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習話】脫貧後生活還要芝麻開花節節高

2020-11-21 央廣網

 

  習近平:我一直強調扶貧既要扶智,又要扶志,一個是智慧,一個是志氣,不光是輸血,還要建立造血機制,脫貧後生活還要不斷芝麻開花節節高。

  這段話出自2019年9月17日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的講話。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實現消減絕對貧困的千年夢想已進入最後倒計時。不過,脫貧不是終點,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永不停歇。

  決戰脫貧攻堅,靠單純給錢、給物的輸血式扶貧只能解決當前突出問題,還要著眼長遠,防止貧困人口因多種原因返貧,建立造血機制才是關鍵。

  貧困人口在脫貧後如何保持長效穩定的發展後勁?內生動力是重中之重。實現長期穩定脫貧,需要提升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機制,根據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特色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當地能人等多元主體帶動,打造農業、加工業、旅遊業等為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機制,讓農民獲得主動發展的可行路徑,提升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心。

  同時,我們還要繼續穩固提升貧困地區的教育支撐力量,避免出現貧困代際相傳現象。在總結教育脫貧攻堅先進經驗基礎上,通過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夯實教育人才隊伍等防止因學返貧現象出現;通過引導宣傳、信息交流、平臺搭建、培訓帶動等方式,改變貧困人口封閉落後的思想和觀念,從根本上將被動式扶持扭轉為主動式發展。

