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理化所在高緻密度高溫熱敏複合陶瓷研究中獲進展

2020-08-10 光明網

冷燒結工藝(CSP)通常用於高溫 (< 1000 ℃) 陶瓷的低溫度燒結。高溫複合陶瓷的燒結方法很多,常用方法有熱壓燒結、熱等靜壓和放電等離子體燒結等。這些方法通常在高溫和高壓下使高溫複合陶瓷實現緻密化,可滿足具有高熔點的複合陶瓷的燒結需求。但這些方法增加了能耗,且通常對實驗裝置要求高。因此,探索具有高熔點和高燒結溫度 (≥ 1000 ℃) 複合陶瓷的低溫燒結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材料物理與化學研究室常愛民研究團隊,多年來致力於熱敏陶瓷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和應用。研究團隊利用冷燒結技術和傳統固相反應燒結工藝相結合,從複合陶瓷相結構入手,選取具有四方相的白鎢礦CaCeNbWO8和具有正交相的鈣鈦礦LaMnO3複合,實現高熔點高燒結溫度0.3CaCeNbWO8-0.7LaMnO3複合陶瓷材料的緻密化(相對密度高達94.5%),並研究了該複合陶瓷材料的相結構、微觀形貌和老化性能之間的關係。通過原位X射線衍射數據(HT-XRD)分析相轉變對電學性能的影響;通過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分析複合陶瓷中Ce4+轉變成Ce3+對電學性能的影響;該陶瓷材料在200-800℃溫度區間表現出很好的負溫度係數特性,老化率小於2%,有望作為高溫熱敏電阻材料應用於高溫環境的溫度測量與監控。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陶瓷會志》(J. Am. Ceram. Soc.)上,新疆理化所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讀博士研究生付志龍為論文第一作者,副研究員張博和研究員常愛民為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促會等的資助。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高緻密度高溫熱敏複合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冷燒結工藝(CSP)通常用於高溫 (< 1000 ℃) 陶瓷的低溫度燒結。高溫複合陶瓷的燒結方法很多,常用方法有熱壓燒結、熱等靜壓和放電等離子體燒結等。這些方法通常在高溫和高壓下使高溫複合陶瓷實現緻密化,可以滿足具有高熔點的複合陶瓷的燒結需求。但這些方法不僅增加了能耗,而且通常對實驗裝置要求高。
  • 新疆理化所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負溫度係數(NTC)熱敏電阻的主要特點是溫度靈敏度高、響應快、性能穩定,還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的優點,因此被廣泛用於測溫、控溫、溫度補償、抑制浪湧電流等設備中。   YCrO3鈣鈦礦材料由於其磁電性質,已被廣泛用於高溫電極、熱電、磁電材料等領域。
  • 2020先進陶瓷科技與產業大盤點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董顯林和王根水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高性能、無鉛鐵電材料(Ag0.935K0.065)NbO3(AKN),該材料比目前所用的含鉛鐵電陶瓷具有更高的能量存儲密度和更好的溫度穩定性,可用於能量存儲和爆電換能。
  • 新疆理化所發明一種含鉛四元系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器
    近日,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科研人員完成的「一種含鉛四元系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 201110144168.6)。    負溫度係數(NTC)熱敏電阻具有高靈敏度、微型的特點,在許多家電、信息行業需求極大,但傳統的熱敏電阻器的參數指標已不能滿足目前市場需求,開發具有高B值,低阻值且穩定性好、精度高可用於抑制浪湧電流的熱敏電阻器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 新疆理化所含孤立硼氧基元硼酸鹽結構化學研究獲進展
    此外,化合物KBa2Zn3(B3O6)(B6O13)、K2Ba4Zn5(B3O6)3(B9O19) 和Na2Ba4Zn4(B3O6)2(B12O24)是僅有的含有兩種高硼氧聚合度B-O基元化合物。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光電功能晶體實驗室科研人員通過調節陽離子與硼之比,並引入共價性陽離子調控合成了新的含有兩種高硼氧聚合度B-O基元的硼酸鹽化合物,
  • 熱敏電阻陶瓷系列之NTC熱敏陶瓷
    NTC熱敏電阻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階段:1834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硫化銀有負溫度係數的特性,1930年,科學家發現氧化亞銅-氧化銅也具有負溫度係數的性能,並將之成功地運用在航空儀器的溫度補償電路中,隨後,由於電晶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熱敏電阻器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1960年研製出了NTC熱敏電阻器。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Z型光催化劑產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熱敏電阻陶瓷系列之PTC熱敏陶瓷
    熱敏電阻陶瓷是功能陶瓷的一種,功能陶瓷的發展始於上世紀30年代,經歷從電介質陶瓷→壓電鐵電陶瓷→半導體陶瓷→快離子導體陶瓷→高溫超導陶瓷的發展過程,目前已發展成為性能多樣、品種繁多、使用廣泛、市場佔有份額很高的一大類先進陶瓷材料。
