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4月27日,郴州公安局接到一通報警電話,稱在棲風渡車站鐵路旁有一具女屍。刑偵小組隨即趕往現場,見到了慘不忍睹的一面:一位大約15歲上下的女孩子仰臥在鐵道旁的水溝裡,下身沒有穿褲子,脖子上被勒著一條繩子。

鐵軌旁水溝裡發現女屍
經過刑偵小組的初步檢查,他們推斷死者死亡時間小於10 小時,生前曾被玷汙,因現場沒有打鬥痕跡,此地應該是移屍現場。此外,死者身上沒有錢,也沒有其他多餘的東西,只裝著一把鑰匙,這說明死者並沒有出遠門的打算。

刑偵小組立即將這些信息線索上報,為了確認死者身份,他們迅速向各地發出了尋找死者身份的通報。因死者身上並無任何可以確認身份的證明,刑偵小組一時之間陷入了困境。他們先是猜測死者或有離家出走的傾向,便沿著鐵道線開始搜尋線索。
死者身份確認
但經過對公安局中有在備案的同年齡階段的失蹤女孩子的身份對比,並沒有發現與死者相似的情況。之後,刑偵小組12個人,在棲風渡車站辦公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頭腦風暴,經過大家的一個個設想,並否定後,最終斷定為死者是被兇手從火車上拋屍而下,這也解釋了死者頭部為何有兩處三角形的傷口。

為了確認證實這個推斷,刑偵小組在現場進行了實物拋車試驗,他們站在向前行進的火車上,從上而下將一個重100斤到200斤的重物拋下火車,該重物正好落在了路基下的水溝裡,與死者所落位置一樣。因此,刑偵小組將嫌疑人轉為火車上的乘客。
嫌疑人鎖定在304列車上
刑偵小組對當天經過棲風渡的列車進行調查後,發現案發凌晨1時27分,304列車曾經過棲風渡,之後1時30分有人發現了屍體,因此,刑偵小組將嫌疑人範圍再次鎖定為304列車上的乘客。

此時,又迎來了另外一個好消息,一對中年夫婦哭著來警察局認領屍體,稱死者是自己的女兒。經過核實後,死者的身份水落石出。死者小名叫園園,她同父母於4月25日搭乘304列車從韶關回衡陽,因車上人太多,母女兩還被擠散過,一個多小時後,女兒才找到了媽媽,並說車長讓她坐在乘務員辦公室休息。
但到了衡陽站,她卻再沒有看到女兒的身影,儘管她在各節車廂都找了一遍,還問了乘務員,依舊沒有人知道女兒的下落。因女兒從小就是個獨立自主的好孩子,她就沒有想太多,以為女兒已經自己回家了。但等到回到家裡,才發現女兒根本沒回來,園園就這樣失蹤了。

聽到了園園母親的敘述,刑偵小組基本將嫌疑人鎖定在了乘務間的人裡面,原本一開始懷疑車長,但車長有不在場證明,因此擺脫嫌疑。後來,他們又詢問了4號車廂的張姓乘務員,這下兇手徹底暴露。
兇手竟是乘務員
在接受採訪時,張某心不在焉,說話磕磕巴巴,因此很快暴露。隨後,在刑偵小組展示出各種有力證據後,張某徹底繃不住了,最終認罪。原來,在案發當天,張某看到走散的園園,便心生歹念。他將園園帶進了乘務間休息,還給她一些吃的,成功騙取了園園的信任。

到了晚上,他趁著乘客睡著的時候,用暴力玷汙了園園,後又怕事情敗露,索性勒死了園園,隨後將園園扔出了車窗外。最終,張某被抓捕起來,並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在此,歷史象也想勸誡每一個出門在外的人,一定要注意保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