  行百裡者半九十,貧困人口脫貧後的可持續發展任重而道遠,只有擁有永不放棄的自信心和自我發展的生命力,才能照亮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才能實現脫貧後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本期特約專家:馮丹萌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博士、助理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習話】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每日一習話】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2019-05-02 07:24:00來源:央廣網
  • 脫貧摘帽不停步,書寫幸福新篇章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11月23日,貴州宣布最後9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貴州省66個貧困縣實現整體脫貧,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 「生活像大櫻桃一樣甜」(脫貧攻堅高原行)
    「遊客到了佳山,欣賞自然風光、浸潤紅色文化、體驗農家生活,有力帶動了村裡經濟的發展,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龍升貴說,「以前家裡是吃了上頓愁下頓,現在肉、蔬菜、水果都可以吃到,生活像大櫻桃一樣甜!」  看著眼前的果樹,龍升貴堅定地說:「我們摘掉貧困帽子不容易,絕不能讓這頂帽子再戴上。」這也是佳山村村民的共同心聲。
  • 【每日一習話】殘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為人類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原標題:【每日一習話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關心重視下,在社會各界支持幫助下,殘疾人生活狀況明顯改善,社會對殘疾人的觀念發生深刻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推動殘疾人事業在新起點上加快發展。廣大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克服困難挑戰的鬥志更加昂揚,實現人生夢想的步伐更加堅定。
  •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長沙舉行 扶貧經歷個個感人
    10月19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長沙舉行。紅網時刻10月19日訊(記者 陳雪驊 廖潔 攝影 李長宏)10月19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在長沙市舉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並致辭。省委副書記烏蘭主持報告會。
  • 生態好,生活更好
    雪後放晴,天空如洗。初冬的青海格爾木市長江源村,一派靜謐的藏家田園風光。記者走進長江源村,見證牧鄉移民在新家園的幸福生活和青海高原的歷史巨變。除了查看草原情況,數數牛羊是否超載,還要撿拾大風吹來的垃圾。扎西才仁的家原來在山上,在唐古拉山沱沱河,是長江源頭。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保護日益脆弱的三江源生態,2004年,唐古拉山鎮6個村128戶400多名牧民群眾告別大草原、翻越崑崙山,搬遷到420多公裡外的格爾木,在市區邊上新建了一個藏族村,叫長江源村,「新家園的名字連著故鄉的根吶!」
  • 生活條件好了,曾經愛睡懶覺的人哪裡去了?
    近幾年國家的政策好、經濟快速發展,農民的收入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政府呢,為了讓農民也享受到國家發展的紅利,投入大量的資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蓋廁所、鋪公路、做綠化、搞衛生。現在的農村已經沒有昔日的露天糞坑,也沒有蒼蠅滿天飛了的現象了,寬敞的馬路上路燈就像崗哨一樣守護者,整齊的房子一排又一排。
  • 「生活像大櫻桃一樣甜」
    「遊客到了佳山,欣賞自然風光、浸潤紅色文化、體驗農家生活,有力帶動了村裡經濟的發展,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龍升貴說,「以前家裡是吃了上頓愁下頓,現在肉、蔬菜、水果都可以吃到,生活像大櫻桃一樣甜!」看著眼前的果樹,龍升貴堅定地說:「我們摘掉貧困帽子不容易,絕不能讓這頂帽子再戴上。」這也是佳山村村民的共同心聲。
  • 蘆筍節節高脫貧加速度
    西三十鋪鎮黨委書記江騰介紹,在潁上縣委、縣政府支持下,起林公司利用長豐縣對接潁上縣的282萬元幫扶資金,通過「兩入股一合作」,即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園區務工合作模式,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土地入股方式帶動14戶,每戶每畝每年分紅1200元;資金入股方式帶動貧困戶235戶,其中2017年每戶分紅1920元,2018年每戶分紅1720元。」
  • 節節高百日草怎麼種
    節節高百日草又名百日菊,通常株高有30-100釐米左右。用作公園的景觀美化是非常漂亮的。然而,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種花。事實上,百日菊原產於墨西哥,可以用來美化環境也可以入藥。下面來看看節節高百日草怎麼種吧,了解一下百日草的種植技術。
  • 生態好,生活更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雪後放晴,天空如洗。初冬的青海格爾木市長江源村,一派靜謐的藏家田園風光。記者走進長江源村,見證牧鄉移民在新家園的幸福生活和青海高原的歷史巨變。牧民變管護員,守住好生態48歲的扎西才仁剛從沱沱河巡護回來,還沒來得及抖掉身上的泥土,放學回家的小兒子便嚷著要聽他講巡山的故事。
  • 總書記的深情牽掛,山西岢嵐縣趙家窪村的精準脫貧故事
    岢嵐縣委選調92名幹部和72名新錄用公職人員,全部充實到脫貧攻堅一線。陳福慶就是其中一員,擔任趙家窪村第一書記。見陳福慶住進了村,劉福有笑話他:「這個瞎溝,住的儘是七老八十的人,你來做甚?」陳福慶笑一笑,拿起掃帚掃起了劉家院子。王三女家的重體力活,挑水、劈柴、鋤地,陳福慶也擔了起來。老光棍漢李虎仁的生活有了照應,吃水不愁,米麵不缺。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攻堅,我家打了個翻身仗|黔西縣花溪鄉沙壩村...
    我們的日子過得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像蜂蜜一樣的甜。2019年3月27日龍生勇(左)和駐村幹部在交流蜜蜂養殖技術2016年以前,我家還是貧困戶,那時候各方麵條件都很落後,種莊稼主要靠人工背挑,就怕天幹水澇,玉米和小麥都要減產。吃飯是不愁的,就是兩個兒子接著讀高中和大學,開銷很大,一年就要花3萬元以上,要欠一萬元以上的帳。
  • 虹霓村的多彩脫貧路
    過去,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等問題使虹霓村發展受困,全村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村民都是貧困戶,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村子日漸冷清。脫貧攻堅戰打響後,虹霓村大力推動鄉村特色旅遊發展,重點提升村容村貌,優先吸納貧困戶就業。農家樂、光伏發電、糧食精加工等產業的發展有效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2018年底,虹霓村實現整村脫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小掃把成了「小寶貝」  「以前扎掃把是為了家用,現在這可是我過上小康生活的寶貝。靠扎掃把,我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10月12日,扎了20多年掃把的阿西木臉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阿西木家的大門上掛著「手工藝品農戶車間」的牌子,農閒時,在家扎掃把是他的主要工作。扎掃把的高粱稈是地裡現成的,一把掃把能賣到十幾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