  • 新疆理化所無鈹無層狀習性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通過材料結構性能關係研究,建立功能基元資料庫,探索平衡制約性能微觀機理,篩選並引入新的功能基團來平衡矛盾綜合品質因子是突破深紫外用晶體的有效手段。  根據以上思路,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實驗室潘世烈研究團隊開展了系統研究。
  • 新疆理化所在常壓下合成具有罕見BO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特殊環境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潘世烈研究團隊近年來致力於硼酸鹽基新型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研究。  該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化學通訊》(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新疆理化所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讀博士研究生米日丁·穆太力普為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等的資助。
  • 理化所在基於液態金屬結構色的可偽裝柔性機器人研究中獲進展
    理化所在基於液態金屬結構色的可偽裝柔性機器人研究中獲進展 2018-11-20 理化技術研究所 鎵基液態合金具有優異的導熱性和導電性、低粘度、良好的流動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先前的研究中,其展現出了在外加電場和犧牲金屬的刺激下產生變形和運動的能力,在柔性機器人領域被寄予厚望。  鎵基合金一直以銀白色的金屬光澤示人。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報導了液態金屬表面在犧牲金屬或電場的刺激下可產生變色現象,使得液態金屬具備了類似章魚等頭足綱動物的柔軟、可變形變色的特點。
  • 稀土在功能陶瓷中的應用
    由於稀土元素特殊的電子層結構,使其具有良好的光、電、磁、超導等特性,在功能陶瓷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許多功能陶瓷的原料中摻加一定的稀土元素,不但可以改善陶瓷的燒結性、緻密度、強度等,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其特有的功能效應得到顯著提高。
  • 新疆理化所類黃銅礦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
    新疆理化所類黃銅礦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7-09-30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材料的非線性光學係數與帶隙存在反比關係,如何實現材料的性能平衡成為探索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材料的研究難點。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光電功能材料實驗室潘世烈研究團隊致力於新型紅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的研發。
  • 新疆理化所在大雙折射率增益研究方面獲進展
    因此,對大雙折射材料和優良雙折射基團的探索一直是國際上研究的難點和熱點。決定晶體雙折射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陰離子框架和陽離子多面體。對於無立構活性的鹼金屬、鹼土金屬而言,陰離子框架是決定晶體雙折射性能的重要因素。然而,陽離子尤其是含有立構活性的陽離子對晶體雙折射性能也會產生重要影響。
  • 玄武巖纖維高性能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研究人員在玄武巖纖維的高性能化研究中取得進展。針對玄武巖纖維是絕緣材料特點,研究人員製備出基於導電納米複合材料的功能型浸潤劑,並採用全實驗法優化浸潤劑配方。
  • 新疆生地所在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時空變化特徵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時空變化特徵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20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當阿姆河徑流不直接補給南鹹海後,南鹹海的水量平衡取決於地下水、降雨和水面蒸發,地下水在鹹海萎縮的過程中逐漸成為重要的補給來源。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水位變化的定量檢測與歸因是該研究的重點。
  • 新疆理化所等在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
    新疆理化所等在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7-09-07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 納技術 理化所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在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柔性透明電極在電子與光電子產業的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製備眾多電子與光電子元器件不可缺少的光電功能材料。目前,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在透明有機聚合物基底上,採用溶膠-凝膠、化學氣相沉積、真空蒸發沉積、濺射沉積、脈衝雷射沉積等方法引入氧化銦錫(ITO)導電薄膜。
  • 科學網—電可調複合微波陶瓷材料性能調控研究
    ELSEV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