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防控工作研討會在安徽休寧順利舉辦

2021-01-13 瀟湘名醫

自2010年明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病因以來,我國基本掌握了該病的流行特徵,建立了實驗室檢測體系,患者病死率明顯降低,但疫情形勢仍呈顯著的波動性,引起流行區群眾的憂慮和有關領導及輿論的關注。為進一步掌握重點地區SFTS流行趨勢及防控工作開展情況,優化防控工作策略與措施,完善實驗室監測網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病所)於2020年11月21日-22日在安徽省休寧縣召開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防控工作研討會」。來自安徽、山東、河南、湖北、遼寧、江蘇和浙江等7省疾控中心SFTS分管領導和科所負責人共計20餘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由病毒病所出血熱室李建東主任主持,安徽省疾控中心吳家兵副主任致歡迎辭,病毒病所王世文副所長發表講話。病毒病所李德新、梁米芳等專家也出席了會議並作報告。研討會上,李德新研究員就全國SFTS流行特徵和研究進展作了報告;與會各省系統介紹了本省SFTS流行現狀、實驗室檢測、病例報告和防控工作開展情況。研討會的最後,各省參會專家圍繞SFTS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監測防控策略進行深入討論並提出意見和建議。省疾控中心傳防所孫繼民副所長代表浙江作了匯報,還就浙江省在SFTS防控基礎上開展的科學研究、取得的系列科研成果及防控實踐經驗與參會各省進行了分享。

本次研討會為各省SFTS的監測防控工作搭建了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各省參會者共話SFTS監測防控,相互討論學習、分享經驗、取長補短,為今後各地更好地開展SFTS防控工作提供有效幫助。

