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所在量子點螢光檢測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20-12-05 OFweek儀器儀表網

  開發新型、快速、高效檢測乳酸脫氫酶(LDH)活性水平的方法可實現對常見的心肌炎、心肌梗塞、腎病、肝癌等疾病的早期診斷和實時調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因此,將具有激發範圍寬,發射光譜窄,螢光量子產率高,可通過調節尺寸、組成或結構來調節發射峰位,實現多色發光等優異光學特性的量子點用於開發信息容量大、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便於攜帶的生物傳感器,成為光學生物傳感器研究的新熱點。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唐芳瓊研究員領導的納米材料可控制備與應用研究室一直致力於用價廉、可工程化的方法製備量子點並應用於生化檢測,採用超聲霧化法製備的水溶性碲化鎘(CdTe)量子點實現對乳酸脫氫酶(LDH)活性的定性定量分析。該生物傳感器的檢測範圍為150~1500U/L,最低檢測限達75U/L。

  研究人員進而把這種方法拓展到血清中葡萄糖濃度的測定,並初步實現了對這兩種物質的同時檢測。所構建的新型光學生物傳感器與其他的量子點光學生物傳感器(例如基於螢光能量共振轉移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相比,不需要昂貴而複雜的生化分子修飾,方法簡單快捷,操作易於掌握,大大減少了生物傳感器從組裝到檢測的時間,有利於傳感器的小型化和家庭化。

