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理化所在高緻密度高溫熱敏複合陶瓷研究中獲進展
冷燒結工藝(CSP)通常用於高溫 (< 1000 ℃) 陶瓷的低溫度燒結。高溫複合陶瓷的燒結方法很多,常用方法有熱壓燒結、熱等靜壓和放電等離子體燒結等。這些方法通常在高溫和高壓下使高溫複合陶瓷實現緻密化,可滿足具有高熔點的複合陶瓷的燒結需求。但這些方法增加了能耗,且通常對實驗裝置要求高。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Z型光催化劑產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2020年8月10日 六月廿一 星期一 中科院最新科研、科技動態
1、南京地理所完成淡水超微真核藻全基因組測序 2、上海有機所在芳烴的三氟甲基化研究中取得進展3、新疆理化所在高緻密度高溫熱敏複合陶瓷研究中獲進展4、上海矽酸鹽所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5、生物物理所發現表徵視知覺特徵的反饋信號主導視覺敏感性適應6、人源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小分子完全激動劑結構與功能研究獲進展
-
新疆理化所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負溫度係數(NTC)熱敏電阻的主要特點是溫度靈敏度高、響應快、性能穩定,還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的優點,因此被廣泛用於測溫、控溫、溫度補償、抑制浪湧電流等設備中。 YCrO3鈣鈦礦材料由於其磁電性質,已被廣泛用於高溫電極、熱電、磁電材料等領域。
-
2020先進陶瓷科技與產業大盤點
上海光機所在鋱鋁石榴石基磁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周聖明領銜的透明陶瓷課題組在鋱鋁石榴石基(TAG)磁光陶瓷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在國際上首次製備了ZrO2做燒結助劑的高質量鋱鋁石榴石磁光透明陶瓷,其在1064nm處的直線透過率達到82.04%,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5-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該項工作提供了一種環境友好的鐵電陶瓷材料,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生劉振,王根水和劉芸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上海矽酸鹽所為論文第一單位。
-
新疆理化所發明一種含鉛四元系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器
近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含鉛四元系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 201110144168.6)。 負溫度係數(NTC)熱敏電阻具有高靈敏度、微型的特點,在許多家電、信息行業需求極大,但傳統的熱敏電阻器的參數指標已不能滿足目前市場需求,開發具有高B值,低阻值且穩定性好、精度高可用於抑制浪湧電流的熱敏電阻器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
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目前這類材料主要應用於非線性光學、鐵電、功能性陶瓷與薄膜等。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在具有內建電場的硼氧結構基元的極性光催化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該實驗室科研人員又設計和製備了B-O結構基元與具有d0電子構型的金屬離子複合的極性光催化材料,發現該類材料在去除滷代烴類方面具有優異的性能。10分鐘對難降解氟取代酚類仍然具有高達83%的去除能力。該實驗結果歸因於具有d0電子結構金屬離子形成的金屬多面體與B-O結構多面體的協同作用增大了材料宏觀極化電場,提高了載流子的分離能力。
-
新疆理化所在常壓下合成具有罕見BO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特殊環境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潘世烈研究團隊近年來致力於硼酸鹽基新型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究。 該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化學通訊》(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新疆理化所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讀博士研究生米日丁·穆太力普為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等的資助。
-
熱敏電阻陶瓷系列之NTC熱敏陶瓷
NTC熱敏電阻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階段:1834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硫化銀有負溫度係數的特性,1930年,科學家發現氧化亞銅-氧化銅也具有負溫度係數的性能,並將之成功地運用在航空儀器的溫度補償電路中,隨後,由於電晶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熱敏電阻器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1960年研製出了NTC熱敏電阻器。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在中紅外鹼土氟化物透明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雷射陶瓷材料具有優異的化學、熱學、機械和光學性能,被認為是下一代高性能新興雷射增益材料。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與紅外材料實驗室在鹼土氟化物雷射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陶瓷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羅軍華帶領的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研究團隊,在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海西研究院「團隊百人」計劃入選者趙三根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以及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春苗人才」專項和福建省傑出青年基金等項目資助下,成功獲得了一種包含三種功能結構基元的新型硝酸鹽NLO材料Bi3TeO6OH(NO3)2。
-
新疆理化所在大雙折射率增益研究方面獲進展
目前,Pb2+,Sn2+的孤對電子的立構活性對雙折射的影響還只停留於理論計算層面,並且未見實驗方面證實Sn2+的孤對電子對雙折射大幅增益的報導。最近,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特殊環境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潘世烈帶領的團隊一直致力於探索大雙折射材料及產生大雙折射率的來源機制,通過對首例Sn2+的硼酸鹽氯化物Sn2B5O9Cl和同構鹼土金屬硼酸鹽的雙折射率測試研究,首次從實驗上證明擁有立構活性的Sn2+能夠激發雙折射率的大幅增益
-
新疆理化所鹼金屬氟硼酸鹽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新疆理化所鹼金屬氟硼酸鹽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取得進展 2017-11-15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潘世烈團隊通過材料結構基元重組的設計思路,將BBO中的B3O6基元引入結構中,同時引入BO3F基元替代KBBF中劇毒的BeO3F,設計了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CsB4O6F(CBF)。
-
新疆理化所含孤立硼氧基元硼酸鹽結構化學研究獲進展
此外,化合物KBa2Zn3(B3O6)(B6O13)、K2Ba4Zn5(B3O6)3(B9O19) 和Na2Ba4Zn4(B3O6)2(B12O24)是僅有的含有兩種高硼氧聚合度B-O基元化合物。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光電功能晶體實驗室科研人員通過調節陽離子與硼之比,並引入共價性陽離子調控合成了新的含有兩種高硼氧聚合度B-O基元的硼酸鹽化合物,
-
上海光機所在中紅外鹼土氟化物透明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與紅外材料實驗室在鹼土氟化物雷射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陶瓷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
熱敏電阻陶瓷系列之PTC熱敏陶瓷
熱敏電阻陶瓷是功能陶瓷的一種,功能陶瓷的發展始於上世紀30年代,經歷從電介質陶瓷→壓電鐵電陶瓷→半導體陶瓷→快離子導體陶瓷→高溫超導陶瓷的發展過程,目前已發展成為性能多樣、品種繁多、使用廣泛、市場佔有份額很高的一大類先進陶瓷材料。
-
理化所在量子點螢光檢測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因此,將具有激發範圍寬,發射光譜窄,螢光量子產率高,可通過調節尺寸、組成或結構來調節發射峰位,實現多色發光等優異光學特性的量子點用於開發信息容量大、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便於攜帶的生物傳感器,成為光學生物傳感器研究的新熱點。
-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新聞...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在擔子地衣系統分類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中科院納米科技研究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年來,中國科學院納米科技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有些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本項目的總體水平處於國際前沿。經初步統計,發表論文443 篇,SCI發表約391篇;在2000年公布的SCI引文數據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中,中國佔47篇,其中納米科技中心佔有3篇;在國際各類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8次;申請專利22項;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二等獎各1項;「納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