責任編輯:網站管理員

【來源:省疾控中心傳防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馬鞍山市疾控中心提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進入高發季節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發布微信號消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是由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本病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染,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傳染性。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急性起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體溫多在38℃以上,重者持續高熱,可達40℃以上,伴乏力、明顯食慾缺乏、噁心、嘔吐等,部分病例有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症狀。絕大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可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根據馬鞍山市往年監測數據顯示,4~10月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高發期,人們外出及上山勞動,暴露機會增大,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 我國科研人員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治療途徑
    新華社武漢10月13日電(記者譚元斌)攻克致死率極高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取得重大進展,我國科研人員發現治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的有效途徑。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彭珂研究組與肖庚富研究組聯合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劉瑋研究團隊聯合攻關,發現鈣離子通道抑制劑貝尼地平等能夠在細胞水平顯著抑制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的入侵及病毒基因組的複製。
  • 研究揭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炎症反應機制
    新華社武漢8月15日電(記者譚元斌)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炎症反應機制,為其臨床治療方案的開發提供了理論參考。他們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炎症反應與疾病進程和致死結局高度相關,而新型蜱傳布尼亞病毒感染誘發的線粒體損傷可能與炎症反應的發生有關。進一步的機制研究揭示,新型蜱傳布尼亞病毒感染誘發線粒體DNA的氧化,激活BAK/BAX促使氧化形式的線粒體DNA向胞質內釋放,胞質內氧化形式的線粒體DNA結合併激活NLRP3炎症小體,從而導致疾病相關的炎症反應。
  • 合肥疾控提醒:7月重點預防新冠肺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上中旬合肥仍處於梅雨季節,潮溼悶熱,中下旬還要面對高溫酷暑,7月3日,合肥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本月市民應重點預防新冠肺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等蟲媒傳染病、腸道傳染病和食源性疾病。
  • 研究發現鈣離子通道抑制劑能治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彭珂研究組與肖庚富研究組聯合軍事科學院劉瑋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在線發表題為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reduce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 related fatality(《鈣離子通道抑制劑降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致死率
  • ...金寨縣確實有居民被蜱蟲叮咬後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例...
    文 / 冷靜2020-07-10 22:21:22來源:FX168 【安徽六安現登革熱死亡病例?官方闢謠】 據澎湃新聞,7月10日下午,針對網友稱當地出現因蜱蟲叮咬導致登革熱死亡病例一事,安徽六安市衛健委和金寨縣古碑鎮相關部門均向記者回應稱,金寨縣確實有居民被蜱蟲叮咬後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例,該病會傳染並非引發或傳播登革熱。據金寨縣人民政府官網7月9日發布消息稱,今年4月以來,該縣先後發生23起蜱蟲叮咬入院治療病人,並導致5人死亡。
  • 合肥疾控提醒: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進入發病高峰期
    據合肥在線消息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是由新布尼亞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5月21日,合肥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目前,該病的流行季節從3月至11月,4-6月份為發病高峰。通過蜱蟲叮咬和接觸患者血液和血性分泌物使人感染。人群普遍易感。
  •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聚合酶L蛋白冷凍電鏡結構研究獲進展
    2010年,我國首次發現了一種新的致病性病毒病原——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它能感染人導致嚴重的發熱和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疾病,致死率為5%-30%。
  • 天津大學王濤課題組研究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誘導細胞...
    本站訊(通訊員 武璇)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SFTSV)是一種2010年在中國首次被發現的蜱傳病毒,在我國、韓國、日本及越南多有分布。其感染者常出現急性發熱,伴有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胃腸功能紊亂等症狀,嚴重的患者(7%-12%)會發展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SFTSV非結構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s, NSs)對幹擾素具有拮抗作用,可抑制宿主細胞的天然抗病毒反應,是SFTSV的重要毒力因子。
  •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系統發育分析揭示新的重組事件與遷移路線 | VS推薦
    ,李蒙蒙,張文靜,徐玲,王君,吳巧麗,唐霜,王華林,張濤,彭程,鄭昕,鄧菲,沈姝  單位:1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病毒資源中心2 中國科學院大學3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與免疫研究所傳染病科摘要: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
  • 信陽又現蜱蟲咬人事件,出現發熱症狀有生命危險
    目前出現發熱症狀,來醫院排查新冠,結果得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網友稱:親戚被蜱蟲咬了,導致血小板計數,白細胞數,低的嚇人!小編在網上查詢類似事件發現被蜱蟲咬傷後有不少人得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蜱蟲叮刺人引發疾病機理(資料圖片)蜱蟲的個人防護和處理(資料圖片)據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是一種經蜱蟲傳播、由新布尼亞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 血小板減少的早期症狀
    血小板低?早期症狀有哪些?了解疾病的早期症狀很重要,血小板減少也是如此,這樣就可以及時有效的發現疾病,並且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導致危害的出現,那麼血小板減少的早期症狀有什麼呢?下面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同認識血小板減少的症狀。
  • 引發血小板減少的三大原因
    臨床上導致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是比較多的,最常見的導致血小板減少的原因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白血病,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的血小板減少,對於血小板減少的患者來講,需要積極的尋找病因是什麼,今天小編來總結一下有哪些原因會引發血小板減少?
  • 發現噬血細胞症候群?這要從那天的血小板複查中說起
    同醫生進行探討,鑑於,患兒發熱大於7天,外周血2系血細胞減少,甘油三酯升高和低纖維蛋白原血症,血清鐵蛋白:1359ng/ml,建議臨床醫生考慮,患兒可能繼發噬血細胞症候群,請他們完善骨髓穿刺和Nk細胞活性檢測,臨床醫生同意了我的建議,並完善了相關的檢查。三天後骨髓報告結果出來,沒有發現異常。
  • 重症患者血小板減少處理共識|血小板|重症|患者|血栓|治療|藥物|...
    據統計,入住重症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時成人重症患者的血小板減少發生率可達8.3%~67.6%,在ICU治療期間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可達14%~44%[2]。發生血小板減少的重症患者的出血事件和輸血量也顯著增加,甚至死亡風險也明顯提升[3-5]。因此,全軍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共同制定本共識,以便為臨床工作提供相應指導。
  • 血小板少是什麼病 血小板少竟有這麼多危害
    急性型再障,發病急,迅速快,主要表現為出血和感染髮熱。發病初,貧血一般不明顯,但隨著病況越來越嚴重,貧血狀況會越來越嚴重。幾乎均伴有出血傾向,且大部分人有內臟出血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消化道出血、出現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視力障礙)。此外,皮膚、黏膜大範圍內出血嚴重,且不易控制。得病過程中幾乎都有發熱的現象,此為感染所致。