  此方法拓展了納米材料的應用領域,為開拓生化檢測分析的新途徑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實驗和理論基礎,促進了酶生物傳感器的實用化發展。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理化所量子點螢光檢測病變研究獲新進展
    臨床上用免疫傳感器等生物傳感器來檢測體液中的各種化學成分,為醫生的診斷提供依據。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理化所青年基金項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唐芳瓊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超聲霧化法製備的水溶性碲化鎘量子點,實現對乳酸脫氫酶(LDH)活性的定性定量分析。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伴隨C60、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納米碳材料的發展,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量子點作為生物螢光標記物的研究進展
    量子點一般是直徑為1-10nm的球狀晶體,也有將其製成棒狀和四腳錐體狀的報導,但球狀量子點在生物學中的應用最為廣泛。因此本文將著重圍繞球狀量子點來對量子點的光學特性、製備方法及其作為螢光標記物在生物學中的研究進展作一簡要綜述。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陳春英研究組與納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組合作,在以秀麗線蟲為模型研究納米材料生物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Nano Letters 雜誌上(2011, 11: 3174-3183)。
  • 上海光機所等在鈣鈦礦量子點微納雷射性能提升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與重慶大學合作,在實現鈣鈦礦量子點穩定發光的合成控制及微納雷射性能提升領域取得新進展。此外,單個滷化物鈣鈦礦量子點存在螢光閃爍性,阻礙了其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納米雷射、固態照明等領域的應用。該研究中,首次將CdS納米材料對單顆粒的CsPbBr3量子點進行包覆,有效提高了其在高溼度、高溫度下的穩定性。通過螢光顯微鏡技術對包覆前後的量子點進行閃爍性測試,結果表明包覆後的CsPbBr3/CdS量子點呈現出明顯的非閃爍性特徵。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Z型光催化劑產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量子點顯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納米光電材料研究所曾海波團隊,在量子點顯示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膠體量子點,具有溶液法製備、容易加工、顏色可調、量子產率高等突出特點,在發光二極體、光源、顯示、太陽能電池、螢光標記等光電器件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作為新型的發光材料,發光峰窄、發光顏色可調的特點使其非常適合應用在顯示器領域。量子點在顯示技術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基於量子點電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和基於量子點光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背光源技術。
  • 微生物所在微滴數字PCR技術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數字PCR是一種用於絕對核酸定量檢測方法,具有前所未有的準確度和精確度,是繼實時螢光定量PCR技術之後的第三代核酸定量擴增檢測技術,在液體活檢、腫瘤伴隨診斷、無創產前篩查、病原載量監測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前景,是科研和臨床領域的平臺級新技術。數字PCR市場主流產品主要為歐美跨國公司的高端儀器,在科研和臨床的應用還比較初步。
  • 上海光機所在以低熔點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以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不同於傳統的熱處理方法,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以低玻璃轉變溫度的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的新方法,通過水誘導在玻璃表面製備得到CsPbX3(X=Cl,Br,I)量子點。該方法在防偽等領域展現出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上海光機所在以低熔點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以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不同於傳統的熱處理方法,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以低玻璃轉變溫度的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的新方法,通過水誘導在玻璃表面製備得到CsPbX3(X=Cl,Br,I)量子點。
  • 理化所在納米結構氣體傳感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氧化銅納米結構的形貌及氧化銅納米結構石英晶體微天平對氫氰酸的傳感性能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賀軍輝研究員領導的功能納米材料研究組採用納米結構氧化銅結合石英晶體微天平該研究組與防化學院程振興教授領導的團隊合作,研究了新型氣體傳感器的氣敏性能,發現該傳感器對氫氰酸具有優良的靈敏度、快速的響應和恢復性、幾乎專一的選擇性、良好的重複性及穩定性和寬的線性檢測範圍等特徵,氣敏性能明顯好於以往報導過的氫氰酸傳感器。
  • 高質量全色螢光碳量子點的合成與應用研究取得新突破
    發光二極體(WLED)器件,使用該策略製備的碳量子點在環境中重金屬離子和汙染物檢測、光催化和電催化處理環境中難降解有機廢水、生物成像、能量轉換與器件存儲、柔性光電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當今白光主要是通過藍光或紫光LED晶片與多色螢光粉的組合方式產生,在各類螢光粉材料中,膠體半導體量子點成為顯示和照明技術發展的潛在候選者。然而,絕大多數半導體量子點在合成和環境安全性方面仍然具有挑戰,限制了其在某些領域中的應用。碳量子點已作為開發WLED的新型螢光粉出現,有望成為光電器件關鍵組件,但其遇到的技術瓶頸便是發射光譜和螢光顏色可調局限性。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獲重要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鄭州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影響因子:10.159)上,(Sodium Doping-Enhanced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CsPbBr3Nanocrystals
  • 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獲重要進展
    近日,鄭州大學物理工程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在新型鈣鈦礦量子點穩定性提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材料】華東理工大學在超高螢光量子產率金納米糰簇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
    近紅外發光的金納米糰簇是目前癌症診療一體化納米載體的研究熱點,為了推進實際應用,還需解決金納米糰簇低量子產率的問題
  • 量子點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UV-NIR超快雷射誘導磷硼酸鹽玻璃合成CsPbBr3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摻鋁和熱處理工藝在硼磷酸鹽玻璃中得到具有優異熱穩定和化學穩定性的CsPbBr3量子點,通過超快雷射誘導在玻璃表面和內部析出了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該研究擴大了鈣鈦礦量子點的應用範圍,在構造3D光學器件領域具有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量子點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UV-NIR超快雷射誘導磷硼酸鹽玻璃合成CsPbBr3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摻鋁和熱處理工藝在硼磷酸鹽玻璃中得到具有優異熱穩定和化學穩定性的CsPbBr3量子點,通過超快雷射誘導在玻璃表面和內部析出了鈣鈦礦CsPbBr3量子點,該研究擴大了鈣鈦礦量子點的應用範圍,在構造3D光學器件領域具有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福建物構所稀土上轉換螢光生物標記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與傳統的分子螢光標記材料(如螢光染料)相比,稀土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不僅化學穩定性高、螢光壽命長、潛在生物毒性低,而且由於採用近紅外光源激發具有較大的光穿透深度、無生物組織自螢光以及對生物組織幾乎無損傷等顯著優點,在螢光生物檢測和成像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 以低熔點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單元技術實驗室在以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方面取得新進展。不同於傳統的熱處理方法,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以低玻璃轉變溫度的玻璃為前驅體製備鈣鈦礦量子點的新方法,通過水誘導在玻璃表面製備得到CsPbX3(X=Cl,Br,I)量子點。該方法在防偽等領域展現出的應用前景,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中國科大在量子點單光子源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點單光子源量子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5-03-2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為此,潘建偉小組發展了新穎的量子點共振激發、多雷射綴飾態、高效螢光提取和單光子濾波技術。在此基礎上,在國際上首次證實通過雷射操縱量子點的自發輻射路徑之間的量子幹涉來控制自發輻射,實現對單光子光譜的動態調製,並系統證明了多光子ac斯塔克效應。該實驗不僅解決了一個重要的量子光學基礎問題,同時也展示了量子點體系的魯棒性和多參數可調節性,為未來的固態量子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