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 湖南師範大學張友玉教授課題組在DNA納米傳感器用於溶酶體酸化與鉀離子流相關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2021-02-08 化學加

點擊上方小程序查看更多醫藥化工企業

近日,湖南師範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友玉教授課題組在DNA納米傳感器用於溶酶體酸化與鉀離子流相關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相關學術論文「DNA Triplex and Quadruplex Assembled Nanosensors for Correlating K+ and pH in Lysosomes」在國際頂尖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

張友玉教授課題組以兩個不同發射波長的上轉換納米顆粒為發射體,以金納米顆粒為淬滅劑,讓其與DNA triplex和quadruplex組裝,構建了兩種新型DNA納米傳感器,用於溶酶體腔內pH和K+的同時成像分析,以此探究溶酶體的酸化機制。結果表明:DNA triplex和quadruplex傳感器成功實現了對溶酶體內的pH和K+的同時成像。由於調整傳感器中DNA適配體序列,可以檢測細胞中不同種類的生物分子,該DNA傳感器可以拓展用於細胞內許多其他分析物的檢測和成像,以及研究解決某些具有挑戰性的生化和細胞生物學問題。據悉,溶酶體需維持酸性pH值才能激活水解酶參與各種生理過程。溶酶體的酸化依賴於H+-ATPase泵入質子,在質子泵入過程中產生較大的膜電勢,從而抑制進一步的質子泵入,需要以反離子流中和由質子積累產生的膜電勢。目前,由於缺乏合適的研究方法,反離子流中和膜電勢的機制並不清楚,因此溶酶體酸化激活水解酶參與重要生理過程的機制是尚需闡明的重要科學問題。該課題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完成,第一完成單位為湖南師範大學,通訊作者為「化學生物學及中藥分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張友玉教授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劉珏文教授,第一作者為湖南師範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陳峰。

