之前做什麼樣的準備。接種之前,把疫苗的特性和疫苗存在不良反應的情況進行告知,在知情同意之後進行接種。另外,受種者去接種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健康狀況如實告知接種醫生,這樣接種醫生會有個判斷,比如有沒有什麼疾病,是不是正處於疾病的發生期,過去有沒有什麼過敏史等等情況,要向接種醫生如實報告。接種之後,在現場留觀30分鐘。主要目的,一是一旦出現嚴重的過敏性反應,在現場能夠得到及時救治,因為這些嚴重的不良反應,90%出現在30分鐘之內,所以要進行留觀。二是,在現場有些由於緊張及其他的心理性因素,出現心因性反應,大多數也是在30分鐘之內出現,如果過早離開,可能發生意外傷害。假如30分鐘已經觀察,懷疑自己有什麼問題或者身體不適,我們也建議去醫院及時就醫。
【來源:國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