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要點:頑固打嗝、嘔吐,皮膚瘙癢、視物模糊、全身疲勞、手腳灼熱感劇痛、尿便障礙、嗜睡、上半身像被捆住一樣(束帶感)…有兩項或以上這些情況出現時,要及時檢查神經系統,看看是不是 「脫髓鞘」 病變,不及時治療或被誤診的話,可能會有失明、癱瘓的風險。
以下文章來源於病痛挑戰基金會 ,作者罕熊說。
撰稿 | 張皓宇
插畫 | 麥川
出品方 | 病痛挑戰基金會
打嗝,也可以很可怕?
有一群夥伴會立刻點頭:是的!
每天頻繁打嗝,每次能持續一小時,
伴有噁心、嘔吐不止,吃啥吐啥,
用了種種手段都止不住,
最困惑的是,怎麼檢查都找不到原因……
這可能是一種重病的先兆——
當然,症狀可不只有頑固打嗝、嘔吐,皮膚瘙癢、視物模糊、全身疲勞、手腳灼熱感劇痛、尿便障礙、嗜睡、上半身像被捆住一樣(束帶感)…有兩項或以上這些情況出現時,要及時檢查神經系統,看看是不是 「脫髓鞘」 病變,不及時治療或被誤診的話,可能會有失明、癱瘓的風險!
什麼是 「髓鞘」?這要先了解我們的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腦、視神經、脊髓)相當於「CPU」,負責分析外部信息和下達指令;從中樞神經系統到全身的神經系統,都靠一束束神經纖維作為 「數據線」,「輸入」 外部信息和 「輸出」 指令。
巧了,神經纖維和數據線的構造相似,有 「金屬絲」——神經細胞軸突,負責傳導信息和指令;有 「絕緣皮」——髓鞘,是分節包裹神經細胞軸突的一層膜。
神經信號的傳導,是通過髓鞘之間的郎飛氏結結構呈跳躍式傳導的,一旦髓鞘脫失,神經信號的傳導就會大大延遲,患者就會發現,身體越來越不聽使喚!
髓鞘受損的原因有多種可能:自身發育、營養問題,理化因素損傷,免疫攻擊等,讓神經系統自我防護紊亂,形成 「免疫相關非特異性炎症」,導致髓鞘損傷,甚至神經軸索損傷,這就是 「脫髓鞘疾病」。
而最典型的,是 「多發性硬化」(MS)。常見症狀是肢體障礙,患者起初會感覺身體越來越疲憊,檢查卻發現各項指標都挺正常,直到某一天,胳膊或腿突然不能動了,疾病早期,多數障礙有可能自行緩解,但隨著疾病不斷發展、復發,勢必形成永久的不可逆損害,必須要進行科學的幹預治療。
視神經脊髓炎(NMO),本世紀初之前,曾被視為多發性硬化的一個特殊亞型,在診斷、治療上沒有太多區分,但這組人群多數病情較嚴重、頻繁複發,治療效果非常有限。
隨著醫學水平不斷發展,2004年,在NMO患者的血液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抗體,被證實是水通道蛋白4的抗體「AQP4-IgG」,正是AQP4-IgG的攻擊,引發了脫髓鞘,主要受影響的是視神經和脊髓。
AQP4-IgG的發現,仿佛找到了一把鑰匙,為研究NMO等一類疾病打開了大門。在發病機制、臨床特徵、治療方案上,NMO與MS不但有了越來越多的不同,自己的「家族」還在不斷擴大。2015年,國際上取消了單獨的NMO定義,納入到「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這包括AQP4-IgG陽性的患者,和AQP4-IgG陰性、但症狀極其相似的患者,事實證明後一部分患者可能轉為陽性。
如何確診 「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說來是個複雜的排列組合問題,它有六組核心臨床特徵,具體症狀參見下圖,出現以下部分情況,查不出病因,要趕緊去神經內科或神經眼科查一下!
NMOSD症狀多、發病急、易誤診,但確診NMOSD的小夥伴,不必害怕,首先要有積極的心態,這將是一場與疾病長期的戰爭,而人類現在有許多武器來對付它。
NMOSD分急性期與緩解期,急性期即上述症狀集中爆發的情況,需要激素衝擊,還可以採用血漿置換、注射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等方法,緩解失明、肢體障礙等症狀,關鍵是避免誤診,只要及時治療,絕大多數病友能夠恢復身體功能。
進入緩解期,患者也許能正常生活,NMOSD卻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都會有復發的風險,復發次數頻繁,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據統計,若未經治療,患病5年後,50%患者需坐輪椅,62%患者失明。這就需要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謹遵醫囑,切不可自行減量或停藥,控制免疫系統不再「發瘋」攻擊髓鞘。
對付NMOSD最主要的難點是它在不同患者中的巨大差異化和不可預測性,每一位患者的治療方案都有可能不同。一方面,只有研發的藥物越來越多,才能讓廣大患者有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另一方面,有藥卻買不到(未上市)、買不起,成了橫亙在國內患者前的一座座大山。
NMOSD隨時可能發生在我們周圍,
讓更多人了解NMOSD,減少誤診,
推進NMOSD治療藥物的研發、上市,
完善NMOSD群體的醫療保障體系,
是讓這一疾病不再可怕的 「組合拳」。
那些一次次復髮帶來的癱瘓、失明,
本可以不必發生。
讓我們一起關愛NMOSD群體,
讓他們能夠 「動」 見人生,
看到屬於自己的 「睛」 彩世界!
醫學指導:黃德暉 主任醫師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神經免疫亞專科主任
參考文獻
[1] 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免疫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分會神經免疫專業委員會. 中國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診斷與治療指南[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誌,2016,23(3): 155-166.
[2] 劉彩燕,徐雁,崔麗英,王建明,彭斌. 頑固性呃逆、嘔吐的症狀對於鑑別急性炎性脫髓鞘疾病和預示復發的臨床意義[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誌,2011,28(12): 1110-1113.
[3] 牛會叢,張星虎. 視神經脊髓炎發病機制及治療策略研究進展[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誌,2013,20(3): 208-211.
[4] 吳衛平. 應早期鑑別和區別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與多發性硬化[J].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誌,2012,12(2): 108-112.
[5] 張瑛,管陽太. 2015年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診斷標準國際共識解讀[J]. 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誌,2016,12(1): 12-16.
本文原載於公眾號《病痛挑戰基金會》,知識分子獲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