長按二維碼識別查看

來源:湖南師範大學

· 看更多化學相關資訊,查找化工醫藥企業產品,歡迎下載化學加APP

· 微信訂閱號消息列表改版,公眾號消息不再以時間順序展示,大家想及時看到化學加推送內容,多多點擊文末「看」,按照下圖將「化學加」設為星標。

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南京師大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因此,鉀離子電池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種新型儲能電池體系。然而,在電極材料中的K+半徑(1.38Å)比Li+(0.76Å)和Na+(1.02Å)更大,許多適合嵌鋰/鈉的材料變得難以嵌鉀或因脫嵌過程體積變化過大而變得不穩定。因而對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篩選變得更為苛刻,卻又至關重要。近幾年,我校化科院周小四教授課題組在鉀離子電池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林思劼教授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環境安全性評價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4-17  瀏覽:
  • 湖南師範大學宋建新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在擴環卟啉家族中,含有吡啶單元的分子繼承了吡啶單元特有的鹼性及配位活性,因而在離子識別、質子誘導的構象翻轉以及芳香性-反芳香性-非芳香性轉換等方面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近日,湖南師範大學宋建新教授課題組在該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突破(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納米材料生物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室陳春英研究組與納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組合作,在以秀麗線蟲為模型研究納米材料生物效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Nano Letters 雜誌上(2011, 11: 3174-3183)。
  • 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團隊在納米多孔材料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湖南大學譚勇文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尖材料類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27.398)發表題為「General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2D Metal Compounds with
  • 【科研新進展】(13)裴玉新教授課題組在納米載藥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日前,理學院裴玉新教授課題組在糖納米載藥的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成果以「Glyco-Nanovesicles with Activatable Near-Infrared Probes forReal-Time Monitoring of Drug Release and Targeted Delivery」為題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材料化學》上(Chem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華中科大鄭炎松教授課題組在手性AIE分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的頂級期刊《Materials Horizons》在線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鄭炎松課題組在用手性AIE分子開發圓偏振發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CPL)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題目為「The Largest CPL Enhancement
  • 物理學院在拓撲絕緣體納米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拓撲絕緣體的材料製備和量子輸運特性是近年來國際研究前沿的一個熱點。在眾多拓撲絕緣體材料中,Bi2Se3是拓撲絕緣體家族中一種重要的三維強拓撲絕緣體。拓撲絕緣體納米結構因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和增強的表面電導貢獻非常有利於探索拓撲絕緣體奇異表面態的物理性質和開發拓撲絕緣體在自旋電子學等方面的潛在應用。
  • 化學系曹化強教授課題組在黑磷烯納米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8月14日電 8月6日,清華大學化學系曹化強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將塊體黑磷以『拉開拉鏈』方式製備成鋸齒取向黑磷烯納米帶」(Unzipping of black phosphorus
  • 化學系曹化強教授課題組在黑磷烯納米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8月14日電8月6日,清華大學化學系曹化強教授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題為「將塊體黑磷以『拉開拉鏈』方式製備成鋸齒取向黑磷烯納米帶」(Unzipping of black phosphorus to form zigzag-phosphorene nanobelts
  • 納米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利用DNA引導異質結構自組裝方獲新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形狀匹配策略調控DNA引導的異質結構自組裝方面取得新進展。而納米粒子的形狀也可以強烈地影響納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決定納米粒子的組裝取向以及組裝產物結構,並最終影響組裝體的性質。形狀匹配自組裝策略在納米粒子,特別是在不同形狀的納米粒子的自組裝中很少被採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合成具有形狀互補的納米粒子以及引導粒子間的相互識別上存在的巨大挑戰。因此開發新的基於形狀匹配的自組裝策略,用於特定異質結構的組裝體構建很有必要。
  • 湖南科大周虎教授課題組在纖維素基抗菌複合功能膜研究取得新進展
    Ag@AgCl複合納米材料作為一種等離子體光催化劑在汙水降解和抗菌抑菌等領域表現出優異的性能。然而,在實際的製備過程中,小尺寸的納米粒子容易團聚、無法充分發揮;且在應用時,納米粒子分離、回收困難,易造成二次環境汙染,這些問題極大地阻礙了它的實際開發與應用。
  •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打開APP 南師大研究人員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微流控 發表於 2020-11-17 09:21:43 近日,南京師範大學化科院古志遠教授課題組在納米孔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湖南省政府支持,北大共建,湖南這所研究院在傳感器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6月26日,由湘潭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作共建的湖南先進傳感與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首屆碩士研究生梁玉琪與北京大學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肖夢夢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在《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研究成果《用於超靈敏無標籤疾病標誌物探測的晶圓級均一碳納米管電晶體》(Wafer-Scale Uniform Carbon Nanotube Transistors
  • 第十三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會議指南(大會日程安排)
    >吳一萍,楊海峰上海師範大學P7基於聚合物納米粒子修飾碳納米管構建化學傳感器與性能研究許升沙海峰賈能勤上海師範大學P30基於二氧化鈦-石墨烯納米複合物的光電化學適體傳感器測定土黴素:一種構建電化學傳感器的新策略王興濤趙明崗,陳守剛中國海洋大學P112石墨烯量子點-核酸適體生物傳感器的製備及其用於癌胚抗原檢測研究
  • 張先正課題組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據武漢大學消息,該校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張先正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高分子材料在生物醫用領域的研究。基於前期積累,研究課題組近日提出合成材料強化微生物(Material-Assisted MicroOrganisms,MAMO)概念,將微生物與納米材料相結合,使其功能互補,以實現對疾病更好的治療(圖1)。
  • 南大洋酸化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功能實驗室薛亮副研究員與美國德拉瓦大學Wei-Jun Cai教授等合作,在南大洋酸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其研究成果「Climatic modulation of surface
  • 心理學系方方教授課題組在視覺系統神經可塑性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1月20日,《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24(2), 222-227)刊發了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方方教授課題組的論文「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human left fusiform cortex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erceptual learning of faces」,報導了他們利用功能性和結構性磁共振腦成像以及心理物理學
  • 我校張立學教授課題組在電化學儲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網訊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張立學教授課題組與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課題組等密切合作,在鹼金屬離子電池碳基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ect of Intrinsic Defects of Carbon Materials on the Sodium Stor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