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化所在量子點螢光檢測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因此,將具有激發範圍寬,發射光譜窄,螢光量子產率高,可通過調節尺寸、組成或結構來調節發射峰位,實現多色發光等優異光學特性的量子點用於開發信息容量大、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便於攜帶的生物傳感器,成為光學生物傳感器研究的新熱點。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Z型光催化劑產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陳春英研究組與納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組合作,在以秀麗線蟲為模型研究納米材料生物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Nano Letters 雜誌上(2011, 11: 3174-3183)。
-
大連化物所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分離膜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維慎團隊在二維金屬有機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氣體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703959)上。
-
長春應化所二維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以其獨特的平面限域結構和表面等離激元共振耦合效應,已成為納米電子學、能源催化和傳感檢測等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由於缺乏對等離子體-電子耦合效應的深入認識以及電極界面和材料的精確構築方法,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的設計和應用一直面臨著重大挑戰。
-
Interfaces綜述:紙基氣體、溼度、應變傳感器研究進展
紙張作為一種柔性、低成本、輕薄、可裁剪、環境友好的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如超級電容器、摩擦納米發電機、電晶體和各類傳感器)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用於監測人體和環境中氣體、溼度和應變的紙基傳感器受到了特別關注,並取得了諸多研究進展。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這些特點都使得一維無機納米材料適用於微型柔性光電器件的設計和製備。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在一維無機分枝同質/異質納米線製備及柔性光電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該研究方向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但是到目前為止,僅有文章報導了在光泵浦條件下矽襯底上InGaN基多量子阱發光結構的激射。
-
中科大在生物質製備納米結構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俞書宏課題組在低溫水熱碳化生物質製備功能性碳基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顯著進展,其中有關生物質水熱碳化製備高活性富碳納米功能材料的一系列工作引起國際關注。最近,該課題組應邀撰寫觀點透視綜述論文,並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Dalton Trans上,英國皇家化學會網站也進行了報導。
-
環境汙染物及碳納米材料的毒性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思金研究組在非編碼RNA—miR-214拮抗砷誘導的細胞凋亡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由基研究期刊
-
湖南師範大學張友玉教授課題組在DNA納米傳感器用於溶酶體酸化與鉀離子流相關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點擊上方小程序查看更多醫藥化工企業近日,湖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友玉教授課題組在DNA納米傳感器用於溶酶體酸化與鉀離子流相關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張友玉教授課題組以兩個不同發射波長的上轉換納米顆粒為發射體,以金納米顆粒為淬滅劑,讓其與DNA triplex和quadruplex組裝,構建了兩種新型DNA納米傳感器,用於溶酶體腔內pH和K+的同時成像分析,以此探究溶酶體的酸化機制。結果表明:DNA triplex和quadruplex傳感器成功實現了對溶酶體內的pH和K+的同時成像。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科學家師法自然,藉助各種非共價鍵作用和超分子組裝仿生合成了大量具有新穎結構和獨特性能的自組裝納米材料。作為一類重要的納米結構材料,半導體納米線(semiconductor nanowires)因其獨特的電學、光學、熱學以及電化學特性日益成為國際納米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課題。半導體納米材料與器件涉及化學、材料科學、微電子、信息科學以及生物醫學諸多學科,並在新能源、智能納米傳感器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
理化所發光碳量子點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伴隨C60、納米碳管和石墨烯等納米碳材料的發展,近兩年碳量子點成為研究熱點。與先前的蜂房結構納米碳相比,碳量子點具有優越的發光性能;與半導體量子點相比,碳量子點發光更穩定、易於功能化和工業化、無毒、製備簡單廉價,預期將給發光材料、光電器件、綠色環保、生物醫學等領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開展碳量子點的基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化學所在漆酶生物電化學和電催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中國博士後基金的支持下,他們在漆酶直接電催化氧還原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結合蛋白結構解析等,他們揭示了乙醇調控漆酶-碳納米管複合物催化性能的機理,即乙醇可作為橋梁小分子,一方面吸附於碳納米管表面,提高其浸潤性;另一方面,乙醇分子與漆酶蛋白凹槽(直徑約1 nm)內靠近T1銅離子的酚類底物結合位點形成氫鍵,促進了碳納米管曲面與漆酶凹槽的對接
-
青海鹽湖所在硼酸鹽溶液結構研究中取得進展
>X射線散射數據解析新方法和解析軟體開發(XNSSA)等多個方面均取得了系列進展。 論文連結 Advance In Engineering評論連結 青海鹽湖所在硼酸鹽溶液結構研究中取得進展
-
力學所在異構金屬動態力學行為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微觀異構(heterogeneous microstructuring)是提升金屬結構材料協同強韌化水平的新途徑,典型異構包括:非均勻/異質層片、跨尺度晶粒微結構等。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先進材料力學行為研究團隊在異構動態力學行為和極端環境下使役行為等方面取得進展。
-
大連化物所碳納米管限域催化研究工作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帆、潘秀蓮和包信和等在碳納米管的限域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該研究團隊經過多年的研究,證實了這種納米級空間和電子結構可形成獨特的限域環境,導致組裝在其內部的金屬納米粒子和氣體分子的特性發生變化,從而可能改變分子吸附活化模式甚至反應路徑,提出了「碳納米管的催化協同限域效應」的
-
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異質結構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不平衡光傳輸示意圖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具體表現在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其光學性質研究方面因此研究光子晶體中的結構、材料與光子帶隙的相互作用是將其應用於新型納米光子器件、光信息傳輸和光晶片等領域的基礎。 近年來,合肥研究院固體所費廣濤課題組致力於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之前課題組的王彪等人在完整光子晶體的製備、光子帶隙的特性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系列進展。近期,課題組的商國亮等人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光學性質方面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
-
【技術專區】蘇州納米所在可穿戴纖維器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可穿戴式纖維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近,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李清文團隊在柔性可穿戴器件研究方向取得了新進展。他們採用柔性的碳納米管纖維作為導電電極,通過溶液法在纖維表面依次包裹上緻密的n型二氧化鈦電子傳輸層,介孔二氧化鈦,鈣鈦礦,空穴傳輸層及Ag納米線,隨後與另外一根碳納米管纖維通過加捻形成雙螺旋結構,最後將整個電池採用透明聚合物封裝,使得電池穩定性有了大幅提升。
-
蘇州納米所在柔性印刷碳基電子器件和電路方面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印刷電子中心趙建文研究團隊專注於高性能可印刷墨水批量化製備、印刷碳基電子器件和電路構建及其在新型領域中的應用研究。近年來在印刷薄膜電晶體器件、電路和類神經元電子器件等方面發表研究論文20多篇(如JMCC, 2020, 8, 6914-6922; Carbon, 2020, 163, 145-153; Adv.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